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胡蜂养殖防蜇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5642发布日期:2018-07-27 17:3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副产品养殖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农业胡蜂养殖防蜇服。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蜜蜂养殖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类似蜂蜜、蜂王浆和蜂蛹等食品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但是与蜜蜂养殖不同,胡蜂养殖对医药和食品方面有更多的益处。

在医药上,胡蜂毒其主要成分是由组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胡蜂激酞、磷脂酶A、磷脂酶B、透明脂酸酶等组成。胡蜂毒有抗辐射及治疗关节炎等作用,具有极高科技开发潜力,一旦攻破其价值不可估量。

在食品方面,胡蜂幼虫、蛹、成虫,据王云珍等(1988)分析胡蜂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膳食蛋白的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胡蜂体内就含有7种,而且含量特别高。如凹纹胡Vespaau-rariaSmith氨基酸含量为45%(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0%)与冬虫夏草氨基酸含量为22.7%相比,氨基酸的含量为全虫草的两倍。总之,胡蜂氨基酸的含量,特别是外源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可作为滋补及营养食品,还可以为中药之用。

在化妆品方面,胡蜂幼虫、蛹还是一种很好的化妆品原料。

胡蜂养殖与蜜蜂养殖存在极大的不同,一则的胡蜂性情暴戾,养殖时时有养蜂人被蜇伤的情况,且胡蜂的蜂毒毒性远强于普通蜜蜂,因此在养殖时选用的防蜇服与养殖蜜蜂的防蜇服存在极大的不同,常规带有面纱或者面罩的养殖服很难起到保护作用,而保护强度高的防蜇服存在造价昂贵且透气效果不佳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能够避免养殖胡蜂时被蜇伤,又能方便作业人员透气的一种农业胡蜂养殖防蜇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在没有专门针对胡蜂养殖的防蜇服,大多数是使用针对养殖蜜蜂的防蜇服,存在很难起到保护作用,而其他保护强度高的防蜇服存在造价昂贵且透气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农业胡蜂养殖防蜇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业胡蜂养殖防蜇服包括防蜇衣和防蜇帽,防蜇衣上身部分与下身部分一体成型,防蜇衣与防蜇帽缝合,防蜇衣背部设有拉链,防蜇衣背面设置有烟雾发生器,烟雾发生器侧壁设有发烟孔,防蜇帽为圆台结构,上端大下端小,防蜇帽正面设有开口,且开口处连接有可视玻璃板,防蜇帽顶部连接有通风座,可视玻璃板上端与防蜇帽开口处上端连接,可视玻璃板下端与防蜇帽开口处下端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透气网,防蜇帽顶部连接有通风座。通风座为圆柱结构,通风座底部均匀设有通风孔,通风座内设有输风管。输风管一端与通风孔连通,另一端与防蜇帽内部连通,输风管内设有防蜂网。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防蜇衣上身部分与下身部分一体成型,可以有效防止胡蜂从连接处钻进衣服,蜇伤养蜂人。

使用时,先通过烟雾发生器对附近的胡蜂进行驱赶,待驱赶接近完成时,关闭烟雾发生器,人工进行作业。

同时,在防蜇帽的正面设置可视玻璃板,改变现有蜜蜂防蜇服使用的面罩或者面纱,可以大幅降低胡蜂蜇伤养蜂人面部的问题。同时,可视玻璃板上端与防蜇帽开口处上端连接,可视玻璃板下端远离防蜇帽并与透气网一端连接,使得防蜇帽正面形成一个凸起,既可以方便养蜂人观察外部情况,又方便养蜂人透气,降低在可视玻璃板上形成水雾的概率。

再则,通过在防蜇帽顶部设置通风座,并在通风座底部设置通风孔,通风座内设置输风管与防蜂网,这样养蜂人头戴防蜇帽,可以通过与防蜇帽内部连通的输风管进行呼吸,大幅提高防蜇服的透气效果,并能有效防止胡蜂进入防蜇帽。

再则,将拉链设置在防蜇衣的背部,使用中,养蜂人可以打开拉链从防蜇衣背部进入,再拉紧拉链。

进一步的,通风座底部连接有喇叭状的排雨檐,排雨檐小头端与通风座底部连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用中存在下雨的情况,通过在通风座底部连接排雨檐,可以将堆积的雨滴顺着排雨檐排出,有效防止通风孔被雨滴遮挡造成透气不顺畅的问题。

进一步的,排雨檐大头端位于可视玻璃板上方。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顺着排雨檐拍下的雨滴不会停留在可视玻璃板上方,同时排雨檐也能对可视玻璃板起到遮雨的效果。

可选的,防蜇衣的袖口和裤口处设有松紧。

可选的,防蜇衣的袖口和裤口处还设有锁紧带。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松紧和锁紧带,可以有效避免胡蜂从防蜇衣裤口和袖口进入蜇伤养蜂人。

可选的,拉链距离裤缝20~30cm,拉链距离防蜇帽55~55cm。

可选的,防蜇衣表面覆盖有防水层。

可选的,防蜂网为50~70目,透气网为40~60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通过将防蜇衣上身部分与下身部分一体成型,可以有效防止胡蜂从连接处钻进衣服,蜇伤养蜂人。

2、在防蜇帽的正面设置可视玻璃板,改变现有蜜蜂防蜇服使用的面罩或者面纱,可以大幅降低胡蜂蜇伤养蜂人面部的问题。

3、通过在防蜇帽顶部设置通风座,并在通风座底部设置通风孔,通风座内设置输风管与防蜂网,这样养蜂人头戴防蜇帽,可以通过与防蜇帽内部连通的输风管进行呼吸,大幅提高防蜇服的透气效果,并能有效防止胡蜂进入防蜇帽。

4、将拉链设置在防蜇衣的背部,使用中,养蜂人可以打开拉链从防蜇衣背部进入,再拉紧拉链。

5、使用中存在下雨的情况,通过在通风座底部连接排雨檐,可以将堆积的雨滴顺着排雨檐排出,有效防止通风孔被雨滴遮挡造成透气不顺畅的问题。

6、通过松紧和锁紧带,可以有效避免胡蜂从防蜇衣裤口和袖口进入蜇伤养蜂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农业胡蜂养殖防蜇服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农业胡蜂养殖防蜇服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通风座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通风座与防蜇帽结构示意图;

图5为烟雾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防蜇衣、2为防蜇帽、3为通风座、4为可视玻璃板、5为排雨檐、6为袖口、7为裤口、8为锁紧带、9为拉链、10为通风孔、11为输风管、12为防蜂网、13为透气网、14为烟雾发生器、15为发烟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中央”、“周向”、“上”、“内侧”、“外侧”、“另一端”、“中部”、“顶部”、“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农业胡蜂养殖防蜇服包括防蜇衣1和防蜇帽2,防蜇衣1上身部分与下身部分一体成型,防蜇衣1与防蜇帽2缝合,防蜇衣1背部设有拉链9,防蜇衣1背面设置有烟雾发生器14,所述烟雾发生器(14)侧壁设有发烟孔15,防蜇帽2为圆台结构,上端大下端小,防蜇帽2正面设有开口,且开口处连接有可视玻璃板4,防蜇帽2顶部连接有通风座3,可视玻璃板4上端与防蜇帽2开口处上端连接,可视玻璃板4下端远离防蜇帽 2并与透气网13一端连接,透气网13另一端与防蜇帽2开口处下端连接,通风座3为圆柱结构,通风座3底部均匀设有通风孔10,通风座3内设有输风管11,输风管11一端与通风孔10连通,另一端与防蜇帽2内部连通,输风管11内设有防蜂网12。

使用中,通过将防蜇衣上身部分与下身部分一体成型,可以有效防止胡蜂从连接处钻进衣服,蜇伤养蜂人。在防蜇帽的正面设置可视玻璃板,改变现有蜜蜂防蜇服使用的面罩或者面纱,可以大幅降低胡蜂蜇伤养蜂人面部的问题。通过在防蜇帽顶部设置通风座,并在通风座底部设置通风孔,通风座内设置输风管与防蜂网,这样养蜂人头戴防蜇帽,可以通过与防蜇帽内部连通的输风管进行呼吸,大幅提高防蜇服的透气效果,并能有效防止胡蜂进入防蜇帽。将拉链设置在防蜇衣的背部,使用中,养蜂人可以打开拉链从防蜇衣背部进入,再拉紧拉链。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通风座3底部连接有喇叭状的排雨檐5,排雨檐5小头端与通风座3底部连接。排雨檐5大头端位于可视玻璃板4上方。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防蜇衣1的袖口6和裤口7处设有松紧。防蜇衣1的袖口6和裤口7处还设有锁紧带8。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拉链9距离裤缝20~30cm,拉链9距离防蜇帽215~25cm。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防蜇衣1表面覆盖有防水层。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防蜂网12为50~70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