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体器官保温、血液加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9509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体器官保温、血液加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离体器官保温、血液加温装置。



背景技术:

器官移植是20世纪人类医学科学的重大进展,给各种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目前,全世界已经进行的各种器官移植已超过70万例(次)。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器官移植的存活率大幅度提高,等待接受移植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为了缓解器官短缺的矛盾,心死亡供体(DCD)逐渐成为器官移植的重要器官来源,因此,临床上对器官的保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器官保存技术主要有静态冷保存技术(SCS)和机械灌注(MP)。

目前器官保存的金标准是SCS,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价格便宜及保存效果较好等优点,常用的保存液有UW液,Hik液和Celsior液等。

MP在1960年由Belvet教授首先提出,不同于SCS的是通过器官固有的血管系统给予器官连续动态的灌流,起初由于MP系统操作复杂,形态笨重,加上边缘供肝应用较少研究一度不温不火。

一方面DCD器官因为其存在不可避免的热缺血时间,该时间称为“no-touch time”。因此器官内组织细胞的代谢水平无法立刻因低温灌注而减低,大量代谢产物聚集,传统低温加保存液浸泡保存的方法,细胞仍然维持较低水平的新陈代谢,营养物质逐渐消耗,代谢产物在器官内局部聚集,从而导致器官内的细胞处于应激状态,加速细胞的凋亡,移植手术完成后血液供应得到恢复,大量氧气由红细胞携带进入供体器官中,不可避免地引起呼吸爆发,导致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保存的时限有严格规定,器官保存阶段的氧及营养物质的消耗将进一步加重损伤,严重影响预后。另一方面,目前由于器官捐献的特殊性与不确定性,器官移植术前的准备工作时间短。而由于捐献器官,尤其是某些稀有配型的器官的短缺,许多患者在等待期间死亡。因此,尽可能延长离体器官的保存时间,则有利于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同时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器官移植受体,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效果。现有的器官保存装置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随着医学工程学的进步,MP拟生态化将愈来愈逼真,系统集成和智能化也将成为可能。在离体肝脏保存相比于SCS,机器灌注有突出的优势,1.维持血管床通畅2.提高冲洗效果3.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更好地保存供肝4.实时动态的监测移植物功能为供肝质量评价提供窗口期5.持续的氧合和药物干预6.挽救DCD和保准外供肝(ECD)扩展移植物保存时限及供肝池(donor pod)。

机器灌注根据灌注过程中维持温度不同可以分为低温机器灌注(Hyp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HMP)维持温度为4-6℃,亚低温机器灌注(Sub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SMP)维持温度20℃,常温机器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维持温度32-37℃。

现有机器灌注有Lifeport肝脏转运器(Organ Recovery Systems Zaventem Belgium)和Liver Assist设备(Organ Assist BV Groningen The Netherlands)常温机器灌注有OrganOx系统(OrganOx Ltd、Oxford uk)。这些产品均处于前临床研究阶段,还无市售。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零星动物水平报道。目前仅有浙大一院、武汉中南医院、天津市中心医院、中山一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文献报道。据研究显示,肝肾联合保存效果更佳。

在体保存为另一种器官保存形式,即应用药物和现代生命或器官功能支持系统维持供体的植物状态,一旦时机成熟完成移植。但在在体保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严重的继发感染或某一器官的功能衰竭,导致整体保存失败,进而导致供体器官浪费和移植失败。在体保存的费用昂贵、风险较大。

高质量、无病变、无缺陷的供体器官是保证移植成功、受体存活的前提。探索一种高效、可控、经济的供体器官保存方法尤其必然的特殊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有保温加温功能,同时又能作为一个观察、操作、保护平台的离体器官保温、血液加温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离体器官保温、血液加温装置,包括透明保温盖、医用硅胶膜和箱体,其中:

所述透明保温盖上开设若干开孔,该透明保温盖的盖体边缘安装防漏卡式橡胶密封圈,所述医用硅胶膜设在该防漏卡式橡胶密封圈的内侧,在该防漏卡式橡胶密封圈的下表面形成一圈用于卡接在所述箱体边缘的凹槽,所述箱体的相对侧侧壁上分别开设安装孔,回纹形医用不锈钢管的体部铺设在所述箱体内,该回纹形医用不锈钢管的两端分别由所述的这两个安装孔伸出,所述安装孔处还安装防漏橡胶密封,所述箱体内的回纹形医用不锈钢管的下方安装潜水循环水泵及加热电热丝,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温度显示屏、电源开关及电源指示灯;

优选地,所述的离体器官保温、血液加温装置中透明保温盖为中心部向上隆起的拱形形状。

优选地,所述的离体器官保温、血液加温装置中箱体上开设的两个安装孔呈斜对角位布设在该箱体上,这两个安装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离体器官(肝肾联合)获取方法:

打开膈脚,暴露腹主动脉及部分胸主动脉。

1、腹主动脉中的脏支:断扎膈下动脉、肾上腺中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睾丸(卵巢)动脉。2、腹主动脉中的壁支:断扎T12胸动脉、L1腰动脉。

3、腹腔干:断扎脾动脉、胃左动脉。

4、自T11胸动脉口水平以下,L2腰动脉口水平以上断离主动脉,同水平断离上、下腔静脉。

5、断扎胆囊动脉,切除胆囊,胆总管下端断离。

6、门静脉下端断离。

7、游离双侧输尿管,在输尿管中段断离(睾丸/卵巢动脉水平)。

8、断扎肾上腺动脉,切除肾上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利用上述离体器官保温、血液加温装置对离体肝脏、肾脏进行保温、血液加温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先在箱体内注入无菌蒸馏水,将医用硅胶膜没入蒸馏水中形成水囊;

步骤b.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灯提示,此时潜水循环水泵和加热电热丝工作;

步骤c.加热电热丝受血液出口处温度感应器反馈控制,实测温度显示于箱体的外侧壁的温度显示屏上;

步骤d.离体器官置于医用硅胶膜上后盖上透明保温盖,各种管线自透明保温盖上的开孔引出;

步骤e.盖上透明保温盖予以保温观察。

所述离体器官保温、血液加温装置中的防漏卡式橡胶密封圈、医用硅胶膜及回纹形医用不锈钢管均为可抛弃式一次性使用耗品。其余构件均为固定件,可反复使用。所述保温盖可擦拭消毒后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一种离体肝脏、肾脏联合保存系统中,将回纹形医用不锈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腹主动脉残端(近、远端均可)及氧合器上,所述氧合器连通供氧装置,既能实现对离体肝脏、肾脏的保温加温功能,又能达到离体肝脏、肾脏联合保存系统中供养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有保温加温功能,同时又作为一个观察、操作、保护平台,与器官接触的构件均为抛弃式一次性使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箱体的俯视图;

图3为箱体的主视图。

其中:

1-透明保温盖 2-防漏卡式橡胶密封圈 3-医用硅胶膜

4-箱体 6-潜水循环水泵 7-加热电热丝

8-回纹形医用不锈钢管 9-防漏橡胶密封圈 10-温度显示屏

11-电源开关 12-电源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离体器官保温、血液加温装置,包括透明保温盖1、医用硅胶膜3和箱体4,其中:

所述透明保温盖1上开设若干开孔11,该透明保温盖1的盖体边缘安装防漏卡式橡胶密封圈2,所述防漏卡式橡胶密封圈2的内侧设有一层医用硅胶膜3,在该防漏卡式橡胶密封圈2的下表面形成一圈用于卡接在所述箱体4边缘的凹槽;

所述箱体4的相对侧侧壁上分别开设安装孔,回纹形医用不锈钢管8的体部铺设在所述箱体4内,该回纹形医用不锈钢管8的两端分别由所述的这两个安装孔伸出,所述安装孔处还安装防漏橡胶密封圈9;

所述箱体4内的回纹形医用不锈钢管8的下方安装潜水循环水泵6及加热电热丝7;

所述箱体4的外侧壁上安装温度显示屏10、电源开关11及电源指示灯12。

所述透明保温盖1为中心部向上隆起的拱形形状。

所述的箱体上开设的两个安装孔呈斜对角位布设在该箱体4上,这两个安装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临床使用例:

一种利用上述离体器官保温、血液加温装置对离体肝脏、肾脏进行保温、血液加温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先在箱体内注入无菌蒸馏水,将医用硅胶膜没入蒸馏水中形成水囊;

步骤b.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灯提示,此时潜水循环水泵和加热电热丝工作;

步骤c.加热电热丝受血液出口处温度感应器反馈控制,实测温度显示于箱体的外侧壁的温度显示屏上;

步骤d.离体器官置于医用硅胶膜上后盖上透明保温盖,各种管线自透明保温盖上的开孔引出;

步骤e.盖上透明保温盖予以保温观察。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