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绿色生态水产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7536发布日期:2019-10-23 00:46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式绿色生态水产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态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式绿色生态水产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大规模的围湖造田等种种人为的破坏使得淡水湖面积急剧萎缩。少数人对淡水湖掠夺性的开发,有意或无意的破坏,让淡水湖的生物数量递减,生态环境退化。农村湖泊和河流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进一步地制约了农村水产养殖的发展环境。面对当下的严峻形势,政府大力整治环境污染,并给予养殖户以政策扶持和技术扶持,为的就是提高农村养殖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共同提升。因此,近年来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立体养殖、生态农业、绿色循环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相关技术也是蓬勃发展。

如公告号为cn10447240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绿色生态循环系统,包括养蟹池,水草地,养鱼池,藕田,养虾池,果树林和家禽养殖区七个组成部分,各个部分采用沟壑分割,实现了水产养殖的绿色循环,改善了水产养殖环境恶化问题,同时保证了种植户生产效益,减少占地,提高空间利用率。

该专利侧重于多个养殖区的综合规划和空间利用,缺乏相应的养殖条件提供以及各养殖(种植)区的有益关联,由于养鱼养虾养蟹各自技术不同、且均相对复杂,养殖用水的条件也难以跟上,受到农村河流湖泊水污染的限制,所以投入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养殖存在一定经济风险,无法满足当下实际水产养殖的具体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式绿色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实现了农村污水处理后出水的有效利用、水产养殖的合理布局、藕鱼混养的立体养殖、树木种植以及果蔬家禽的附加农业产出,提供了一整套复合式、多产出的农业绿色生态技术方案,保证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产出效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式绿色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包括生态养殖区,所述生态养殖区包括依次连通的原水塘、过水塘、密养经济塘,所述密养经济塘通过自身两侧设置的若干通水渠分别连接有藕塘和生态混合塘,所述密养经济塘和藕塘之间、密养经济塘和生态混合塘之间形成果蔬种植田,所述生态混合塘邻接家禽养殖区;

所述原水塘进水为bod5≤30mg/l、cod≤120mg/l、30<ss<60mg/l的农村污水处理后出水,所述原水塘为钢混结构、并采用富含螺旋藻、小球藻的生物活性污泥作为塘泥,所述过水塘采用富含栅藻、微绿球藻的生物活性污泥作为塘泥,所述过水塘内设有过水填料网框,所述过水填料网框内填充有多孔球状有机填料;

所述生态养殖区的周边均匀种植有耐水湿乔木,所述密养经济塘采用以草鱼和鲢鱼为主的混合养殖,所述生态混合塘采用以鲢鱼、鲫鱼、青鱼为主的混合养殖,所述藕塘内投放养殖有鳝鱼、泥鳅和鲤鱼,所述家禽养殖区内种植有常绿灌木。

作为优选,所述耐水湿乔木为杨树、垂柳、桃树、桑树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作为优选,所述原水塘包括由下至上的混凝土层、防渗膜、壤土层和塘泥层。

作为优选,所述过水塘围绕原水塘筑造,所述过水塘深度为1.5m~2m。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通水渠横贯果蔬种植田,并于两端闭合时自身蓄水。

作为优选,所述密养经济塘内设有若干增氧机和自动投食机。

作为优选,所述家禽养殖区笼罩有尼龙围网,所述生态混合塘于邻接家禽养殖区的岸边种植有若干挺水植物。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利用藻类污水处理技术和生态塘深度处理技术,将农村污水处理后出水净化为养殖用水,节省水资源,解除了农村湖泊河流水污染的条件限制,通过污水的净化循环利用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2.养殖方式改进创新,层次鲜明,复合多样,包括鱼类养殖的经济密养和生态混养、藕鱼混养的立体养殖、树木种植以及果蔬种植和家禽养殖,产出丰富,包含了果蔬、鱼类、家禽、木材、莲藕等农业产品,改善了原先水产养殖的单调经济结构,提升了总体经济产出,保障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3.技术手段合理高效,经过原水池和过水池深度处理的水体富含生物营养,促进饵料生物生长,多种鱼类混养保证鱼塘生态和养殖密度,果蔬种植田通过通水渠灌溉滋润,鱼塘清淤可以对果蔬种植田、耐水湿乔木、藕塘进行堆肥,藕塘内莲藕和鱼类相互促进生长,家禽粪便用于堆肥或喂鱼,提供了一整套完整健全的农业绿色生态技术方案;

4.投入成本较低,养殖风险较小,土地规划合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可以通过养殖品种的更换灵活调整,适应各地自然环境,推广意义巨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原水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过水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过水填料网框的立体图。

图5是家禽养殖区和邻接部分生态混合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生态养殖区;2、原水塘;3、过水塘;4、密养经济塘;5、通水渠;6、藕塘;7、生态混合塘;8、果蔬种植田;9、家禽养殖区;10、过水填料网框;11、多孔球状有机填料;12、耐水湿乔木;13、混凝土层;14、防渗膜;15、壤土层;16、塘泥层;17、增氧机;18、自动投食机;19、尼龙围网;20、挺水植物;21、常绿灌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复合式绿色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包括生态养殖区1,生态养殖区1包括依次连通的原水塘2、过水塘3、密养经济塘4,密养经济塘4通过自身两侧设置的若干通水渠5分别连接有藕塘6和生态混合塘7,密养经济塘4和藕塘6之间、密养经济塘4和生态混合塘7之间形成果蔬种植田8,生态混合塘7邻接家禽养殖区9;密养经济塘4内设有若干增氧机17和自动投食机18,提供了自动投食和及时增氧功能,改善了基础条件和养殖水平;若干通水渠5横贯果蔬种植田8,并于两端闭合时自身蓄水,用于果蔬种植田8的日常灌溉和土壤滋润。

结合图1和图2,原水塘2包括由下至上的混凝土层13、防渗膜14、壤土层15和塘泥层16,钢混结构的混凝土层13和防渗膜14有效杜绝了农村污水处理后出水对于地下土壤和地下水的渗透污染,保障了生态环境,壤土层15和塘泥层16构成了原水塘2作为一个稳定塘的土壤环境。

结合图1、图3和图4,过水塘3深度为1.5m~2m;过水塘3内设有过水填料网框10,过水填料网框10内填充有多孔球状有机填料11,用于滤除原水塘2出水中可被吸附的各类固体杂质和有机污染物。

结合图1和图5,家禽养殖区9笼罩有尼龙围网19,生态混合塘7于邻接家禽养殖区9的岸边种植有若干挺水植物20,家禽养殖区9内种植有常绿灌木21,给家禽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自然环境,提升家禽的肉质肉量和附加经济价值。

其中,原水塘2进水为bod5≤30mg/l、cod≤120mg/l、30<ss<60mg/l的农村污水处理后出水,原水塘2为钢混结构、并采用富含螺旋藻、小球藻的生物活性污泥作为塘泥,过水塘3采用富含栅藻、微绿球藻的生物活性污泥作为塘泥,利用藻类净化污水和稳定塘的技术手段,有效去除污水中少量重金属离子和部分有机污染物,并且为后续的水产养殖提供一定营养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生态养殖区1的周边均匀种植有耐水湿乔木12,耐水湿乔木12为杨树、垂柳、桃树、桑树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密养经济塘4采用以草鱼和鲢鱼为主的混合养殖,生态混合塘7采用以鲢鱼、鲫鱼、青鱼为主的混合养殖,藕塘6内投放养殖有鳝鱼、泥鳅和鲤鱼。

本实施例的具体土地规划如图1所示,生态养殖区1整体呈矩形,原水塘2位于生态养殖区1中部一侧,过水塘3围绕原水塘2筑造,过水塘3后接有密养经济塘4,原水塘2、过水塘3和密养经济塘4均通过多个输水管道依次连接,藕塘6和生态混合塘7分居密养经济塘4上下,其间间隔土地划分为果蔬种植田8,生态混合塘7一端邻接家禽养殖区9,通过尼龙围网19将家禽养殖区9和部分生态混合塘7笼罩,生态养殖区1的四周通过均匀排列的耐水湿乔木12形成绿化围墙。

本实施例的创新之处是:

1.利用藻类污水处理技术和生态塘深度处理技术,将农村污水处理后出水净化为养殖用水,节省水资源,解除了农村湖泊河流水污染的条件限制,通过污水的净化循环利用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2.养殖方式改进创新,层次鲜明,复合多样,包括鱼类养殖的经济密养和生态混养、藕鱼混养的立体养殖、树木种植以及果蔬种植和家禽养殖,产出丰富,包含了果蔬、鱼类、家禽、木材、莲藕等农业产品,改善了原先水产养殖的单调经济结构,提升了总体经济产出,保障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3.技术手段合理高效,经过原水池和过水池深度处理的水体富含生物营养,促进饵料生物生长,多种鱼类混养保证鱼塘生态和养殖密度,果蔬种植田8通过通水渠5灌溉滋润,鱼塘清淤可以对果蔬种植田8、耐水湿乔木12、藕塘6进行堆肥,藕塘6内莲藕和鱼类相互促进生长,家禽粪便用于堆肥或喂鱼,提供了一整套完整健全的农业绿色生态技术方案;

4.投入成本较低,养殖风险较小,土地规划合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可以通过养殖品种的更换灵活调整,适应各地自然环境,推广意义巨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