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实蝇活体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0281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雄性实蝇活体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雄性实蝇活体诱捕器。



背景技术:

实蝇(包括橘小实蝇、瓜实蝇等)是重要的经济害虫。昆虫不育技术是一种通过大量释放人工饲养并经过处理(例如辐照)的不育雄虫,与野生雌虫交配,令野生雌虫产下不育卵,从而达到控制种群、消除危害的目的的技术。在昆虫不育技术的应用中,为了维持人工饲养的不育雄虫的竞争力,必须定期从野外种群中引入新基因,扩大养殖种群的基因库。人工饲养实蝇品系的雌雄分离是通过一个性染色体连锁的基因来实现的,雌性隐性纯合,为白蛹,雄性杂合,为褐蛹。这就决定了从野外引入新基因只能通过引入野生雄虫与品系雌虫杂交,子一代自交的后裔再遴选合适的表型回交来实现。因此,野生雄虫的获取非常重要。以往使用的方案通常是收集烂果,养殖野生幼虫,待羽化后手工挑出特定物种的雄性成虫,费时费力且容易失误。从野外直接诱捕特定实蝇物种的活体雄虫,可以大大加速这个过程。性诱剂是一种模仿昆虫的性外激素成分,引诱特定性别的昆虫(尤其是雄虫)的挥发性化学药品。如:甲基丁香酚对橘小实蝇雄虫,cue-lure对瓜实蝇雄虫,(R)-(+)-柠檬烯对柑橘大实蝇雄虫都具有强烈的引诱作用。目前,性诱剂已经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性诱剂,可以高效、专一地诱集特定物种处于繁殖期的雄性实蝇,且安全无污染。

实蝇诱捕器是利用实蝇的生物学特性,以诱剂诱捕实蝇的装置。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发出了多种高效实用的挂罐式实蝇诱捕器。但是该些诱捕器方案存在的共同点是:将沾染诱剂的诱芯放置于诱捕器中,诱使实蝇通过进虫口进入诱捕器,而后利用明暗对比、斜片、睫毛等设计,令实蝇无法从收集瓶中逃脱。上述方案中的诱芯或设计为性诱剂诱芯,或可以通过简单的改动替换为性诱剂诱芯。然而,这些诱捕器的共同目的是诱杀实蝇、而非维持被捕实蝇的生命,被现有的诱捕器诱捕的实蝇,在短时间内的死亡率通常非常高。由于目的上的根本差异,直接导致这些诱捕器无法很好地用于诱集雄性实蝇活体,不能满足大量捕捉活体雄性实蝇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雄性实蝇活体诱捕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方便捕获活体实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雄性实蝇活体诱捕器,包括倒扣的桶状透明收集瓶,所述收集瓶的顶板上设置有滴加了目标实蝇物种对应的雄虫性诱剂的诱芯,收集瓶的内壁自上而上间隔设置有一片或多片C型凸板,收集瓶的下端开口上连接有不透光的底座,所述底座中部竖直设置有进虫口,底座内位于进虫口的一侧设置有食槽,所述食槽内装填富有粘性的实蝇成虫饲料,位于进虫口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海绵的海绵槽。

进一步地,所述诱芯经固定杆安装于细网眼并可对半开启的球状诱芯套中央,所述固定杆穿过球状诱芯套并自下而上由开设于收集瓶顶板上的通孔穿出,固定杆穿出通孔的端部上设置有悬挂部。

进一步地,所述诱芯由棉芯制成,所述球状诱芯套由塑料制成且细网眼直径为1mm,所述固定杆为铁丝。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瓶的下端与底座相螺接,所述进虫口的下端口螺接有可拆封盖。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瓶由透光性好的透明塑料制成,所述底座由不透光的浅蓝色塑料制成且外侧面上涂覆有橘黄色涂层,所述进虫口为圆形且直径为1.5~3.5cm。

进一步地,所述海绵槽上横跨有一对用于固定海绵的软胶搭扣,海绵槽的外侧部对应设置有用于固定软胶搭扣的点状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C型凸板的宽度为1~3cm,上下相邻两C型凸板之间的缺口相对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雄性实蝇活体诱捕器不仅结构简单,改善诱捕器内的生存环境,提高被捕实蝇的存活率;防止被捕实蝇逃逸;并且在回收被捕实蝇的过程中不造成逃逸和死亡。收集瓶内加入了喂食用的食槽和喂水用的海绵槽,使被诱捕的实蝇能够自由取食,不致衰弱而死。并且食物采用粘性大的固体饲料,海绵用搭扣加以固定,有效避免了实蝇取出过程中被食、水沾染或海绵撞击导致的死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凸板剖面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俯视图;

图中:1-收集瓶 2-底座 3-进虫口 4-诱芯 5-球状诱芯套 6-C型凸板 7-食槽 8-海绵槽 9-软胶搭扣 10-铁丝 11-可拆封盖 12-实蝇成虫饲料 13-海绵 14-点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至图3

一种雄性实蝇活体诱捕器,包括倒扣的桶状透明收集瓶1,所述收集瓶的顶板上设置有滴加了目标实蝇物种对应的雄虫性诱剂的诱芯4,收集瓶的内壁自上而上间隔设置有一片或多片C型凸板6,收集瓶的下端开口上连接有不透光的底座2,所述底座中部竖直设置有进虫口3,底座内位于进虫口的一侧设置有食槽7,所述食槽内装填富有粘性的实蝇成虫饲料12(用糖、酵母粉、麦麸配制),位于进虫口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海绵13的海绵槽8,所述海绵在干燥状态下略小于海绵槽。

本实施例中,透明的收集瓶和不透明的底座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防止被捕实蝇由进虫口逃逸。C型凸板可以有效地增大供被捕实蝇栖息的表面积,避免在捕捉量较大的情况下由于不断飞翔导致的力竭死亡。且凸板留有彼此对齐的缺口,在转移回收被捕的实蝇时不会构成障碍。

本实施例中,所述诱芯经固定杆安装于细网眼并可对半开启的球状诱芯套5中央,诱芯与诱芯套不接触。诱剂放置于诱芯套内且不接触诱芯套。性诱剂可以通过孔隙挥发,且被捕实蝇无法触碰到诱芯。在保证引诱效率不受影响的同时,避免了被捕实蝇被诱剂沾染或取食诱剂导致的死亡。所述固定杆穿过球状诱芯套并自下而上由开设于收集瓶顶板上的通孔穿出,固定杆穿出通孔的端部上设置有悬挂部,以便与果树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诱芯由棉芯制成,所述球状诱芯套由塑料制成且细网眼直径为1mm,所述固定杆为铁丝10。

本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瓶的下端与底座通过螺纹相螺接,以便拆卸安装。所述进虫口的下端口螺接有可拆封盖11,以便该装置悬挂一端时间后旋上可拆封盖,将实蝇关在收集瓶内,防止了被捕实蝇在回收过程中的逃逸。

本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瓶由透光性好的透明塑料制成,所述底座由不透光的浅蓝色塑料制成且外侧面上涂覆有橘黄色涂层,利用实蝇的趋黄性,从视觉上吸引实蝇。所述进虫口为圆形且直径为1.5~3.5cm,以便实蝇进入捕获器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海绵槽上横跨有一对用于固定海绵的软胶搭扣9,海绵槽的外侧部对应设置有用于固定软胶搭扣的点状凸起14,以便固定海绵,也便于海绵拆卸。

本实施例中,所述C型凸板的宽度为1~3cm, C型凸板的缺口为1/4圆环,且上下相邻两C型凸板之间的缺口相对齐。

使用时,将滴加了目标实蝇物种对应的雄虫性诱剂的诱芯用铁丝固定在球状诱芯套内,并合上球状诱芯套。然后将连接球状诱芯套的铁丝穿过收集瓶顶部的小孔。将富有粘性的实蝇成虫饲料(用糖、酵母粉、麦麸配制)填入食槽。润湿海绵,将海绵填入海绵槽,扣上两枚软胶搭扣加以固定。将底座通过螺口和收集瓶组装起来。组装好的雄性实蝇活体诱捕器用连接球状诱芯套的铁丝悬挂在果树附近的阴凉处。悬挂一定时长(如24小时)后,旋上可拆封盖,取下诱捕器,带回实验室。诱捕器底部向上,在-20摄氏度的冷柜中放置1分钟,令被诱捕的活体雄性实蝇昏迷并掉落。拧开底座,将收集瓶中的实蝇通过C型凸板的缺口抖落虫笼中,在室温下复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