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田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1151阅读:1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田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田耙。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作为拥有着两千多年的农耕思想的国家,在农业上的器械使用也较为悠久,由于我国南方主要作物为水稻,水稻在进行耕种时,需要对待种植的耕地进行灌水泡田,同时再通过机械将浸泡后的水田泥土进行翻犁,平整,以便达到良好的土地松软,便于扎根。

传统的水田耙主要用于水田的翻犁,这种水田耙使用时,采用的旋耕刀片为单独设置,极易是的将翻犁后的水田土壤分布不均匀,影响水田的耕种秧苗,并且旋耕刀片为单向转动,在较为硬质的水田土壤中,极易出现与土壤卡齿,一旦出现状况,需要将整个旋耕刀片进行拆卸更换,不仅会导致更换成本增加,同时还会导致影响水田耙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田耙,可实现将水田的土壤平整性提高,并提高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水田耙,包括水田耙主体,水田耙主体包括主水田耙和设置在主水田耙本体一侧的副水田耙本体,主水田耙本体通过若干组液压缸与副水田耙本体连接,副水田耙本体铰接连接主水田耙本体与主水田耙本体呈一定倾角。

进一步地,主水田耙本体的外侧包括第一架体,第一架体横向贯穿设置有主转动杆。

进一步地,主转动杆上分布有多段式独立的驱动转轴。

进一步地,驱动转轴的外周向均匀分布有旋耕搅浆刀片。

进一步地,驱动转轴周向分布的旋耕搅浆刀片的间隙间还分布有耙齿。

进一步地,副水田耙本体的外侧包括第二架体,第二架体的横向两侧位置贯穿设置有副转动杆,在副转动杆的两侧位置分别安装有驱动副转动杆转动的伺服电机,在副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同轴设置的翻犁盘。

进一步地,翻犁盘的中心部位凹陷,边缘部位向同侧突显。

进一步地,主水田耙本体前端设置有连接件。

进一步地,连接件为万向传动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田耙,有益效果:1)可实现主水田耙本体将水田的土壤打碎,然后通过副水田耙本体,提高对水田土地的平整性。2)由于主水田耙本体的驱动转轴为多段式独立设置,可实现单独拆卸维修,减少维修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主水田耙本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水田耙,包括水田耙主体,水田耙主体包括主水田耙和设置在主水田耙本体一侧的副水田耙本体。

主水田耙本体的外侧包括第一架体11,第一架体11横向贯穿设置有主转动杆12,主转动杆12上分布有多段式独立的驱动转轴13,主转动杆12的两端贯穿第一架体11侧边设置有锁紧件101,方便整体拆卸和维修,驱动转轴13的外周向均匀分布有旋耕搅浆刀片14,驱动转轴13周向分布的旋耕搅浆刀片14的间隙间还分布有耙齿15,可将翻犁的土壤进一步打碎。整个装置使用时,主水田耙本体的旋耕搅浆刀片14将水田内的土地翻犁,并且由于驱动转轴13为多段式独立转动结构,可实现将旋耕搅浆刀片14沿着主转动杆12相互反向转动,提高对土地翻犁的效率,并且减少驱动转轴13出现故障时,可对其进行单独更换,减少维修成本。

副水田耙本体的外侧包括第二架体21,第二架体21的横向两侧位置贯穿设置有副转动杆22,在副转动杆22的两侧位置分别安装有驱动副转动杆22转动的伺服电机23,在副转动轴22上固定安装有同轴设置的翻犁盘24,整个装置驱动时,主水田耙本体将打碎打撒的土壤层进行翻犁后,翻犁盘24翻犁盘的中心部位凹陷,边缘部位向同侧突显,这种设计可大面积将主水田耙本体翻犁后的土壤再进行整体翻犁,减少采用其他设备平整土地的工作效率,并且主水田耙本体通过若干组液压缸31与副水田耙本体连接,液压缸31将副水田耙本体的偏转角进行调整,使其呈一定倾角。

作为优选地,副水田耙本体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主水田耙本体耕犁方向的末端,在主水田耙本体耕犁方向的前端设置有万向传动轴16,可将其整体与机械连接,带其整体在水田内牵引。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