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苗育苗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8684发布日期:2018-06-30 00:5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樱桃苗育苗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装置,具体的讲是樱桃苗育苗架。



背景技术:

樱桃的育苗现在一般采用沙藏法进行育苗,先将种子与沙按1:3拌匀后(河沙用手捏成团不滴水为宜),选择背风向阳处挖深约60cm,宽约lm,长度根据种子数量而定的坑,将混合后的沙种放入坑内,离地面30cm左右时,上面盖一层编织袋,四角留有通气孔,用土封盖直到次年开春,处理时间一般达3-4个月,为了缩短育苗时间,提高育苗质量,可采用育苗架对樱桃进行育苗,但是樱桃育苗要较多的沙壤土和樱桃种子,需要的较深的育苗盒或育苗箱,凭借现在的育苗盒或育苗箱还无法满足需要,现在还缺乏一种专门针对樱桃进行育苗的装置,就算现在的育苗架在支撑起较深的育苗盒或育苗箱后再搬运,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育苗装置不稳定、震颤的情形,运输载具的震动甚至会损坏育苗盒或育苗箱,需要其他的辅助减震物才行,这样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在运输填装有樱桃种子和沙壤土的育苗装置进行运输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樱桃苗育苗架,以期望解决前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樱桃苗育苗架,包括从上至下分别设置用于放置育苗箱体的上架体、中架体和下架体,所述上架体上的育苗箱体与上架体固定连接,所述下架体上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下架体的一侧设置有下层外延板,所述下层外延板一端与下架体的一侧铰接,所述下层外延板的另一端铰接有支撑短杆,所述下架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中架体的一侧设置有中层外延板,所述中层外延板一端与中架体的一侧铰接,所述中层外延板的另一端铰接有支撑长杆,所述中架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下层外延板和中层外延板的底面均设置有缓冲垫。

所述下层外延板和中层外延板的侧边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自由端设置有支撑套环,所述连杆的中段上设置有锁紧套环,所述下架体和中架体的侧边均设置与该支撑套环、锁紧套环适配的凸块。

当需要搬运转移时,将中层外延板和下层外延板上的育苗箱体分别收回到中架体和下架体上,将中层外延板和下层外延板折叠,用连杆上的锁紧套环套住上述的凸块,这样使本樱桃苗育苗架转变为带装箱状态或搬运状态,通过这样使本樱桃苗育苗架能较为方便的被收纳,方便运输。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架体、中架体和下架体均为侧面、顶面开放,底面为透明板的框体,所述底面设置有凹槽。这样防止育苗箱体从上架体、中架体或下架体中落出。

进一步的是,所述育苗箱体的下端四角均设置有位于所述凹槽内的滚轮。

进一步的是,所述育苗箱体包括箱体主体,所述箱体主体的侧壁排布有纵向延伸的卡槽,该卡槽的下端位于箱体主体侧壁的中部;所述卡槽上卡入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向下延伸并均布有细孔的空管,所述空管上端的开口位于横梁上,通过设置空管,提高育苗箱体内土壤的通气程度。

进一步的是,所述箱体主体内还设置有盖网,所述盖网上设置有与空管对应的通孔。在使用时,现将盖网覆盖在育苗箱体内的土壤上,在将横梁压在盖网上即可,这样设置盖网防止育苗箱体内的土壤撒出、震出。

进一步的是,所述中层外延板下端设置有收纳支撑长杆的收纳槽,所述下层外延板下端设置有收纳支撑短杆的收纳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樱桃苗育苗架填补了专门用于樱桃育苗的空白,本樱桃苗育苗架可以在育苗状态和搬运状态下转换,通过伸展中层外延板和下层外延板使本樱桃苗育苗架可以方便被装箱、收纳和展开,使运输本樱桃苗育苗架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樱桃苗育苗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樱桃苗育苗架在展开后育苗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樱桃苗育苗架在收拢后搬运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育苗箱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育苗箱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上架体、2为中架体、3为下架体、4为育苗箱体、5为下层外延板、6为支撑短杆、7为中层外延板、8为支撑长杆、9为缓冲垫、10为连杆、11为凸块、12为滚轮、13为卡槽、14为横梁、15为空管、16为盖网、101为支撑套环、102为锁紧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5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中央”、“周向”、“上”、“内侧”、“外侧”、“另一端”、“中部”、“顶部”、“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实施例一:樱桃苗育苗架,包括从上至下分别设置用于放置育苗箱体4的上架体1、中架体2和下架体3,所述上架体1上的育苗箱体4与上架体1固定连接,所述下架体3上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下架体3的一侧设置有下层外延板5,所述下层外延板5一端与下架体3的一侧铰接,所述下层外延板5的另一端铰接有支撑短杆6,所述下架体3的另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中架体2的一侧设置有中层外延板7,所述中层外延板7一端与中架体2的一侧铰接,所述中层外延板7的另一端铰接有支撑长杆8,所述中架体2的另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下层外延板5和中层外延板7的底面均设置有缓冲垫9。

这里的上架体1与育苗箱体4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栓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上架体1、中架体2和下架体3的大小尺寸应该与育苗箱体4适配,即育苗箱体4优选的可以刚好嵌入到上架体1、中架体2和下架体3内。

所述下层外延板5和中层外延板7的侧边铰接有连杆10,所述连杆10的自由端设置有支撑套环101,所述连杆10的中段上设置有锁紧套环102,所述下架体3和中架体2的侧边均设置与该支撑套环101、锁紧套环102适配的凸块11。这里的连杆10上的支撑套环101与凸块11的位置关系应该让下层延伸板或中层延伸板在展开后能分别与下架体3或中架体2的底面平齐,锁紧套环102与凸块11的位置关系应该让下层延伸板或中层延伸板在收回或折叠后能分别贴靠下架体3或中架体2,结合挡板以对下架体3或中架体2内的育苗箱体4进行限位。

使用状态分为两部分:育苗状态,将下层外延板5展开,通过连杆10上的支撑套环101套装在凸块11上,让下层外延板5、连杆10和下架体3之间形成三角结构,这样使下层外延板5展开后固定,再将育苗箱体4移动到下层外延板5上,用支撑短杆6支撑,同理,将中架体2上的育苗箱体4移动到中层外延板7上,用支撑长杆8支撑,这样将本使通风和阳光吸收保持充分状态;搬运状态,当需要搬运转移时,将中层外延板7和下层外延板5上的育苗箱体4分别收回到中架体2和下架体3上,将中层外延板7和下层外延板5折叠,用连杆10上的锁紧套环102套住上述的凸块11,这样使本樱桃苗育苗架转变为带装箱状态,通过这样使本樱桃苗育苗架能较为方便的被收纳,方便运输,将多个樱桃苗育苗架贴靠放置,通过上述的缓冲垫9,对运输时的颠簸进行减震。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上架体1、中架体2和下架体3均为侧面、顶面开放,底面为透明板的框体,所述底面设置有凹槽,这样防止育苗箱体4从上架体1、中架体2或下架体3中落出,将这里的底面设置为透明板,一是为了方便观察,二是为了让即使在搬运状态下,也能使育苗箱体4内有较好的光照,优选的在下层外延板5和中层外延板7可以设置对应的槽体与上述凹槽对接。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所述育苗箱体4的下端四角均设置有位于所述凹槽内的滚轮12,方便对育苗箱体4的移动。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至三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所述育苗箱体4包括箱体主体,所述箱体主体的侧壁排布有纵向延伸的卡槽13,该卡槽13的下端位于箱体主体侧壁的中部;所述卡槽13上卡入有横梁14,所述横梁14上设置有向下延伸并均布有细孔(图中未示出)的空管15,所述空管15上端的开口位于横梁14上,通过设置空管15,提高育苗箱体4内土壤的通气程度,相比于一般采用稻草、秸秆插入土壤中而言,采用上述空管15,在通气的稳定程度上更加优异。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至四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所述箱体主体内还设置有盖网16,所述盖网16上设置有与空管15对应的通孔。在使用时,现将盖网16覆盖在育苗箱体4内的土壤上,在将横梁14压在盖网16上即可,这样设置盖网16防止育苗箱体4内的土壤撒出、震出。

实施例六:所述中层外延板7下端设置有收纳支撑长杆8的收纳槽,所述下层外延板5下端设置有收纳支撑短杆6的收纳槽,以节约占用空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