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边坡绿化的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88387发布日期:2018-12-08 05:2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式边坡绿化的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式边坡绿化技术,采用事先培育好的模块式绿化袋结合固定在坡面的柔性框格,达到迅速治理边坡的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属于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显著加快。但是,工程建设由沿海、平原地区逐步转向丘陵、山区地带,大量的工程建设必将造成原始地貌和自然植被的破坏,出现大面积裸露的坡面,如果不及时治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

随着全社会环保、生态意识的提高,如何快速修复开挖坡面,恢复坡面的自然生态环境,已成为交通、水利、矿山、环保等行业关注的热点。

1993年,我国引进土工材料植草护坡技术,随后,土木工程界与塑料制品企业合作,开发研制出了各种土工材料产品,如三维植被网、土工格栅、土工网、土工格室等,结合植草技术,在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的坡面绿化中应用,推动了边坡绿化技术与工程基础建设的结合。

随着近10年来边坡绿化工程技术的发展,由人工、简单作业向机械化、专业化发展。边坡绿化类型由土质缓坡向土石混合边坡到高陡硬质岩石边坡方向发展。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边坡绿化技术。主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针对土质、土石混合边坡绿化技术:液压喷播绿化技术;客土喷播绿化技术;植生带(毯)绿化技术。

2、针对岩质边坡绿化技术:客土边坡绿化技术;喷混植生绿化技术;厚层基材喷射绿化技术;植生基材喷射绿化技术;植被袋(毯)绿化技术。

3、与工程建设(边坡加固、边坡稳定处理)相结合的边坡绿化技术:土工合成材料绿化技术;框格梁绿化技术;承压板绿化技术;v型种植槽绿化技术;防落石网绿化技术。

上述现有的边坡绿化技术存在如下缺陷:

1、现有边坡绿化技术在施工后,植物成活差异显著,会造成局部缺绿和景观破碎问题;

2、现有边坡绿化技术复绿成景时间长;

3、现有边坡绿化技术施工时受气候影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对边坡进行复绿,而且植物成活差异小,稳定性好,不易受天气影响的边坡绿化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块式边坡绿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框格和容器苗,柔性框格平铺于边坡上,容器苗嵌于柔性框格内;所述柔性框格是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片材焊接而成的三维网状框格结构;所述容器苗为带容器幼苗。

优选地,所述柔性框格是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片材经超声波针式焊接而形成的三维网状框格结构。

优选地,所述hdpe片材上设有用于透水及使根系穿透的孔。

优选地,所述容器苗包括容器,容器中设有基质,幼苗种植于容器内的基质中。

更优选地,所述容器为无纺布材料的容器或营养钵;当容器为营养钵时,容器苗在嵌入柔性框格时将容器去除。

更优选地,所述基质的配比为原土:草炭:椰糠:珍珠岩=5:3:1:1。

更优选地,所述基质内设有缓释肥和保水颗粒。

优选地,锚杆垂直插于边坡上,所述柔性框格固定于锚杆上,锚杆露出边坡土层表面的高度与所述柔性框格的高度相等。

更优选地,所述锚杆由螺纹钢、固定卡件和螺帽组成;所述柔性框格设于螺纹钢上,固定卡件设于螺纹钢上并位于柔性框格外部且通过螺帽锁紧。

优选地,所述柔性框格通过u型固定件与边坡固定,使所述柔性框格充分紧贴在边坡的坡面上。

优选地,所述柔性框格的顶部与边坡之间设有铁丝,铁丝的两端与柔性框格及边坡坡面连接处用固定钉固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模块式边坡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的模块式边坡绿化的结构,步骤为:

步骤1:根据边坡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植物色彩需求,选择适宜的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容器苗;

步骤2:将边坡的坡面整平、夯实;

步骤3:对边坡的坡顶进行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挖直角三角形凹槽

在与“坡顶与坡面的拐角d点”距离为设定值a的c点处开始,向远离d点的一侧挖下凹式的直角三角形,a、b、c分别为下凹式的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90°,∠cab=45°,边ab=bc=a;

步骤3.2:修整坡顶

设f点为坡面的倾斜段的起始点,挖完直角三角形凹槽后,修整∠bcd和∠cdf,将其修整为圆弧状,形成圆弧形坡顶;

步骤3.3:打锚杆并固定柔性框格

可设e点为坡顶凹槽内与坡顶相邻面的中点,e点的间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e点、f点、线段cd中点三处打锚杆,将锚杆垂直打入土层,在锚杆上悬挂柔性框格并固定,然后将锚杆继续打入土层,最后锚杆露出土层表面的高度与柔性框格的高度相等;

步骤3.4:浇筑混凝土

向直角三角形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整平、夯实,在混凝土表面盖塑料布;

步骤4:坡面框格固定;

采用u型固定件将平铺在坡面上的柔性框格进行固定,使柔性框格充分紧贴在坡面上;柔性框格的长度不能完全覆盖坡面时,柔性框格需要进行分段悬挂,在柔性框格的分段处应打锚杆,将两段柔性框格紧密的固定在一起;

步骤5:将事先准备好的容器苗嵌入柔性框格的框格室内,并使容器苗底部与坡面充分接触;

步骤6:养护管理;

检查容器苗的生长情况,同时根据坡面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制定灌溉计划,保证容器苗成长所需的基本养分。

本发明提供的模块式边坡绿化的结构及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快速对边坡进行复绿,达到迅速治理边坡的效果;植物成活差异小,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稳定性好,不易受天气影响,适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坡顶处理剖面图;

图2为坡面柔性框格固定局部结构图;

图3为锚杆结构图;

图4为固定卡件结构图;

图5为苗木坡面固定局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混凝土,2—锚杆,3—修整后的圆弧形坡顶,4—柔性框格,5—u型固定件,6—框格分段处,7—螺帽,8—固定卡件,9—幼苗,10—基质,11—铁丝,12—铁丝固定钉,13—坡面,14—螺纹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结合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式边坡绿化的结构,包括柔性框格4和容器苗,柔性框格4固定在边坡13上,容器苗嵌于柔性框格4内。

所述的柔性框格4是由强化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片材,经超声波针式焊接而形成的一种三维网状框格结构。hdpe片材上打有小孔,可以起到透水及使根系穿透的效果。

所述的容器苗具有普遍性,为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带容器幼苗。容器苗包括容器,容器中设有基质10,幼苗9种植于容器内的基质10中。

容器苗的容器可以是无纺布,也可以是营养钵;如是营养钵,应在嵌入柔性框格时将容器去除。

基质10由人工调配而成,本实施例中,基质10的配比为原土:草炭:椰糠:珍珠岩=5:3:1:1,在基质10内按情况放入一定量的缓释肥和保水颗粒。

上述模块式边坡绿化结构的具体实施流程为:容器苗准备阶段—坡面清理—坡顶处理—坡面固定—嵌入容器苗—养护管理,具体如下:

(1)容器苗的前期准备

在进行边坡绿化前,根据边坡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植物色彩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容器苗。

对于容器苗使用的植物(即幼苗9),有如下要求:

a、不得为侵略性物种;

b、应为生长健壮的健康幼苗;

c、应当保持规格基本相同。

容器苗采用的容器,其材料首选为无纺布材料,其次也可选择传统的营养钵。基质10由人工调配而成,种植前,基质10装于模块绿化袋内。

(2)坡面清理

结合图1,清理坡面13,将坡面13整平、夯实。对坡面13上的浮石、危石、浮根、杂草和杂物进行清理,对坡面13上的孔洞进行修补,对坡面13上的突出岩石进行凿除;如果有较大石块,在其滚落前必须做好安全防护。

(3)坡顶处理

坡顶处理的步骤为:

步骤3.1:挖直角三角形凹槽

如图1所示,在与“坡顶与坡面的拐角d点”距离为a=10dm的c点处开始,向远离d点的一侧挖下凹式的直角三角形,a、b、c分别为下凹式的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90°,∠cab=45°,边ab=bc=a=10dm。

步骤3.2:修整坡顶

设f点为坡面的倾斜段的起始点,挖完直角三角形凹槽后,修整∠bcd和∠cdf,将其修整为圆弧状,形成修整后的圆弧形坡顶3。通过该处理可有效避免后期挂柔性框格4时在拐角处发生上翘问题。

步骤3.3:打锚杆并固定柔性框格

可设e点为坡顶凹槽内与坡顶相邻面的中点,e点的间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e点、f点、线段cd中点三处打锚杆2,如图2所示,将锚杆2垂直打入土层,当锚杆2露出土层表面还剩约15cm时,在锚杆2上悬挂柔性框格4并固定。然后将锚杆2继续打入土层,最后,锚杆2露出土层表面的高度与柔性框格4的高度相等。

结合图3和图4,锚杆2由螺纹钢14、固定卡件8和螺帽7组成。首先将柔性框格4挂在螺纹钢14上,然后将固定卡件8装入螺纹钢14,再用螺帽7进行固定,使柔性框格4卡入螺纹钢14上的卡槽内。

步骤3.4:浇筑混凝土

向直角三角形凹槽内浇筑混凝土1,浇筑时注意混凝土1浇筑在三角形凹槽内(△abc),不留孔隙,柔性框格4不做浇筑。填满直角三角形凹槽后,将混凝土整平、夯实,在混凝土表面盖塑料布,并注意养护。

(4)坡面框格固定

采用u型固定件5将平铺在坡面上的柔性框格4进行固定,使其充分紧贴在坡面上。固定的密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当坡面过长时,柔性框格4的长度不能完全覆盖坡面,此时需要进行分段悬挂,在框格分段处6应打锚杆2,将两段柔性框格4紧密的固定在一起,锚杆2在坡面的横向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u型固定件5由直径1cm的钢筋制成。

(5)填充容器苗

采用人工的方法将事先准备好的容器苗嵌入柔性框格4的框格室内,框格室在坡面上完全展开的规格应与容器的规格基本相吻合,当容器苗嵌入框格室后不会出现较大的空洞。将容器苗填入框格室内后,在框格室顶部与坡面之间拉一根铁丝11,铁丝11的两端用铁丝固定钉12固定。

容器苗底部应与坡面充分接触。如果是营养钵,应在填入前先将其去除。

(6)养护管理

a:初次养护

在进行初次养护时,应将容器苗与框格室之间的空隙用土进行填充,检查苗木的生长情况,对个别出现死亡或者发生病虫害的苗木及时去除更换。

b:常规养护

根据坡面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制定灌溉计划,按照灌溉计划对坡面植物进行灌溉,保证其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同时也要注意病虫害的发生,定期喷施药剂进行预防。此外,在初期,应定期对坡面植物喷施0.2%-0.5%的尿素溶液,保证成长所需的基本养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