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桂南地区长豇豆设施绿色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99362发布日期:2018-11-02 21:1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豇豆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桂南地区长豇豆设施绿色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长豇豆是日常消费的蔬菜品种之一,喜温耐热,是广西“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的主要蔬菜品种,在广西的多个地市均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长豇豆春、夏、秋均可栽培,营养价值高,深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广西长豇豆生产主要用于长途调运,能和北方及东南沿海市场错峰上市,是调节其蔬菜淡季的主要品种之一,缓解季节性长豇豆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广西长豇豆设施生产中病菌能够随着病部残留茎、叶组织遗留物在设施土壤中存活,并在桂南地区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越冬;春季温度回升后,病菌孢子通过流动气体传播,对形成相对独立空间的设施而言,为害更为严重;每年3-6月份,桂南气温逐渐提升,普遍在在20-35℃,相对湿度也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逐渐增大;此种气候环境大大增加了长豇豆的发病几率,加上生产上连作频繁;而且生产上由于低畦生产,排灌不畅,导致发病严重;在设施长豇豆生产后期,发病尤为突出。

传统的广西长豇豆设施栽培肥料使用不规范,从基肥到追肥都大量使用复合肥,有机肥的使用率很低,加上在化肥的使用过程中数量、使用方法不当,导致了化肥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使得长豇豆的生产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可持续生产。

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桂南地区长豇豆设施绿色栽培方法用以解决长豇豆生产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桂南地区长豇豆设施绿色栽培方法,旨在解决目前广西桂南地区长豇豆设施绿色栽培过程中病虫为害、施肥数量过多和肥料利用不当损耗等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桂南地区长豇豆设施绿色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适合设施绿色栽培的蔓生长豇豆品种:选择桂豇一号作为长豇豆品种;

(2)播种期与播种量:桂南地区春茬1月下旬至2月上旬,秋茬9月上旬至9月下旬;播种量为1.0-1.5kg/667m2

(3)大棚选择:大棚选择坐北朝南、空间开阔、通风性较好的地块;大棚全覆盖无滴膜,两侧自底部加上高160-200cm的防虫网,棚内起畦并配备滴灌等设备;设施四周开设宽40-60cm、高30-50cm的排水沟;

(4)大棚及土壤消毒:采用“焖熏消毒法”进行,具体措施为:大棚消毒在播种或定植前30d进行,在晚上20:00-22:00时进行,每m3用硫磺5g、木屑10g混匀,放在容器内燃烧,密闭焖烟24h;随后开棚通风,待气味散去后在定植前20-25d,每平方米用35%福尔马林40倍液3-4l淋入地块中,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7d,除去覆盖10d以上,待棚室内无味后即可整地、施肥;

(5)整地施肥起畦:定植前10d结合足施基肥细耙精耕,每667m2施放腐熟有机肥k2o1500-2500kg,三元复合肥25-35kg,含p2o5为12%的钙镁磷肥15-25kg/667m2、含k2o为50%的硫酸钾10-15kg;深翻土壤30-40cm,肥土充分混匀,打碎混匀后土地平整起垄;畦宽120cm、沟宽30-40cm,畦高20-30cm,然后铺设滴灌带,覆盖银灰双色地膜;

(6)种子处理:播种前先晾种1h,后用52℃温水浸种10min,水面浸过种子为宜,期间不停搅拌,然后加冷水降温,水温达到30℃时继续浸种1-2h,捞出种子,用干毛巾擦干种子表面水渍,用湿水拧干后的毛巾、湿卫生纸或湿纱布包裹,置于30-32℃环境催芽,经3-5d,种子出芽后即可播种;

(7)播种:将出芽后的种子点播于畦面中;播种时每畦种植2行,行距60-80cm,株距20-30cm;种子芽尖向下,每孔播种3-4粒,深度为0.5-1.5cm,播种后覆盖壤土,浇透定根水后覆盖地膜;

(8)培育壮苗:育苗期间要控制浇水量,春季选择晴天中午浇1次水,秋季选择下午或傍晚浇水,水温不能与大棚内温度相差过大,补种的苗应在3-4d后浇1次缓苗水;春茬定植前4-5d时,开始逐渐揭育苗棚边膜炼苗,使豇豆幼苗根系发达、杆茎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厚壮,提高对病虫的抵抗能力;

(9)温度控制:春茬缓苗期间,白天气温控制在18-20℃,夜间不低于15℃;缓苗后,加强光照,结合通风降湿控温,白天气温控制在20-25℃,夜间气温不低于15℃;秋茬缓苗期间,则以加强通风降温手段;

(10)植株调整:蔓长25cm进行插纤,搭人字形架;蔓长30cm时开始引蔓,将豆蔓呈“s”形缠绕在竹纤上;采用单蔓整枝,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枝去除,主蔓第一花序以上的侧枝保留,混合芽摘除叶芽,保留侧枝上的花芽;叶芽则留2-3叶摘心;在晴天摘除植株底部病叶、老叶和侧蔓;

(11)施肥管理:肥水管理的原则是前期防止徒长、后期防止早衰;苗期适当控制水分,开花结荚后注意淋水,晴天早、晚淋水,遇雨要及时排水;第一次追肥在始花期淋施三元复合肥15-20kg、过磷酸钙10-15kg、尿素10-15kg;第二次追肥在盛荚期淋施三元复合肥20-25kg、尿素10-15kg、硫酸钾15-20kg;每7-10d追一次;

(12)病虫害防治:大棚无滴膜和防虫网配套的大棚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空间,能够隔离体型大的害虫,减少虫害;严格控制大棚内湿度,清除大棚内杂草、病叶并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理;棚内每667m2悬挂20-30张黄板防治蚜虫,每667m2悬挂蓝板30-40张防治蓟马;悬挂高度在“人字架”交叉顶部上方20-30cm处;用1%苦参碱溶液1000-12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300-500倍液防治蓟马或蚜虫;利用蜡质芽孢杆菌或10亿活性孢子/g木霉菌200-250g防治煤霉病。

作为优选,步骤(8)中所述的三元复合肥中(n:p2o5:k2o=15:15: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桂南地区长豇豆设施绿色栽培方法通过合理施肥、焖熏消毒法、病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抗病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温湿度控制等技术手段来实现设施长豇豆绿色栽培,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肥料的利用率,以绿色生产模式防控病虫害,提高长豇豆产品的商品性和产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桂南地区长豇豆产品与北方长豇豆产品的产出形成错峰上市,增加桂南地区长豇豆设施绿色栽培产量,达到增加农民收益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桂南地区长豇豆设施绿色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适合设施绿色栽培的蔓生长豇豆品种:选择桂豇一号作为长豇豆品种。桂豇一号长豇豆品种春季播种至始收约55d,夏播50d。成熟豆荚呈浅绿色,荚长约65-75cm,横径0.7-0.8cm,肉厚约0.15cm,单荚重22.8g。

(2)播种期与播种量:桂南地区春茬1月下旬至2月上旬,秋茬9月上旬至9月下旬;播种量为1.0-1.5kg/667m2。

(3)大棚选择:大棚宜选择坐北朝南、空间开阔、通风性较好的地块。大棚全覆盖无滴膜,两侧自底部加上高160-200cm的防虫网,棚内起畦并配备滴灌等设备;设施四周开设宽30-40cm、高20-30cm的排水沟。

(4)大棚及土壤消毒:宜采用“焖熏消毒法”经行。具体措施为:大棚消毒应在播种或定植前30d进行。宜在晚上8时左右进行,每m3用硫磺5g、木屑10g混匀,放在容器内燃烧,密闭焖烟24h;随后开棚通风,待气味散去后在定植前20-25d,每平方米用35%福尔马林40倍液3-4l淋入地块中,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7d,除去覆盖10d以上,待棚室内无味后可整地、施肥。

(5)整地施肥起畦:定植前10d结合足施基肥细耙精耕,每667m2施放腐熟有机肥k2o1500-2500kg,三元复合肥25-35kg,含p2o5为12%的钙镁磷肥15-25kg/667m2、含k2o为50%的硫酸钾10-15kg。深翻土壤30-40cm,肥土充分混匀,打碎混匀后土地平整起垄。畦宽120cm、沟宽30-40cm,畦高20-30cm。然后铺设滴灌带,覆盖银灰双色地膜。

(6)种子处理:播种前先晾种1h,后用52℃温水浸种10min,水面浸过种子为宜,期间不停搅拌,然后加冷水降温,水温达到30℃时继续浸种1-2h,捞出种子,用干毛巾擦干种子表面水渍,用湿水拧干后的毛巾、湿卫生纸或湿纱布包裹,置于30-32℃环境催芽,经3-5d,种子出芽后即可播种。

(7)播种:将出芽后的种子点播于畦面中。播种时每畦种植2行,行距60-80cm,株距20-30cm;种子芽尖向下,每孔播种2-3粒,深度为0.5-1.5cm,播种后覆盖壤土,浇透定根水后覆盖地膜。

(8)培育壮苗:育苗期间要控制浇水量。春季选择晴天中午浇1次水,秋季选择下午或傍晚浇水,水温不能与大棚内温度相差过大,补种的苗应在3-4d后浇1次缓苗水。春茬定植前4-5d时,开始逐渐揭育苗棚边膜炼苗,使豇豆幼苗根系发达、杆茎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厚壮,提高对病虫的抵抗能力。

(9)温度控制:春茬缓苗期间,白天气温控制在18-20℃,夜间不低于15℃。缓苗后,加强光照,结合通风降湿控温,白天气温控制在20-25℃,夜间气温不低于15℃。秋茬缓苗期间,则以加强通风降温手段,防治苗株徒长为主。

(10)植株调整:蔓长25cm进行插纤,搭人字形架。蔓长30cm时开始引蔓,将豆蔓呈“s”形缠绕在竹纤上。采用单蔓整枝,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枝去除,主蔓第一花序以上的侧枝保留,混合芽摘除叶芽,保留侧枝上的花芽;叶芽则留2-3叶摘心。在晴天摘除植株底部病叶、老叶和侧蔓。

(11)施肥管理:肥水管理的原则是前期防止徒长、后期防止早衰。苗期适当控制水分,开花结荚后注意淋水,晴天早、晚淋水,遇雨要及时排水。第一次追肥在始花期淋施三元复合肥15-20kg、过磷酸钙10-15kg、尿素10-15kg。第二次追肥在盛荚期淋施三元复合肥20-25kg、尿素10-15kg、硫酸钾15-20kg。每7-10d追一次。

(12)病虫害防治:大棚无滴膜和防虫网配套的大棚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空间,能够隔离体型大的害虫,减少虫害;严格控制大棚内湿度,清除大棚内杂草、病叶并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理。棚内每667m2悬挂20-30张黄板防治蚜虫,每667m2悬挂蓝板30-40张防治蓟马;悬挂高度在“人字架”交叉顶部上方20-30cm处;必要时用1%苦参碱溶液1000-12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300-500倍液防治蓟马、蚜虫等小型害虫。利用蜡质芽孢杆菌或10亿活性孢子/g木霉菌200-250g防治煤霉病;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长豇豆的目的。

实施例2:施肥对长豇豆设施绿色栽培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豇豆品种:桂豇1号豆角

1.2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选择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试验基地。试验过程中施用肥料种类及使用原则符合ny/t496的要求。2015年2月15日播种育苗,4月20日-5月25日采收;试验处理按照设施长豇豆春植生产来设置试验方案,每小区30㎡,双行种植,直播行距为60cm,穴距为25cm,每穴3-5粒,每穴留苗2-3株,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根据豇豆各时期的需肥特点,按基肥施用及追肥施用肥料种类及用量,设计处理如下(施肥单位:667㎡):

a、基肥:三元复合肥50kg、钙镁磷肥50kg/667m2、硫酸钾20kg、经无害化处理的腐熟鸡粪2500kg;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始花期淋施三元复合肥20kg、过磷酸钙15kg、尿素15kg。第二次追肥在盛荚期淋施三元复合肥30kg、尿素20kg、硫酸钾30kg。

b、基肥:三元复合肥30kg、钙镁磷肥30kg/667㎡、硫酸钾15kg、经无害化处理的腐熟鸡粪2000kg;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始花期淋施三元复合肥15kg、过磷酸钙10kg、尿素10kg。第二次追肥在盛荚期淋施三元复合肥20kg、尿素15kg、硫酸钾20kg。

c、基肥:三元复合肥20kg、钙镁磷肥20kg/667㎡、硫酸钾10kg、经无害化处理的腐熟鸡粪1500kg;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始花期淋施三元复合肥10kg,过磷酸钙,5kg、尿素5kg。第二次追肥在盛荚期淋施三元复合肥15kg、尿素10kg、硫酸钾15kg。

d、基肥:三元复合肥10kg、钙镁磷肥15kg/667㎡、硫酸钾5kg、经无害化处理的腐熟鸡粪1000kg;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始花期淋施三元复合肥5kg、过磷酸钙3kg、尿素3kg。第二次追肥在盛荚期淋施三元复合肥10kg、尿素5kg、硫酸钾10kg。

e、空白对照。

从开始采收至采收结束连续测产多次,统计各小区的总产量。

1.2、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1长豇豆各处理区产量对比(单位:kg)

表2长豇豆各处理区产值效应分析

注:产值效应=(a-d)/d×100%、(b-d)/d×100%、(c-d)/d×100%。

如表1-2所示,处理a产量最高,产量大小依次为: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ck)处理。产值效应分析表明:在豇豆施肥方案中,b的比产值效应最高。

桂南地区高温高湿气候环境下,长豇豆设施绿色栽培生育期收到环境因素影响,配合施用腐熟农家肥,实现合理施肥,有利于长豇豆的生长及保障设施绿色栽培产量,增强长豇豆抵抗逆境能力,达到丰产、优质、安全、高效的目的。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