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27358发布日期:2018-07-13 17:2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和消费国之一。中国约有60%以上人口是以稻米为主食的。因此,稻米产量一直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实现我国粮食自给,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我们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化学农用品,这些农用品的使用对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带来了耕地地力下降、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同时,由于近几十年来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工业化进程中的副产品、废弃物以及掠夺式开发,对农业生产环境和土壤产生了巨大的危害,这些污染直接导致食用农产品中的不利成分富集,从而导致人体健康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损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追求也开始转变。因此,稻米产品质量和安全状况也是我国人民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政府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具有可靠性高、绿色环保、产量高等优点,同时在水稻种植的应用及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选择地势高而平坦背风向阳、靠近水源,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地作稻田;

(2)播种前处理:选择晴天,在干燥平地上,将种子薄层摊开翻晒1-2天,再用5%的多菌灵药液浸泡6小时,清洗淘洗,直到水变清时开始浸种,浸种3天,每天用清水淘洗3-5次,3天后将种子淘洗干净,再用50-60℃的水稻种子预热,用湿麻袋把种子包好,24小时催出稻芽,稻芽露出后逐步降温至15℃,摊开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炼芽1天;

(3)育苗:先在秧田中培育秧苗,施基肥,在撒下稻种后,稻种在泥土里扎根发芽,出苗以后到秧苗长出三张叶为止,追施肥料,补充肥料后10天左右,秧苗再追施一次肥料;

(4)插秧:选择有4-6片叶子、无病虫害、秧龄25-35天、根系发达的秧苗,移栽到种植穴中,每亩稻田施5-8kg尿素促秧苗生长,稻田保持3-5cm水层;

(5)田间管理:在移栽后10-15天、分蘖期和孕穗期各施一次追肥,每亩施追肥50-60kg;所述追肥包括人畜粪肥100-200份、尿素10-15份、过磷酸15-20份、钾肥4-5份、硫酸锌1-5份和饼肥20-30份;在孕穗期到稻穗成熟前,每月2-3次,在稻穗上喷洒葡萄糖酸锌溶液和葡萄糖酸钙溶液;在稻穗成熟前,每15-2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2-4cm;每5-7天加一次水,使得种植田中的水深保持在7-10cm;

(6)收获:当稻穗垂下并且呈金黄色时即可进行收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而且不使用农药和药物,提高水稻的安全性和口感,同时提高了水稻的营养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选择地势高而平坦背风向阳、靠近水源,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地作稻田;选择晴天,在干燥平地上,将种子薄层摊开翻晒1-2天,再用5%的多菌灵药液浸泡6小时,清洗淘洗,直到水变清时开始浸种,浸种3天,每天用清水淘洗3-5次,3天后将种子淘洗干净,再用50-60℃的水稻种子预热,用湿麻袋把种子包好,24小时催出稻芽,稻芽露出后逐步降温至15℃,摊开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炼芽1天;先在秧田中培育秧苗,施基肥,在撒下稻种后,稻种在泥土里扎根发芽,出苗以后到秧苗长出三张叶为止,追施肥料,补充肥料后10天左右,秧苗再追施一次肥料;选择有4-6片叶子、无病虫害、秧龄25-35天、根系发达的秧苗,移栽到种植穴中,每亩稻田施5-8kg尿素促秧苗生长,稻田保持3-5cm水层;在移栽后10-15天、分蘖期和孕穗期各施一次追肥,每亩施追肥50kg;所述追肥包括人畜粪肥160份、尿素1-15份、过磷酸15份、钾肥4份、硫酸锌2份和饼肥24份;在孕穗期到稻穗成熟前,每月2-3次,在稻穗上喷洒葡萄糖酸锌溶液和葡萄糖酸钙溶液;在稻穗成熟前,每15-2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2-4cm;每5-7天加一次水,使得种植田中的水深保持在7-10cm;当稻穗垂下并且呈金黄色时即可进行收获。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包括整地、播种前处理、育苗、插秧、田间管理、收获;本发明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而且不使用农药和药物,提高水稻的安全性和口感,同时提高了水稻的营养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丁辉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丁辉熊
技术研发日:2018.01.30
技术公布日:2018.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