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喂养施氏獭蛤稚贝的混合微藻饵料的培养及投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66216发布日期:2018-08-28 21:45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适合喂养施氏獭蛤稚贝的混合微藻饵料的培养及投喂方法,属水产学中双壳贝类的饵料培养及投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施氏獭蛤(lutrariasieboldii)为我国南方沿海的名贵潮下带贝类,养殖业迅猛发展,种苗需求旺盛。在施氏獭蛤室内育苗过程中,幼体经过稚贝期和脱基后方能出苗,1mm壳长以上的稚贝生长速度快,饵料需求高,而常规微藻饵料培养往往需要数倍于育苗的水体才能满足,且正常条件下3级培养需3~4天,育苗过程中常出现饵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獭蛤稚贝个体偏大,对较小的微藻摄食选择性差。根据施氏獭蛤稚贝入水管的摄食口径,从易产生水化的海洋微藻中筛选出相对个体中等、营养好的海洋硅藻作为稚贝主要饵料,经过筛选发现笔尖根管藻(rhizosoleniastyliformis)和细弱海链藻(thalathiosirasubtilis)适合作为施氏獭蛤稚贝喂养的主要饵料,该饵料藻相稳定,能满足施氏獭蛤稚贝的营养需求,使其生长迅速,可满足稚贝饵料的高需求量,作为主要饵料或搭配其它微藻饵料投喂,为施氏獭蛤稚贝和相关帘蛤科稚贝培育提供一种可行的饵料供给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适合喂养施氏獭蛤稚贝的混合微藻饵料的培养及投喂方法,通过混合微藻饵料的科学培养及正确投喂,提高施氏獭蛤稚贝培育的成活率、生长率,克服传统喂养施氏獭蛤稚贝的饵料不足,稚贝生长缓慢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下述技术方案,适合喂养施氏獭蛤稚贝的混合微藻饵料的培养及投喂方法,包括下述具体技术步骤:

(1)微藻接种培养:

在海岸滩涂的水洼中收集笔尖根管藻和细弱海链藻,将笔尖根管藻和细弱海链藻混合培养于敞开的容器中,日光照强度>3000lux,加入自然海水并消毒,比重>1.010,水深1m-1.5m,水温26℃-32℃,海水中加入生长素15g/m3和煮沸过的发酵鱼汁10g/m3,首次接种量约占培养水体的8%-10%,其中笔尖根管藻占比60%-70%,使用含体积分数2%co2的空气通过培养水体,培养至可见度30cm-40cm时作为藻种继续大量扩培,扩培接种量占培养水体的20%-30%,培养至可见度<40cm时得到含笔尖根管藻和细弱海链藻混合微藻饵料水体;

(2)投喂方法:

取上述含笔尖根管藻和细弱海链藻混合微藻饵料水体投喂施氏獭蛤稚贝,在稚贝期且壳长≥1mm时期开始投喂,每隔6~8h投喂一次,投喂时饵料经过300目网袋搓滤,投喂3h后大量充气形成水面扰动翻滚,同时换水50%以上,投喂饵料水体占育苗水体5%-8%,保持投喂饵料后1.5h-3h养殖水体澄清;

所述消毒是指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水中的病原体;

所述生长素是指含25%硝酸氨、15%硫酸镁、8%磷酸氢二钾、17%磷酸二氢钾、4%氯化钙、20%硅酸钠、1%柠檬酸铁、0.5%硫酸锰和余量是edta组成的混合添加剂;

所述发酵鱼汁是指按新鲜杂鱼与盐的重量比是3:1比例,混合自然发酵自溶解后形成的鱼汁。

采取上述措施的本发明,笔尖根管藻和细弱海链藻的培养方便,生长快速,藻相稳定,能满足施氏獭蛤稚贝的高营养需求量,使施氏獭蛤稚贝生长迅速,本发明培养方法及投喂方法工艺流程科学,将培育的混合微藻饵应用于实际生产,培育的施氏獭蛤苗种健壮、耐运输,投放海区潜沙率达99%以上,是施氏獭蛤等潮下带贝类的理想饵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生长素制备:

配方:硝酸氨25公斤、硫酸镁15公斤、磷酸氢二钾8公斤、磷酸二氢钾17公斤、氯化钙4公斤、硅酸钠20公斤、柠檬酸铁1公斤、硫酸锰0.5公斤和edta9.5公斤;

取上述配方中的原料混合均匀,制备成生长素备用;

(2)发酵鱼汁制备:

取90公斤新鲜小杂鱼,加入30公斤盐,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密封,自然状态下发酵30d,得到发酵鱼汁备用;

(3)笔尖根管藻和细弱海链藻混合微藻培养:

2016年8月建立室外培养小口塘,水体300m3,10月采用室内饵料生产车间培养笔尖根管藻和细弱海链藻混合微藻饵料,单池水体15m3,水体消毒使用含次氯酸钠10%消毒溶液100g/m3,消毒8h后中和余氯或曝晒2d。藻种提纯于近海的海洋微藻笔尖根管藻和细弱海链藻,提纯培养后按常规方法保种和使用容积0.5m3的玻璃钢桶进行二级培养,培养条件是:日光照强度>3000lux,加入自然海水并消毒,比重>1.010,水深1m-1.5m,水温26℃-32℃,海水中加入生长素15g/m3和煮沸过的发酵鱼汁10g/m3,首次接种量约占培养水体的8%-10%,其中笔尖根管藻占比60%-70%,使用含体积分数2%co2的空气通过培养水体,培养至可见度30cm-40cm时作为藻种继续大量扩培,扩培接种量占培养水体的20%-30%,其中充气采用罗兹鼓风机和二氧化碳罐混合充气,室内培养2-3d,池塘培养4-5d;培养至可见度<40cm时得到含笔尖根管藻和细弱海链藻混合微藻饵料水体;

(4)投喂方法:

取上述含笔尖根管藻和细弱海链藻混合微藻饵料水体投喂施氏獭蛤稚贝,在稚贝期且壳长≥1mm时期开始喂,每隔6-8h投喂一次,投喂时饵料使用300目筛绢网袋搓滤,投喂前加大充气换水,投喂3h后大量充气形成水面扰动翻滚,同时换水50%,投喂饵料水体占育苗水体5%-8%,保持投喂饵料后1.5h-3h养殖水体澄清;

本实施例的施氏獭蛤培育水体单池20m3,每池培育獭蛤250-350万粒,取上述笔尖根管藻和细弱海链藻混合微藻饵料水体投喂施氏獭蛤稚贝后,无稚贝死亡现象,苗种健康,运输3h投放海区中间培育时潜沙率近乎100%。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为我国南方沿海的名贵潮下带贝类,养殖业迅猛发展,种苗需求旺盛,1mm壳长以上的稚贝生长速度快,饵料需求高,育苗过程中常出现饵料供应不足的问题。该发明依据施氏獭蛤稚贝如水管口径,从易产生水化的海洋微藻中筛选出相对个体中等、营养好且生长快的海洋硅藻作为稚贝主要饵料,即发明出一种使用笔尖根管藻(Rhizosolenia styliformis)和细弱海链藻(Thalathiosira subtilis)作为施氏獭蛤稚贝主要饵料的混合培养与应用方法,可作为主要饵料或搭配其它微藻饵料投喂,满足稚贝饵料的高需求量。

技术研发人员:邹杰;杨家林;聂振平;徐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01.24
技术公布日:2018.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