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与大豆同缽栽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81139发布日期:2018-08-04 10:2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与大豆同缽栽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间作套种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玉米、大豆间作套种就是利用玉米和大豆不同生物学特性以及时空效应,在不影响玉米充分利用直射光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大豆充分利用玉米群体下部的散射光生长。

目前玉米、大豆的间作套种都是采用同期大豆直播、玉米直播或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种值,同时,为了避免玉米对大豆产生的遮挡,大豆采用起垄种植,玉米采用垄沟种植。这些种植方法一是大豆直播收获期相对较晚,上市交易比较集中;二是需要起垄,增加人力成本的投入,同时还存在种植间距不一,要么过大、要么过小,过大玉米行间漏光严重,导致行间杂草丛生,浪费了土地和光热资源,过小加重了大豆的遮荫胁迫程度,造成大豆产量低而且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玉米与大豆同缽栽培的方法。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玉米与大豆同缽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营养缽内同时播种一粒玉米种子和一粒大豆种子,移栽于大田,使二者共同生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①品种选择:玉米种选用株型紧凑,株高200cm以下、抗病性、抗倒性强的品种;大豆选用对光反应迟钝型,耐阴性强、茎杆节间短、直立性强的品种;

②同缽育苗:于公历2月下旬准备好育苗床,在育苗床摆设好营养缽,于公历3月上旬播种,一个营养缽同时播种经过精选处理的玉米种和大豆种各一粒,然后在其上面均匀撒0.8-1cm厚的细土作盖籽土,拱竹架盖农膜;播种至出苗期间,苗床膜内温度控制在18-25℃,湿度控制在80-85%,期间不揭膜;在玉米苗2叶期、大豆苗2-3片复叶期前,苗床膜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晴天上午10-11点揭膜,两头通风降温,下午4-5点,盖好腹膜保温,玉米苗出3片叶后,揭膜炼苗7-10天,4-5片叶时开始移栽;

③移栽:于公历4月上旬移栽,株行距33cm×66cm,一缽一株玉米苗、一株大豆苗,亩栽玉米苗和大豆苗各3000-3100株;

④移栽前土地的整理:移栽前7-10天,每亩撒施1200-1500公斤堆沤腐熟的农家肥,然后平整土地,将农家肥掩埋进表土层下,待栽苗;

⑤田间管理:移栽后12-15天追施苗肥,亩用尿素7-8公斤并及时擁蔸,在玉米喇叭口期追施穗肥,每亩用复合肥10-12公斤,并同时锄草、培土擁蔸。

作为优选,所述玉米品种采用掖单23玉米杂交种。

作为优选,所述大豆品种采用鄂豆10号或中豆8号。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肥采用“三铵”复合肥。

有益效果:本发明省人工、降低成本,方法简便易行,利用玉米苗床一缽育两苗,不需多制缽、多用工、多用膜,提高了膜缽利用率;

选用掖单23玉米杂交种具有株型紧凑,株高在200cm以下,抗病性、抗倒性强的特点;

选用鄂豆10号或中豆8号对光反应迟钝型,耐阴性强、茎杆节间短、直立性强的特点;

“三铵”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最高配比,养分充足、施用量少且效果明显,有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的特点;

大豆改直播为育苗移栽,可以使苗壮早发,可提早上市;

可以增产增收,采用禾本科和豆科、高杆和矮杆作物复合间作,大豆还能固定吸收空气中游离的氮供自身生长和补给玉米生长氮素,共生互利,保护土地质量,是一种提高复种指数而不破坏土壤的增收新途径;在不影响玉米亩产400-500公斤高产的同时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净增产大豆30-35公斤,净增收入150-175元;若6月份提前上市卖毛豆,毛豆产量100公斤左右,亩净增收入200-250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玉米与大豆同缽栽培的方法,在同一营养缽内同时播种一粒玉米种子和一粒大豆种子,移栽于大田,使二者共同生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①品种选择:玉米种选用株型紧凑,株高200cm以下、抗病性、抗倒性强的掖单23玉米杂交种品种;大豆选用对光反应迟钝型,耐阴性强、茎杆节间短、直立性强的鄂豆10号品种;

②同缽育苗:于公历2月下旬准备好育苗床,在育苗床摆设好营养缽,于公历3月上旬播种,一个营养缽同时播种经过精选处理的玉米种和大豆种各一粒,然后在其上面均匀撒0.8-1cm厚的细土作盖籽土,拱竹架盖农膜;播种至出苗期间,苗床膜内温度控制在18-25℃,湿度控制在80-85%,期间不揭膜;在玉米苗2叶期、大豆苗2-3片复叶期前,苗床膜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晴天上午10-11点揭膜,两头通风降温,下午4-5点,盖好腹膜保温,玉米苗出3片叶后,揭膜炼苗7-10天,4-5片叶时开始移栽;

③移栽:于公历4月上旬移栽,株行距33cm×66cm,一缽一株玉米苗、一株大豆苗,亩栽玉米苗和大豆苗各3000-3100株;

④移栽前土地的整理:移栽前7-10天,每亩撒施1200-1500公斤堆沤腐熟的农家肥,然后平整土地,将农家肥掩埋进表土层下,待栽苗;

⑤田间管理:移栽后12-15天追施苗肥,亩用尿素7-8公斤并及时擁蔸,于玉米喇叭口期追施穗肥,每亩用“三铵”复合肥10-12公斤,并同时锄草、培土擁蔸。

下面采用不同玉米与大豆品种同缽栽培的产量进行比较:

通过上表的产量对照,可以看出,采用掖单23玉米杂交种和鄂豆10号进行同缽栽培,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所以选用掖单23玉米杂交种和鄂豆10号这两个品种。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与大豆同缽栽培的方法,属于农业种植领域,具体包括品种选择、同缽育苗、移栽、土地整理、田间管理等几个步骤,即在同一营养缽内同时播种一粒玉米种子和一粒大豆种子,移栽于大田,使二者共同生长,获得单位面积更高经济收入的一种特殊间作方法。该发明方法简便易行,利用玉米苗床一缽育两苗,不需多制缽、多用工、多用膜,提高了膜缽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大豆改直播为育苗移栽,可提早上市;同时利用高杆和矮杆作物复合间作,大豆还能固定吸收空气中游离的氮供自身生长和补给玉米生长氮素,共生互利,是一种提高复种指数而不破坏土壤的增收新途径;还在保障玉米亩产400‑500公斤高产的同时净增产大豆,提高农民的收入。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乙;李婉蜜;龚文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竹溪三元米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3.20
技术公布日:2018.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