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集成气流通道的真空储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396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储存领域,具体涉及端盖集成气流通道的真空储粮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是指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概念,粮食就是指谷物,包括麦类、粗粮和稻谷类三大类作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粮食作为主食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粮食制作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粮食进行仓储,目前,我国大中型粮站,普遍使用粮仓作为粮食的储备装置,其主要目的是以备往后发生突发情况时的需要。在粮食使用的最下游,也就是各家庭、餐馆等地方,经常也需要对粮食进行储存放置。众所周知,真空状态下具有非常好的储存效果,能够极大的提高粮食的储存时长。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真空储存装置大都是直接将粮食储存设备与真空泵固定相连,粮食储存设备难以与真空泵脱离连接,非常不便于粮食的取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端盖集成气流通道的真空储粮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粮食储存设备难以与真空泵脱离连接的问题,实现能够方便快速的脱开粮食储存设备与真空泵之间连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端盖集成气流通道的真空储粮装置,包括一端敞口的外桶,从敞口端放入外桶内的内桶;所述外桶内部设置正对内桶的接头部,所述内桶上可拆卸连接端盖,所述端盖朝向接头部所在方向;所述端盖上设置插头部,当内桶放入外桶中时,端盖上的插头部正对外桶内的接头部;

所述接头部包括气流接头,所述气流接头的一端连接至位于外桶外侧的负压发生装置,气流接头的另一端套设环形的第一弹性阀芯、且所述第一弹性阀芯伸出至气流接头外部,所述第一弹性阀芯远离气流接头的一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外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外表面呈斜面;所述第一弹性阀芯上靠近凸出部的一端还连接有环形的阀体,所述阀体朝向凸出部的一侧为斜面,且所述阀体上的斜面与凸出部上的斜面相匹配;第一弹性阀芯位于气流接头外部的外侧表面固定有环状的限位件,所述阀体与限位件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第一弹性阀芯外;所述限位件伸出至阀体远离气流接头的一端;所述限位件上套设环形的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也伸出至阀体远离气流接头的一端;还包括设置在阀体内的挡片,所述挡片正对第一弹性阀芯,所述第一弹性阀芯和挡片为相互连接的整体结构,挡片与第一弹性阀芯之间具有透气孔洞;当第一弹性件处于原态时,挡片、第一弹性阀芯均与阀体紧贴;

所述插头部包括连通内桶内外的桶体,所述桶体位于内桶外部的一端与所述阀体相匹配,桶体位于内桶内部的一端设置位于桶体内部的环形的第二弹性阀芯,第二弹性阀芯的外端设置堵头,所述堵头与第二弹性阀芯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进行连接;当第二弹性件处于原态时,堵头封堵第二弹性阀芯的外端;当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时,堵头不封堵第二弹性阀芯的外端。

针对现有技术中粮食储存设备难以与真空泵脱离连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端盖集成气流通道的真空储粮装置,其中内桶作为储粮设备进行使用,将粮食置于内桶中进行储存,内桶上设置可拆卸的端盖,通过端盖对内桶进行密封。其中端盖与内桶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现有的可拆卸连接如螺纹连接等即可。端盖上设置插头部,所述插头部用于与外桶内部的接头部相连接。外桶提供外部的保护,同时外桶能够通过接头部上的气流接头,直接与负压发生装置进行连接,负压发生装置经由气流接头后,再抽取内桶内的空气,实现降低内桶内部气压、实现真空储存的目的。外桶与内桶之间通过接头部和插头部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以先将内桶从外桶中取出,打开端盖从而方便的向内桶内装入需要储存的粮食,之后连接上端盖,将内桶从外桶的敞口端插入其中,使插头部和接头部进行对接。具体对接过程如下:桶体朝向接头部的一端抵拢阀体,将阀体向内推动,挤压第一弹性件,使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由于阀体被推动,因此阀体与凸出部、挡片均脱离开来,挡片与第一弹性阀芯之间的透气孔洞被打开,凸出部、挡片与阀体之间构成气流通道。并且,由伸出至阀体端部的弹性密封件实现内桶和外桶之间的密封,由于弹性密封件套设在限位件上,限位件固定不动,因此当桶体推动阀体时,会同时压缩弹性密封件,利用弹性密封件的弹性复位力,使其紧贴在桶体的外表面上,从而实现外桶和内桶之间的密封。在上述状态下,第二弹性件并未受外力,因此第二弹性件处于原态。此时,启动负压发生装置,进行抽真空作业,接头部内被抽取为负压乃至真空状态,此时依靠内桶内的大气压强,该压力直接作用在堵头上,向第二弹性件方向推动堵头,利用堵头两侧的压差将第二弹性件进行压缩,即能够构成完整的、密闭的气流通道,完成内桶与外桶插入即实现对接的效果,内桶内部的气压也就逐渐降低,直至成为真空状态。当内桶内已经达到所需真空状态后,停止负压发生装置、同时通过负压发生装置卸掉气流接头内的负压,即是能够卸掉整个接头部、以及堵头外部的插头部内的负压,此时,依靠堵头外部的正常压力和堵头内部的负压,利用堵头两侧的压差,使得堵头复位,以此带动第二弹性件进行复位,使得第二弹性件回到原态,此时,堵头封堵第二弹性阀芯的外端,即实现了内桶的密封,实现了内桶与负压发生装置之间的直接脱开,即可实现简单方便快速的将内桶与负压发生装置进行脱离,从而可以将内桶直接从外桶中取出。此外,本实用新型将插头部集成在内桶的端盖上,使得内桶的打开、关闭,以及气流连通均集成为一体化结构,当内桶向内装入外桶中时,端盖上的插头部与外桶内的接头部对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桶的气密性能。

优选的,所述堵头套设在第二弹性阀芯的外端,第二弹性件套设在第二弹性阀芯上,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堵头、第二弹性阀芯上。

优选的,所述堵头内设置挡板,所述挡板平行于第二弹性阀芯的外端表面。当单独取出内桶时,内桶内部保持真空状态,若需要取用其中储存的粮食较为不便,而本优选方案中,从外部按压堵头,堵头会向下被压缩,直至按压至挡板处,继续施力,则会由挡板压缩第二弹性件;当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时,堵头不封堵第二弹性阀芯的外端,因此,即可实现简单快速的泄压功能。

优选的,所述气流接头为三通接头,三通接头的一端套设第一弹性阀芯,三通接头的另外两端均连接至负压发生装置。提高抽气通道的过流面积、提高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阀芯、第二弹性阀芯均由橡胶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优选的,所述桶体位于内桶内部的一端还设置有过滤装置。避免抽取真空时,内桶内部的杂物等进入接头部、插头部、甚至负压发生装置中造成堵塞失效。

优选的,所述挡板和第二弹性阀芯为相互连接的整体结构,挡板和第二弹性阀芯之间具有透气孔洞;当第二弹性件处于原态时,挡板、第二弹性阀芯均与堵头紧贴。即是当将内桶取出时,挡板、第二弹性阀芯均与堵头贴在一起,更加提高堵头对第二弹性阀芯的封堵能力,确保密封性良好,确保内桶内部的真空度。当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时,由于挡板和第二弹性阀芯之间具有透气孔洞,因此不会影响气流的通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端盖集成气流通道的真空储粮装置,实现了作为储粮装置的内桶与负压发生装置之间的直接脱开,可简单方便快速的将内桶与负压发生装置进行脱离,从而可以将内桶直接从外桶中取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粮食储存设备难以与真空泵脱离连接的问题,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内桶和外桶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接头部、插头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内桶和外桶处于脱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接头部、插头部的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外桶,2-内桶,3-气流接头,4-第一弹性阀芯,41-凸出部,5-阀体,6-限位件,7-第一弹性件,8-挡片,9-桶体,10-第二弹性阀芯,11-堵头,12-第二弹性件,13-挡板,14-过滤装置,15-弹性密封件,16-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的端盖集成气流通道的真空储粮装置,包括一端敞口的外桶1,从敞口端放入外桶1内的内桶2;所述外桶1内部设置正对内桶2的接头部,所述内桶2上可拆卸连接端盖16,所述端盖16朝向接头部所在方向;所述端盖16上设置插头部,当内桶2放入外桶1中时,端盖16上的插头部正对外桶1内的接头部;所述接头部包括气流接头3,所述气流接头3的一端连接至位于外桶1外侧的负压发生装置,气流接头3的另一端套设环形的第一弹性阀芯4、且所述第一弹性阀芯4伸出至气流接头3外部,所述第一弹性阀芯4远离气流接头3的一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外的凸出部41;所述第一弹性阀芯4上靠近凸出部41的一端还连接有环形的阀体5,所述阀体5朝向凸出部41的一侧表面与凸出部41的外表面相匹配;第一弹性阀芯4位于气流接头3外部的外侧表面固定有环状的限位件6,所述阀体5与限位件6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7,所述第一弹性件7套设在第一弹性阀芯4外;所述限位件6伸出至阀体5远离气流接头3的一端;所述限位件6上套设环形的弹性密封件15,所述弹性密封件15也伸出至阀体5远离气流接头3的一端;还包括设置在阀体5内的挡片8,所述挡片8正对第一弹性阀芯4,所述第一弹性阀芯4和挡片8为相互连接的整体结构,挡片8与第一弹性阀芯4之间具有透气孔洞;当第一弹性件7处于原态时,挡片8、第一弹性阀芯4均与阀体5紧贴;所述插头部包括连通内桶2内外的桶体9,所述桶体9位于内桶2外部的一端与所述阀体5相匹配,桶体9位于内桶2内部的一端设置位于桶体9内部的环形的第二弹性阀芯10,第二弹性阀芯10的外端设置堵头11,所述堵头11与第二弹性阀芯10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12进行连接;当第二弹性件12处于原态时,堵头11封堵第二弹性阀芯10的外端;当第二弹性件12处于压缩状态时,堵头11不封堵第二弹性阀芯10的外端。所述堵头11套设在第二弹性阀芯10的外端,第二弹性件12套设在第二弹性阀芯10上,第二弹性件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堵头11、第二弹性阀芯10上。所述堵头11内设置挡板13,所述挡板13平行于第二弹性阀芯10的外端表面。所述气流接头3为三通接头,三通接头的一端套设第一弹性阀芯4,三通接头的另外两端均连接至负压发生装置。所述第一弹性阀芯4、第二弹性阀芯10均由橡胶制作而成。所述第一弹性件7、第二弹性件12均为弹簧。所述桶体9位于内桶2内部的一端还设置有过滤装置14。所述挡板13和第二弹性阀芯10为相互连接的整体结构,挡板13和第二弹性阀芯10之间具有透气孔洞;当第二弹性件12处于原态时,挡板13、第二弹性阀芯10均与堵头11紧贴。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内桶2从外桶1中取出,从而方便的向内桶2内装入需要储存的粮食,之后将内桶2从外桶1的敞口端插入其中,使插头部和接头部进行对接:桶体9朝向接头部的一端抵拢阀体5,将阀体5向内推动,挤压第一弹性件7,使第一弹性件7处于压缩状态,由于阀体被推动,因此阀体与凸出部、挡片均脱离开来,挡片与第一弹性阀芯之间的透气孔洞被打开,凸出部、挡片与阀体之间构成气流通道。并且,由伸出至阀体5端部的弹性密封件15实现内桶2和外桶1之间的密封,由于弹性密封件15套设在限位件6上,限位件6固定不动,因此当桶体9推动阀体5时,会同时压缩弹性密封件15,利用弹性密封件15的弹性复位力,使其紧贴在桶体9的外表面上,从而实现外桶1和内桶2之间的密封。在上述状态下,第二弹性件12并未受外外力,因此第二弹性件12处于原态。此时,启动负压发生装置,进行抽真空作业,接头部内被抽取为负压乃至真空状态,此时依靠内桶2内的大气压强,该压力直接作用在堵头11上,向第二弹性件12方向推动堵头11,利用堵头11两侧的压差将第二弹性件12进行压缩,即能够构成完整的、密闭的气流通道,完成内桶2与外桶1插入即实现对接的效果,内桶2内部的气压也就逐渐降低,直至成为真空状态。当内桶2内已经达到所需真空状态后,停止负压发生装置、同时通过负压发生装置卸掉气流接头3内的负压,即是能够卸掉整个接头部、以及堵头11外部的插头部内的负压,此时,依靠堵头11外部的正常压力和堵头11内部的负压,利用堵头11两侧的压差,使得堵头11复位,以此带动第二弹性件12进行复位,使得第二弹性件12回到原态,此时,堵头11封堵第二弹性阀芯10的外端,即实现了内桶2的密封,实现了内桶2与负压发生装置之间的直接脱开。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