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杉木种子园母树矮化修剪丰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46005发布日期:2019-02-12 22:18阅读:8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杉木种子园母树矮化修剪丰产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用材林树种的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杉木种子园母树矮化修剪丰产方法。



背景技术: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e(lamb.)hook)属杉科杉木属,是我国的主要用材林树种之一,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杉木生长速度快,材质轻,不挠不裂,干性通直圆满,抗腐拒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截至2014年我国的杉木林面积达1096万hm2,蓄积7.26亿m3,分别占全国主要优势树种面积和蓄积的6.66%和4.91%,在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广泛分布在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广东等我国南方的十多个省市。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应用优良繁殖材料,培育良种壮苗是提高林木产量和质量,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诸多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种子园种子培育壮苗造林,能提高木材产量、改善木材品质、缩短成材年限、减少病虫害,是实现林木速生丰产和优质优材的重要手段。因此众多学者对种子园的营建技术和丰产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特别是在杉木种子园经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已率先于其他树种建立了第三代杉木种子园。然而随着杉木种子园母树年龄及树体的增大,种子园采种非常困难,经常造成球果不能完全采收,特别是树冠中上层的优质球果,严重影响种子园中的产量及质量。如何使杉木种子园母树矮化,并进一步提高种子园产量成为种子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在种子园的树体矮化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主要针对马尾松等其它树种,有关杉木种子园矮化和丰产的研究鲜有报道。申请人以杉木幼龄林为试验材料,研究出了一种杉木种子园母树矮化修剪丰产新方法,该方法低成本、操作性强、效果显著,为杉木种子园丰产栽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杉木种子园树体高大,采种困难及种子产量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杉木种子园母树矮化修剪丰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杉木种子园母树矮化修剪丰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杉木实生砧的培育:

将当年采集的杉木种子在清水中浸泡,然后捞出晾干,均匀的播撒在育苗苗床,然后盖上黄心土,最后覆盖草帘保水保湿,待出土两片子叶,掀开草帘,对过密幼苗进行间苗,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及时施肥和补水,松土除草,得到一年生杉木苗;种植一年生杉木苗培育嫁接种子园的砧木。

(2)嫁接:

选择步骤(1)得到的一年生杉木苗定植,培育砧木,待砧木基部直径长至为2.6~4.0cm,采用切接的嫁接方法将接穗嫁接至砧木上;

(3)第一次截顶:

嫁接当年,待杉木嫁接苗接穗成活,苗木长出2~3轮枝时,高度50~60cm,此时树皮颜色为绿色尚未转变成褐色,当年5月~10月对嫁接苗的中心主干进行截顶处理;

(4)第一次对侧枝的短截:

在对杉木嫁接苗的中心主枝进行截顶的同时,对其四周着生的一级分枝进行短截;

(5)第二次截顶:

顶芽再次冒出且生长至20-30cm后,对其进行第二次截顶处理;

(6)第二次对侧枝的短截:

在对杉木嫁接苗的中心主枝进行第二次截顶的同时,对其四周着生的结果枝进行短截;

(7)后期的定型修剪:

经过第二次截顶后,次年杉木顶端重新萌发新的粗壮中心主枝,采用相同的截顶和侧枝修剪方法,一年需要修剪2~3次;

(8)抚育管理:

在对杉木种子园母树进行截干和短截的过程,对其进行抚育施肥措施。

所述步骤(1)中,杉木种子在25℃~50℃清水中浸泡12~24小时,盖上的黄心土的厚度为0.5~0.7cm。

所述步骤(1)中,对过密幼苗进行间苗,进行水肥管理,培育一年生杉木苗用于定砧。种植一年生苗木培育嫁接种子园的砧木,采用大穴整地,穴坑规格为100cm*100cm*80cm,株行距3m*3m,施足基肥,在穴底部施生物有机肥0.5~1.0kg/株,表土返穴30cm后再驶入生物有机肥0.5~1.0kg/株,再用表土返穴。

所述步骤(2)中,嫁接时,砧木的剪切口距离地面10~30cm,接穗斜切面上端高出砧木横切面1.0~1.5mm,嫁接后40d松绑,解绑后再自下而上重新包扎1次,待接穗长至15~20cm用竹竿对嫁接苗进行扶正处理,防止偏冠,嫁接后75~85d解绑;

选择1年生,地径0.7~0.9cm,苗高45~60cm,根系发达的杉木苗做砧木,嫁接时,接穗和砧木要削得快而平,两切面要保证干净,嫁接时动作要快,抹芽去萌,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林地管理,砍除杂灌。

所述步骤(3)中,第一次截顶的位置距最高分枝点1.5~2cm;

所述步骤(5)中,第二次截顶的位置为距离顶芽最近的轮枝分叉处上方1~2cm处。

所述步骤(4)中,第一次短截为轻短截或中短截,第一次短截的长度以不影响周围杉木进行光合作用为原则,依据树枝的着生位置确定,剪口在靠近二级枝分枝点1.5~2cm;

所述步骤(6)中,第二次短截的长度依据树枝的着生位置来确定,剪口在靠近二级枝分枝点1.5~2cm。

所述步骤(7)中,分别在每年的6月、8月、12月份,连续3年,树体高度控制在1.8~2.5m。

所述步骤(8)中,种子园当年全铲抚育2次,追肥两次,对于连续结果多、长势弱的单株,每株施入复合肥0.5~1.0kg;普通单株每次施复合肥0.25~0.3kg/株。

所述步骤(8)中,在对杉木种子园母树进行截干时,前提基础要求杉木树皮颜色为绿色或者稍带褐色。

所述步骤(8)中,复合肥为有机肥:钾肥:磷肥按照质量比为3:2:2的混合物。

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十年生未修剪矮化的杉木种子园母树树高可达12~13m,而经过矮化修剪的杉木母树树高可控制在1.8~2.5m左右,有效矮化了杉木种子园母树,解决了种子园采种困难,球果不能完全采收的难题,对种子园的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未修剪矮化的杉木种子园平均产量为3.0~4.0kg/亩,而且容易出现大小年、结实不稳定的现象,而矮化杉木种子园的平均产量可达20.0kg/亩,比未修剪矮化的杉木种子园增产400.0%~566.7%,而且可以做到连续稳产。本发明通过对杉木种子园几年生母树进行多次截顶,对主枝和一级侧枝的进行多次短截,有效控制了种子园母树的树势,大大促进了结果枝的萌发,显著提高了杉木种子园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杉木良种快速推广。

3、本发明技术的应用,使杉木种子园的球果采摘工作变得简单轻松,大大降低了杉木种子园采种成本,提高了杉木种子园种子采收率,同时也缓解了杉木造林对杉木良种的巨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低干嫁接示意图;

图2为杉木中心干第二次短截位置;

图3为杉木树干颜色为绿色;

图4为杉木树干颜色绿中带褐;

图5为杉木树干颜色为棕褐色;

图6为三年生矮化杉木单枝结果图;

图7为三年生矮化杉木单株结果情况示意图;

图8为三年生矮化种子园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杉木种子园母树矮化修剪丰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杉木实生砧的培育:

将当年采集的品种特性优良的杉木种子在25℃~50℃清水中浸泡12~24小时,将杉木种子捞出晾干,均匀的播撒在育苗苗床,然后盖上厚0.5~0.7cm的黄心土,最后覆盖草帘保水保湿,待出土两片子叶,掀开草帘,对过密幼苗进行间苗,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及时施肥和补水,松土除草,促进苗木的生长,培育成一年生杉木苗。用该一年生苗种植在杉木种子园内作嫁接的砧木进行培育。

其中,品种特性优良的杉木种子是指种子颗粒饱满,千粒重大,发芽率高的杉木种子。

其中,培育砧木时,采用大穴整地,穴坑规格为100cm*100cm*80cm,株行距3m*3m,施足基肥,在穴底部施生物有机肥0.5~1.0kg/株,表土返穴30cm后再驶入生物有机肥0.5~1.0kg/株,再用表土返穴。

(2)嫁接:

选择步骤(1)得到的一年生杉木苗定植,培育砧木,待砧木基部直径长至为2.6~4.0cm,采用切接的嫁接方法将接穗嫁接至砧木上;砧木的剪切口距离地面10~30cm,如图1,接穗斜切面上端高出砧木横切面1.0~1.5mm,嫁接后40d松绑,解绑后再自下而上重新包扎1次,待接穗长至15~20cm用竹竿对嫁接苗进行扶正处理,防止偏冠,嫁接后75~85d为最适宜解绑时间;

其中,选择1年生,地径0.7~0.9cm,苗高45~60cm,根系发达的杉木苗做砧木,嫁接时做到平、齐、快、净、紧,即接穗和砧木要削得快而平,不得削得过重,以木质部略少于穗条直径的1/3深为宜,两切面要保证干净,嫁接时动作要快,以免切面水分流失影响嫁接成活率,抹芽去萌,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林地管理,砍除杂灌。

(3)第一次截顶:

嫁接当年,待杉木嫁接苗接穗成活,苗木长出2~3轮枝时,高度50~60cm,此时树皮颜色为绿色尚未转变成褐色,当年5月~10月(杉木新枝萌发旺盛)对嫁接苗的中心主干进行截顶处理,截顶位置距最高分枝点1.5~2cm。

(4)第一次对侧枝的短截:

在对杉木嫁接苗的中心主枝进行截顶的同时,对其四周着生的一级分枝进行短截,具体可为轻短截或中短截,短截的长度以不影响周围杉木进行光合作用为原则,依据树枝的着生位置确定,剪口在靠近二级枝分枝点1.5~2cm。

(5)第二次截顶:

顶芽再次冒出且生长至20-30cm,对其进行第二次截顶处理,截顶位置为距离顶芽最近的轮枝分叉处上方1~2cm处,如图2,主要抑制主干的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的萌发,形成更多的结果枝;

(6)第二次对侧枝的短截:

在对杉木嫁接苗的中心主枝进行第二次截顶的同时,对其四周着生的结果枝进行短截,短截的长度依据树枝的着生位置来确定,剪口在靠近二级枝分枝点1.5~2cm。

(7)后期的定型修剪:

经过第二次截顶后,次年杉木顶端重新萌发新的粗壮中心主枝,采用相同的截顶和侧枝修剪方法,一年需要修剪2~3次,分别在每年的6月、8月、12月份,连续3年,树体高度可以控制在1.8~2.5m。

(8)抚育管理:

在对杉木种子园母树进行截干和短截的过程,需加强对其的抚育施肥措施,种子园当年全铲抚育2次,追肥两次,对于连续结果多、长势弱的单株,每株施入复合肥0.5~1.0kg;普通单株每次施复合肥0.25~0.3kg/株;复合肥为有机肥:钾肥:磷肥按照质量比为3:2:2的混合物;

其中,在对杉木种子园母树进行截干时,前提基础要求杉木树皮颜色为绿色或者稍带褐色,如图3和4,树皮转变成褐色时,如图5,修剪矮化效果不佳。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杉木种子园母树矮化修剪丰产方法,试验地点为广东省韶关市乐昌林场,包括以下步骤:

(1)杉木实生砧的培育:

将当年采集的品种特性优良的杉木种子在25℃清水中浸泡24小时,将杉木种子捞出晾干,均匀的播撒在育苗苗床,然后盖上厚约0.5cm的黄心土,最后覆盖草帘保水保湿,待出土两片子叶,掀开草帘,松土除草,对过密幼苗进行间苗,培育一年生苗木,用一年生苗木在种子园内种植作砧木,即定砧。苗木定砧的密度为3m*3m,及时施肥、抚育,培育砧木。

(2)嫁接:

选择基部嫁接出直径为3.0cm左右的砧木,采用切接的嫁接方法将接穗嫁接至砧木上,嫁接时注意接穗斜切面上端高出砧木横切面1.0mm,嫁接后40d松绑,解绑后再自下而上重新包扎1次,80d后彻底解绑,当接穗芽长至20cm,用竹竿对杉木幼苗进行扶正处理;

(3)第一次截顶:

嫁接当年,当杉木嫁接苗接穗成活,苗木长出3轮枝时,此时树皮未转变成褐色,当年5月中旬(杉木新枝萌发旺盛)对嫁接苗的中心主干进行截干处理,截干位置距最高分枝点约1.5~2cm。

(4)第一次对侧枝的短截:

在对杉木嫁接苗的中心主枝进行第一次截顶的同时,对其四周着生的结果枝进行一定程度的短截,短截的长度依据树枝的着生位置来确定,短截位置根据树体的生长情况而定,以不影响周边树木枝条光合作用和本身营养分配合理为原则,尽量保留更多的结果枝。

(5)第二次截顶:

顶芽再次冒出且生长至20-30cm的时候,对其进行第二次截顶处理,如图3,短截位置为距离顶芽最近的轮枝分叉处上方1~2cm处,如图4,主要抑制主干的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的萌发,形成更多的结果枝。

(6)第二次对侧枝的短截:

在对杉木嫁接苗的中心主枝进行第二次截顶的同时,对其四周着生的结果枝进行短截,短截的长度依据树枝的着生位置来确定,剪口在靠近二级枝分枝点1.5~2cm。

(7)后期的定型修剪:

经过第二次截顶后,次年杉木顶端重新萌发新的粗壮中心主枝,采用相同的截顶和侧枝修剪方法,连续3年,树体高度可以控制在1.8~2.5m。

(8)抚育管理:

在对杉木种子园母树进行截干和短截的过程,要注意加强对其的抚育施肥措施,种子园当年全铲抚育2次,追肥两次,对于连续结果多、长势弱的单株适当的增加施肥量,每株施入复合肥0.75kg,普通单株每次施复合肥0.5kg/株。

图5-图6分别展示了三年生矮化杉木单枝结果、三年生矮化杉木单株结果情况、三年生矮化种子园整体情况。本发明有效控制了种子园母树的树势,大大促进了结果枝的萌发,显著提高了杉木种子园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杉木良种快速推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