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摘果机送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846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生摘果机送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用具,特别是一种花生摘果机送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最为农民用户欢迎的花生摘果机是能走动、转移方便的带送秧装置的花生摘果机,此种花生摘果机既可直接在田间进行摘花生果的作业,又省去了装卸和运输花生秧的繁重劳动,但目前市售的能走动的花生摘果机上的送秧装置与摘果机的接合使整个装置过于宽大,在行走和运输过程中很困难,使用不方便,如果缩小花生摘果机的送秧装置,会对花生摘果机的工作效率减少很多,工作效率低,因此,花生摘果机送秧装置的改进和创新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种花生摘果机送秧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花生摘果机上的送秧装置与摘果机的接合使整个装置过于宽大,在行走和运输过程中很困难,使用不方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花生摘果机架,连接杆和送秧器,花生摘果机架装有传动轮,传动轮经第一传送带与装在花生摘果机架后部上的主动轮相连,并经第二传送带与送秧器上的转动轮相连,构成送秧器的转动结构,花生摘果机架的一侧两边装有带孔的机架上连接块和机架下连接块,送秧器的下部两边分别装有与机架上连接块、机架下连接块配用的送秧器上连接块、送秧器下连接块,机架上连接块经机架上连接销、上连接杆和送秧器上连接销与送秧器上连接块连接在一起,机架下连接块经机架下连接销、下连接杆和送秧器下连接销与送秧器下连接块连接在一起,构成送秧器的撑开或收缩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使用过程中行走、运输方便,效果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起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合后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花生摘果机架1,连接杆和送秧器3,花生摘果机架1装有传动轮2,传动轮2经第一传送带11与装在花生摘果机架1后部上的主动轮4相连,并经第二传送带10与送秧器3上的转动轮9相连,构成送秧器3的转动结构,花生摘果机架1的一侧两边装有带孔的机架上连接块和机架下连接块,送秧器3的下部两边分别装有与机架上连接块、机架下连接块配用的送秧器上连接块、送秧器下连接块,机架上连接块经机架上连接销、上连接杆和送秧器上连接销与送秧器上连接块连接在一起,机架下连接块经机架下连接销、下连接杆和送秧器下连接销与送秧器下连接块连接在一起,构成送秧器3的撑开或收缩连接结构。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和使用方便,

所述第一传送带11、第二传送带10为链条或皮带。

所述传动轮2为同轴的两个齿轮或一个轮开有两个皮带槽构成。

所述的机架上连接块8a-2有两个,对称置于机架一侧的上部两边上。

所述的机架下连接块8a-1有两个,对称置于机架一侧的下部两边上。

所述的送秧器上连接块8b-2有两个,对称置于送秧器3两侧壁上。

所述的送秧器下连接块8b-1至少一边有两个,对称置于送秧器3两侧壁上。

所述的上连接杆包括机架上部两边对称的第一上连接杆6-2、第二上连接杆6-4。

所述的下连接杆包括机架下部两边对称的第一下连接杆6-1、第二下连接杆6-3。

所述的机架上连接销包括有第一机架上连接销5-2、第二机架上连接销5-4。

所述的机架下连接销包括第一机架下连接销5-1、第二机架下连接销5-3。

所述的送秧器上连接销包括第一送秧器上连接销7-2、第二送秧器上连接销7-4。

所述的送秧器下连接销包括第一送秧器下连接销7-1、第二送秧器下连接销7-3。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先经连接杆推起送秧器,使送秧器向下呈撑开状态,见图2所示,再启动电机,由电机的主动轮带动传动轮转动,并经传送带带动转动轮转动,从而使送秧器进行转动工作,将花生秧送出,当不工作或行走时,关掉电机,并将送秧器收回与机架上下紧靠在一起,按照图3折合后,固定好,使摘果机整体变窄从而可更方便的转移场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送秧装置与摘果机折叠,然后通过第一固定点、第二固定点将二者固定在一起,大大减小了整个装置占用的空间,行走、运输更方便,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