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30605发布日期:2018-09-04 20:47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澳洲龙纹斑(maccullochellapeelii),又称墨瑞鳕、河鳕、鳕鲈、澳洲淡水鳕鲈等,中国大陆称为澳洲龙纹斑、虫纹鳕鲈或虫纹石斑,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瑞达令河流域,为澳洲四种主要人工繁殖的暖水性淡水鱼类之一。其肉质结实、白而细嫩、味道鲜美、无腥味,且有一股淡淡的独特香味,肉嫩刺少,含有丰富的四种氨基酸及epa和dha,营养价值相当高,在澳大利亚素有“国宝鱼”美称。我国澳洲龙纹斑的养殖还处于初步阶段,仅在浙江、福建、安徽有少数企业试验养殖,少量销售,没有被广泛推广,国内外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澳洲龙纹斑的养殖技术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鱼苗培养阶段,普遍存在着成活率过低、饵料投喂不当、培育池管理不规范、病害得不到及时合理的防治等问题,从而导致澳洲龙纹斑鱼苗发病率高、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进而导致所培养的澳洲龙纹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专利申请201610092394.7公开了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鱼苗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转饵成功率低等问题,另外培育池内水质无法得到稳定控制,这也是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包括建立鱼苗培育系统以及鱼苗分阶段培育过程;

所述鱼苗培育系统包括多个并联布置在水循环处理系统中的培育池;

所述鱼苗分阶段培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1,0~15日龄鱼苗开口培育:将新孵化的鱼苗放入培育池内,培育池内水位0.25~0.35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2.3~2.7万尾/m2;0~4日龄鱼苗无饵料投喂,4~15日龄鱼苗利用动物性饵料进行开口,所述动物性饵料每日投喂10~14次,每日投喂量等同于鱼苗总重量;

阶段2,15~30日龄鱼苗暂养培育:控制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2.3~2.7万尾/m2,继续投喂动物性饵料,每日投喂10~14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5~55%;

阶段3,30~45日龄鱼苗转口驯化培育:控制所述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1.0~1.2万尾/m2,同时开始投喂混合饲料,每日投喂10~14次,所述混合饲料由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构成,投喂过程中所述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按照原始投喂量10~20%的比例逐天减少至0,所述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按照最终投喂量10~20%的比例由0逐天增加;所述动物性饵料的原始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5~55%,所述人工配合饲料的最终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6%;

阶段4,45~90日龄鱼苗培育:控制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至0.5~0.7万尾/m2,同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10~12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3~4%;

阶段5,后期培育:控制培育池内水位1.1~1.3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0.03~0.04万尾/m2,同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10~12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3~4%;

所述阶段1~阶段5中培育池内水环境为:水温16~20℃,ph7.5~8.5,氨氮含量小于0.01mg/l,溶解氧大于6mg/l;培育池每日水循环量占培育池内总水量的8~10%。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物性饵料为丰年虫。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以及阶段5中各培育池内的鱼苗数量控制在2~3万尾,所述阶段1中使用的培育池由长方形槽构成,所述阶段2,阶段3,阶段4中使用的培育池分别由圆形槽构成,所述阶段5中使用的培育池由水泥池构成。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阶段5中每次投喂后对所述培育池进行排污处理。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育池上游设有向所述培育池内注水的注水支管,所述培育池下游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竖向设置在所述培育池底面且所述排水管的侧面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排水管内设有安装在培育池底部排水孔处的溢排管,所述溢排管上端形成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高度与培育池水面平齐,所述进水孔处安装有防止鱼苗逃逸的网布;所述培育池由长方形槽构成时,所述注水支管包括设有多个出水孔且两端封闭的笛管,所述笛管设置在所述培育池一端且与所述培育池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培育池由圆形槽构成时,所述注水支管出水前端形成可以绕注水支管轴向进行360度旋转的弯头结构,所述弯头结构设置在所述培育池边缘。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溢排管出口连接至与所述培育池对应的排污支管或回水支管,所述排污支管通过排污总管连接至生物净化池;所述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回水支管、回水总管、水处理单元、蓄水箱、注水总管以及所述注水支管。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育池由长方形槽构成时,所述培育池底面由一端向另一端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为5~10度,所述笛管位于所述培育池底面较高的一端,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培育池底面较低的一端;所述培育池由圆形槽构成时,所述培育池底面由边缘向中间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为3~5度,所述弯头结构位于所述培育池边缘,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培育池中间。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水支管进水前端设有水量调节阀;所述排污支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回水支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育池内设有向培育池内充氧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与设备间的气泵相连。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长方形槽以及圆形槽坐落在多个间隔布置且使得培育池底面悬空的墩座上;所述长方形槽以及圆形槽材质为黑色玻璃钢,所述排水管、溢排管材质为pvc。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根据鱼苗孵化情况,且相比于现有技术提早了鱼苗开口和投喂动物性饵料的时间,这大大提高了龙纹斑鱼苗的成活率。传统龙纹斑鱼苗的培育方法使得鱼苗成活率只有70~80%,而本发明使得龙纹斑鱼苗成活率提高到95%。当鱼苗达到30日龄时即开始进行转口驯化,提早了转口驯化时间,提高了龙纹斑鱼苗的生长速度。另外本发明通过缓慢调整配合饲料的比例,转口驯化时间延长至15天左右,提高了转口驯化的成功率,一次性转饵成功的鱼苗比例达85%以上,成活率在90%以上,在鱼苗培育至90日龄时,体重即可达30~40g,本发明在保证成活率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龙纹斑鱼苗培育的后期成本。本发明提高了商品化鱼苗的规格,使养殖户购买鱼苗后养殖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增加了养殖效益。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厂化鱼苗培育系统,其中的培育池组合方式可以为几十个小型单体培育池经并联组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对单个培育池进行高效的水质调控和管理操作,实现育苗培育的工厂化管理,大大提高了鱼苗培育的效率和效益,进一步保证了龙纹斑鱼苗的成活率。本发明使每一个培育池分别构成一个培育单元,方便病害防控和管理,降低了病害感染整批鱼苗的机率,大大提高了鱼苗培育的成活率。

本发明中利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进行鱼苗培育,前期减换水量,并保持水温、盐度、氨氮、溶氧理化因子稳定,有效降低了苗种之间的生长差异,即提高了苗种规格的一致性。

(3)澳洲龙纹斑鱼苗喜阴、畏光,本发明所使用的长方形槽以及圆形槽为内壁黑色玻璃钢材质,该材质不透光,这为龙纹斑鱼苗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避光环境,利于鱼苗的培育和生长。整个鱼苗培育过程,根据鱼苗的大小和生长状况,分别使用不同的培育槽,比如在阶段1中,澳洲龙纹斑鱼苗刚刚孵化出,需要稳定的水环境,流速不能过快,选择长方形槽,长方形槽一端进水,另一端出水的结构适宜此阶段的鱼苗生长和存活,而且方便观察仔鱼的发育和游动情况,能为澳洲龙纹斑仔鱼生长发育提供稳定的静水环境,利于仔鱼发育和提高成活率。而圆形槽由于水的循环流动性相比于长方形槽强烈一些,因此更利于体型稍大的鱼苗成活,比如阶段2、3、4中的鱼苗。根据养殖密度以及每个培育池内鱼苗的总数可以得知,所述长方形槽、3种不同规格的圆形槽以及大型水泥池,每一阶段都是根据鱼苗的特定状况选择培育池的类型,这使得鱼苗的规格更加统一;此外,避免了频繁的分池,减少了对鱼苗的应激刺激,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和成活率。

(4)本发明多个培育池可以并联使用,适合鱼苗工厂化管理。所述培育池在用于鱼苗培育时,所述培育池内的水可以形成流动状态且通过水循环处理系统可以实现过滤、杀菌、增氧、沉淀,这为鱼苗的养殖提供了优良的水质环境,减少疾病发生,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所述培育池使用时水位可控,当水位过高时,多于的水可以从排水管的进水孔进入排水管内,并通过溢排管上端的溢流口进入溢排管,进而排出培育池。所述排水管和溢排管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防止鱼苗经过排水管、溢排管逃出,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少排水的流速,进而降低排水时水流对鱼苗的冲击损害,利于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5)本发明所述笛管能让注水水流由长方形槽一端均匀流入培育池中,形成微流水环境,保证培育池水环境稳定。所述长方形槽构成的培育池底面倾斜设置形成一端高一端低的结构,该结构使育苗过程中极细小的残余饵料、细微的粪便等污物很容易被集中在最低处,并从培育池最低处的排水孔排出培育池。

(6)本发明所述弯头结构可控制注水水流的方向和流速大小,形成微流水环境,保证培育池水环境稳定。所述圆形槽构成的培育池底面倾斜设置形成边缘高中间低的结构,该结构使育苗过程中极细小的残余饵料、细微的粪便等污物很容易被集中在最低处,并从培育池中间最低处的排水孔排出培育池。

(7)本发明所述培育池内的水依次经溢排管、回水支管、回水总管、水处理单元、蓄水箱、注水总管以及注水支管形成循环。本发明使用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即可快速切换开放式养殖模式和封闭式水循环养殖模式。即第一控制阀开、第二控制阀关,则为开放式养殖模式;第一控制阀关、第二控制阀开,则为封闭式水循环养殖模式。本发明操作简单、管理便利,节约了用水,提高了养殖效益。

(8)本发明中每一个单独的培育池均有阀门控制进水、回水以及排污,可防止培育池之间的病害传染,管理规范、安全可控,减少了污染。采用工厂化鱼苗培育池的进排水循环处理系统养殖,日补充新水量小于培育池内总水量的10%,跟传统换水或流水养殖比较,节水量达到90%以上;更重要的是大大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的控温能耗,节能70%以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厂化鱼苗培育池的进排水循环处理系统,其中的培育池组合方式为几十个小型单体培育池经并联组建,与传统大型单体养殖池相比,本发明可对单个培育池进行高效的水质调控和管理操作,实现育苗培育的工厂化管理。

(9)本发明通过工厂化的水循环处理系统、充气管以及注水形成的水流,能够充分保证培育池内的水处于高溶氧,本发明实现了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高密度培育,可见鱼苗培育效果的显著。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便利,管理规范、可控,减少了污染,节约了用水,提高了养殖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长方形槽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圆形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培育池并联在水循环处理系统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0-培育池11-排水管12-进水孔13-溢排管

14-溢流口15-墩座21-注水支管

21a-笛管21b-弯头结构22a-排污支管22b-回水支管

23a-排污总管23b-回水总管24-生物净化池

25-水处理单元26-蓄水箱27-注水总管

28a-第一控制阀28b-第二控制阀29-水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更为具体的说明:

1、关于鱼苗培育系统

实施例1

如图1、2、4所示:本发明包括多个并联布置在水循环处理系统中的培育池10,所述培育池10上游设有向所述培育池10内注水的注水支管21,所述培育池10下游设有排水管11,所述排水管11竖向设置在所述培育池底面且所述排水管11的侧面开设有进水孔12,所述排水管11内设有安装在培育池底部排水孔处的溢排管13,所述溢排管13上端形成溢流口14,所述溢流口14的高度与培育池10水面平齐,所述进水孔12处安装有防止鱼苗逃逸的网布。所述网布规格:6~8目,能起到防止鱼苗从进水孔12进入排水管11内即可。

所述排水管11、溢排管13材质为pvc,所述溢排管的直径0.12m,所述溢排管13上端的溢流口与培育池内水面齐平,所述溢排管13连接至水循环处理系统中的回水管路和排污管路,所述溢排管13兼有排水、排污和收集鱼苗的作用。

所述培育池10由长方形槽构成时,所述注水支管21包括设有多个出水孔且两端封闭的笛管21a,所述笛管21a设置在所述培育池10一端且与所述培育池10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培育池10底面由一端向另一端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为5~10度,所述笛管21a位于所述培育池10底面较高的一端,所述排水管11位于所述培育池底面较低的一端。

所述培育池10内设有向培育池内充氧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与设备间的气泵相连。充气管中的气体由安装在设备间的气泵供气,所述的充气管上安装有气量调节阀。所述充气管用于向多个与其相连通的充气头供应所需的气体,它的进气口与气源相连通,充气头的一端伸入培育池水中以便向水中补充空气,当水源溶氧不足时可增加水中含氧量。

所述培育池10坐落在多个间隔布置且使得培育池底面悬空的墩座15上,便于管线的设计、调整,也方便培育池10安装、拆卸。所述培育池10材质为玻璃钢,外形尺寸:长2.0m×宽0.6m×高0.4m。

如图4所示:所述溢排管13出口连接至与所述培育池对应的排污支管22a或回水支管22b,所述排污支管22a通过排污总管23a连接至生物净化池24;所述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回水支管22b、回水总管23b、水处理单元25、蓄水箱26、注水总管27以及所述注水支管21。所述注水支管21进水前端设有水量调节阀29。所述排污支管22a上设有第一控制阀28a,所述回水支管22b上设有第二控制阀28b。

多个长方形槽同时安装在同一个室内,所述注水支管21均与工厂化水循环处理系统相连,充气管均与主送气管相连通,主送气管中的气体由安装在设备间的气泵供气,供气压力可调。对于一些对水温有特殊要求的鱼苗,还可在水循环处理系统中安装电加热装置等,保证水源温度。鱼苗培育池10中注有鱼苗培育用水,所述溢排管13底部为排水孔,上部为溢流孔14。注水支管21用于向鱼苗培育池中注入与所培育鱼苗相配的水及补充培育过程中所损耗的水,所述注水支管21出水口位于鱼苗培育池的上部,在注水支管21进水口前端安装有进水开关(水量调节阀29);充气管用于向多个与其相连通的充气头供应所需的气体,它的进气口与气源(主送气管)相连通,充气头的一端伸入水中以便向水中补充空气,增加含氧量,充气管上安装有气量调节阀以便调节供气量。溢排管13安装在培育池较低处的排水孔上,由pvc管制作成的垂直排水管11,排水管11外用电钻钻出若干进水孔12,并用网目6~8目的网布包裹,防止鱼苗逃逸,网布要通过观察出水量定期更换和清洗防止水体中的杂质和鱼虫堵塞。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培育池10由圆形槽构成时,所述注水支管21出水前端形成可以绕注水支管轴向进行360度旋转的弯头结构21b,所述弯头结构21b设置在所述培育池边缘。所述培育池底面由边缘向中间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为3~5度,所述弯头结构21b位于所述培育池边缘,所述排水管11位于所述培育池中间。所述圆形槽外形尺寸:φ1.0m×高1.0m。

多个圆形槽同时安装在同一个室内,多个圆形槽与工厂化水循环处理系统通过管道相连通,可大规模进行育苗培育;圆形槽内水深保持在0.8m,形成了澳洲龙纹斑喜阴的生长环境,每个培育池可投放澳洲龙纹斑鱼苗3~5万尾,进行高密度鱼苗培育。

利用本发明对澳洲龙纹斑鱼苗培育进行应用性实验,在本发明中设置20个培育池10,在养殖期间需要对养殖用水控制在16~22℃,在养殖初期,自然水温10~15℃,为了节省养殖成本,关闭排污支管22a上的第一控制阀28a,采用封闭式水循环养殖模式,在育苗期间进行水质检测,ph在7.5~8.5,溶氧7mg/l以上,氨氮低于0.02mg/l,完全能够满足澳洲龙纹斑鱼苗培育的需要。在后期养成过程中,由于自然水温能够满足养殖需要,且需要排污,因此关闭回水支管22b上的第二控制阀28b,采用开放式养殖模式。此外,在封闭式水循环养殖模式中,如某一培育池10中鱼苗感染病菌或者需要排污时,可单独关闭此培育池10的回水支管22b上的第二控制阀28b,打开排污支管22a上的第一控制阀28a,可使其余培育池不受污染。本发明实现澳洲龙纹斑鱼苗成活率达80%以上,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本发明同样也可以在鲥鱼、河鲀等其它名优鱼类的工厂化养殖中推行使用。

2、关于鱼苗分阶段培育过程

鱼苗分阶段培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1,0~15日龄鱼苗开口培育:将新孵化的鱼苗放入长方形槽构成的培育池内,所述长方形槽外形尺寸为:长2.0m×宽0.6m×高0.4m,长方形槽内的鱼苗数量控制在2~3万尾,培育池内水位0.25~0.35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2.3~2.7万尾/m2。培育池内水环境为:水温16~20℃,ph7.5~8.5,氨氮含量小于0.01mg/l,溶解氧大于6mg/l;培育池每日水循环量占培育池内总水量的8~10%。0~4日龄鱼苗无饵料投喂,4~15日龄鱼苗利用动物性饵料(丰年虫)进行开口,所述动物性饵料每日投喂10~14次,每日投喂量等同于鱼苗总重量。

经过阶段1培育结束后的澳洲龙纹斑仔鱼全长为1.2~1.5cm,体重0.2~0.5g,鱼苗开口以及成活率达到95%以上。开口时间不易过早或过晚,如果过早投喂开口饵料,不仅鱼苗太小无法进食而且还会导致培育池水质变差,对鱼苗的发育反而不利,鱼苗依靠体内卵黄囊的营养就可以供自身生长的营养需求;如果过晚投喂开口饵料,则鱼苗体内卵黄囊的营养消耗完全,也不利于鱼苗生长,一般是龙纹斑鱼苗已经开始散开游动,则必须立即投喂开口饵料。

阶段2,15~30日龄鱼苗暂养培育:将鱼苗转入圆形槽构成的培育池内,所述圆形槽外形尺寸为:φ1.0m×高1.0m,所述圆形槽内的鱼苗数量控制在2~3万尾,控制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2.3~2.7万尾/m2。培育池内水环境为:水温16~20℃,ph7.5~8.5,氨氮含量小于0.01mg/l,溶解氧大于6mg/l;培育池每日水循环量占培育池内总水量的8~10%。继续投喂动物性饵料,每日投喂10~14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5~55%。此阶段培育结束后澳洲龙纹斑仔鱼全长为1.5~1.9cm,体重0.8~1.4g。

阶段3,30~45日龄鱼苗转口驯化培育:将鱼苗转入外形尺寸为:φ1.5m×高1.2m的圆形槽构成的培育池内,所述圆形槽内的鱼苗数量控制在2~3万尾,控制所述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1.0~1.2万尾/m2。培育池内水环境为:水温16~20℃,ph7.5~8.5,氨氮含量小于0.01mg/l,溶解氧大于6mg/l;培育池每日水循环量占培育池内总水量的8~10%。同时开始投喂混合饲料,每日投喂10~14次,所述混合饲料由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构成,投喂过程中所述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按照原始投喂量10~20%的比例逐天减少至0,所述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按照最终投喂量10~20%的比例由0逐天增加;所述动物性饵料的原始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5~55%,所述人工配合饲料的最终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6%。在此阶段,当鱼苗体长达3cm后,对鱼苗按体长进行分级,同时淘汰明显弱小及畸形的稚鱼,分级前要将稚鱼停食1天,以减少稚鱼应激反应。

阶段4,45~90日龄鱼苗培育:将鱼苗转入外形尺寸为:φ2.0m×高1.3m的圆形槽构成的培育池内,所述圆形槽内的鱼苗数量控制在2~3万尾,控制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至0.5~0.7万尾/m2。培育池内水环境为:水温16~20℃,ph7.5~8.5,氨氮含量小于0.01mg/l,溶解氧大于6mg/l;培育池每日水循环量占培育池内总水量的8~10%。同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10~12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3~4%。经过本阶段培育,澳洲龙纹斑鱼鱼苗规格达10~12cm,体重为30~40g,鱼苗成活率达到95%。

阶段5,后期培育:将鱼苗转入水泥池构成的培育池内,水泥池外形尺寸为:φ2.0m×高1.3m,池底向中心倾斜,坡度3%,池中心有排水孔,直径15cm,所述培育池内的鱼苗数量控制在2~3万尾,控制培育池内水位1.1~1.3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0.03~0.04万尾/m2。培育池内水环境为:水温16~20℃,ph7.5~8.5,氨氮含量小于0.01mg/l,溶解氧大于6mg/l;培育池每日水循环量占培育池内总水量的8~10%。同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10~12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3~4%。此阶段水泥池均有阀门控制进水、回水和排污,并采用微孔增氧技术,在每个池内安装微孔曝气盘,保证水溶氧不低于7mg/l。此阶段每天对鱼苗培育池进行排污,排污次数与投喂次数相等。鱼苗平均体长10~15cm期间,每20天左右分一次苗,之后分苗间隔天数逐步增长直至苗种平均体长达到15cm。分苗即利用分苗筛,根据不同分苗筛上筛孔直径大小不同而将不同规格的鱼苗分开。此阶段培育40~60天,即可得到澳洲龙纹斑鱼种,平均体重70~100g,即可进行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此外,也可进行养殖推广,养殖户购买的鱼种为大规格鱼种,提高了养殖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关于丰年虫的培养和收集:室内培养丰年虫使用玻璃钢水槽,将水槽洗刷干净,加入培养用水,水温28±1℃,盐度20‰~25‰,丰年虫饵料为小球藻,每天投喂两次,按照一尾丰年虫每天摄食30万细胞小球藻的量进行投喂,投饵量可根据水色调整,每次投饵后轻轻搅拌,增加水中溶氧,经过3~5d的培养,丰年虫密度达到400~600个/ml即可收集备用。

所述的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55%,脂肪含量占15~25%,矿物质复合物的添加量为8~10%,维生素的添加量为2~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