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用渔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0097阅读:8286来源:国知局
捕鱼用渔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捕鱼用渔网。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渔网生产企业都普遍采用将织成的渔网一次热处理定型的工序,仅对渔网网片进行横向定型,网结呈松散的椭圆形,导致网片网目的形状近似于窄菱形,网片四边不均,长和宽不齐,伸缩偏差大,伸缩率为5% ~ 8%。网目难张开或不能完整张开,制成的捕捞网具,则在拉网过程中增大了水的阻力,导致捕捞网具底纲不能很好地落泥,网底形成高低不平的落差,直接影响捕鱼效果。

另外现有技术中,对于采用灯光及声波捕鱼时,通常采用电池和灯泡组合,由于电池电量有限不可重复使用,以及渔网面积大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电池在电量耗尽时,更换电池的工作变得十分麻烦,不利于捕鱼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捕鱼用渔网,通过在设计渔网结构及在渔网上安装用于诱捕鱼类的发光体,增强渔网的捕鱼能力。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一种捕鱼用渔网,包括渔网和发光体,所述的渔网上网结呈圆形且渔网上的菱形网目的夹角分别为80°~95°和85°~100°,所述的发光体固定在渔网的网结处,所述的发光体的内底面固定有直立线圈,所述的直立线圈的两端通过导线焊接到安装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板上,所述的直立线圈上方通过固定在发光体内顶面的弹簧I设置有活动时可与线圈发生电磁感应的磁体。

渔网上网结为紧固的圆形,菱形网目充分展开呈邻角为80°~ 95°和85°~ 100°,在拉网过程中克服了水的阻力,使捕捞网具的底纲能很好地落泥,提高捕鱼效果;网结处安装发光体,通过磁场的运动,使得在线圈内磁场变化,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得到感应电流使得发光二极管发光来诱捕鱼类,进一步提高了捕鱼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路板上还安装有用于整流的整流器和用于储能的电容器。

整流器用于将磁场变化产生的感应电流整合成直流电供发光二极管发光,电容器可以将过多的电能储存。

进一步的,所述的直立线圈通过线圈骨架固定在发光体内,所述的线圈骨架呈中空的圆柱体且外侧中部设有分隔线圈的分隔板,所述的电路板通过支撑杆固定在线圈骨架上。

直立线圈绕制在线圈骨架上构成绕组,绕组被线圈骨架的分隔板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可以降低线圈的绕制难度并降低线圈对绝缘性能的要求,节约成本。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磁体位于线圈骨架的中空圆柱体内且磁体的下端通过弹簧II与发光体的内底面连接。

磁体上下分别通过弹簧I和弹簧II与发光体的上下连接,可以在发光体受到海水波动时,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磁体在线圈骨架上下移动,实现了线圈内磁通量的改变,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实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

作为优选,所述的发光体内底面固定有配重块,所述的弹簧II固定在配重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光体外部设有外壳体,所述的发光体滚动设置在外壳体内。

渔网在水中散开的过程,发光外处于各种角度的变换中,而发光球由于配重块的作用相对外壳体转动,进而使得磁体产生振动而发电。

作为优选,所述的发光体与外壳体之间设有缓冲液。

发光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缓冲液,有利于发光体在外壳体内滚动,进而有助于发电。

作为优选,所述的发光体和外壳体均为透明的发光体和外壳体。

透明的发光体和外壳体,可以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折射出去,进而吸引鱼类进入渔网内进行诱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采用菱形网目,网片在受到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可以通过斜向交叉的网线相互交递,并伴随网目形状的相应改变而使作用力得到缓冲,从而提高网片的力学性能,呈邻角为80°~95°和85°~100°的菱形网目在渔网充分展开时,在拉网过程中克服了水的阻力,使捕捞网具的底纲能很好地落泥,提高捕鱼效果。

二、网结处安装发光体,通过磁场的运动,使得在线圈内磁场变化,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得到感应电流使得发光二极管发光来诱捕鱼类,进一步提高了捕鱼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4放大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渔网,2、网目,3、网结,4、发光体,5、外壳体,6、弹簧I,7、线圈骨架,8、支撑杆, 9、电路板,10、整流器,11、发光二极管,12、电容器,13、导线,14、弹簧II,15、配重块,16、磁体,17、分隔板,18、直立线圈,19、缓冲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一种捕鱼用渔网,包括渔网1和发光体4,所述的渔网1上网结3呈圆形且渔网1上的菱形网目2的夹角分别为80°~95°和85°~10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渔网1上的网目2的菱形夹角设置为90°。

本实施例的渔网1采用线密度为1600D的渔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并通过调整织网用网线的捻线工艺提高网片的力学性能,经试验表明,在相同网目长度、网线走私的条件下,本实施例的网片其网目强力高达93.1daN,它比GB/T18673-2002标准规定的同等规格聚乙烯网片的网目强力增加338.5%;本实用新型采用菱形网目,网片在受到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可以通过斜向交叉的网线相互交递,并伴随网目形状的相应改变而使作用力得到缓冲,从而提高网片的力学性能。

采用的超高强聚乙烯纤维在保持同等网片强力的前提下,可采用较小股数的网线编织网片来替代传统聚乙烯网片,随着织网用捻线股数的减少,渔用网片线的直径也相应减小,作用在网具上的阻力和能耗系数也随之减少,而网片承受阻力的减小,作业时网片承受的冲击强度也随之下降。

所述的发光体4固定在渔网1的网结3处,为透明材质的,便于光线的扩散,所述的发光体4的内底面固定有直立线圈18,直立线圈18通过线圈骨架7固定在发光体4内,所述的线圈骨架7呈中空的圆柱体且外侧中部设有分隔线圈的分隔板17,线圈绕制在线圈骨架7上并由分隔板17分割为两部分,所述的直立线圈18的两端通过导线13焊接到安装发光二极管11、整流器10和用于储能的电容器12的电路板9上,所述的电路板9通过支撑杆8固定在线圈骨架7上。这里的发光二极管11可以选择低压发光二极管,导通电压越低发光效果越高越好,整流器10可以选择低压场合常用的小型二极管倍压整流器,电容器12选用漏电流较低的大容量电容器。

线圈骨架7的中空圆柱体内设置有磁体16,磁体16的上端通过弹簧I6与发光体4内顶面连接,磁体16的下端通过弹簧II14与固定在发光体4的内底面配重块15连接。

所述的发光体4外部设有透明的外壳体5,所述的发光体4滚动设置在外壳体5内,所述的发光体4与外壳体5之间设有两者相对滚动的缓冲液19。

将本实施例的渔网1投入水中,发光体4随网具移动在外壳体5内改变体位,发生转动,发光体4内产生振动,磁体16在弹簧I6和弹簧II14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使得通过直立线圈18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经过电路板9上的整流器12整合后供发光二极管11发光,多余的电能进入到电容器10内储存,在电能不足时,电容器10将电能释放,供发光二极管11发光,即使网具处于稳定状态,水域的波浪驱动网具起伏,也能产生足够的振动进行发电,发光二极管11产生的光亮用于吸引鱼类进入渔网1中,可以提升捕鱼效率。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