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水台筏固定用水泥坨投放设施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28280发布日期:2018-08-21 19:01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海洋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深水台筏固定用水泥坨投放设施及方法。



背景技术:

筏式养殖是在海面上利用浮子和绳索组成浮筏,并用缆绳固定于海底,使海藻(如海带、紫菜)和固着动物(如贝类、蟹类、棘皮类)幼苗固着在吊绳上,或者将养殖笼悬吊于缆绳下方的养殖方式。

延绳式深水台筏是筏式养殖中的一种,其主要结构包括浮球、台筏、养殖笼和海底锚固装置(见图1),浮球提供浮力,锚固装置确保固定于海底指定位置。台筏一般由主绳(梗绳)构成,锚固装置、浮球、养殖笼分别通过锚绳、浮球系绳、吊绳与主绳连接。其中,海底锚固装置可采用锚桩打入海底的方式,也可采用沉入海底配重体(如水泥坨)的方式,前者抗风浪能力差,且容易整体破损失效;后者抗风浪能力好,整体设施可相对偏移而不失效,实用性更强。

海水养殖生产中,小养殖户投放规模小,一般每年水泥坨的总投放量在2-100个,因投放时间不集中,根据人员和生产需要,每次仅需要投放2-10个。如果租赁海洋工程公司的大型浮吊船集中装船投放,费用单次在2-5万元/日。

单个小船不能实现投放的原因:

1、单个水泥坨较重(至少3吨以上),普通渔船大多载重量不够。即使将水泥坨置于船内勉强承重行驶,稍遇些许风浪就有可能倾斜或翻覆,危险性极大,安全无法保证。

2、小船即使艰难行驶至指定海域,因船上无吊车吊起,更不能凭借人力抬起或推动,因此仍无法投放。

3、即使采用一定设施吊起,因船身狭小重心不稳极易翻船。

总之,单个小船装载运输水泥坨,因人工力量难以移动、卸载和投放,且由于负重过大,载卸过程易造成人员受伤和船体的倾覆,危险性极大。在实际养殖作业中在投放时,曾发生过因水泥坨受重力牵引快速入水,牵扯船体、卷绕船体部件等,导致渔船倾覆、受损、船员重伤等事故。

因此,需要有小型、经济、可行和安全的投放设施和方法。此外,养殖户或科研单位在海上进行前期探索性生产试验的时候,也需要有临时投放设施和相应投放方法的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深水台筏养殖,小规模海水养殖户投放水泥坨成本高,危险性大的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深水台筏固定用水泥坨投放的设施及方法,可实现低成本、灵活、安全投放。

海洋深水台筏配重体投放设施,主体结构由并排的至少两只渔船组成,两只渔船经置于船舷上方的柱状承重体连接固定,柱状承重体的下方设有释放钩;两只渔船之间留有船体间距,在船体间距处,配重体吊挂于所述释放钩,所述配重体的上端贴近船底。

所述配重体优选为水泥坨。

所述柱状承重体优选为圆木、钢轨或钢管。

所述柱状承重体优选至少为三根,分别位于船身的1/3/、1/2和2/3处。

所述柱状承重体固定优选经渔船龙骨处的固定绳紧固于船舷上。

所述船体间距优选为30-50cm。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海洋深水台筏配重体投放设施和投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固定船体

两条渔船并排停放在港中,将柱状承重体用固定绳绑扎在渔船的船舷,并用紧固器将固定绳紧固;

第二步水泥坨绑绳

分别将浮筏梗绳和投放绳穿过水泥坨的吊耳,并在浮筏梗绳的端部绑固浮球;

第三步水泥坨吊装

将水泥坨吊起,置于海面以下,经船体间距处缓缓移于柱状承重体下方,并将投放绳吊挂于释放钩,然后将浮筏梗绳和浮球放置于船舱内;

第四步水泥坨投放

渔船在海域中行驶,当距指定坐标处一定距离时,先将船舱内的浮筏梗绳投入海中,随着渔船的继续行驶,拖动浮筏梗绳在海水中延展,当到达指定坐标处时,再将投放绳从释放钩处释放,水泥坨随投放绳入水,待水泥坨沉到海底后,将浮筏梗绳的剩余部分和浮球投入海中;所述一定距离是指坐标处大于从海面到海底的深度。

所述浮筏梗绳和投放绳的材质优选为粗尼龙。

由f浮力/g重力=(ρ水gv)/(ρ砼gv)=0.4计算,水泥坨入水减重约40%。因此,以10吨重的水泥坨为例,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在水中运输水泥坨时,其自重可减为6吨,其一利于减轻渔船运输负载,其二可降低船体重心,提高稳定性,从而抗风浪能力也会增强。

本发明的优势:

1、将投放水泥坨用的大型浮吊船的装卸和投放功能进行分解,即吊车采用岸边的汽车吊车吊装水泥坨;运输采用两台尾挂机(小渔船)绑扎在一起后,水泥坨挂于船底沉没于水面下,水泥坨自身的浮力可抵消约40%重量并增加了组合船的-行驶抗风浪性和投放安全性。

2、释放水泥坨的时候采用自由落体释放,而不用浮吊船上的吊车缓慢释放,节约人工设备成本,能够解决养殖生产中的实际难题。。

3、采用预先释放梗绳的方式,可有效防止投放水泥坨时卷绕或刮拽船体及人员物品,大大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附图6幅;

图1,深海延绳式台筏养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绑船示意图;

图3,水泥坨装载示意图;

图4,水泥坨绑绳示意图;

图5,船体行驶时俯视图;

图6,船体行驶时侧视图;

图中,渔船1,圆木2,水泥坨3,吊耳4,固定绳5,浮筏梗绳6,投放绳7,浮球8,手动释放钩9。

具体实施方式

一.设施

两条4m宽11m长的渔船,并排绑扎固定在一起,两船之间留有30-50cm的间距,其中船身1/3,1/2和2/3处需要用圆木(钢轨、钢管)固定连接,以便抵抗5-6级风浪,圆木下方设有手动释放钩,前后圆木可以同时吊挂2块20吨重的水泥坨,水泥坨上端面贴近船底,水泥坨也可以为3吨、10吨等规格。

二.方法

第一步绑船

将两条的渔船1,并排停放在港中,将圆木2用固定绳5绑扎在渔船1的船舷,并用紧固器(索具或紧线扣)将固定绳5紧固使得圆木2固定不移动,圆木与船舷接触处须加设木方作为垫块。

其中,渔船1可选用规格为宽2m长6m或宽4m长11m;圆木2的尺寸可选用直径300mm的柞木或槐木;固定绳5可选为10mm粗钢绳(油丝)或20mm的粗尼龙绳,其中优选变形系数低的钢缆,紧固后不易于拉伸变形。

第二步水泥坨绑绳

用浮筏梗绳6穿过水泥坨3的吊耳4,并预留台筏到海底的距离长度及筏身长度的绳长,并在浮筏梗绳6的端部绑好φ42浮球。同时将投放绳7也穿过水泥坨3的吊耳4,用于释放水泥坨时,从船体脱开。由于圆木到水泥坨的距离取决于释放钩9和投放绳7的总长度,因此投放绳7的长度最好为船底到钩机9的距离,以便保证水泥坨7能够紧靠船体底部。

其中,水泥坨1可选用3吨或10吨等规格;浮筏梗绳6可选用32mm粗尼龙绳;

第三步水泥坨吊装

将水泥坨3用吊车吊起,置于船头水面以下,经船体间距处缓缓移于圆木2下方释放钩9处并将投放绳7用释放钩9钩紧,然后将浮筏梗绳6和浮球8放置于船舱内。

第四步水泥坨投放

双体船(渔船)在海域中行驶,当距海域内gps指定坐标处约50m左右(长度大于海底到海面的距离,海域一般深30-50m)时,提前将浮筏梗绳投入海中,靠船体拖动使梗绳充分延展,此方法可防止在投放水泥坨时卷绕或刮拽船体发生倾覆及损坏等。待到达指定坐标处后,再将投放绳从释放钩处释放,投放绳随水泥坨下降,待水泥坨沉到海底后,将浮筏梗绳的剩余部分和浮球投入海中。

三.成本计算

1、以11m较大渔船为例,租赁费用为300-800元/日,如果是养殖户自用船,则可省去船体租赁费;

2、圆木1000元/根,三根3000元;

3、钢绳50米,300元;

4、紧固器共500元;

5、手动释放钩80元;

成本总计最高不超过5000元,且以上材料均可重复使用,使用寿命2-5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