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鱼的稻田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7403发布日期:2019-09-24 20:2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鱼的稻田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我国畜牧业中体系庞大的产业之一,纯野生的水生物产量低、成活率低,不利于大规模捕食,而现有的大规模水产养殖多采用温室恒温养殖,常年喂食饲料,在远小于生产周期的时间内速成养殖,营养不高,肉质不鲜美,水生物体内还会残留有激素,严重危害食用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鱼的稻田养殖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态鱼的稻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地点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灌排方便、耕作层深厚不漏水的稻田作为养殖场所,在稻田中挖掘若干鱼坑供鱼休息,控制鱼坑的深度为80-100cm、面积为1-2m2,在出水口和进水口处均设置拦网以防鱼苗逃脱;

(2)养殖前准备:在养殖前14天排干稻田的水,在稻田中按照每亩60-80kg的比例均匀投放生石灰进行消毒,在养殖前7天灌入稻田的水,控制水深5-8cm,并且按照每亩200-300kg的比例投放基肥以培肥水质;所述基肥包括厩肥、鸡粪、牛粪、猪粪的一种或者多种;

(3)养殖:插播水稻,然后按照每公顷15000-25000尾的比例投放鱼苗,在投放鱼苗25天后开始投放饵料;所述鱼苗包括草鱼、鲤鱼、鲫鱼的一种或者多种;

(4)日常管理:每天在清晨8-9时和下午3-5时分别投放饵料一次,待水稻生长的平均高度达到15cm时加深水位至8-12cm,水稻收割后降低水位至6-8cm;所述饵料包括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杂鱼、螺蚌肉、蚕蛹、蚯蚓、米糠、麸皮、南瓜、山芋、鲜嫩水草、黄豆、豆饼、玉米的一种或者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存活率高、水稻产量提高、水稻与鱼共同养殖、提高经济效益、生命力强、养分充足、自然无公害优点,在稻田养鱼的方法的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生态鱼的稻田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点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灌排方便、耕作层深厚不漏水的稻田作为养殖场所,在稻田中挖掘若干鱼坑供鱼休息,控制鱼坑的深度为80cm、面积为1m2,在出水口和进水口处均设置拦网以防鱼苗逃脱;

(2)养殖前准备:在养殖前14天排干稻田的水,在稻田中按照每亩60kg的比例均匀投放生石灰进行消毒,在养殖前7天灌入稻田的水,控制水深5cm,并且按照每亩200kg的比例投放基肥以培肥水质;所述基肥包括厩肥、鸡粪、牛粪、猪粪的一种或者多种;

(3)养殖:插播水稻,然后按照每公顷15000尾的比例投放鱼苗,在投放鱼苗25天后开始投放饵料;所述鱼苗包括草鱼、鲤鱼、鲫鱼的一种或者多种;

(4)日常管理:每天在清晨8时和下午3时分别投放饵料一次,待水稻生长的平均高度达到15cm时加深水位至8cm,水稻收割后降低水位至6cm;所述饵料包括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杂鱼、螺蚌肉、蚕蛹、蚯蚓、米糠、麸皮、南瓜、山芋、鲜嫩水草、黄豆、豆饼、玉米的一种或者多种。

实施例2

一种生态鱼的稻田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点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灌排方便、耕作层深厚不漏水的稻田作为养殖场所,在稻田中挖掘若干鱼坑供鱼休息,控制鱼坑的深度为100cm、面积为2m2,在出水口和进水口处均设置拦网以防鱼苗逃脱;

(2)养殖前准备:在养殖前14天排干稻田的水,在稻田中按照每亩80kg的比例均匀投放生石灰进行消毒,在养殖前7天灌入稻田的水,控制水深8cm,并且按照每亩300kg的比例投放基肥以培肥水质;所述基肥包括厩肥、鸡粪、牛粪、猪粪的一种或者多种;

(3)养殖:插播水稻,然后按照每公顷25000尾的比例投放鱼苗,在投放鱼苗25天后开始投放饵料;所述鱼苗包括草鱼、鲤鱼、鲫鱼的一种或者多种;

(4)日常管理:每天在清晨9时和下午5时分别投放饵料一次,待水稻生长的平均高度达到15cm时加深水位至12cm,水稻收割后降低水位至8cm;所述饵料包括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杂鱼、螺蚌肉、蚕蛹、蚯蚓、米糠、麸皮、南瓜、山芋、鲜嫩水草、黄豆、豆饼、玉米的一种或者多种。

实施例3

一种生态鱼的稻田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点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灌排方便、耕作层深厚不漏水的稻田作为养殖场所,在稻田中挖掘若干鱼坑供鱼休息,控制鱼坑的深度为90cm、面积为1.5m2,在出水口和进水口处均设置拦网以防鱼苗逃脱;

(2)养殖前准备:在养殖前14天排干稻田的水,在稻田中按照每亩70kg的比例均匀投放生石灰进行消毒,在养殖前7天灌入稻田的水,控制水深7cm,并且按照每亩250kg的比例投放基肥以培肥水质;所述基肥包括厩肥、鸡粪、牛粪、猪粪的一种或者多种;

(3)养殖:插播水稻,然后按照每公顷20000尾的比例投放鱼苗,在投放鱼苗25天后开始投放饵料;所述鱼苗包括草鱼、鲤鱼、鲫鱼的一种或者多种;

(4)日常管理:每天在清晨8时和下午4时分别投放饵料一次,待水稻生长的平均高度达到15cm时加深水位至10cm,水稻收割后降低水位至7cm;所述饵料包括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杂鱼、螺蚌肉、蚕蛹、蚯蚓、米糠、麸皮、南瓜、山芋、鲜嫩水草、黄豆、豆饼、玉米的一种或者多种。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鱼的稻田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地点选择;(2)养殖前准备;(3)养殖;(4)日常管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存活率高、水稻产量提高、水稻与鱼共同养殖、提高经济效益、生命力强、养分充足、自然无公害优点,在稻田养鱼的方法的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刘潭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潭兵
技术研发日:2018.03.13
技术公布日:2019.09.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