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形喷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9726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形喷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隐形喷灌装置。



背景技术:

喷灌装置是一种用来对植物进行喷水灌溉的装置,由于具有喷灌效率高、可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园林、庄稼等的喷灌。

如公开号为CN106964623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了一种喷灌装置,包括与水源相互连通的增压泵、一端与增压泵连通的喷灌管以及与喷灌管另一端连通的旋转喷头,水泵水源输送过来的水进行增压,经过增压后的水从旋转喷头中喷出,达到喷灌的目的。

该装置的旋转喷头和喷灌管暴露在地面以上,可能会因受到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碰撞而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形喷灌装置,其优点是可以降低喷头因受其他物体的撞击而发生损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隐形喷灌装置,包括与输水管连通的喷头,所述喷头为圆管状,喷头的顶面封闭,喷头的外柱面上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用于喷水的喷水孔,喷头下端设有与输水管相连通的防护管,喷头的下端外柱面与防护管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喷水孔在喷头向下滑动后进入防护管的内部,防护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件,喷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在喷头向上运动时与限位件相互抵触的防脱件,防护管的下端外柱面上开设有用于卸压的卸压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输水管向喷头供水之前,喷水孔位于防护管内部,可以避免被树叶、灰尘等杂物堵塞,防护管可以降低喷头受到其他物体的撞击发生损坏的可能性,输水管向防护管内供水时,防护管内的水压升高,当水压产生的推力大于喷头自身重力时,喷头受到压力作用沿防护管的内壁向上运动,喷水孔逐渐伸出防护管的上端,直至限位件与防脱件相互抵触后,喷头停止向上运动,防脱件和限位件可以避免喷头脱离防护管;喷水孔伸出防护管后,对附近的植物进行喷灌,喷灌完毕后,输水管停止向喷头供水,防护管内的水逐渐从卸压孔流出,防护管内的水压逐渐减小,当压力产生的推力小于喷头的重力时,喷头逐渐沿防护管内壁向下滑动,最后,喷水孔进入到防护管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为限位环,防脱件为衬套,衬套的内柱面与喷头的外柱面固定连接,衬套的外柱面与防护管的内壁滑动连接,限位环的内径小于衬套的外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喷头向上运动时,衬套的上表面可以与限位环的下表面相互抵触,限制喷头向上运动脱离防护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衬套外柱面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衬套通过密封圈与防护管内壁密封滑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可以阻碍防护管内的水从衬套和防护管的间隙中溢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槽的数量具有两个以上,密封槽内均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水压较高,且密封圈与防滑管内壁相对滑动,多个密封圈可以大大天高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水孔的数量具有四个以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喷水孔可以增大水从喷头喷出的流量,可以提高喷灌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水孔绕喷头的中心轴线圆周阵列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喷水孔可以对不同方位的植物进行喷灌,喷灌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头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喷头向下运动时与防护管上端边缘相互抵触的防陷入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喷头向下运动后,上端面可能会滑入至防护管的内部,此时防陷入件可以与防护管的上端面相互抵触,阻碍喷头上端面进入防护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陷入件为防陷入圆盘,防陷入圆盘的下端边缘设有凸锥面,所述防护管的上端开口的边缘设有在防护管向下运动时与凸锥面相适配的凹锥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喷头向下运动后,防陷入圆盘下面的凸锥面与防护管上面的凹锥面相互配合,锥面的贴合度比较高,可以使喷头更稳定地插入在防护管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管外面套有外层防护筒,外层防护筒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外层防护筒的上端在防护管向下运动后高于防护管的顶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喷头停止工作后,向下运动可以进入外层防护筒内,外层防护筒可以阻挡其他物体从侧面撞击防护管和喷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管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外层盖板,外层盖板在防护管向下运动后盖住所述外层防护筒的上端开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喷头向下滑动后进入外层防护筒,外层盖板将喷头和防护管封闭在外层防护筒内部,可以阻挡其他物体从上方撞击喷头和防护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喷头滑入防护管后,防护管可以阻挡其他物体从侧面撞击喷头,喷水孔进入防护管内,可以避免被树叶、粉尘等杂物堵塞;

2、外层防护筒可以阻挡其他物体从侧面撞击防护管和喷头;

3、外层盖板可阻挡其他物体从上方撞击喷头和防护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防护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体现衬套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体现衬套上表面与限位环相互抵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体现凸锥面与凹锥面相互抵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喷头;11、喷水孔;2、输水管;3、外层防护筒;31、排水孔;4、外层盖板;5、防护管;51、卸压孔;52、凹锥面;6、衬套;61、密封槽;7、密封圈;8、限位环;9、防陷入圆盘;91、凸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隐形喷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喷头1、与喷头1下端连通的输水管2、套在喷头1外面的外层防护筒3和固定连接在喷头1上面的外层盖板4,输水管2与水泵(图中未画出)连接,用于向喷头1供水,外层防护筒3可以阻挡其他物体从侧面撞击喷头1,外层盖板4可以阻挡其他物体从上方撞击喷头1,因此,可以降低喷头1被撞击损坏的可能性。

如图2所示,喷头1下端套接有防护管5,防护管5下端与输水管2相互连通,下端开口采用隔板封闭或直接插入地面密封,当外层防护筒3(见图1)受到破坏后,防护管5可以阻挡其他物体从侧面撞击喷头1。

如图3所示,喷头1的上端外柱面上开设有一圈圆周阵列分布的喷水孔11,喷水孔1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以上,喷头1内部的水可以从喷水孔11中喷出对周围的植物进行喷灌。喷头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衬套6,衬套6的外柱面上开设有若干圈密封槽61,密封槽61内均设置有密封圈7。

如图4所示,密封圈7远离喷头1的一面与防护管5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可以阻碍防护管5内的水从衬套6和防护管5内壁之间的间隙溢出。防护管5的上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8,输水管2向防护管5内供水时,防护管5内的水压升高,当水压产生的推力大于喷头1的重力时,喷头1被顶起并沿防护管5的内壁向上运动,直至衬套6的上表面与限位环8的下表面相互抵触,喷头1不再向上运动,限位环8可以防止喷头1脱离防护管5。

防护管5下端开设有卸压孔51,卸压孔51孔径比较小,在喷灌过程中,防护管5内的水从卸压孔51流出比较少,不至于达到浪费水的程度。防护管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陷入圆盘9,输水管2停止向防护管5内供水后,防护管5内的水从卸压孔51流出,防护管5内的水压逐渐减小,当水压产生的推力小于喷头1的重力后,喷头1向下运动,直至防陷入圆盘9的下表面与防护管5的上表面相互抵触,喷头1停止向下运动,可以防止喷头1的上端陷入到防护管5内部。防陷入圆盘9的下端边缘设有凸锥面91,防护管5的上开口边缘设有与凸锥面91相适配的凹锥面52。

如图5所示,喷头1向下运动后,凸锥面91与凹锥面52相互配合,锥面的贴合度比较高,可以提高喷头1与防护管5的配合稳定度。此时,喷水孔11进入防护管5内部,可以避免喷水孔11被树叶、粉尘等杂物堵塞。

如图4所示,外层盖板4固定连接在防陷入圆盘9上面。

如图5所示,防护管5的上端面和外层防护筒3上端端面之间的高度差为等于防陷入圆盘9上表面与外层盖板4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喷头1向下运动后,外层盖板4的下表面与外层套筒的上端面相互抵触,外层盖板4和外层套筒将喷头1和防护管5罩住内部,外层盖板4可以阻挡其他物体从上方撞击喷头1和防护管5,也可以防止树叶进入外层防护筒3内部。

外层防护筒3外柱面上开设有排水孔31,防护管5内的水进入到外层防护筒3和防护管5之间的空腔内,水位高于排水孔31后,会从排水孔31排出外层防护筒3。

工作过程:喷灌之前,防护管5内与外层防护筒3内部,外层盖板4盖在外层防护筒3上端。输水管2向防护管5内部供水,防护管5内部水压逐渐升高,当水压产生的推力大于喷头1的重力时,喷头1沿防护管5内壁向上运动,直至衬套6的上表面与防脱环的下表面相互抵触,喷头1停止向上运动,此时,喷水孔11伸出防护管5和外层防护筒3,水从喷水孔11喷出,对周围的植物进行喷灌。喷灌结束后,输水管2停止向防护管5内供水,防护管5内的水逐渐从卸压孔51排出,防护管5内的水压逐渐将降低,当水压产生的推力小于喷头1的重力时,喷头1沿防护管5内壁向下运动,直至凸锥面91与凹锥面52相互抵接配合,喷头1停止向下运动,此时,外层盖板4下表面与外层防护筒3的上端面相互抵接。防护管5内的水从卸压孔51进入外层防护筒3内部,当外层防护筒3内的水位高于排水孔31时,可以从排水孔31排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