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育菌根化苗木的育苗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69953发布日期:2018-07-20 18:03阅读:9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苗木育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培育菌根化苗木的育苗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菌根化苗木是指在培育苗木时,在育苗基质或根围土壤中加入菌根真菌菌剂,使菌根真菌侵染苗木根系,并形成菌根共生体,被菌根真菌成功侵染的苗木即为菌根苗。菌根苗用于植树造林具有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等优点。菌根真菌分为外生菌根真菌和内生菌根真菌,内生菌根真菌又称为泡囊丛枝菌根真菌,简称为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主要侵染松科、壳斗科等少数高等植物,而内生菌根真菌可以侵染大部分高等植物。外生菌根真菌菌剂可以通过离体繁殖获得,在培育松科、壳斗科苗木中已广泛使用;而丛枝菌根真菌无法离体繁殖,只能与活体植物根系共生后才能繁殖,因此丛枝菌根真菌繁殖比外生菌根真菌周期长、成本高。目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培育是通过在育苗基质中混合一定比例的丛枝菌根菌真菌菌剂,将基质放置在苗床、苗盘或营养杯中,然后播种进行培育。这种方法培育的菌根苗目前还存在一些缺陷:(1)在培育菌根苗前需要把育苗基质灭菌,由于育苗基质需要量大,因此灭菌成本高。比较理想的苗木接菌方法是利用组培快繁技术获得苗木,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以获得侵染率高、数量多的菌根苗。但是,目前大部分造林苗木还无法通过组培快繁技术获得,主要利用苗床或营养杯育苗获得,这种情况下使用育苗基质较多,灭菌成本高。(2)目前,丛枝菌根真菌无法离体繁殖,菌剂扩繁周期长,如使用苗床育苗或营养杯育苗,需要在土壤基质中加入较大比例接种菌剂,需要菌剂量较大,成本较高,而丛枝菌根真菌只能通过菌丝和孢子与植物根系充分接触才能侵染植物根系,使用苗床或营养杯育苗时,根系周围菌剂密度小,孢子和菌丝不能与根系充分接触,大大影响接种效果,甚至无法侵染根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培育菌根化苗木的育苗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育苗方法,具体是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培育菌根化苗木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培育菌根化苗木的育苗装置,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育苗室,下层为菌剂室;育苗室上部开口,底部为筛网状,设有孔径为2mm的pvc网或铁丝网;菌剂室上部开口,底部密封,内部放置丛枝菌根真菌菌剂。

所述育苗室长40-50cm,宽30-40cm,高10cm。

所述菌剂室长40-50cm,宽30-40cm,高3cm。

所述苗木在育苗室生长一段时间后,根系下扎,其中直径小于2mm的细根可延伸至下层菌剂室,在菌剂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和菌丝密度高,植物幼嫩的细根与菌剂充分接触,大大提高菌根侵染率,缩短菌根苗培育时间。

本发明育苗装置可使育苗基质和接种菌剂分离,在植物细根部位形成高密度接种剂。

使用本发明育苗装置培育菌根化苗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接种用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可以购买或自行筛选扩繁,需要保证菌剂具有活性;

(2)准备需要培育苗木的种子:可以购买或自己采集,需要保证种子具有活力,能够发芽;播种前,用10%次氯酸钠或其他消毒剂对种子表面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3)准备培育基质或土壤:根据苗木生长需要自行配制基质或土壤,去除基质中直径大于2cm的石砾、根系、树叶等杂质;将基质装入布袋,在121℃进行热压灭菌2次,每次30min;

(4)在育苗室中加入灭菌后的基质或土壤:加入的基质或土壤厚度为3-4cm,然后在基质或土壤上均匀撒播一层消毒后的种子,种子上再覆盖3-4cm厚的灭菌基质或土壤,淋洒无菌水,每隔1-2周施洒一次营养液,在温室内进行常规培育;

(5)根据苗木发芽和生长时间,观测根系生长状况,当根系延伸出育苗室底部后,在菌剂室加入准备好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在菌剂室平铺一层厚度为2-3cm菌剂;培养苗木期间用无菌水喷洒,避免使用自来水,以免有杂菌影响接种效果;在温室或遮阴棚内培养3-4个月后,完成菌根苗培育,然后取出苗木,移栽至营养杯或直接进行移栽造林。

本发明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

(1)育苗基质不与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混合,使菌剂仅与苗木根系接触,增加根系周围菌剂密度,使根系与菌剂充分接触,提高根系侵染率;

(2)减少育苗基质用量,降低基质灭菌成本。

使用本发明育苗装置培育菌根化苗木,可提高菌根侵染率,减少其它杂菌侵染,减少基质用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育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育苗室1-1.pvc网2.菌剂室2-1.丛枝菌根真菌菌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以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培育菌根化苗木的育苗装置,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育苗室,下层为菌剂室;育苗室上部开口,底部为筛网状,设有孔径为2mm的pvc网;菌剂室上部开口,底部密封,内部放置丛枝菌根真菌菌剂。

具体制作方法是:准备厚度为0.5cm的pvc板材,分别切割出尺寸为30cm×40cm、30cm×10cm、40cm×10cm、30cm×3cm、40cm×3cm的pcv板。用聚氯乙烯粘合剂,将切割出的pvc板粘合成上部开口,底部封闭的长、宽、高分别为40cm、30cm、10cm的长方体盒子作为育苗室,在其底面30cm×40cm的pvc板上打孔,孔径2mm,孔间距0.5cm,使底面为筛网状。用聚氯乙烯粘合剂,将pvc板粘合成上部开口,底部封闭的长、宽、高分别为40cm、30cm、3cm的长方体盒子,作为菌剂室,其内部放置丛枝菌根真菌菌剂。

使用上述育苗装置培育菌根化顶果木苗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接种用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根内球囊霉(glomusintraradices,bgcjx04b)和地表球囊霉(glomusversiforme,bgcxj08f)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购买;在温室内,利用灭菌的沸沙培养基质和高粱苗对菌剂进行扩繁培养,菌剂繁殖3个月后收获根际土壤和根系,风干粉碎后作为菌根真菌接种剂,菌剂含有孢子、菌丝和菌根根段,将扩繁培养的菌根菌剂混合后作为接种菌剂备用(混合菌剂孢子含量为28个/g);

(2)准备顶果木种子:从昆明美地苗木育种有限公司购买,用浓度为10%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后备用;

(3)准备育苗土壤:利用苗圃土壤作为育苗基质,过2cm筛去除大块石砾、根系和树叶等杂物;将基质分装入布袋,在121℃进行热压灭菌2次,每次30min;灭菌后的土壤基质备用。

(4)在育苗室中加入灭菌后土壤:加入的土壤厚度为3-4cm,然后在土壤上均匀撒播一层消毒后的顶果木种子,种子上再覆盖3-4cm厚的灭菌后的土壤,淋洒无菌水,并每隔1-2周施洒一次营养液,在温室内进行常规培育;

(5)顶果木种子在一周内陆续发芽,在15天内幼苗细根长出育苗室底部;在菌剂室加入1.5kg上述步骤(1)制备好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孢子含量28个/g),菌剂厚度2-3cm,加入菌剂后,苗木在温室内继续培养3个月,培养期间用无菌水灌溉,以免有杂菌影响接种效果;在培养3个月后,取10株苗木根系进行菌根侵染率检测,幼苗根系菌根侵染率达到46.5%,此时的菌根苗可以进行移栽造林。

实施例2

使用实施例1育苗装置培育菌根化香椿苗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接种用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购买根内球囊霉(glomusintraradices,bgcjx04b)和地表球囊霉(glomusversiforme,bgcxj08f);在温室内,利用灭菌的沸沙培养基质和高粱苗对菌剂进行扩繁培养,菌剂繁殖3个月后收获根际土壤和根系,风干粉碎后作为菌根接种菌剂,菌剂含有孢子、菌丝和菌根根段,将扩繁培养的菌根菌剂混合后作为接种菌剂备用(混合菌剂孢子含量为28个/g);

(2)准备香椿种子:从昆明美地苗木育种有限公司购买,用浓度为10%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后备用;

(3)准备育苗土壤基:利用苗圃土壤作为育苗基质,过2cm筛去除大块石砾、根系和树叶等杂物;将基质分装入布袋,在121℃进行热压灭菌2次,每次30min;灭菌后的土壤基质备用;

(4)在育苗室中加入灭菌后土壤:加入的土壤厚度为3-4cm,然后在土壤上均匀撒播一层消毒后的香椿种子,种子上再覆盖3-4cm厚的灭菌后的土壤,淋洒无菌水,并每隔1-2周施洒一次营养液,在温室内进行常规培育;

(5)香椿种子在2周内陆续发芽,在发芽后30天左右幼苗细根延伸出育苗室底部;此时,在菌剂室加入1.5kg上述步骤(1)制备好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孢子含量28个/g),菌剂厚度2-3cm,加入菌剂后在温室内继续培养3个月,培养期间用无菌水灌溉,以免有杂菌影响接种效果;在培养3个月后,取10株苗木根系进行侵染率检测,幼苗根系菌根侵染率达到52.7%,此时的菌根苗可以进行移栽造林。

使用实施例1、实施2育苗装置培育菌根化苗木的方法与现有的培育菌根化苗木方法比较,以培育1000株石漠化造林用菌根苗木(顶果木或香椿)为列:

通过以上对比说明,使用本发明育苗装置培育菌根化苗木,可提高菌根侵染率,减少其它杂菌侵染,减少基质和菌剂用量,降低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