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基因百脉根组培苗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28206发布日期:2018-09-14 21:16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转基因植物的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基因百脉根组培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为粮食作物提供氮素、提高产量、降低化肥用量和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防治土地荒漠化、建立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豆科植物能够与土壤中的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根瘤可将空气中的氮气固定并提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根瘤固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根瘤菌通过根毛进入根表皮细胞形成侵入线(infectionthreads,it),即表皮细胞的遗传途径;二是植物根皮层细胞不断分裂形成膨大的根瘤原基(nidulationprimodium,np),即皮层细胞的遗传途径。在产生有效根瘤时,植物体中有很多的基因都参与其中,其中就包括钙调素基因(cam)。早前有研究表明钙调蛋白可能是it途径参与重要调节,同时钙调蛋白基因是一个家族基因,即在生物体中存在结构和功能都有相似性的基因。在高等植物体中不同钙调蛋白基因能编码不同蛋白亚型,而且不同植物体中的钙调蛋白数量也不尽相同。早年间,有人已经研究了大豆钙调蛋白家族(scams)在不同胁迫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生物化学特征及表达模式,表明不同大豆钙调蛋白家族成员有着不同功能。

百脉根作为豆科多年生植物,二倍体(2n=12),自花授粉,具有相对紧凑的基因组(470mb),种子产量高,成熟时间短等特点,因此是研究豆科植物根瘤固氮机理的模式植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至今少有见到钙调素家族蛋白在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方面的研究报道,如百脉根中钙调素家族蛋白中哪些参与了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表达机制如何等鲜有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基因百脉根组培苗的培育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将百脉根钙调蛋白基因转化到百脉根中,然后通过转基因组培实验获得过表达百脉根植株,为钙调素蛋白在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影响奠定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基因百脉根组培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用砂纸轻柔摩擦种子,然后对其进行消毒;

(2)种子萌发

将消毒后的种子放置于浸湿的无菌滤纸上,置于室温、黑暗条件下,直至百脉根下胚轴长度为1.5-2cm;

(3)农杆菌转化及培养

将百脉根钙调素基因插入质粒中得到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然后接种在yep培养基中,于28℃下培养,然后挑选阳性菌,在选择培养基中划线培养,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2-3天;

(4)共培养

将步骤(3)所得菌置于yep培养基中,制成细胞悬浮液,然后将5-8层滤纸用共培养基浸泡,然后加入细胞悬浮液,将步骤(2)所得幼苗下胚轴切成0.5-0.6cm长,置于浸泡过细菌的滤纸上,在24℃,黑暗条件下孵育4-5天;

(5)重生

将含有下胚轴外植体的最上层滤纸从共培养基转移至再生培养基中,然后置于24℃、连续光照且光照强度为8000lx条件下培养3-4天;

(6)选择培养

将含有下胚轴外植体的滤纸从再生培养基中转移到选择培养基中,然后置于24℃、连续光照且光照强度为8000lx条件下培养,直至可分离的愈伤组织;

(7)芽诱导和延长

从下胚轴外植体中分离愈伤组织并置于含选择剂的芽诱导培养基上,然后置于24℃、光照强度为8000lx、光照时间为16h/8hday/night条件下孵育愈伤组织,每2周将其转移至新鲜的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4周后去除选择剂;当形成肉眼可见的芽时,将含有芽的愈伤组织转移到芽伸长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4℃,光照强度为8000lx,光照时间为16h/8hday/night;

(8)根诱导和延长

当单个芽长到1-2cm时切下,移至含有根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置于24℃、连续光照且光照强度为8000lx条件下培养一周,然后转移到根伸长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当根系发达后,将根置于培养了2天的根瘤菌菌液中浸泡5min,然后移栽到含有蛭石/砂混合物的栽培基质中进行炼苗,炼苗过程中温度为24℃,光照强度为5000lx,光照时间为16h/8hday/night。

进一步地,步骤(3)中yep培养基中还含有100μg/ml的rif、100μg/ml的kan和100μg/ml的strep。

进一步地,1l共培养基包括:5mm的mes0.976g、0.1x维生素b5和naa0.05μg/ml,余量为水,ph值为5.2。

进一步地,步骤(5)中1l再生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4.75g、蔗糖30g、(nh4)2so41.321g、agar0.6%、1x维生素b5、ba0.5μg/ml、naa0.05μg/ml、头孢噻肟300μg/ml,余量为水,ph值为5.7。

进一步地,步骤(6)中1l选择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4.75g、蔗糖30g、(nh4)2so41.321g、agar0.6%、1x维生素b5、ba0.5μg/ml、naa0.05μg/ml、头孢噻肟300μg/ml、kan100μg/ml,余量为水,ph值为5.7。

进一步地,步骤(7)中1l芽诱导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4.75g、蔗糖30g、(nh4)2so41.321g、agar0.6%、1x维生素b5、ba0.5μg/ml、naa0.05μg/ml、头孢噻肟150μg/ml、kan100μg/ml,余量为水,ph值为5.7。

进一步地,步骤(7)中1l芽伸长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4.75g、蔗糖30g、(nh4)2so41.321g、agar0.6%、1x维生素b5、ba0.2μg/ml、头孢噻肟150μg/ml,余量为水,ph值为5.7。

进一步地,步骤(8)中1l根诱导培养基成分为:ms培养基2.375g、蔗糖10g、agar0.6%、1/2x维生素b5、naa0.5μg/ml,余量为水,ph值为5.7。

进一步地,步骤(8)中1l根伸长培养基成分为:ms培养基2.375g、蔗糖10g、agar0.6%、1/2x维生素b5,余量为水,ph值为5.7。

本发明提供的转基因百脉根组培苗的培育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成本低,实际操作简单。

(2)扩增系数大,少量材料就能得到大量植株,即一颗种子就能取3-4段外植体,每个外植体脱分化可得到大量愈伤组织,一团愈伤组织就能够得到数个芽苗,最后都能诱导成完整的植株。

(3)培育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按照人为需要进行培养。

(4)转化效率高,在短时间内能够成功转化出大量转基因植株。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转基因百脉根组培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预处理

由于百脉根种子种皮较厚不透水,可先用砂纸轻柔摩擦种子,将种皮打磨轻薄,有利于种子的快速萌发。

(2)种子消毒

将预处理后的种子浸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和质量浓度为1%的sds的混合溶液中,消毒5min,然后除去乙醇,再用质量浓度为20%的naclo和质量浓度为0.1%的sds的混合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消毒10min,消毒完毕后,取出种子,在无菌超净工作台中,用无菌milliq水冲洗消毒后的种子15-20次,最后将洗好的种子浸泡于无菌milliq水中,室温下过夜。

(3)种子萌发

在灭菌后的培养皿上铺0.5cm厚的无菌滤纸,用无菌milliq水浸湿,然后将步骤(2)所得种子放置于浸湿的无菌滤纸上,室温、黑暗条件下使种子发芽5-7天,直至百脉根下胚轴长度为1.5-2cm。

(4)农杆菌转化及培养

将目的基因即百脉根钙调素基因ljcams插入pub-gfp质粒中得到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lba4404农杆菌,然后接种在yep培养基(加入工作浓度为100μg/ml的rif、100μg/ml的kan抗生素和100μg/ml的strep)后,于28℃下培养,然后挑选单个菌落,经pcr检测,挑选出阳性菌;采用无菌牙签挑取阳性农杆菌,然后在选择培养基中划线培养,在28℃下培养3天,以未转化农杆菌作为阴性对照。

本发明培养基中所表述激素和抗生素浓度均为最终浓度。

(5)共培养

准备共培养板:将大于5层无菌滤纸放置在培养皿的中心,并用约8ml共培养培养基浸泡,每个菌种制作5个平板。

上述共培养培养基成分为:浓度为5mm的mes0.976g,然后添加ddh2o至1l,并调节培养基ph值为5.2,经灭菌冷却至50℃左右后加入终浓度为0.1x维生素b5(sigmag5768)和naa0.05μg/ml。

使用无菌刮刀将步骤(4)中在选择培养基中培养3天的细菌刮到含有约5mlyep培养基的无菌管中,轻轻旋涡以使悬浮细胞浸入培养基中,然后将1ml的悬浮细胞均匀地倒入含有共培养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将幼苗下胚轴横向切成2-3片,每个长度约0.5cm,将其直接放在细菌浸泡的滤纸表面,在24℃,黑暗条件下孵育5天,如果培养过程中纸张变干,则要继续添加yep培养基;每个共培养板中需转移30个下胚轴外植体。

(6)重生

将含有下胚轴外植体的最上层滤纸从共培养基转移至再生培养基中,然后置于24℃、连续光照且光照强度为8000lx条件下培养4天,此时下胚轴切段会变成绿色。

上述再生培养基成分为:ms培养基4.75g、蔗糖30g、(nh4)2so41.321g、agar0.6%,添加ddh2o至1l,并调节培养基ph值为5.7,经灭菌冷却至50℃左右后加入终浓度为1x维生素b5、ba0.5μg/ml、naa0.05μg/ml、头孢噻肟300μg/ml。

(7)选择

将含有下胚轴外植体的滤纸从再生培养基中转移到选择培养基中,然后置于24℃、连续光照且光照强度为8000lx条件下培养,直至开始出现绿色愈伤组织(3-4周),然后每周更换至新鲜的选择培养基中,此选择培养过程的培养时间总共为1-2个月。

上述选择培养基成分为:ms培养基4.75g、蔗糖30g、(nh4)2so41.321g、agar0.6%,添加ddh2o至1l,并调节培养基ph值为5.7,经灭菌冷却至50℃左右后加入终浓度为1x维生素b5、ba0.5μg/ml、naa0.05μg/ml、头孢噻肟300μg/ml、kan100μg/ml。

(8)芽诱导和延长

从下胚轴外植体中分离绿色愈伤组织并置于芽诱导培养基上,然后置于24℃、光照强度为8000lx、光照时间为16h/8hday/night条件下孵育愈伤组织,每2周将其转移至新鲜的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4周后去除选择剂kan。

当形成肉眼可见的芽时,将含有芽的愈伤组织转移到芽伸长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4℃,光照强度为8000lx,光照时间为16h/8hday/night。

上述芽诱导培养基成分为:ms培养基4.75g、蔗糖30g、(nh4)2so41.321g、agar0.6%,添加ddh2o至1l,并调节培养基ph值为5.7,经灭菌冷却至50℃左右后加入终浓度为1x维生素b5、ba0.5μg/ml、naa0.05μg/ml、头孢噻肟150μg/ml、kan100μg/ml。

芽伸长培养基成分为:ms培养基4.75g、蔗糖30g、(nh4)2so41.321g、agar0.6%,添加ddh2o至1l,并调节培养基ph值为5.7,经灭菌冷却至50℃左右后加入终浓度为1x维生素b5、ba0.2μg/ml、头孢噻肟150μg/ml。

(9)根诱导和延长

当单个芽长到1-2cm时切下,移至含有根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置于24℃、连续光照且光照强度为8000lx条件下培养一周,然后转移到根伸长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当根系发达后,将根置于培养了2天的根瘤菌nzp2235菌液中浸泡5min,然后移栽到含有蛭石/砂混合物的栽培基质中进行炼苗,炼苗过程中温度为24℃,光照强度为5000lx,光照时间为16h/8hday/night,再在苗上盖上盖子,一周后逐步揭开盖子,防止转基因苗因为环境改变过大,导致大量死亡的情况。

上述根诱导培养基成分为:ms培养基2.375g、蔗糖10g、agar0.6%,添加ddh2o至1l,并调节培养基ph值为5.7,经灭菌冷却至50℃左右后加入终浓度为1/2x维生素b5、naa0.5μg/ml。

根伸长培养基成分为:ms培养基2.375g、蔗糖10g、agar0.6%,添加ddh2o至1l,并调节培养基ph值为5.7,经灭菌冷却至50℃左右后加入终浓度为1/2x维生素b5。

本发明中使用的维生素b5为购买的试剂母液,其含量为1000x(即1000倍)。

(10)筛选

待上述植物长至5-6片复叶时,剪取部分叶片,提取其dna作为模板,截选部分gfp基因设计引物,然后进行pcr反应,若能扩增出长度为743bp的条带,说明转基因成功。

筛选过程中设计的引物序列如下:

上游引物:5'-ggccgctttacttgtacagctcgtc-3'(seqidno:1);

下游引物:5'-cgaggaattcgatcccatggtgagc-3'(seqidno:2)。

pcr反应体系:dna模板1μl、上游引物0.5μl、下游引物0.5μl、taq酶0.25μl、10×buffer2.5μl、浓度为2.5mm的dntps2.0μl,用去离子水补足至25μl。

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4℃退火30s,72℃延伸60s,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本发明通过选择具有强启动子camv35spromoter的质粒pub-gfp,然后向该质粒上分别连接不同的百脉根钙调蛋白基因(ljcam1,ljcam2,ljcam3,ljcam4,其序列分别见seqidno:3-6),然后借由农杆菌介导转化百脉根,再通过转基因组培实验获得过表达百脉根植株。本发明提供的培育方法,培育出的转基因植株,其成活率和转化率均较高,成活率高达90%以上,转化率达25%以上,同时培育时间短,从种子到生长成完整的植株仅需要135-150天。将该转基因植株用来进行钙调素蛋白在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方面的研究,进而丰富钙调素蛋白在植物体中的功能。

序列表

<110>四川农业大学

<120>一种转基因百脉根组培苗的培育方法

<160>6

<170>siposequencelisting1.0

<210>1

<211>25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

ggccgctttacttgtacagctcgtc25

<210>2

<211>25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

cgaggaattcgatcccatggtgagc25

<210>3

<211>45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

atggccgatcagctcaccgacgaacagatctcggagttcaaggaggccttcagcctcttc60

gacaaggatggcgatggttgtattaccaccaaggaacttgggactgtgatgcggtcactt120

gggcagaacccaactgaggctgagctgcaggacatgatcaacgaggttgatgctgatggg180

aatggcaccattgatttccccgaattcctcaacctgatggcccgcaagatgaaggacact240

gactccgaggaagagctcaaggaagctttccgcgtgtttgacaaggatcagaacggtttc300

atctctgcagctgagctccgccatgtcatgaccaaccttggtgagaagctgacagacgaa360

gaagttgatgagatgatccgcgaggctgatgttgatggtgacgggcagatcaactacgag420

gagtttgtcaaagtcatgatggctaagtga450

<210>4

<211>45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4

atggcagatcaactcaccgatgaccagatctctgagttcaaggaagccttcagcttgttc60

gataaggatggcgatggtagcatcacaaccaaggagcttgggactgtgatgcggtcattg120

ggacagaacccaacagaggcagagctccaggacatgatcaatgaggtagatgctgatggt180

aatggaaccattgacttccccgagttcctgaacctcatggcgaggaagatgaaggacacc240

gactctgaggaggagctgaaagaggcgttccgtgtgtttgacaaggaccagaatgggttc300

atttctgctgctgagctccgccacgtgatgaccaacctcggggagaagctcactgatgaa360

gaagttgatgagatgataagagaggctgatgttgatggtgatggccagataaactacgag420

gagtttgttaaggtcatgatggccaagtga450

<210>5

<211>453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5

atggcagatgttctgagtcaagaacagattgttgaaatcaaagaagcctttggtttgttt60

gacaaagatggagatgggtgcattactgtggaagaattagccacagttatccgttcattg120

gatcagaacccaacagaagaagagctccaagatatgataaacgaggtcgatgcagatggc180

aatggaaccatagagttcgttgagtttttgaacttaatggccaagaaaatgaaggaaact240

gatgcagaggatgacctgaaagaggctttcaaggtttttgacaaagatcaaaatggctat300

atttctgctagtgagttgagacacgtaatgataaatcttggtgaaaaactaactgatgag360

gaggtggatcagatgattcaagaagcagatttggatggtgatggtcaagttaactatgaa420

gaattcgttaagatgatgattaccattggatga453

<210>6

<211>453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6

atgacagatatcttgagtgaagaacagattgttgacttcaaagaggcttttggcttgttt60

gacaaagatggtgatgggtgcattactgtggaagaacttgccactgtgattcggtcattg120

gatcaaaaccccactgaagaagagctccaggacatgataaccgaagtcgatgcagatggc180

aatggaaccattgaatttgatgagttcttgaacttgatggccaggaaaatcaaagacact240

gatgcagaggaggagctcaaagaggctttcaaggtttttgacaaagatcaaaatggctat300

atatcagccactgagttgagacatgtgatgatcaatctaggtgaaaaactaaccgatgag360

gaggtagagcagatgattaaagaagcagatttggatggtgatggtcaagttaactatgat420

gaatttgtcaagatgatgatgactgttcgatga45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