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果壳制备栽培基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60762发布日期:2018-07-31 21:49阅读:17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茶果壳制备栽培基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各国公认的栽培基质是泥炭,但由于泥炭短期内不可再生,贮存量有限,开采泥炭对湿地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减少泥炭用量或寻找新的泥炭替代品成为基质研究的热点。目前对泥炭替代物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例如应用锯末、牛粪、葡萄渣、椰壳、向日葵、玉米秆、菇渣、芦苇末等农林废弃物作为栽培基质。这些栽培基质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生产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近年来,研究和开发有机废弃物作为栽培基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机废弃物的利用是未来基质选料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油茶(camelliaspp.abel)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是山茶属植物中最具生产价值的油用树种。随着茶油加工产业的发展,中国现有油茶栽培面积约550万hm2,年产油茶果近1000万吨,茶油51.8万吨,同时年产副产物油茶果壳近800万吨。油茶果壳主要成分为纤维素(13.87-20.95%)、半纤维素(34.21-49.34%)、木质素(30.07-36.23%)和矿物质元素,与泥炭形成的原材料成分相同。目前这些废弃物或无序地丢弃在山谷、河滩、公路边,雨水冲刷后流入水域,严重污染水体;或作为燃料燃烧,污染大气,成为严重污染环境的污染源,同时造成大量生物质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中国专利cn106831065a公开了一种利用油茶壳、油茶饼粕制成的有机肥,得到富含茶皂素生物肥。

中国专利cn105315094a公开了一种油茶籽高效有机肥,其利用油茶果壳、油茶籽粕、鸡粪、烟末和rw酵素剂制备而成,肥效持久且抗虫杀菌。

但是,随着油茶产业的发展,油茶加工废弃物低成本、清洁高效、高值化利用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茶果壳制备栽培基质的方法,所制备的基质既有营养又有杀虫和杀菌功能,又能降低基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茶果壳制备栽培基质的方法。本发明的栽培基质配方简单,成本低,既有营养又兼具杀虫杀菌功能,实现了茶油加工剩余物的高价值利用。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茶果壳制备栽培基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油茶果壳、起爆剂、表面活性剂、尿素和微生物混合菌剂搅拌均匀,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55%-60%左右,在保温通气堆肥装置中发酵,发酵两天后温度升至55-70℃,保温5-6天,翻堆,如此反复3-4次,待温度下降至40℃,加入功能菌降解难以分解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待堆肥降至室温,堆肥结束,得到具有杀虫和灭菌功效的栽培基质。

优选的,油茶果壳、起爆剂、表面活性剂、尿素和微生物混合菌剂的质量配比为:100:(5-30):(0.1-0.5):(2.5-3.2):(1-5)。

优选的,所述栽培基质皂素含量2-4%,有机质含量≥50%,c/n比为16-19。

优选的,所述油茶果壳为任意油茶物种的未经任何破碎处理果壳,所述果壳茶皂素含量为4-5%。

优选的,所述起爆剂为油茶粕,所述油茶粕为油茶籽榨油、提取残油后的剩余物。

茶皂素是山茶科植物种子中的一种糖式化合物,属于皂素类,油茶果壳中含有4-5%的茶皂素,油茶粕中含有约15%的茶皂素。茶皂素是水剂或可溶性粉剂农药的优良助剂,能改善农药的物理性能,提高药液在生物或植物体表的附着力,起到对农药的增效作用。茶皂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与杀虫单、灭多威、乐果等混配具有防治菜缢管蚜、柑橘全爪螨、小菜蛾等,有明显增效作用。同时,适量茶皂素对菜青虫、地老虎、线虫、福寿螺、蜗牛和钉螺等具有一定的毒杀效果,茶皂素能自动降解,无毒害,不影响植物生长。

油茶粕中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茶皂素、粗纤维和灰分等,作为栽培基质虽然有一定的杀虫作用,但也会抑制植物生长。因为未经粉碎的油茶壳保水性差,直接加入微生物菌剂,堆温不会上升,采用油茶粕作为起爆剂,可以快速升温、加速堆腐速度。

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一类微生物产生的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两性物质,一般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在其代谢过程中分泌出的代谢或次级代谢产物。更优选的,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细菌产生的糖脂类物质。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混合菌剂为从自然腐烂的油茶壳中筛选的土著微生物和单宁皂素降解菌,土著微生物与单宁皂素降解菌的比例为(6-4):1,加入量为堆制原料质量的1-5%。

优选的,所述的土著微生物为混合细菌,包括黑曲霉、青霉及部分细菌;单宁皂素降解菌为克雷伯氏菌。堆肥开始加入单宁皂素降解菌,是因为克雷伯氏菌的生长温度在40度以下,且因此菌是条件致病菌,堆肥开始加入,一是可以降解部分单宁皂素,二是堆肥高温下可以将该菌杀死。

优选的,所述的功能菌为木质素降解菌黄孢原毛平革菌以及从腐烂的杉木筛选的纤维素降解菌担子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担子菌是真菌,在降温阶段加入,是因为其生长温度在40度以下,在降温阶段主要分解前面未降解的纤维素和木质素。

油茶壳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中纤维素和木质素是微生物最难以降解和利用的成分,本发明中加入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功能菌及易于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油茶壳纤维素的降解率≥70%、半纤维素降解率≥80%、木质素降解率≥60%。

与目前油茶壳应用现状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本发明栽培基质配方简单,成本低,且充分利用茶油加工剩余物油茶果壳和油茶粕的理化特性,制备出既有营养又有杀虫和杀菌功能的栽培基质,实现了茶油加工剩余物的高值化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是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说明,但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本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实施例1

将风干未经粉碎的油茶果壳中加入干重三分之一的油茶粕,加入尿素,调整c/n比至30,加入堆制原料4%的微生物混合菌剂,加水翻堆混合均匀,使其含水率达60%左右。两天后堆肥温度上升至50℃以上,堆温在55-70℃维持5天,翻堆,反复3-4次,温度下降至40℃时,加入2%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担子菌混合菌剂,约4周后温度降至室温,基质经检测,皂素含量为2.82%,有机质含量57.65%,c/n比16.92的栽培基质。

实施例2

将风干未经粉碎的油茶果壳中加入干重四分之一的油茶粕,加入尿素,调整c/n比至28,加入堆制原料5%的微生物混合菌剂,加水翻堆混合均匀,使其含水率达60%左右。两天后堆肥温度上升至50℃以上,堆温在55-70℃维持5天,翻堆,反复3-4次,温度下降至40℃时,加入1%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担子菌混合菌剂,约4周后温度降至室温,基质经检测,皂素含量为2.34%,有机质含量64.78%,c/n比17.23的栽培基质。

实施例3

将风干未经粉碎的油茶果壳中加入干重五分之一的油茶粕,加入尿素,调整c/n比至27,加入堆制原料3%的微生物混合菌剂,加水翻堆混合均匀,使其含水率达60%左右。两天后堆肥温度上升至50℃以上,堆温在55-70℃维持5天,翻堆,反复3-4次,温度下降至40℃时,加入5%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担子菌混合菌剂,约4周后温度降至室温,基质经检测,皂素含量为3.28%,有机质含量70.12%,c/n比17.98的栽培基质。

实施例4

将风干未经粉碎的油茶果壳中加入干重十分之一的油茶粕,加入尿素,调整c/n比至25,加入堆制原料2%的微生物混合菌剂,加水翻堆混合均匀,使其含水率达60%左右。两天后堆肥温度上升至50℃以上,堆温在55-70℃维持5天,翻堆,反复3-4次,温度下降至40℃时,加入4%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担子菌混合菌剂,约4周后温度降至室温,基质经检测,皂素含量为3.00%,有机质含量76.52%,c/n比16.99的栽培基质。

实施例5

将风干未经粉碎的油茶果壳中加入干重四分之一的油茶粕,加入尿素,调整c/n比至26,加入堆制原料3%的微生物混合菌剂,加水翻堆混合均匀,使其含水率达60%左右。两天后堆肥温度上升至50℃以上,堆温在55-70℃维持5天,翻堆,反复3-4次,温度下降至40℃时,加入3%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担子菌混合菌剂,约4周后温度降至室温,基质经检测,皂素含量为2.63%,有机质含量78.41%,c/n比17.21的栽培基质。

实施例6

将风干未经粉碎的油茶果壳中加入干重五分之一的油茶粕,加入尿素,调整c/n比至25-30,加入堆制原料2%的微生物混合菌剂,加水翻堆混合均匀,使其含水率达60%左右。两天后堆肥温度上升至50℃以上,堆温在55-70℃维持5天,翻堆,反复3-4次,温度下降至40℃时,加入3%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担子菌混合菌剂,约4周后温度降至室温,基质经检测,皂素含量为2.98%,有机质含量78.03%,c/n比18.11的栽培基质。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