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7128发布日期:2018-07-17 21:4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从古至今,粮食对于我们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水稻育苗方式是将种子浸泡至开始发芽后,撒入育苗田里,通过施肥,田间管理来育苗,由于前期在外界出芽生长,外界的恶劣环境对种子出芽后的水稻苗很脆弱,很容易死亡,导致秧苗不能茁壮生长,而且外界的土地在种植之后雨水的滋润下,很容易导致土地板实,土壤内的氧气非常少,不利于秧苗根系吸收氧气,导致根系吸收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效率大大降低,秧苗长势差,影响后期的长势。

因为水稻育苗时就需要人员经常检测水稻的长势和温湿度状况,且在水稻长出幼苗后必须有一定阳光的照晒,要不然水稻幼苗将会生病,这样就增加了劳动成本,导致后期产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稻育苗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稻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育苗室和置于所述育苗室内的育苗架,所述育苗室顶部设有保温棚,所述育苗室顶部设有进风机,所述育苗室位于所述进风机的另一侧设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洒水器;所述育苗室一侧通过管道连接空气加湿器,所述空气加湿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空气加湿器连接风机;所述育苗室侧壁上部设有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连接控温仪;所述控温仪与所述风机和所述空气加湿器电性连接;所述育苗室底部设有出气孔;所述育苗架上设有育苗盘和育苗杯,所述洒水器数量为一个以上,依次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育苗室的结构为双层结构;外层为隔热层;内层为保温层,所述保温棚上设有日光灯,所述育苗室内侧壁设有温湿度传感器,外侧壁对应设有温湿度传感装置;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温湿度传感装置连接,所述育苗盘上设有矩阵排列的育苗孔,所述育苗杯置于所述育苗孔内,所述育苗杯的杯壁上设有透孔,所述育苗室底部设有排水沟。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所述育苗室一侧通过管道连接空气加湿器,所述空气加湿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空气加湿器连接风机;所述育苗室侧壁上部设有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连接控温仪;所述控温仪与所述风机和所述空气加湿器电性连接;当温度探头探测到育苗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控温仪同时启动风机和空气加湿器,将经加湿处理的空气送入育苗室内,置换育苗室内的高温气体,从而平衡温湿度,使育苗室温湿度和光照达到水稻秧苗生长的最佳条件;由于在所述育苗室顶部设有进风机,所述育苗室位于所述进风机的另一侧设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洒水器,当育苗室内温度过高时进行通风降温和洒水降温,进风机往室内充入空气,同时排出育苗室内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较重,可以从育苗室底部的出气孔排出,这样有利于秧苗生长。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容易地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完整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随的优点和特征,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例中,利用图1的示意图对按本实用新型一种水稻育苗装置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绘制并进行了局部放大及省略处理,因此,应避免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稻育苗装置,包括育苗室1和置于所述育苗室1内的育苗架2,所述育苗室1顶部设有保温棚11,所述育苗室1顶部设有进风机4,所述育苗室1位于所述进风机4的另一侧设有水泵5,所述水泵5通过管道连接洒水器6;所述育苗室1一侧通过管道连接空气加湿器7,所述空气加湿器7连接有进水管71;所述空气加湿器7连接风机8;所述育苗室1侧壁上部设有温度探头9,所述温度探头9连接控温仪10;所述控温仪10与所述风机8和所述空气加湿器7电性连接;所述育苗室1底部设有出气孔12;所述育苗架2上设有育苗盘21和育苗杯22,为了避免育苗杯22内大量积水,在所述育苗盘21上设有矩阵排列的育苗孔211,所述育苗杯22置于所述育苗孔211内,所述育苗杯22的杯壁上设有透孔221,多余的水分通过透孔221排出。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所述育苗室1一侧通过管道连接空气加湿器7,所述空气加湿器7连接有进水管71;所述空气加湿器7连接风机8;所述育苗室1侧壁上部设有温度探头9,所述温度探头9连接控温仪10;所述控温仪10与所述风机8和所述空气加湿器7电性连接;当温度探头9探测到育苗室1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控温仪10同时启动风机8和空气加湿器7,将经加湿处理的空气送入育苗室1内,置换育苗室1内的高温气体,从而平衡温湿度,使育苗室1温湿度和光照达到水稻秧苗生长的最佳条件;由于在所述育苗室1顶部设有进风机4,所述育苗室1位于所述进风机4的另一侧设有水泵5,所述水泵5通过管道连接洒水器6,当育苗室内1温度过高时进行通风降温和洒水降温,进风机4往室内充入空气,同时排出育苗室1内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较重,可以从育苗室1底部的出气孔排出,这样有利于秧苗生长。

为了以确保每个角落的育苗盘都能浇到水,保证水稻育苗过程中水量充足,所述洒水器6数量为一个以上,依次与所述水泵5连接。

为了保证水稻育苗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使育苗室内温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将所述育苗室1的结构设为双层结构;外层为隔热层;内层为保温层。

为了便于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对水稻秧苗进行补光,促进水稻秧苗的光合作用,在所述保温棚11上设有日光灯13,通过打开日光灯来对水稻秧苗进行补光,同时,为了便于适时观察育苗室1内的温度和湿度情况,在所述育苗室1内侧壁设有温湿度传感器14,外侧壁对应设有温湿度传感装置15;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4与所述温湿度传感装置15连接。这样,可以通过观察温湿度传感装置15来了解育苗室1内的温度和湿度,从而进行调控,使育苗室1内的温度和湿度不会过高或者过低,保证水稻秧苗处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

为了便于将育苗室内多余的水排出育苗室1,在所述育苗室1底部设有排水沟,通过排水沟将育苗室1内多余的水排出育苗室1。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