一种养蜂专用的手持喷烟驱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8873阅读:28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蜂专用的手持喷烟驱蜂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蜂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养蜂专用的手持喷烟驱蜂器。



背景技术:

蜂蜜味甘、性平和,可以润燥滑肠,清热润肺,预防感冒,清除体内毒素,保养皮肤,延缓衰老的功能。蜂蜜里除了含有葡萄糖和果糖外,还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苹果酸等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非常有益的功效。在养蜂过程中,在取蜜、诱王、并蜂、除螨虫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喷烟驱蜂器,现有的喷烟驱蜂器主要是通过一个燃烧式连接一个鼓风设备组成,其不仅缺少必要的隔热结构,而且在夜间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配套专门的手电设备,同时现有的设备出烟口为固定方向,对蜂箱内不同位置进行喷烟处理时,需要通过转动手腕来实现,非常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烫手,使用方便,又具有照明功能的养蜂专用的手持喷烟驱蜂器。

一种养蜂专用的手持喷烟驱蜂器,包括燃烧室,燃烧室内设有真空隔热层,燃烧室的底部设有镂空的隔离层,隔离层下方的一侧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外连接有鼓风室,鼓风室内设有风扇,所述鼓风室的上方设有蜜蜂消毒止痒水室,蜜蜂消毒止痒水室与鼓风室以及燃烧室的外壁组成一个凹字型结构;所述燃烧室的一侧设有手柄,手柄内嵌有电池装置,手柄上方设有风扇开关,手柄下方设有按压开关,手柄与燃烧室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燃烧室上方设有照明灯和出烟口,所述按压开关控制照明灯的开启和关闭;所述出烟口连接有万向软管。

进一步的,所述蜜蜂消毒止痒水室内注有用于治疗被蜜蜂蛰到的消毒止痒水,蜜蜂消毒止痒水室的底部为可穿透的铝膜,蜜蜂消毒止痒水室的上方设有密封盖,蜜蜂消毒止痒水室内设有刺穿部,刺穿部的上方与密封盖连接,密封盖与蜜蜂消毒止痒水室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开关包括设置在燃烧室外壁上的第一导电片和设置在手柄下方的第二导电片。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装置为可重复充放电的锂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养蜂专用的手持喷烟驱蜂器结构设计合理,便于用户手持使用,通过设计隔热结构,可以避免燃烧室内的高温传导至燃烧室外部,保护用户安全,同时,又能提高照明功能,便于用户夜晚使用该设备。不仅如此,当用户被蜜蜂蛰到还可以提供初步处理的药水,减少用户疼痛,避免病情扩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养蜂专用的手持喷烟驱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养蜂专用的手持喷烟驱蜂器的蜜蜂消毒止痒水室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养蜂专用的手持喷烟驱蜂器,包括燃烧室1,燃烧室1内设有真空隔热层2,真空隔热层2起到隔热作用,可以有效隔离燃烧室1内的温度,避免烫伤用户。燃烧室1的底部设有镂空的隔离层8,隔离层8的设计主要是起到保护鼓风室3的作用,让燃烧物远离鼓风室3。隔离层8下方的一侧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外连接有鼓风室3,鼓风室3内设有风扇30,风扇30将风从进气口送入燃烧室1内。所述鼓风室3的上方设有蜜蜂消毒止痒水室4,蜜蜂消毒止痒水室4内装有蜜蜂消毒止痒水,当用户被蜜蜂蜇到时,可以起到初步治疗的效果,对于那些被蜜蜂蜇到容易引发其它症状的人尤为重要。蜜蜂消毒止痒水室4与鼓风室3以及燃烧室1的外壁组成一个凹字型结构,这种结构便于用户手持,方便用户工作使用。所述燃烧室1的一侧设有手柄5,手柄5内嵌有电池装置50,手柄5上方设有风扇开关51,手柄5下方设有按压开关,通过采用电动控制,鼓风更持续、方便。手柄5与燃烧室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4,所述燃烧室1上方设有照明灯7和出烟口,所述按压开关控制照明灯7的开启和关闭,照明灯7便于用户在夜间工作时使用,不必再准备专门的手电进行照明,此外通过按压开关来控制照明灯,用户可以很好的掌握开启和关闭,简单方便。所述出烟口连接有万向软管6,万向软管6可以随意弯折定型,便于用户对蜂箱内不同部位进行喷烟工作,非常的方便。

具体的,蜜蜂消毒止痒水室4内注有用于治疗被蜜蜂蛰到的消毒止痒水,蜜蜂消毒止痒水室的底部为可穿透的铝膜42,蜜蜂消毒止痒水室的上方设有密封盖41,蜜蜂消毒止痒水室内设有刺穿部40,刺穿部40的上方与密封盖41连接,密封盖41与蜜蜂消毒止痒水室螺纹连接。这种结构简单实用,当用户被蜜蜂蜇到之后,可以向下继续拧密封盖41,就会使得刺穿部40刺穿铝膜42,流出消毒止痒水,为用户的健康提供保证。按压开关包括设置在燃烧室外壁上的第一导电片53和设置在手柄下方的第二导电片52。这种结构简单,而且控制开关非常的方便,只要通过控制用户握紧的力度就能控制照明灯7的开启和关闭。电池装置50为可重复充放电的锂电池,这样可以避免频繁的更换电池,电池更持久耐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作出的非实质性改变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