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鱼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0003阅读:8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鱼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鱼巢,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水利水电生态保护工程中人工鱼巢设计及应用主要是针对缓流水体,这些人工鱼巢结构难以稳定,在未进行水资源开发的流速较大支流难以实施,其次鱼巢设计只考虑了中上层鱼类产卵习性,对于喜底层卵砾石产卵习性鱼类是无效的,且多数人工鱼巢铺设在大片水体表面,占据较大水面空间,阻隔阳光和大气溶解氧流通,反而影响了鱼类的产卵效率。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大多数人工鱼巢需要设置固定竹竿或锚,在实际使用和推广上不够方便,如中国专利“立体人工鱼巢(公开号:CN204860570U,公开日:2015.12.16)”公开的人工鱼巢,该人工鱼巢就是通过缆绳固定在固定桩上的,且设在大片水体表面,占据较大水面空间,阻隔阳光和大气溶解氧流通,影响了鱼类的产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鱼巢,该人工鱼巢能够在较急的水流环境中稳定固定,并且适宜于不同水层不同产卵基质要求的鱼类产卵。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人工鱼巢,包括单元箱体、扣环和锚固钢筋;所述单元箱体有多个,每个单元箱体之间通过锚固钢筋连接,在单元箱体内设有卵砾石,单元箱体的一侧设有黏附基质,黏附基质通过扣环固定在单元箱体上;所述黏附基质的一端设有浮子,每个黏附基质均匀、等距的布设在单元箱体的每条边上,形成人工鱼巢簇。

所述单元箱体采用钢筋砼材质,顺水流方向的一面设有通孔。

所述卵砾石设于单元箱体的底部。

所述扣环采用不锈钢材质。

所述黏附基质为超细纤维人工水草,长度为0.5~1.5m。

所述卵砾石由卵石和砾石组成,卵石的粒径为6~15cm,砾石的粒径为1~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钢筋砼箱体形成一定的空间水域,在底部设计卵砾石底质,箱体顺水流方向一面设置成中空,以减小受水流冲击强度,黏附基质底部通过不锈钢环扣于箱体,顶部设置浮子保持水中直立状态,其结构简单,运用及推广较为方便,适用于因干流水利水电开发而保留的天然浅水流水支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元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单元箱体,2-卵砾石,3-黏附基质,4-扣环,5-浮子,6-锚固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人工鱼巢,包括单元箱体1、扣环4和锚固钢筋6;所述单元箱体1有多个,每个单元箱体1之间通过锚固钢筋6连接,在单元箱体1内设有卵砾石2,单元箱体1的一侧设有黏附基质3,黏附基质3的底部通过扣环4固定在单元箱体1上;所述黏附基质3的一端设有浮子5,保持人工鱼巢在水体中漂浮直立,避免倒状、缠绕或变形,可吸附较多微生物或杂质,既可促进鱼类的繁殖,又可以净化水体,美化水体环境,每个黏附基质3均匀、等距的布设在单元箱体1的每条边上,形成人工鱼巢簇。

所述单元箱体1采用钢筋砼材质,用于固定其在水中的位置并稳固浮子5,且不会移动,顺水流方向的一面设有通孔,便于水流通过,较小水流对单元箱体1的冲击力,固定单元箱体1。

所述卵砾石2设于单元箱体1的底部,用于模拟底层粘性产卵生境。

所述扣环4采用不锈钢材质,使得黏附基质3便于拆卸,可定期进行检查更换。

所述黏附基质3为超细纤维人工水草,长度为0.5~1.5m,其不受光泽、水温、水深、地形、底质和污染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不随季节更替而变化,不会因水生植物死亡腐烂或疯长而污染水体。

所述卵砾石2由卵石和砾石组成,卵石的粒径为6~15cm,砾石的粒径为1~5cm。

实施例

如上所述,投放时间优选鱼类产卵期间,将其投放在水深1~3m,水质较好,透明度大于40cm的浅水水域,其单元箱体1为中空立方体结构,长为1.5m、宽为1m、高为0.5m,顺水流方向的两个面掏空,沿河流横向两个面及上下面封口,流水沿中空结构穿过单元箱体1,减小水流对石块冲击力,在每个单元箱体1上连接有8个黏附基质3,其中每边连接2个黏附基质3,形成人工鱼巢簇,人工鱼巢簇的长度在0.5~2.5m之间,各单元箱体1之间通过锚固钢筋6连接后沉于河道底部,如图3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