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养殖桶专用渔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3090发布日期:2018-08-31 20:3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养殖桶专用渔网,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水产养殖实验过程中进行实验鱼的收获或转移,应该尽量采用温和的捕获方式,降低人为操作引起的实验鱼应激反应和损伤。常用的方式是捞网捕获或者直接排干水捕获。捞网捕获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否则对实验鱼的损伤和应激大。直接排干水捕获,耗时也废水。另外,由于养殖需要,希望能转移或捕获部分实验鱼,两种方式对剩下继续养殖的鱼造成应激和损伤,影响后续实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养殖桶专用渔网,能够方便快捷收获实验鱼,解决养殖实验收获实验鱼时技术要求高,耗费时间长,部分转移养殖桶的鱼较困难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循环养殖桶专用渔网,包括连杆、渔网和配重块;所述连杆之间设置渔网,渔网下端设置配重块。

所述连杆数量为两根,渔网的两侧分别固定于一根连杆上。

所述配重块均匀分布于渔网下端。

所述渔网为方形渔网。

所述方形渔网长度是圆形养殖桶直径的120%-150%,宽度等同于桶高。

所述方形渔网长度是方形养殖桶宽度的120%-150%,宽度等同于桶高。

所述连杆为PVC管。

本实用新型模拟野外养殖池塘的拉网活动,利用PVC管撑开渔网,沿着桶壁下到养殖桶中。在配重块的作用下,渔网的底端沉到养殖桶的底部,防止鱼从渔网与桶底之间的缝隙中游出;操作者操作PVC管沿着桶壁滑动拉拽方形渔网,使其沿着网箱底部缓慢移动。最后网片合拢,实验鱼被渔网兜住,将渔网中的鱼取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高效率地完成捕捞,节约时间、工序,降低人为操作对实验鱼应激反应和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连杆;2、渔网;3、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养殖桶专用渔网,包括连杆1、渔网2和配重块3;所述连杆1之间设置渔网2,渔网2下端设置配重块3。

所述连杆1数量为两根,渔网2的两侧分别固定于一根连杆1上。

所述配重块3均匀分布于渔网2下端。所述渔网2为方形渔网。

所述方形渔网长度是圆形养殖桶直径的120%-150%,宽度等同于桶高。

所述方形渔网长度是方形养殖桶宽度的120%-150%,宽度等同于桶高。

所述连杆1为PVC管。

应用实施例1

针对一种直径1.1米、桶高1米的圆形养殖桶,水深为0.9米,养殖的实验鱼为50-100克的罗非鱼。选用方形渔网1,长度为1.5米,是养殖桶直径的136%。宽度为1米,是水深的111%。两根连杆1长度1.3米,是桶高的130% ;渔网2两端分别捆绑固定在连杆1上;配重块3均匀分布在渔网2底部。

进行收获作业时,操作者分别操作两根连杆1,沿着桶壁沉入桶底部。在配重块3的作用下,渔网2的底端沉到养殖桶的底部,防止鱼从渔网与桶底之间的缝隙中游出。其中一手持一根连杆1不动,另一手沿着桶壁滑动另一根连杆1,拖拽展开方形渔网2,使方形渔网2沿着网箱底部缓慢移动。最后网片合拢,实验鱼被渔网兜住,将渔网中的鱼取出即可。

本次收获作业1人即可完成,5分钟左右即可全部完成一个养殖桶收获作业。

应用实施例2

针对一种长度2米、宽度1米,桶高1米的方形养殖桶,水深为0.9米,养殖的实验鱼为50-100克的罗非鱼。选用方形渔网2,长度为1.5米,是养殖桶直径的150%。宽度为1米,是水深的111%。连杆1长度1.5米,是桶高的150% ;渔网2两端分别捆绑固定在连杆1上;配重块3均匀分布在渔网2底部。

进行收获作业时,操作者分别站在养殖桶两边,分别操作两根连杆1,沿着桶壁一端沉入桶底部。在配重块3的作用下,渔网2的底端沉到养殖桶的底部,防止鱼从渔网与桶底之间的缝隙中游出。两人沿着桶壁滑动连杆1,拖拽方形渔网2,使方形渔网2沿着网箱底部向另一端缓慢移动。最后渔网合拢,实验鱼被渔网兜住,将渔网中的鱼取出即可。

本次收获作业2人即可完成,5分钟左右即可全部完成一个养殖桶收获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