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嫁接对称卡接式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0971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牡丹花会种植嫁接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牡丹嫁接对称卡接式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牡丹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花,以其体态优美、花朵硕大、花色秀丽、色泽丰富等非凡特色,被人们誉称“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牡丹因品种不同,其根型、数量也不一致,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直根型、坡根型、中间型。牡丹株高多在0.5~2 米之间,枝干圆型,直立而脆,当年新枝干表面光滑,多年生枝干表面褐色,常开裂而剥落,株型有直立、疏散、开张、矮生、独干五种类型。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互生,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光滑或有毛。叶可分大型圆叶、大形长叶、小叶圆叶,小形长叶、中形叶等叶型。总叶柄长8~20 厘米,表面有凹槽。牡丹的芽外由6-8 枚鳞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称“鳞芽”。

近年来,牡丹产业发展迅速,给牡丹苗木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市场上,观赏牡丹苗和油用牡丹苗需求量急剧增加,促进了牡丹繁育技术的发展。牡丹的繁育技术主要包括播种繁殖、分株繁殖和嫁接繁殖。嫁接是繁殖牡丹的主要方法,嫁接能很好地保留品种的性状,而且繁殖系数高、速度快、苗木规范整齐,现有的嫁接方法主要有牡丹劈接法和嵌接法。

牡丹劈接法操作要点是先将接穗下面削成上厚下薄的楔形,然后用嫁接刀把砧木圆顶劈开,将接穗垂直插入,最后用麻绳缠紧。牡丹嵌接法( 半面劈接法) 是先在接穗基部腋芽两侧,削长约2-3 cm 的楔型斜面,再将砧木上口削平,选一平整光滑的纵切面,用刀切开,切口长略长于接穗削面,深度达砧木中心,以含下接穗削面为宜。砧、穗削面要平整、清洁、然后将接穗自上而下插入切口中,使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对准,用麻绳扎紧,接口处涂以泥浆或液体石蜡。原有牡丹嵌接或劈接具有繁殖系数高、速度快、苗木规范整齐等优点,但是也具有长势慢、前期观赏效果较差以及培养成年植株周期长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牡丹嫁接对称卡接式辅助工具,以达到快速定位和便于操作的目的,提高嫁接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牡丹嫁接对称卡接式辅助工具,包括支架和夹体,所述支架包括支架竖向杆和支架横向杆组成的对称框架体,在两个支架竖向杆的上侧和下侧分别通过滑套安装有滑动连杆,上、下滑动连杆的中部固定有弧形固定夹体,同时,还设置有上侧剪体和下侧剪体,上侧剪体和下侧剪体剪体包括铰接在一起的固定剪柄和活动剪柄,上侧剪体的固定剪柄焊接在上部滑套的外侧,下侧剪体的固定剪柄焊接在下部滑套的外侧;所述上侧剪体和下侧剪体的活动剪柄端部固定有弧形活动夹体,每个弧形活动夹体与对应的弧形固定夹体位置对应且对扣布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固定剪柄和活动剪柄之间连接有拉簧。

进一步地,在上侧滑动连杆与下侧滑动连杆之间连接有拉簧。

进一步地,在所述固定剪柄和活动剪柄内侧设置有柔性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计能够提供一种轻便的辅助嫁接工具,以便于将分离的嫁接部位约束在一起并平移对接,从而能够解放双手便于更多操作,提高嫁接工作效率和成功率。使用方便且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通过轻质塑料件制作后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支架竖向杆,2为支架横向杆,3为滑动连杆,4为弧形固定夹体,5为弧形活动夹体,6为固定剪柄,7为活动剪柄,8为拉簧,9为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牡丹嫁接对称卡接式辅助工具,主要由支架和夹体组成。其中,支架包括支架竖向杆1和支架横向杆2组成的对称框架体,支架横向杆2向外侧弯曲为弧形,以达到让位作用。

在两个支架竖向杆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通过滑套9安装有滑动连杆3,上、下滑动连杆3的中部固定有弧形固定夹体4。可以在固定剪柄6和活动剪柄7内侧设置有柔性层。

同时,还设置有上侧剪体和下侧剪体,上侧剪体和下侧剪体剪体包括铰接在一起的固定剪柄6和活动剪柄7,上侧剪体的固定剪柄6焊接在上部滑套9的外侧,下侧剪体的固定剪柄6焊接在下部滑套9的外侧。上侧剪体和下侧剪体的活动剪柄7端部固定有弧形活动夹体5,每个弧形活动夹体5与对应的弧形固定夹体4位置对应且对扣布置。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又在所述固定剪柄6和活动剪柄7之间连接有拉簧8。

实施例3:在实施例1基础上,在上侧滑动连杆3与下侧滑动连杆3之间连接有拉簧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