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9312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植物水培装置。



背景技术:

水培技术是一种无土栽培技术,广泛应用于花卉、蔬菜和瓜果的生产,其核心是将植物根茎固定于定植篮内并使根系自然散入植物营养液中,使植物能够正常生长。现有技术中,用于植物水培的器皿主要是瓶,盆或者缸,常用的水培器皿多是透明材质,可以展现出植物错综复杂的根系。一般通过定植篮对植物进行固定,植物的根系穿过定植篮的篮筐并伸入到器皿下部,从而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对植株较高和植株较重的植物效果不佳。随着植株的生长,植株越来越高,定植篮无法起到对高大植株固定的效果。此外,透明的水培装置,长期经过光照,容易导致装置内生长青苔和海藻类,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并影响观赏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水培装置,能够调整定植篮的长度,适应不同植物在各个阶段的生长需要,能够实时查看植株根系生长状态,对植株根系具有避光效果,使用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植物水培装置,包括容器本体和多个定植篮,所述容器本体的上边沿向外侧延伸构成容器翻边,容器本体的上部设有抱箍且抱箍设置在容器翻边的下方,抱箍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挂环,容器本体顶端设有提拉把手,提拉把手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卡扣,卡扣与挂环连接;容器本体的顶端设置有端盖,端盖上设有进液口;容器本体的下部设有出液口,底部设置有底座;容器本体的外侧面上竖向嵌设有透明玻璃条,透明玻璃条上设置有刻度,透明玻璃条与透明玻璃条两侧的容器本体构成形状为“U”形的凹槽滑道,并且凹槽滑道的顶端开口,凹槽滑道内设置有滑片;所述各个定植篮放置在容器本体内且定植篮的上端伸出端盖,定植篮包括上筒、中筒和下球体,上筒内填充有带定植孔的海绵柱,上筒和中筒通过可伸缩结构连接且上筒直径小于中筒直径,中筒侧壁上竖直间隔设置有格栅,中筒下端连接下球体,所述下球体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层网、中层网和外层网,且内层网、中层网和外层网间隔设置。

内层网、中层网和外层网的网孔依次减小。

卡扣包括左部、右部和扭力弹簧,左部与右部的顶端铰接,左部的下端为弧形结构,右部的下端设置在左部弧形结构的内侧,左部和右部的顶端连接有扭力弹簧,右部在未被施力状态下,右部的下端与弧形结构的右端内侧面相抵触,卡扣处于闭合状态,当向右部施加压力时,右部向左转动,卡扣处于打开状态。

左部和右部的内侧面上设有固定凹槽,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固定凹槽内。

滑片的上部设有凸出块。

上筒的顶端设置有上筒翻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容器本体顶端设有提拉把手,方便提拉和移动容器本体,提拉把手通过卡扣与容器本体的挂环进行可拆卸连接,使得提拉把手安装和拆卸方便;容器本体的外侧面上竖向嵌设有透明玻璃条,透明玻璃条上设置有刻度,通过透明玻璃条观察容器本体内的植株根系生长状态,并通过刻度对容器本体内的液体进行量化,使用方便;凹槽滑道内设置有滑片,在透明玻璃条不使用时,可以将滑片滑下对透明玻璃条进行遮盖,使得容器本体内部处于避光状态,防止长时间光照下容器本体内生长青苔和海藻类植物;上筒和中筒通过可伸缩结构连接,当植株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可以增大定植篮的长度,中筒和下球体向容器本体的下部移动,使得植株的根系随着下球体向下移动,增强对植株的固植作用并适应植株生长的需要;下球体包括内层网、中层网和外层网,且内层网、中层网和外层网间隔设置,植株根系分别穿过内层网、中层网和外层网的网孔并向容器本体的下部生长,三层网增加了对植株根系的固定作用。

植株根系从根部向下延伸是由粗到细的过程,内层网、中层网和外层网的网孔依次减小,满足植株根系生长需要,使得植株根系能够穿过内层网、中层网和外层网的网孔;滑片的上部设有凸出块,方便通过凸出块对滑片施力,使得滑片上下滑动;上筒的顶端设置有上筒翻边,具有美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容器本体,101-容器翻边,102-抱箍,103-进液口,104-出液口,105-底座,2-定植篮,21-上筒,211-上筒翻边,22-中筒,23-下球体,3-挂环,4-端盖,5-卡扣,51-左部,511-弧形结构,52-右部,53-扭力弹簧,54-铰接,6-提拉把手,7-透明玻璃条,8-刻度,9-滑片,91-凸出块,10-格栅,11-海绵柱,12-内层网,13-中层网,14-外层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植物水培装置,包括容器本体1和多个定植篮2,容器本体1的上边沿向外侧延伸构成容器翻边101,容器本体1的上部设有抱箍102且抱箍102设置在容器翻边101的下方,抱箍10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挂环3,容器本体1顶端设有提拉把手6,方便提拉和移动容器本体1,提拉把手6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卡扣5,卡扣5与挂环3连接,卡扣5包括左部51、右部52和扭力弹簧53,左部51与右部52的顶端铰接54,左部51的下端为弧形结构511,右部52的下端设置在左部51弧形结构511的内侧,左部51和右部52的顶端连接有扭力弹簧53,左部51和右部52的内侧面上设有固定凹槽(图中未标出),扭力弹簧5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固定凹槽内,左部51与右部52的顶端与提拉把手6连接,挂环3分别穿设在弧形结构511上,右部52在未被施力状态下,右部52的下端与弧形结构511的右端内侧面相抵触,卡扣5处于闭合状态,当向右部52施加压力时,右部52向左转动,卡扣5处于打开状态,可以将挂环3从弧形结构511上取出,使得把手与容器本体1分离,提拉把手6通过卡扣5与容器本体1的挂环3进行可拆卸连接,使得提拉把手6安装和拆卸方便;容器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端盖4,端盖4上设有进液口103,容器本体1的下部设有出液口104,底部设置有底座105;容器本体1的外侧面上竖向嵌设有透明玻璃条7,透明玻璃条7上设置有刻度8,通过透明玻璃条7观察容器本体1内的植株根系生长状态,并通过刻度8对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进行量化,使用方便,透明玻璃条7与透明玻璃条7两侧的容器本体1构成形状为“U”形的凹槽滑道(图中未标出),并且凹槽滑道的顶端开口,凹槽滑道内设置有滑片9,在透明玻璃条7不使用时,可以将滑片9滑下对透明玻璃条7进行遮盖,使得容器本体1内部处于避光状态,防止长时间光照下容器本体1内生长青苔和海藻类植物,滑片9的上部设有凸出块91,方便对滑片9施力;各个定植篮2放置在容器本体1内且定植篮2的上端伸出端盖4,定植篮2包括上筒21、中筒22和下球体23,上筒21的顶端设置有上筒翻边211,具有美化作用,上筒21内填充有设有定植孔的海绵柱11,并且海绵柱11的一侧开口,方便植株穿过,具有固植作用,上筒21和中筒22通过可伸缩结构连接且上筒21直径小于中筒22直径,中筒22侧壁上竖直间隔设置有格栅10,中筒22下端连接下球体23,下球体23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层网12、中层网13和外层网14,且内层网12、中层网13和外层网14间隔设置,内层网12、中层网13和外层网14的网孔依次减小,植株根系从根部向下延伸是由粗到细的过程,内层网12、中层网13和外层网14的网孔依次减小,适应植株根系生长需要,使得植株根系能够穿过内层网12、中层网13和外层网14的网孔。

在使用时,植株穿过海绵柱11的定植孔并固定到定植篮2内,随着植株的生长,可以通过凸出块91向上滑动滑片9,露出透明玻璃条7,可以观察植株的根系生长状态,可以通过进液口103和出液口104更换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并通过透明玻璃条7上的刻度8来对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进行量化;当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定植篮2现有的高度无法满足植株的生长,可以通过上筒21和中筒22的可伸缩结构增大定植篮2的长度,中筒22和下球体23向容器本体1的下部移动,使得植株的根系随着下球体23向下移动,增强对植株的固植作用并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