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禽类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禽类饲养笼。
背景技术:
目前禽类主要的饲养方式是将禽类饲养在饲养装置内。传统的饲养装置主要由笼架和笼架内的网片组成,网片被绑扎固定在笼架上,多个网片将支架内的空间围隔形成若干个饲养空间。当需要转运时需将禽类逐只抓出,放置到一个运输笼中,之后再将其运输到下一阶段,如运输至养殖舍或屠宰场等。由于每次的禽类转运,无论是转群或者是出售,都需要将禽类抓出放入运输笼中,禽类所处环境发生变化,由于对环境不熟悉,禽类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造成伤害。同时,由于转运过程中需要将每只禽类抓出再放入运输笼中,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都比较高。并且,饲养装置内的饲养空间不易清理消毒,存在卫生死角。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禽类饲养笼,其既可用于饲养禽类,又可作为转运的运输笼,可以有效地减少禽类转运时产生的应激反应,同时可减少禽类转运所耗时间和人力,提高转运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禽类饲养笼,用于独立放置于笼架上且可滑动进出所述笼架,所述禽类饲养笼包括呈网格状的底网和侧网,所述侧网与所述底网连接,且所述侧网围绕所述底网设置并与所述底网配合形成容纳禽类的饲养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禽类饲养笼,其以独立的结构存在于笼架上,其可从笼架上拆卸移出。在禽类饲养的过程中,可将禽类放入笼架上的饲养笼内饲养。当禽类长大需要转运至下一场所时,可将饲养笼抽出笼架,饲养笼成为运输笼,饲养笼和其内的禽类整体搬运。无需将禽类逐只抓出放入运输笼中,减少或避免因抓禽造成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禽类损伤或养殖人员损伤。同时,整体搬运可有效减少转运所耗时间和人力,大大提高转运效率。并且,由于饲养笼是可移动的单独笼体,有利于清洁消毒。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网上设有采食口,采食口的设置方便禽类采食。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饲养笼既可满足转运需要,又可满足禽类生长需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食口包括第一采食口和第二采食口,所述第二采食口靠近于所述底网设置,所述第一采食口远离所述底网设置,所述第一采食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采食口的口径。本实用新型将采食口分别设置为较大的第一采食口和较小的第二采食口,当禽类体积较小时,可通过较小的第二采食口采食,当禽类生长体积变大时,则可通过较大的第一采食口采食。并且较小的第二采食口对应设于较低的高度,较大的第一采食口则对应设于较高的高度,用于与不同时期禽类身高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网包括前网、后网、左网和右网,所述前网上的至少部分网孔为所述采食口,所述左网、所述后网以及所述右网上的网孔为通风口。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饲养笼可满足采食、通风等正常生长的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网和所述右网上均设有抓握口,有利于养殖人员从饲养笼的两侧抓握,方便搬运饲养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网上的网孔为排粪口,禽类产生的粪便可从排粪口中掉落进入承粪带,实现排粪便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饲养笼为无顶结构,也即饲养笼的顶部敞开,减少饲养笼的重量和制作成本,同时,当饲养笼一层层地放置于笼架上时,也可整体压缩笼架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饲养笼为一体成型或拼装结构,制作加工容易,同时饲养笼也不易散脱,具备较好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禽类饲养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禽类饲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禽类饲养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饲养笼,110、底网,111、排粪口,121、前网,122、后网,123、左网,124、右网,125、第一采食口,126、第二采食口,127、通风口,128、抓握口,200、笼架,210、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居中的元件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而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同时,除非特别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及“第二”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禽类饲养笼100,可独立放置于笼架200上。饲养笼100和笼架200组装形成禽类饲养装置。该禽类饲养笼100包括呈网格状的底网110和侧网。所述侧网与所述底网110连接,且所述侧网围绕所述底网110设置并与所述底网110配合形成容纳禽类的饲养空间。每个饲养笼100内设有一个饲养空间。所述饲养笼100可滑动进出所述笼架200。所述禽类为鸡、鸭、鹅、鸽等其他一切禽类物种。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禽类饲养笼的工作原理和效果进行说明:饲养笼100以独立的结构存在于笼架200上,并且可从笼架200上拆卸移出,如图3所示。在禽类饲养的过程中,可将禽类放入笼架200上的饲养笼100内饲养。当禽类长大需要转运至下一场所(如下一阶段养殖舌或屠宰场)时,可将饲养笼100抽出笼架200(图2中箭头指示饲养笼100抽出的方向),饲养笼100成为运输笼,饲养笼100和其内的禽类整体搬运。无需将禽类逐只抓出放入运输笼中,减少或避免因抓禽造成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禽类损伤或养殖人员损伤。同时,整体搬运可有效减少转运所耗时间和人力,大大提高转运效率。并且,由于饲养笼100是可移动的单独笼体,有利于清洁消毒。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侧网包括前网121、后网122、左网123和右网124。在放置于笼架上时,所述前网121面向笼架200上的料槽210设置。所述料槽210在所述饲养笼100的外侧,所述料槽210用于投放喂料。所述前网121上的至少部分网孔为采食口。具体可全部都为采食口,也可部分为采食口,另一部分为通风口。所述左网123、所述后网122以及所述右网124上的网孔均为通风口127。当禽类需要采食时,其嘴部可经过所述采食口达到料槽210处。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饲养笼100既可满足转运需要,又可满足自由采食、通风等正常生长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料槽210也可放置于饲养笼100内侧。此外,所述侧网也可为圆周形网,对应地,所述底网110呈圆形状;所述底网110和所述侧网还可为其他形状,两者之间形状配合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采食口包括第一采食口125和第二采食口126,所述第二采食口126靠近于所述底网110设置,所述第一采食口125远离所述底网110设置,也即,所述第一采食口125位于所述第二采食口126的上层。所述第一采食口125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采食口126的口径。本实用新型将采食口分别设置为较大的第一采食口125和较小的第二采食口126,当禽类体积较小时,可通过较小的第二采食口126采食,当禽类生长体积变大时,则可通过较大的第一采食口125采食。并且较小的第二采食口126对应设于较低的高度,较大的第一采食口125则对应设于较高的高度,用于与禽类身高相对应。
所述左网123和所述右网124上均还设有一个抓握口128,两个抓握口128分别靠近于左网123和右网124的顶端设置,有利于养殖人员从饲养笼100的两侧抓握,方便搬运饲养笼100。所述底网110上的网孔为排粪口111,禽类产生的粪便可从排粪口111中掉落进入承粪带,实现排粪便功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饲养笼100为无顶结构,也即饲养笼100的顶部敞开,减少饲养笼100的重量和制作成本,同时,当饲养笼100一层层地放置于笼架200上时,也可整体压缩笼架200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饲养笼100也可设置顶网,用以将饲养笼100的顶部封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饲养笼100为一体成型或拼装结构,制作加工容易,同时饲养笼100也不易散脱,具备较好的强度。并且,饲养笼100可以是塑料材质,也可以是其他材质,饲养笼100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所述饲养笼100可放置于不同类型的笼架200上,如A型阶梯式笼架200、H型层叠式笼架200或其他类型的笼架200上,笼架200可设有多层饲养笼100的容置空间,可实现放置多个饲养笼100,增加饲养空间,实现批量式养殖。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笼架200为H型层叠式笼架200,所述笼架200设有多层容置空间,每层所述容置空间可并排放置两个或多个所述饲养笼100。每层所述容置空间对应设有一个料槽21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笼架200也可为单层式笼架200。
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