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虾蟹躲藏并能被摄食的秸秆揉丝团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河蟹和淡水小龙虾是中国近些年来极具养殖前景的名特水产品,其中稻田养殖模式和池塘养殖模式都是较普遍和成熟的模式。此两种模式均强调一个种草的重要性即:“虾(蟹)多少,看水草”,“养虾(蟹)先养草”。由于草栽种道生长到足够提供虾蟹躲藏呵被其摄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虾蟹投入到稻田或者池塘中后会有一段时间得不到足以供其躲藏的地方和摄食的食物而导致其出现较大的死亡。
据相关报道,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0亿吨的秸秆资源来自种植的各种谷类作物,但其中被利用的部分仅占10%左右,可以说大部分还未加工利用。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拥有大量的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其占有量居世界首位。据估计,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年总产量就达6亿吨以上,其中,稻草2-3亿吨,位居首位。而我国秸秆利用率约为33%,其中大部分未经加工处理,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约占2.6%。农村水稻等秸秆资源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大部分在田间被焚烧,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同时秸秆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颗粒物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并妨碍高速公路上汽车的行驶和飞机的起降。运用生物技术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饲料、有机肥、生物制品以及能源等可有效利用的资源,不仅可以缓解资源紧缺压力,并且可以避免因农作物秸秆的不当处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对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效益。
可见,提供一种既能充分利用秸秆物质,又能满足虾蟹的躲藏需求和摄食欲望的方法,将会解决秸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能提供低廉的躲藏和摄食物质,对环境的保护及虾蟹的产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大规模发展河蟹和淡水龙虾养殖业的需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供虾蟹躲藏并能被摄食的揉丝团及其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虾蟹躲藏并能被摄食的揉丝团,所述秸秆揉丝团的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秸秆揉丝76.5-85.5%、菜饼8.5-9.5%、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5-15%;所述秸秆揉丝团是将新鲜农作物秸秆经揉丝后与菜饼充分混合,然后经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发酵10-15天制成。
为了使揉丝团具备更好的形态以及摄食使用效果,对秸秆揉丝以及菜饼的配比进一步的优化,进一步的,秸秆揉丝与菜饼的质量比为9∶1。
其中,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中,两者的比例为1∶1.
考虑到虾蟹养殖的最佳密度,保证揉丝团的充分利用,优选地,秸秆柔丝团的具体投放方法为:将其按照0.5-1公斤/亩的比例投放到稻田和池塘的浅水处,或者将其小部分置于稻田或者池塘的深水处淤泥中即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供虾蟹躲藏并能被摄食的揉丝团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1)、将新鲜收割的秸秆除泥沙、杂物后,经揉丝机加工成秸秆揉丝;
2)、将菜饼均匀地破碎,然后按照一定的质量比例取秸秆揉丝和破碎的菜饼置于一个洁净的地面,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备用;
3)、将摄氏4℃冷藏的白腐真菌及绿色木霉菌菌种分别接种于新鲜PDA斜面培养基上,于28℃恒温培养5d后;按质量百分比取麦麸2%、葡萄糖2%、豆饼粉2%、蔗糖1%、(NH4)2SO40.5%、KH2PO40.2%、MgSO4·7H2O 0.1%、酵母粉0.2%、余量为水、pH自然,配制成种子液培养基;用接种环从PDA斜面培养基上先挑取1ml白腐真菌孢子接种到装有100mL种子液培养基的250mL摇瓶中,于28℃、150r/min的恒温摇床上培养4d,再用接种环从PDA斜面培养基上挑取1ml绿色木霉菌孢子到该摇瓶中,于28℃、150r/min的恒温摇床上继续共同培养4d,即得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
4)、按质量百分比取步骤2)得到的秸秆揉丝和菜饼混合物95%、葡萄糖2.5%、豆饼粉2%、KH2PO40.4%、MgSO4.7H2O 0.1%混合配制成固态发酵培养基,并将步骤3)得到的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接种到固态发酵培养基上,接种量为固态发酵培养基中秸秆揉丝和菜饼混合物质量的1/19-3/17,同时加水调整至固液比1∶1.2-1.4,摇匀后得到秸秆揉丝、菜饼及菌液混合物,并每3天拌匀及翻转一次,发酵温度为28-30℃,发酵时间5-10天,即得秸秆揉丝团。
作为本发明秸秆揉丝团制作方法的一个优选方案,步骤2)中按照9∶1的质量比将秸秆揉丝与菜饼进行混合。
本发明利用秸秆揉丝制作供虾蟹躲藏并能被摄食的揉丝团,秸秆揉丝既可以作为虾蟹躲藏场所,也可以作为营养物质为被虾蟹摄食,而经对纤维有很好降解作用的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发酵后的秸秆揉丝更易被消化和被摄取从而发挥营养作用。因此,以秸秆揉丝作为供虾蟹躲藏并能被摄食的揉丝团既为虾蟹提供良好的躲藏场所,又能安全生态地利用秸秆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变污染为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秸秆揉丝团的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秸秆揉丝81%、菜饼9%、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10%;
1)、将新鲜收割的秸秆除泥沙、杂物后,经揉丝机加工成秸秆揉丝;
2)、将菜饼均匀地破碎,然后按照9∶1质量比例取秸秆揉丝和破碎的菜饼置于一个洁净的地面,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备用;
3)、将摄氏4℃冷藏的白腐真菌及绿色木霉菌菌种分别接种于新鲜PDA斜面培养基上,于28℃恒温培养5d后;按质量百分比取麦麸2%、葡萄糖2%、豆饼粉2%、蔗糖1%、(NH4)2SO40.5%、KH2PO40.2%、MgSO4·7H2O 0.1%、酵母粉0.2%、余量为水、pH自然,配制成种子液培养基;用接种环从PDA斜面培养基上先挑取1ml白腐真菌孢子接种到装有100mL种子液培养基的250mL摇瓶中,于28℃、150r/min的恒温摇床上培养4d,再用接种环从PDA斜面培养基上挑取1ml绿色木霉菌孢子到该摇瓶中,于28℃、150r/min的恒温摇床上继续共同培养4d,即得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
4)、按质量百分比取步骤2)得到的秸秆揉丝和菜饼混合物95%、葡萄糖2.5%、豆饼粉2%、KH2PO40.4%、MgSO4.7H2O 0.1%混合配制成固态发酵培养基,并将步骤3)得到的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接种到固态发酵培养基上,接种量为固态发酵培养基中秸秆揉丝和菜饼混合物质量的1/9,同时加水调整至固液比1∶1.3,摇匀后得到秸秆揉丝、菜饼及菌液混合物,并每3天拌匀及翻转一次,发酵温度为28-30℃,发酵时间5-10天,即得秸秆揉丝团。
实施例2:
秸秆揉丝团的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秸秆揉丝76.5%、菜饼8.5%、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15%;
1)秸秆揉丝:将新鲜收割的牧草秸秆除泥沙、杂物后再经揉丝机加工成秸秆揉丝。
2)秸秆揉丝与菜饼均匀混合:将菜饼均匀地破碎,然后按照9∶1的质量比例取秸秆揉丝和菜饼置于一个洁净的地面,用铲将秸秆揉丝和菜饼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备用。
3)、将摄氏4℃冷藏的白腐真菌及绿色木霉菌菌种分别接种于新鲜PDA斜面培养基上,于28℃恒温培养5d后;按质量百分比取麦麸2%、葡萄糖2%、豆饼粉2%、蔗糖1%、(NH4)2SO40.5%、KH2PO40.2%、MgSO4·7H2O 0.1%、酵母粉0.2%、余量为水、pH自然,配制成种子液培养基;用接种环从PDA斜面培养基上先挑取1ml白腐真菌孢子接种到装有100mL种子液培养基的250mL摇瓶中,于28℃、150r/min的恒温摇床上培养4d,再用接种环从PDA斜面培养基上挑取1ml绿色木霉菌孢子到该摇瓶中,于28℃、150r/min的恒温摇床上继续共同培养4d,即得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
4)、按质量百分比取步骤3)得到的秸秆揉丝和菜饼混合物95%、葡萄糖2.5%、豆饼粉2%、KH2PO40.4%、MgSO4.7H2O 0.1%混合配制成固态发酵培养基,并将步骤3)得到的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接种到固态发酵培养基上,接种量为固态发酵培养基中秸秆揉丝和菜饼混合物质量的3/17,同时加水调整至固液比1∶1.4,摇匀后得到秸秆揉丝、菜饼及菌液混合物,并每3天拌匀及翻转一次,发酵温度为28-30℃,发酵时间5-10天,即得秸秆揉丝团.
实施例3
秸秆揉丝团的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秸秆揉丝85.5%、菜饼9.5%、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5%;
1)秸秆揉丝:将新鲜收割的牧草秸秆除泥沙、杂物后再经揉丝机加工成秸秆揉丝。
2)秸秆揉丝与菜饼均匀混合:将菜饼均匀地破碎,然后按照9∶1的质量比例取秸秆揉丝和菜饼置于一个洁净的地面,用铲将秸秆揉丝和菜饼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备用。
3)、将摄氏4℃冷藏的白腐真菌及绿色木霉菌菌种分别接种于新鲜PDA斜面培养基上,于28℃恒温培养5d后;按质量百分比取麦麸2%、葡萄糖2%、豆饼粉2%、蔗糖1%、(NH4)2SO40.5%、KH2PO40.2%、MgSO4·7H2O 0.1%、酵母粉0.2%、余量为水、pH自然,配制成种子液培养基;用接种环从PDA斜面培养基上先挑取1ml白腐真菌孢子接种到装有100mL种子液培养基的250mL摇瓶中,于28℃、150r/min的恒温摇床上培养4d,再用接种环从PDA斜面培养基上挑取1ml绿色木霉菌孢子到该摇瓶中,于28℃、150r/min的恒温摇床上继续共同培养4d,即得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
4)、按质量百分比取步骤3)得到的秸秆揉丝和菜饼混合物95%、葡萄糖2.5%、豆饼粉2%、KH2PO40.4%、MgSO4.7H2O 0.1%混合配制成固态发酵培养基,并将步骤3)得到的白腐真菌和绿色木霉菌混合菌液接种到固态发酵培养基上,接种量为固态发酵培养基中秸秆揉丝和菜饼混合物质量的1/19,同时加水调整至固液比1∶1.2,摇匀后得到秸秆揉丝、菜饼及菌液混合物,并每3天拌匀及翻转一次,发酵温度为28-30℃,发酵时间5-10天,即得秸秆揉丝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