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培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3719发布日期:2018-09-14 20:2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艺和农业领域的植物培养架,具体为一种方便成型和拼装的植物培养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农业庄园以及景观农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快。其中,立体绿化作为景观农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正呈现出全球化、多样化、规模化、迅速化以及法制化的发展趋势。

而在农业庄园以及景观农业领域,经常需要利用空间对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多层次、功能化的区分,在此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多种不同的盆栽植物进行组合,一般来说,现有技术中的盆栽植物的组合多是搭建一个平台,再在平台上对进行不同的盆栽进行顺序摆放,存在空间利用率低,景观效果差的缺陷,由于用于栽种植物的盆钵结构过于简单,对盆钵都是直接进行破坏来实现移植,移植过程麻烦,且成活率低,另外,由于盆栽单元单独成型,也存在着给排水性能差,保水性低,后期养护繁琐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培养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植物培养架,包括若干可上、下叠放的培养架单元,每个培养架单元结构一致,均包括容积腔以及设置于容积腔两侧与容积腔连为一体的挂耳,所述容积腔的容积腔内填充有纵切面为L形的基质,该填充基质在内侧紧靠容积腔,而外侧通过塑料网面定型,该填充基质中设置有滴漏管;另外,在所述容积腔中还设置有与填充基质纵切面尺寸相匹配的可抽出式盆钵,所述可抽出式盆钵的底部开镂空孔,且在靠基质槽一侧设置有透过性复合材料层,该透过性复合材料层自填充基质一侧向内依次设置有无纺布织物层、海绵层以及塑料网面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滴漏管为成型在填充基质中的U形管,且在其管体上间隔设置有滴漏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填充基质的纵切面结构中,其竖边的宽度不小于20mm,而横边的高度不小于30mm,其优选竖边宽度为25~35mm,优选横边高度为35~40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无纺布织物层的厚度为2~5mm,包括至少三层无纺布织物,且该无纺布织物层与海绵层的厚度之比为1:2~1:3。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过性复合材料层中的塑料网面层通过扣接方式与可抽出式盆钵的钵体相连。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培养架结构紧凑,通过组合的模块化结构可实现功能化种植,具有易组装/拆卸的优点,其模块和承载部件可重复利用,同时基质容量大、保水性好、适用范围广、利用可拆卸的培养槽可方便对病残植物体进行更换、后期养护简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培养架单元结构示意图。

其中:1、侧板;2、挂耳;3、滴漏管;4、填充基质;5、无纺布织物层;6、海绵层;7、第一塑料网面层;8、第二塑料网面层;9、可抽出式盆钵;10、容积腔外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一种植物培养架的较佳实施例,该植物培养架包括若干可上、下叠放的培养架单元,每个培养架单元结构一致,均包括容积腔以及设置于容积腔两侧与容积腔连为一体的侧板1,并在侧板1上设置有挂耳2,不同的培养架单元通过在挂耳2位置通过支杆相连以进行叠放。

在本实施例中,容积腔为通过容积腔外壁10围成的矩形腔结构,其容积腔外壁10内设置有填充基质4,该填充基质4在内侧紧靠容积腔内侧面,而外侧通过塑料网面(未标出)定型为一个纵切面为L形的结构,其L形结构的竖边的宽度为25mm,而横边的高度为40mm,在填充基质4的竖边中插装有U形管作为滴漏管3,其U形管上间隔设置有滴漏孔。而在容积腔外壁10内侧与填充基质4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与填充基质4纵切面尺寸相匹配的可抽出式盆钵9,该可抽出式盆钵9的底部为第二塑料网面层8以方便与填充基质4进行营养物质交换,而在靠填充基质4竖边的一面设置有透过性复合材料层,该透过性复合材料层自填充基质4一侧向内依次设置有无纺布织物层5、海绵层6以及第一塑料网面层7。所述无纺布织物层5的厚度为2mm,包括四层无纺布织物;所述海绵层6的厚度为4mm;而所述第一塑料网面层7与第二塑料网面层8的厚度一致,均为2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塑料网面层7通过扣接方式与可抽出式盆钵9的钵体相连,在进行移植时只需要将可抽出式盆钵9从培养架的对应培养架单元中抽出,然后打开第一塑料网面层7的扣接件,即可将可抽出式盆钵9中的植物连同培养土一起从侧边取出,避免了对织物根系以及盆钵的破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