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30014发布日期:2018-09-04 20:42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烟粉虱(bemisiatabaci)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首先报道于1889年,由gennadius在希腊的烟草上发现,命名为烟粉虱(tobaccowhitefly)。近年来,我国蔬菜、棉花和烟草等作物上烟粉虱危害日益加重,防治压力不断加大(谭永安等,2012;张芝利,2000;赵莉等,2000;周晓伟等,2012)。烟粉虱刺吸危害蔬菜、烟草等植物叶片及幼嫩部位,吸取汁液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还分泌大量蜜露,诱发严重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此外还传播植物病毒病,如番茄黄化曲叶病、褪绿病等,严重影响蔬菜果实和烟叶产量和品质(zhaoetal.,2000;linetal.,2002;liuetal.,2003)。最近几年烟粉虱在山东露地和设施蔬菜及主栽烟区危害加重,成为蔬菜和烟草生长后期主要害虫。目前烟粉虱在山东主要烟区普遍发生,尤其是临近村庄和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烟田发生更重(王秀芳,2010;赵鑫,2011;赵伟,2014;王家民,2014)。随着烟粉虱在烟田发生危害逐渐加重,将给蔬菜和烟草生产造成更大威胁。由于在山东等北方地区烟粉虱在冬暖式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烟草等植物之间存在转移危害特点,加之烟粉虱繁殖速度快、传播病毒病及抗药性水平高等问题,单纯依靠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并且大量使用农药造成蔬菜和烟叶农药残留污染,影响果实和烟叶品质。

丽蚜小蜂(encarsiaformosa)属膜翅目,蚜小蜂科,是一种孤雌生殖的寄生蜂,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粉虱类害虫的寄生性天敌。应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是全球传统生物防治的成功典范之一。我国自1978年从英国引进丽蚜小蜂后,先后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温室控害技术和商品化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近几年我国开始利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蔬菜粉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前农业生产上释放的丽蚜小蜂褐蛹多是采用卡片生产的方式,将丽蚜小蜂褐蛹通过离心等方法,把已寄生的褐蛹和未寄生的蛹分离开来。采用这一技术方法存在明显不足,一是由于强制分离丽蚜小蜂褐蛹,分离过程中会导致褐蛹受伤或死亡,成虫羽化率下降。二是蛹卡制作工艺繁琐,增加劳动量,费时,费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的方法,通过使用释放网笼,省去了丽蚜小蜂褐蛹分离和收集的过程,可将丽蚜小蜂在烟粉虱发生的关键时期及时、大量的释放到田间和温室蔬菜大棚中,为推广利用丽蚜小蜂控制烟粉虱的危害、减少化学用药、生产优质绿色农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培育烟苗,待烟苗长至5~6片真叶时接种烟粉虱,以烟苗作为寄主植物饲养烟粉虱,待烟粉虱产卵并发育到2~3龄烟粉虱若虫时,用2~3龄烟粉虱若虫接种丽蚜小蜂;接种丽蚜小蜂9-10d后出现褐蛹,采集带有褐蛹的烟叶;

(2)将带有褐蛹的烟叶放入释放网笼中,褐蛹在1-2d后变为丽蚜小蜂成虫,然后在烟田和/或温室蔬菜棚中释放丽蚜小蜂,进行烟粉虱的防治。

优选的,步骤(1)中,先在烟草育苗盘中培育烟苗,待烟苗长至4~5片真叶时移栽到花盆中。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烟苗品种为中烟100。中烟100是目前烟粉虱最喜欢取食的烟草品种,而且该品种的烟草生长快,烟叶叶片大,繁育烟粉虱数量大,一张叶片可以繁育1000-3000多头丽蚜小蜂。

优选的,步骤(1)中,按蜂:烟粉虱若虫比例为1:30接种丽蚜小蜂。

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不同龄期若虫时,卵产下发育至成虫羽化所经历的时间以及成虫的寿命会存在差异。本发明研究发现,以2~3龄烟粉虱若虫作为寄主接种丽蚜小蜂,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寄生率高、发育快、寿命长。而且,丽蚜小蜂和烟粉虱若虫的接种比例也会影响丽蚜小蜂的寄生率和出蜂率,若丽蚜小蜂接种比例过低,则会导致丽蚜小蜂的寄生率降低;若丽蚜小蜂的接种比例过高,则会由于寄主的营养成分供给不足,导致丽蚜小蜂的出蜂率降低。经试验发现,按蜂:烟粉虱若虫比例为1:30接种丽蚜小蜂,能够很好的平衡丽蚜小蜂的寄生率和出蜂率,使寄生率和出蜂率均能达到最优。

优选的,步骤(1)中,在采集的带有褐蛹的烟叶的叶柄处包上沾有水的脱脂棉或吸水纸。这样可以防止采下的烟叶萎蔫而导致部分褐蛹未完全羽化出来。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释放网笼的主体为长方体骨架结构,长方体骨架的外周罩有80目的防虫网,在所述释放网笼的一个侧面上设有“l”型拉链。本发明通过在释放网笼的侧面上设置“l”型拉链,方便将带有褐蛹的烟叶放入释放网笼中。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释放网笼的尺寸为25×20×15c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释放网笼的顶部设有防雨板;防雨板的尺寸优选为28×23cm。本发明通过设置防雨板,在阴雨天仍然可以通过释放网笼在烟田中释放丽蚜小蜂。

优选的,步骤(2)中,在烟田中释放丽蚜小蜂的方法为:待烟田中单株烟粉虱虫量达到3头/株时,将释放网笼通过支撑部件插入到烟田中,所述释放网笼通过调节旋钮固定在支撑部件上,并可沿支撑部件上下调节;每亩烟田中放蜂2000-8000头,每隔7-10天释放一次。

优选的,步骤(2)中,在温室蔬菜棚中释放丽蚜小蜂的方法为:待温室蔬菜棚中单株烟粉虱成虫量达0.5~1.0头时,将释放网笼悬挂在温室蔬菜棚中,每亩温室蔬菜棚放蜂2000-4000头,每隔7-10天释放一次,放蜂4-5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作了丽蚜小蜂成虫的释放网笼,将繁育的带有丽蚜小蜂褐蛹的烟叶直接放入释放网笼内,在顺利释放羽化的丽蚜小蜂成虫的同时,又能完全阻挡因未被丽蚜小蜂寄生而羽化的烟粉虱成虫,防止其传入田间;通过使用释放网笼,省去了丽蚜小蜂褐蛹分离和收集的过程。

(2)本发明的丽蚜小蜂成虫的释放网笼,在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l”型拉链,便于带有丽蚜小蜂褐蛹的烟叶的装入;释放网笼采用80目的防虫网制成,有利于丽蚜小蜂的释放,阻碍烟粉虱的爬出;在用于烟田防治时,释放网笼由调节旋钮固定在支撑部件上,并可沿支撑部件上下调节,因此,可根据烟草的生长高度,将释放网笼设置在合适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丽蚜小蜂田间释放工具示意图;其中,1-铁棍地下部分,2-调节旋钮,3-铁棍地上部分,4-拉链,5-罩80目防虫网;

图2:丽蚜小蜂田间释放工具顶部示意图;其中,6-防雨板;

图3:丽蚜小蜂田间释放工具中的调节旋钮示意图;

图4:丽蚜小蜂温室蔬菜棚释放工具示意图;其中,7-铁丝。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当前农业生产上释放的丽蚜小蜂褐蛹多是采用卡片生产的方式,将丽蚜小蜂褐蛹通过离心等方法,把已寄生的褐蛹和未寄生的蛹分离开来。本申请发明人在前期研究利用丽蚜小蜂控制烟田烟粉虱的试验中,也是通过传统的收集方法(蜂卡)进行田间防治工作。但发现收集丽蚜小蜂生产工艺繁琐,强制分离丽蚜小蜂褐蛹会导致褐蛹受伤或死亡,成虫羽化率下降。基于此,本发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棚内采集带有丽蚜小蜂褐蛹的烟叶,将烟叶直接放入专门设计的释放网笼中,省去了丽蚜小蜂褐蛹分离和收集的过程,可将丽蚜小蜂在烟粉虱发生的关键时期及时、大量的释放到田间和温室蔬菜大棚中,该方法简单方便高效,为规模化生产和释放丽蚜小蜂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于通过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而言,如何对丽蚜小蜂进行繁育以及释放是关键。尹艳琼等(2014)研究了丽蚜小蜂田间笼罩自然增殖方法,其使用工业滤布在烟田直接将笼罩罩在整棵植株上,接入烟粉虱后,再接入丽蚜小蜂寄生若虫。但由于丽蚜小蜂的增殖受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影响较大,在田间自然环境下丽蚜小蜂的增殖会受到影响;另外,丽蚜小蜂的释放时机也非常关键,只有在烟粉虱发生的关键时期及时大量释放丽蚜小蜂才能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而采用丽蚜小蜂田间笼罩自然增殖的方法难以对丽蚜小蜂的释放时机和释放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在本发明中,对于丽蚜小蜂的繁育,本发明采用的方法为:

在温室棚内培育烟苗,所选用的烟苗品种为中烟100,中烟100是目前烟粉虱最喜欢取食的烟草品种,而且该品种的烟草生长快,烟叶叶片大,繁育烟粉虱数量大,一张叶片可以繁育1000-3000多头丽蚜小蜂。待烟苗长至5~6片真叶时接种烟粉虱,通过大量人工繁育烟粉虱为后期的繁蜂做准备。烟粉虱从产卵发育到2~3龄若虫需14d左右,用2~3龄烟粉虱若虫接种丽蚜小蜂,按益、害比为1:30的比例接入丽蚜小蜂;约9d左右丽蚜小蜂出现褐蛹,采集带有丽蚜小蜂褐蛹的烟叶,在采集的烟叶的叶柄处包上沾有水的脱脂棉或吸水纸,这样可以防止采下的烟叶萎蔫而导致部分褐蛹未完全羽化出来。将带有丽蚜小蜂褐蛹的烟叶放入释放网笼中,约2d左右丽蚜小蜂褐蛹变为成虫。

对于丽蚜小蜂的释放,烟粉虱从产卵发育到2~3龄若虫需14d左右,从烟粉虱若虫接蜂到出现褐蛹需9d左右,烟叶上未被寄生的烟粉虱若虫在出现褐蛹后放置2d左右全部羽化。从烟株接烟粉虱到收集带褐蛹的烟叶需要25d左右,因此繁蜂时间要比放蜂时间至少提前25d。

为取得更好的烟粉虱防治效果,通常需要进行多次繁蜂和放蜂,例如,丽蚜小蜂的多次繁育及释放可采用如下方式,繁育及释放的时间点见表1。

表1丽蚜小蜂人工繁育及释放时间

利用上述方法,人工繁育丽蚜小蜂三次,时间分别是6月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从丽蚜小蜂接种、繁殖棚和大田采集带褐蛹叶片,计算丽蚜小蜂寄生率和出蜂率。结果见表2。

表2丽蚜小蜂寄生率和出蜂率

6月9日,大棚内进行第一次繁蜂。丽蚜小蜂寄生率78.9%,大棚内出蜂率88.5%,大田内出蜂率85.6%;7月7日,大棚内进行第二次繁蜂。丽蚜小蜂寄生率70.7%,大棚内出蜂率85.1%,大田内出蜂率84.35%;8月10日,大棚内进行第三次繁蜂。丽蚜小蜂寄生率74.4%,大棚内出蜂率86.7%,大田内出蜂率83.1%。本发明初步建立了利用烟草(中烟100)作为寄主植物大量饲养烟粉虱来繁育丽蚜小蜂的技术工艺流程,掌握了相关关键技术条件,为下一步开展规模化繁育丽蚜小蜂创造了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给出了在烟田中释放丽蚜小蜂的方法,通过人工大量饲养繁殖丽蚜小蜂,利用自制的防虫网笼,网笼大小为25×20×15cm,将带有丽蚜小蜂褐蛹的烟叶放置在网笼内,2d左右小蜂褐蛹即可羽化为成虫。在烟田烟粉虱发生的关键时期,单株虫量达到3头/株时释放到烟田,达到有效控制烟粉虱的目的。人工繁蜂叶上的褐蛹400-1500头/叶不等,放入网笼内的蜂叶量可根据防治时期的释放数量放入网笼内。为防止采下的烟叶萎蔫而导致部分褐蛹未完全羽化出来,可在烟叶的叶柄处包上沾有水的脱脂棉或普通吸水纸。在烟草生育期中,每次放蜂将带有丽蚜小蜂褐蛹的烟叶放入自制的防虫网笼内,并将网笼工具插入烟田,一亩地放蜂2000头,实验得出大田小蜂褐蛹出蜂率为83%~86%左右,为了确保丽蚜小蜂放蜂量解决因小部分褐蛹未完全羽化的问题,可适当每亩增加300~350头,每亩网笼工具1个,7-10天释放一次,选择无风晴朗的上午,释放效果好。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给出了在蔬菜温室棚内释放丽蚜小蜂的方法,将带有丽蚜小蜂褐蛹的烟叶放入自制的防虫网笼内。当温室番茄大棚内番茄定植后初见烟粉虱时,每天查看番茄叶片上烟粉虱的发生情况。大棚内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当单株番茄烟粉虱成虫量达0.5~1.0头时,将丽蚜小蜂网笼释放工具悬挂在番茄棚内,网笼内放置带有丽蚜小蜂褐蛹的烟叶,网笼工具在棚内均匀放置,一亩大棚释放丽蚜小蜂2000~4000头,每亩悬挂网笼工具2个,每隔7-10天释放一次,一般放蜂4~5次。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均为本领域常规的试验材料,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购买得到。

实施例1:80目防虫网笼对丽蚜小蜂和烟粉虱分隔试验

前期通过60目和100目的防虫网笼对丽蚜小蜂和烟粉虱分隔实验结果表明,60目的防虫网笼对烟粉虱的阻隔效果较差;100目的防虫网笼能够将烟粉虱阻隔在网笼内,但对丽蚜小蜂也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为了明确80目防虫网笼对丽蚜小蜂和烟粉虱分隔,我们进行了80目防虫网笼对丽蚜小蜂和烟粉虱分隔实验。在温室内5个小棚里各放置80目的大、小防虫纱网笼各1个(分别为70×70×70cm和40×40×40cm),设5个处理,3次重复。

(1)处理1:小笼内放置带有丽蚜小蜂褐蛹和烟粉虱若虫的烟草,大笼内放置无病虫的烟草;

(2)处理2:小笼内放置带有丽蚜小蜂褐蛹和烟粉虱若虫的烟草,大笼内放置带有烟粉虱若虫的烟草;

(3)处理3:小笼内放置带有丽蚜小蜂褐蛹的烟草,大笼内放置无病虫的烟草;

(4)处理4:小笼内放置带有丽蚜小蜂褐蛹的烟草,大笼内放置带有烟粉虱若虫的烟草;

(5)处理5:小笼内放置带有烟粉虱若虫的烟草,大笼内放置无病虫的烟草。调查丽蚜小蜂和烟粉虱在防虫网笼内的出网和留网情况。

分别在8月22日、9月1日、9月11日,调查丽蚜小蜂和烟粉虱的寄生、出蜂、出网、留网和死亡情况,计算平均每笼的寄生率、出蜂率、出网率、留网率和死亡率。结果如表3所示。

表3:80目的防虫网笼对丽蚜小蜂和烟粉虱分隔效果

由表3可以看出,80目的防虫网笼中烟粉虱出网率1.15%,死亡率2.57%,而丽蚜小蜂出网率87.91%,死亡率1.5%。因此,80目防虫网可有效阻隔烟粉虱成虫出网,而基本不影响丽蚜小蜂成虫出网。根据这一结果,设计用于田间释放丽蚜小蜂成虫的专用工具,解决需要将丽蚜小蜂褐蛹和未寄生烟粉虱蛹分离后才能释放的繁琐过程。

实施例2:丽蚜小蜂释放工具

根据80目的防虫网笼对丽蚜小蜂和烟粉虱分隔实验,设计烟田和蔬菜大棚中丽蚜小蜂释放的工具。

本发明的丽蚜小蜂释放工具的主体为一释放网笼,释放网笼由12根pcr管连接8个三通构成长方体骨架,大小为25×20×15cm,长方体骨架的四周罩有80目的防虫网(可以选用尼龙纱布),网笼一面设有“l”型拉链,方便烟叶的放入和取出。

用于烟田中丽蚜小蜂释放时,将释放网笼利用4个调节旋钮将网笼固定在2根铁棍(铁棍作为支撑部件)上,所使用的2根铁棍对释放网笼起到固定作用。每个调节旋钮均由两个相连接的圆环构成,其中一个圆环套在构成释放网笼的pcr管和三通的连接处,另一个圆环套在铁棍上,在铁棍上的位置可以进行上下调节,因此,释放网笼的高度可随烟草的生长进行上下调节,以便将释放网笼设置在合适的高度(图1、图3)。

为了便于在阴雨天用于烟田中丽蚜小蜂的释放,在释放网笼的顶部设有防雨板;防雨板的尺寸为28×23cm(图2)。

用于温室蔬菜棚内丽蚜小蜂释放时,通过铁丝将释放网笼悬挂于棚内(图4)。

实施例3:烟田试验

试验在诸城市贾悦镇西洛庄村试验站烟田进行,试验选取烟田烟株定植时间5月中旬,品种均为nc55。在所选烟田内每个放蜂区面积为700㎡(7m×100m),烟田放蜂利用自制80目的小网笼,网笼(大小为25×20×15cm),每个网笼内放置褐蛹的数量可根据烟叶上褐蛹的密度而定,网笼工具要在烟田均匀放置。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标为试验1、试验2、试验3、试验4,6月9日分别放蜂1000头、2000头、4000头、8000头;每个处理各设3个重复。同时选1块面积相当的区域作为对照,对照区不放蜂。6月19日,7月6日,7月19日调查试验区和对照区烟粉虱数量,调查在每块烟田随机选择5个点,每个点选择4株作物,计算平均单株虫量和虫口减退率。结果见表4。

表4:烟田中释放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

由表4可以看出,放蜂10天后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有初步效果,放蜂25天后虫口减退率基本达到50%,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田间放蜂量越大,防治效果越好。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烟粉虱在烟田初发生时,每亩地放蜂2000头,对烟粉虱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效果。放蜂4000头或8000头/亩,能够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