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种稻机械驱动授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258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种稻机械驱动授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授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制种稻机械驱动授粉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国家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尤其是在杂交水稻方面,更是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在对于制种稻方面,尤其是在稻花传播方面,有着很大问题。很多时候由于天气问题导致稻花未能传播,从而导致种子稻的减产乃至绝收。本实用新型致力于一种制种稻机械驱动授粉装置,使稻花能够通过该装置更加好的传播,并且授粉均匀,有利于粮食的增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有效一种制种稻机械驱动授粉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种稻机械驱动授粉装置,包括外部驱动轮、高架型外壳、两侧可调节车架、风扇和封闭的伸向两侧的传粉机构;在装置上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齿轮、双边螺杆、第二齿轮、电机、挡风板覆盖机构,上述装置均为左、右两个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齿轮为齿数多的大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为齿轮少的小齿轮;在装置底部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外部驱动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外部驱动轮内侧,使第一齿轮随外部驱动轮转动;所述双边螺杆下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紧靠,并随着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紧靠在双边螺杆另外一侧,并紧靠双边螺杆;所述第二齿轮处于高架型外壳的内部,并且与电机相连;在高架型外壳上部为封闭的伸向两侧并在末端下侧面带有喷口的传粉机构;所述风扇安装在传粉机构中部靠下位置,电机与风扇相连接,使风扇向上鼓风。

进一步的,所述传粉机构的左、右侧延伸部下侧面各设有两个喷口。

进一步的,所述高架型外壳上部的传粉机构高度高于公稻高度。

进一步的,在高架型外壳两侧具有可调节车架,所述可调节车架连接在外部驱动轮转动的连接轴与高架型外壳上部的传粉机构外壳之间,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公稻生长情况进行适当调节高架型外壳上传粉机构及风扇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下部有阻挡气流方向的挡风板覆盖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高架型外壳上部后侧设有扶手。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制种稻机械驱动授粉装置一边移动一边传粉,使稻花能够通过该装置更加好的传播,并且授粉均匀,有利于粮食的增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制种稻机械驱动授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制种稻机械驱动授粉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制种稻机械驱动授粉装置,包括外部驱动轮1、高架型外壳2、两侧可调节车架8、风扇7、封闭的伸向两侧的传粉机构10;在装置上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齿轮3、双边螺杆4、第二齿轮5、电机6、挡风板覆盖机构9。

在此装置底部为两个外部驱动轮1,两个外部驱动轮1之间无连接横杆,使装置从公稻上经过。在外部驱动轮1内侧固定着第一齿轮3,使第一齿轮3随其转动,所述双边螺杆4与第一齿轮3紧靠,并随着第一齿轮3转动。第二齿轮5在双边螺杆4另外一侧,并紧靠双边螺杆4,从而实现两个齿轮具有很大的转动比。

两侧第二齿轮5处于高架型外壳2的内部,并且与电机6相连,带动电机6转动。

高架型外壳2的传粉机构设计一般高于公稻一小部分,在高架型外壳2两侧具有可调节两侧车架8,所述可调节车架8连接在外部驱动轮1转动的连接轴与高架型外壳上部的传粉机构9外壳之间,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公稻生长情况进行适当调节高架型外壳上传粉机构9及风扇7的高度,风扇7与电机6之间有足够长度的电线连接。

在高架型外壳2上部后侧设有扶手12,所述外部驱动轮1在人推扶手前进时被带动向前滚动。

所述风扇7安装在传粉机构内的中部靠下位置,电机6与风扇7相连接,使风扇7向上鼓风,两侧电机6与风扇7相连接,并将动能转化电能传输给风扇7,使风扇7向上鼓风。

在风扇7下部有两侧阻挡的挡风板覆盖机构9,使风扇气流向两侧的传粉机构喷口11方向吹,保证风力的集中,并在公稻方位保证不受阻挡。在高架型外壳2上侧为封闭的带有喷口11的伸向两侧并在末端下侧面带有喷口11的传粉机构10,所述传粉机构10为能够出粉的普通喷洒装置,所述传粉机构10的左、右侧延伸部下侧面各设有两个喷口11。在风扇7转动的同时向上鼓气,气流在挡风板覆盖机构9的作用下流向两侧的传粉机构下侧,将传粉机构10喷口11喷出的花粉吹向两侧,花粉从此传粉机构的喷口11中源源不断的喷出,并吹向两侧的雌株。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