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农业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0592发布日期:2018-07-06 23:03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园林农业温室大棚,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410193353.8的温室大棚,有数根竖直支架(1),竖直支架(1)上为顶棚(2),顶棚(2)下有支撑(3),竖直支架(1)之间形成门洞(4),门洞(4)之间为活动式挡板(5)。顶棚(2)为可移动、可拆卸式,相邻两顶棚(2)连接在排水槽(6)上。竖直支架之间形成门洞,门洞之间为活动式挡板,可关闭、可拆卸,方便调节温度、阳光,可防止外界污染进入大棚内,安装门锁可防盗。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准确知道室内的温度状况,影响大棚内的植被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农业温室大棚,以解决上述设备无法准确知道室内的温度状况,影响大棚内的植被生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园林农业温室大棚,其结构包括主拱管、保护套、拉杆、拱管、纵向连接杆、温度检测装置、棚门、保温膜、万向摇膜器、地锚钩,所述主拱管两端形成一个半圆形,且跨度为6m-12m,所述主拱管共设有两个,所述主拱管脊高为1.8m-3.2m,所述主拱管上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为外部硬实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两个主拱管顶端与拉杆左右两端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拉杆为长条状结构,所述拉杆长度为30m-50m,所述拉杆前后侧与拱管顶部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拱管表面为半弧形,所述拱管共设有若干个,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若干个拱管相互平行,所述拱管下方内壁与纵向连接杆表面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纵向连接杆共设有若干根,相互平行,所述主拱管表面下方与纵向连接杆前端中段表面设有棚门,所述棚门表面为长方形,且高度为1.5m,所述棚门内壁右侧端设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表面为椭圆形,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顶部与前端纵向连接杆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拱管表面设有保温膜,所述保温膜厚度为0.5mm,所述保温膜与万向摇膜器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万向摇膜器表面为Z型,所述纵向连接杆底部与地锚钩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地锚钩共设有若干个;温度检测装置由外壳、扣环、感温头、水银柱、刻度板、温度状态表组成,所述外壳顶部设有扣环,所述外壳椭圆形结构,所述外壳长度为27cm,所述扣环为圆环状结构,所述扣环宽度为0.5cm,所述外壳表面顶端设有感温头,所述感温头表面为圆形,所述感温头下方设有水银柱,所述水银柱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水银柱左右两边设有刻度板,所述刻度板表面为长方形,所述刻度板整体长为18cm,所述刻度板共设有两个,且相互平行,所述外壳表面末端设有温度状态表,所述温度状态表表面为圆形,且直径为5cm,所述扣环与纵向连接杆采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表面为半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拱管呈等距直径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拱管间距为60cm。

进一步地,所述棚门四边互为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地锚钩呈直线等距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棚门是用于出入的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地锚钩起到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大棚可抗九级大风。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园林农业温室大棚,设有温度检测器,通过感温头感应内部温度,接着经水银柱受热膨胀向上升,然后经刻度板观察上升的数值,在配合温度状态表知道棚内温度状况等级,使其可以随时查看棚内温度状况,并及时对棚内温度进行适当调整,实时保持棚内在适宜生长的温度,保证了植被的成活率,加快生长,且安全实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园林农业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万向摇膜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中:主拱管-1、保护套-2、拉杆-3、拱管-4、纵向连接杆-5、温度检测装置-6、外壳-601、扣环-602、感温头-603、水银柱-604、刻度板-605、温度状态表-606、棚门-7、保温膜-8、万向摇膜器-9、地锚钩-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园林农业温室大棚,其结构包括主拱管1、保护套2、拉杆3、拱管4、纵向连接杆5、温度检测装置6、棚门7、保温膜8、万向摇膜器9、地锚钩10,所述主拱管1两端形成一个半圆形,且跨度为6m-12m,所述主拱管1共设有两个,所述主拱管1脊高为1.8m-3.2m,所述主拱管1上设有保护套2,所述保护套2为外部硬实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两个主拱管1顶端与拉杆3左右两端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拉杆3为长条状结构,所述拉杆3长度为30m-50m,所述拉杆3前后侧与拱管4顶部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拱管4表面为半弧形,所述拱管4共设有若干个,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若干个拱管4相互平行,所述拱管4下方内壁与纵向连接杆5表面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纵向连接杆5共设有若干根,相互平行,所述主拱管1表面下方与纵向连接杆5前端中段表面设有棚门7,所述棚门7表面为长方形,且高度为1.5m,所述棚门7内壁右侧端设有温度检测装置6,所述温度检测装置6表面为椭圆形,所述温度检测装置6顶部与前端纵向连接杆5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拱管4表面设有保温膜8,所述保温膜8厚度为0.5mm,所述保温膜8与万向摇膜器9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万向摇膜器9表面为Z型,所述纵向连接杆5底部与地锚钩10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地锚钩10共设有若干个;温度检测装置6由外壳601、扣环602、感温头603、水银柱604、刻度板605、温度状态表606组成,所述外壳601顶部设有扣环602,所述外壳601椭圆形结构,所述外壳601长度为27cm,所述扣环602为圆环状结构,所述扣环602宽度为0.5cm,所述外壳601表面顶端设有感温头603,所述感温头603表面为圆形,所述感温头603下方设有水银柱604,所述水银柱604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水银柱604左右两边设有刻度板605,所述刻度板605表面为长方形,所述刻度板605整体长为18cm,所述刻度板605共设有两个,且相互平行,所述外壳601表面末端设有温度状态表606,所述温度状态表606表面为圆形,且直径为5cm,所述扣环602与纵向连接杆5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保护套2表面为半弧状,所述拱管4呈等距直径排列,所述每个拱管4间距为60cm,所述棚门7四边互为相等,所述地锚钩10呈直线等距排列。

本专利所说的扣环602一种金属丝环,末端相交处不焊接,用于连接某物的接扣,所述刻度板605测量量值大小的量具。

在进行使用时,首先通过主拱管1、拉杆3、拱管4和纵向连接杆5互相连接到一起,构成一个拱形,且主拱管1上套有保护套2,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再在所架成大棚底部左右两侧通过地锚钩10牢牢固定,接着盖上保温膜8,对内部进行保温,而保温膜8与万向摇膜器9连接到一些,方便种植人员自由拉开与覆盖,然后打开棚门7,在棚内种植上所需植被,每天进行灌溉,施肥,保证植被的营养,并且因大棚内设有温度检测器6,它是通过感温头603感应内部温度,接着经水银柱604受热膨胀向上升,然后经刻度板605观察上升的数值,在配合温度状态表606知道棚内温度状况等级,使其可以随时查看棚内温度状况,并及时对棚内温度进行适当调整,实时保持棚内在适宜生长的温度,保证了植被的成活率,加快生长,且安全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主拱管1、保护套2、拉杆3、拱管4、纵向连接杆5、温度检测装置6、棚门7、保温膜8、万向摇膜器9、地锚钩10,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无法准确知道室内的温度状况,影响大棚内的植被生长,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其可以随时查看棚内温度状况,并及时对棚内温度进行适当调整,实时保持棚内在适宜生长的温度,保证了植被的成活率,加快生长,且安全实用。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外壳601顶部设有扣环602,所述外壳601椭圆形结构,所述外壳601长度为27cm,所述扣环602为圆环状结构,所述扣环602宽度为0.5cm,所述外壳601表面顶端设有感温头603,所述感温头603表面为圆形,所述感温头603下方设有水银柱604,所述水银柱604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水银柱604左右两边设有刻度板605,所述刻度板605表面为长方形,所述刻度板605整体长为18cm,所述刻度板605共设有两个,且相互平行,所述外壳601表面末端设有温度状态表606,所述温度状态表606表面为圆形,且直径为5cm,所述扣环602与纵向连接杆5采用过盈配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