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高度可调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5257发布日期:2018-08-14 17:2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多层高度可调温室。



背景技术:

温室是我国蔬菜、花卉、苗木生产的主要设施,现我国温室主要建在可耕种地面上,在可耕种地面上用支架和塑料或玻璃封闭形成温室空间,温室可使种植作物免受气候影响。我国存在大面积的不可耕土地,如滩涂、卵石地带、沙滩、沼泽地带等等,统计表明我国大面积的不可耕土地是可耕种地的数拾倍,现我国大面积的不可耕土地均处在荒废状态,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即便建在可耕种地面上的温室土地利用面积也极低,增产受限,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高度可调温室,能成倍增加温室土地利用面积,且能在不可耕土地上建造温室,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土地利用率高,节能增产,使用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为此,本发明由透光材料和梯所组成:

多层高度可调温室的北侧边设有承重墙,承重墙的南侧地面为种植地面。距种植地面水平线1.5~2m高的承重墙上向南上方斜设有第二层楼板,第二层楼板的北侧边位于承重墙上。第二层楼板的南侧边悬空,第二层楼板的南侧下端与种植地面之间呈间隔距离设有数根第一支柱。第二层楼板的南侧和两侧边与种植地面的对应侧边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框架上设密封透光材料。第一支撑框架内与第二层楼板及种植地面之间围成的密封空间为地面温室。与地面温室对应部的承重墙上设有与地面温室相通的门。距第二层楼板北侧边1.5~2m高的承重墙上向南上方斜设有第三层楼板。第三层楼板的北侧边位于承重墙上。第三层楼板的南侧边悬空。第三层楼板的南侧下端与第二层楼板之间呈间隔距离设有数根第二支柱。第三层楼板的南侧和两侧边与第二层楼板对应侧边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上设密封透光材料,第二支撑框架内与第二、第三层楼板之间围成的密封空间为第二温室。与第二温室对应部的承重墙上设有与第二温室相通的门。第三层楼板的上端面周边和对应的承重墙上端设有呈拱型的顶棚框架,顶棚框架上设密封透光材料,顶棚框架与第三层楼板及对应部的承重墙围成的密封空间为顶棚温室。与顶棚温室对应部的承重墙上设有与顶棚温室相通的门,承重墙的北侧面设有与各温室门相通的梯和连廊。

或:第一层楼板的下端设有可调高度的支撑装置,第一层楼板的北侧边设有承重板。距第一层楼板水平线1.5~2m高的承重板上向南上方斜设有第二层楼板,第二层楼板的北侧边位于承重板上,第二层楼板的南侧边悬空。第二层楼板的南侧下端与第二层楼板之间呈间隔距离设有数根第一支柱。第二层楼板的南侧和两侧边与第一层楼板的对应侧边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框架上设密封透光材料。第一支撑框架内与第二层楼板及第一层楼板之间围成的密封空间为地面温室。距第二层楼板北侧边1.5~2m高的承重板上向南上方斜设有第三层楼板。第三层楼板的北侧边位于承重板上,第三层楼板的南侧边悬空。第三层楼板的南侧下端与第二层楼板之间呈间隔距离设有数根第二支柱。第三层楼板的南侧和两侧边与对应的第二层楼板侧边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上设密封透光材料。第二支撑框架内与第二、第三层楼板之间围成的密封空间为第二温室。第三层楼板的上端面周边和对应的承重板上端设有呈拱型的顶棚框架,顶棚框架上设密封透光材料,顶棚框架与第三层楼板及对应部的承重板围成的密封空间为顶棚温室,梯与各温室的门相通。

所述的可调高度的支撑装置由可调支柱、可调斜拉支柱和支撑底座构成,支撑底座位于可调支柱的下端,可调斜拉支柱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可调支柱的上、下端,数个可调支柱呈间隔距离支撑第一层楼板的下端,可调支柱和可调斜拉支柱从中部分为两段形成支柱上段和支柱下段,支柱上段和支柱下段的对应端为左、右内螺纹端,中间带有转把的丝杆两侧部分别为螺接左、右内螺纹端的左、右外螺纹丝杆部,丝杆两端的左、右外螺纹部螺设在支柱上、下段的对应端的左、右内螺纹端内。

所述的第二层楼板与水平线夹角为10°~18°。所述的第三层楼板与水平线夹角为19°~28°。所述的第三层楼板上呈间隔距离设有水平状的种植床。所述的带有可调高度支撑装置的多层高度可调温室用于滩涂、卵石地带、沙滩、沼泽地带的不可耕土地上。所述的多层高度可调温室的向阳南侧面高度大于北侧面高度。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层楼板的上端面上设有植物培养装置。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层楼板为钢筋水泥板,或为钢框架板。所述的透光材料为塑料膜,或为玻璃。

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能成倍增加温室土地利用面积,且能在不可耕土地上建造温室,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土地利用率高,节能增产,使用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发明能成倍增加温室土地利用面积,本发明可建在可耕土地上,也可建在如滩涂、卵石地带、沙滩、沼泽地带等等不可耕土地上。本发明向地面上端的空间发展,可大幅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大幅度提高种植者经济收入。

2、本发明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充份利用日照提高作物产量。我国温室主要建在北纬30°以北地区,本发明采用北低南高的向南斜置的各层楼板结构不但能降低温室层高,还能使各层温室最大面积接受日照,秋未至春季能使日照全履盖各温室空间,夏季日照全履盖顶棚温室、履盖地面温室或第二温室不低于50%的空间,充份的日照利于植物在各温室内生长,且节省能源。

3、本发明投资少,使用成本低。本发明二、三层楼板分别为地面温室的顶棚和第二和顶棚温室的种植地承重层,一、二、三层楼板上端面均为种植地面,利用率高,投资成本少。底层供热各层均可利用,节省能源,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在可耕地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应用在不可耕地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 一种多层高度可调温室由透光材料3和梯14所组成。本发明应用在可耕地上的结构为:

多层高度可调温室的北侧边设有承重墙16,承重墙的南侧地面为传统的可耕地上的种植地面17。距种植地面水平线1.5~2m高的承重墙上向南上方斜设有第二层楼板10。所述的第二层楼板与水平线夹角为10°~18°,即能降低温室层高,还能使地面温室三面(东、西、南)进入阳光,充份利用日照促进农作物生长。第二层楼板的北侧边位于承重墙上。第二层楼板的南侧边悬空。第二层楼板的南侧下端与种植地面之间呈间隔距离设有数根第一支柱12,用于传递第二层楼板的重力于种植地面上。第二层楼板的南侧和两侧边与种植地面的对应侧边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框架11,第一支撑框架上设密封透光材料,所述的透光材料为塑料膜,或为玻璃,用于采光。第一支撑框架内与第二层楼板及种植地面之间围成的密封空间为地面温室18。与地面温室对应部的承重墙上设有与地面温室相通的门。

距第二层楼板北侧边1.5~2m高的承重墙上向南上方斜设有第三层楼板6。所述的第三层楼板与水平线夹角为19°~28°,能降低温室层高,还能使第二温室8三面进入阳光,充份利用日照促进农作物生长。第三层楼板的北侧边位于承重墙上。第三层楼板的南侧边悬空。第三层楼板的南侧下端与第二层楼板之间呈间隔距离设有数根第二支柱9,用于传递第三层楼板的重力于第二层楼板上。第三层楼板的南侧和两侧边与第二层楼板对应侧边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框架19,第二支撑框架上设密封透光材料。可在第三层楼板的南侧和两侧边与第二层楼板对应侧边上设供第一、第二支撑框架卡接的连接卡边7,以方便第一、第二支撑框架卡接。第二支撑框架内与第二、第三层楼板之间围成的密封空间为第二温室8。与第二温室对应部的承重墙上设有与第二温室相通的门。

第三层楼板的上端面周边和对应的承重墙上端设有呈拱型的顶棚框架2,顶棚框架上设密封透光材料。顶棚框架与第三层楼板及对应部的承重墙围成的密封空间为顶棚温室4。与顶棚温室对应部的承重墙上设有与顶棚温室相通的门1。承重墙的北侧面设有与各温室门相通的梯14和连廊15,以方便人员进出各温室内。为防雨梯上端设梯棚13。所述的第三层楼板上呈间隔距离设有水平状的种植床5。

承重墙构成地面温室、第二温室和顶棚温室的北侧面。所述的多层高度可调温室的向阳南侧面高度大于北侧面高度。

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层楼板的上端面上设有植物培养装置,植物培养装置为传统植物培养装置,故不再累述。

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层楼板为钢筋水泥板,或为钢框架板。所述的透光材料为塑料膜,或为玻璃。

实施例2:如图2所示, 本发明应用在不可耕地上,如用在滩涂、卵石地带、沙滩、沼泽地带上的结构为带有可调高度支撑装置的多层高度可调温室。图2所示结构与图1所示结构不同的是第一层楼板的下端设有可调高度的支撑装置,第一层楼板21替代种植地面,承重板20替代承重墙。即:

第一层楼板的下端设有可调高度的支撑装置。第一层楼板的北侧边设有承重板20。承重板的下端与第一层楼板的北侧边连成一体。距第一层楼板水平线1.5~2m高的承重板上向南上方斜设有第二层楼板,第二层楼板的北侧边位于承重板上,第二层楼板的南侧边悬空。第二层楼板的南侧下端与第二层楼板之间呈间隔距离设有数根第一支柱。第二层楼板的南侧和两侧边与第一层楼板的对应侧边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框架上设密封透光材料。第一支撑框架内与第二层楼板及第一层楼板之间围成的密封空间为地面温室。

距第二层楼板北侧边1.5~2m高的承重板上向南上方斜设有第三层楼板。第三层楼板的北侧边位于承重板上,第三层楼板的南侧边悬空。第三层楼板的南侧下端与第二层楼板之间呈间隔距离设有数根第二支柱。第三层楼板的南侧和两侧边与对应的第二层楼板侧边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上设密封透光材料。第二支撑框架内与第二、第三层楼板之间围成的密封空间为第二温室。

第三层楼板的上端面周边和对应的承重板上端设有呈拱型的顶棚框架,顶棚框架上设密封透光材料,顶棚框架与第三层楼板及对应部的承重板围成的密封空间为顶棚温室,梯与各温室的门相通。

所述的可调高度的支撑装置由可调支柱28、可调斜拉支柱29和支撑底座25构成。支撑底座位于可调支柱的下端,支撑底座作为支撑本发明的底座应位于滩涂、或卵石地带、或沙滩、或沼泽地带上的坚固基面上。可调斜拉支柱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可调支柱的上、下端,用于加固整个可调高度的支撑装置。数个可调支柱呈间隔距离支撑第一层楼板的下端。

可调支柱和可调斜拉支柱的伸缩原理相同,即:可调支柱和可调斜拉支柱从中部分为两段形成支柱上段22和支柱下段24,支柱上段和支柱下段的对应端为左、右内螺纹端。中间带有转把26的丝杆23两侧部分别为螺接左、右内螺纹端的左、右外螺纹丝杆部27。丝杆两端的左、右外螺纹部螺设在支柱上、下段的对应端的左、右内螺纹端内。在丝杆的两端螺纹部分别装配有锁紧螺母,以固定可调支柱和可调斜拉支柱的调整长度。

第一、第二支柱亦可为可调支柱结构,故不再累述。

使用时,可调支柱和可调斜拉支柱的延长或者缩短原理相同,用两端装配了锁紧螺母的丝杠将支柱上段和支柱下段连接在一起。转动转把驱动丝杠,当向不同方向转动丝杠时,支柱上段的上端和支柱下段的下端之间的距离或者延长或者缩短。当需要调节温室高度时(如滩涂、湿地水位上升需增高本发明时),可以同时或依次用同样的速度向同一个方向转动所有丝杠,直至本发明满足高度需要为止,而后用锁紧螺母锁紧定位(锁紧螺母为传统结构)。

总之,本发明能成倍增加温室土地利用面积,且能在不可耕土地上建造温室,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土地利用率高,节能增产,使用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可广泛推广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