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园地面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0054发布日期:2018-07-06 21:30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涉及农业种植的整地模型,特别涉及果树栽培领域的果园地面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关于果园地面基础结构的现有技术一般有单种植行(宽畦宽沟)结构、双种植行(低厢面窄沟)结构和单种植行(高畦宽沟)结构。

单种植行(宽畦宽沟)结构,排水沟与种植行相平行,无截水沟设置,在两条排水沟之间形成一个较平的畦面,在畦面上仅设置一条种植行。其排水沟宽度超过1米,深度不超过0.6米,人工机械跨越难度大,人工只能上下排水沟实现跨沟作业,作业效率低,该结构仅仅只解决了种植畦面积水的疏导引流问题,并不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而随着树冠长大,树冠冠幅大于厢面,使得排水沟被树冠常年遮盖,排水沟内湿度增加,淤泥深厚,工人操作只能在排水沟内进行,工人操作满脚淤泥,雨天更是无法作业,不仅降低了劳动效率,还增加了劳动安全隐患,机械化作业程度为零。

双种植行(低厢面窄沟)结构,排水沟与种植行相平行,无截水沟设置,在两条排水沟之间形成一个厢面,在厢面上设置两条种植行,排水沟宽度不大于0.6米,深度不超过0.6米,操作工人能较难跨越排水沟进行作业,该结构仍然只解决了厢面表面积水的疏导引流问题,并不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同时排水沟侧壁泥土松散易垮塌,2-3年后就会因垮塌阻塞排水沟,造成排水困难,果园严重滞水,引起烂根死树,病虫滋生,优点在于每两行果树有一个作业面不在排水沟内作业,可顺着种植行实现部分农事操作效率低,机械化作业程度为零。

单种植行(高畦宽沟)结构,排水沟与种植行相平行,无截水沟设置,在两条排水沟之间形成一个较高的畦面,排水沟沟宽超过1米,通过将开挖排水沟的泥土用于堆高畦面,使得畦面距沟底落差超过1米,排水沟主要用作排水和用作人工机械作业道,该技术可缓解地下水对果树根系造成的影响,但畦面设置过高成了畦埂,工人在畦埂作业容易跌倒,因此只能在排水沟内作业,随着果树长高长大,人工在排水沟内由于高度不够,无法劳作。此外,树冠长大后,会遮蔽沟内通风透光,使得沟底湿度过大,淤泥深厚,出现工人操作时满脚淤泥,雨天更是无法作业的情况,劳动效率低,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安全隐患大,机械化作业程度为零。

以上技术对于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仅仅依靠开挖的排水沟来进行排水,但是当降雨量增多时,仅设置在厢面两侧的排水沟仅能疏导引流厢面表面积水,难以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工人劳作需要跨沟作业,随着果园开沟数量增加,会造成果农农事操作极为不便、安全隐患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又能满足人工和机械农事操作的果园地面基础结构。

一种果园地面基础结构,厢面的面宽为多条种植行行间距离之和,种植点设置在多条厢面组成的作业区上,沿地下水水力坡度下降方向以一定距离设置的截水沟,顺地下水水力坡度下降方向以一定距离设置的主排水沟,主排水沟与截水沟互相连通,在园区外设置与排水沟连通的容泄区,在厢面表面平行于种植行向开挖的地表沟,地表沟排水进入截水沟。

该果园地面基础结构,通过开挖相互连通的排水沟和截水沟形成作业区排水网络,能够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湿度,减少病虫危害和烂根死树现象,随之产量增加,果品品质得到提升,种植效益得到保障。通过在厢面开挖的地表沟,汇集雨水排入截水沟,即使在雨季也能快速地,把地表径流沿排水网络排到容泄区中,从而保持作业厢面干爽,人工、机械操作将告别淤泥环境,始终保持干爽的作业地面,有效降低了果农操作的安全隐患,宽大的作业厢面,大大增加了机械化应用程度,提高机械应用效率,能方便多人多机械同时操作,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该果园地面基础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2为图1的1-1截面图。

图3为图1的2-2截面图。

图4为图1的3-3截面图。

图5为图1的4-4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排水沟3的水流方向图,该果园地面基础结构的厢面1的面宽为多条种植行行间距离之和,种植点设置在多条厢面1组成的作业区上,沿地下水水力坡度下降方向以一定距离设置的截水沟2,顺地下水水力坡度下降方向以一定距离设置的主排水沟3,主排水沟与截水沟互相连通,在园区外设置与排水沟3连通的容泄区4,在厢面表面平行于种植行向开挖的地表沟5,地表沟5排水进入截水沟2。

该果园地面基础结构通过开挖相互连通的排水沟3和截水沟2与地表沟5形成的果园排水网络,能够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湿度,减少病虫危害和烂根死树现象,随之产量增加,果品品质得到提升,种植效益得到保障。通过在厢面1开挖与截水沟2相连通的地表沟5,汇集雨水排入截水沟,即使在雨季也能快速地,把地表径流沿排水网络排到容泄区中,从而保持作业厢面干爽,人工、机械操作将告别淤泥环境,始终保持干爽的作业地面,有效降低了果农操作的安全隐患,宽大的作业厢面,大大增加了机械化应用程度,提高机械应用效率,能方便多人多机械同时操作,提高作业效率。

为了避免排水沟3或截水沟2随着时间的推移,沟壁被水流冲刷而导致垮塌阻塞排水沟3或截水沟2,造成排水困难使得果园严重滞水,对截水沟2和排水沟3的两侧进行放坡,并进行种草或硬化处理。

通过在园区内设置作业道,能实现果园园区机械化作业,作业道分为主作业道7、辅作业道8和连接道9,主作业道7铺设在所述截水沟2位于地下水水力坡度较低一侧且位于果园中心位置,连接道9铺设在排水沟3的地下水水力坡度较低一侧,这样铺设能以排水沟3或截水沟2作为作业道的边沟,从而更好地排除作业道的道路、路面路肩及边坡的降水,起到了维持作业道路基稳定性的作用。

通过以预埋涵管方式设置,作业道跨越排水沟3或截水沟2,且主作业道7与辅作业道8相互连通,能提高果园工人和机械作业及运输能力。

对于厢面1的种植行行数若果设置过少,则相对应地位于厢面1上的作业面也会变少,工人和机械操作相对不便,而如果种植行行数过多,则厢面1表面难以整平,较难迅速排干雨水,容易形成凹坑积攒雨水,不利于保持厢面1表面干爽,故本果园地面基础结构的厢面1种植行行数优选为4条。此外,为了使厢面1更有利于迅速排除雨水,优选设计把开挖地表沟5的泥土堆放于中间的两条种植行上,形成两级梯形厢面1,能更好地避免厢面1积水,保持土壤干爽。更进一步地优化,对地表沟5作V字形放坡,能有利于若干个厢面1平顺连接,大大提高果农和机械化应用水平,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地,地表沟5的深度为0.5m-0.7m,厢面1中间两条种植行的高度要高于两侧临近地表沟5的两条种植行0.3m-0.4m,形成两级梯形厢面1,结合对地表沟5作V字形放坡能更有利于厢面1的积水排进地表沟5。地表沟5与临近种植行的距离为1m-1.2m,能提高人工、机械的农事操作效率。

优选地,种植点上设置高度为0.3m-0.5m,直径为1.2m-1.8m的定植堆6,以增加活土层厚度,提高通风、透气、降低湿度的作用,适应绝大多数植株幼苗的定植。

优选地,主作业道7的宽度为3m-3.5m,辅作业道8的宽度为2m-2.5m,以满足市面上绝大部分用于果园的农用机械的应用,主作业道7和辅作业道8均低于种植面0.3m-0.4m,避免树冠过低而影响农用机械的同行。

优选地,作业区的宽度为70m-100m,其宽度为4条种植行行间距离形成的厢面的倍数,地下水位较高时,作业区的宽度宜短,地下水位低时,作业区的宽度宜长,截水沟2的间距为70m-100m,园区地面为平地宜短,园区底面稍有坡度宜长,反之宜短。

作业道以预埋涵管的方式跨越排水沟3或截水沟2,主作业道7与辅作业道8互通,从而连接果园所有作业道,以利于机械化进出,提高果园机械化应用程度。

优选地,排水沟3与截水沟2过水断面的形状均为倒梯形沟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60°-80°,有利于防止沟渠垮塌淤阻,宽度均1m-1.2m,深度均1m-1.5m,排水沟3的坡度为1%-3%以能达到满足排水不积水即可,截水沟2底壁顺排水沟3水流方向逐渐加深,更好地把来自排水沟3上游的水引至排水沟3下游最后排进容泄区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