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稻田养鱼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00450发布日期:2018-11-02 21:24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业稻田养鱼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淡水养鱼的国家。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有“在圃渔,十一月”的记载,可见中国最早的池塘养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稻田养鱼是淡水养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利用稻田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鱼,以提高稻田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中国的稻田养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持续至今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工业化的今天,稻田养鱼却一直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细致的操作方法,鱼产出量不乐观、不易管理等问题,难以实现产业化。因此,发明一种农业稻田养鱼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稻田养鱼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稻田养鱼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方法:

步骤一:田地选择:选取靠近水源的田地,且保水性能好、无渗漏、水源充足、水质好、进排水方便、光照条件好,土质以黏性土壤;

步骤二:田地规划:

s1:在田地中开耕出多个沟槽、多个稻地和一个鱼池,并且沟槽与稻地呈间隔式分布,多个沟槽均与鱼池相连通,同时在田地外围开槽成引水排水沟,并且沟槽两端与引水排水沟相互连通,沟槽的深度设置在30cm~50cm之间,宽度设置在20cm~30cm之间,稻地的宽度设置在100cm~120cm之间,鱼池设置为长*宽=400cm*300cm,深度设置为60cm~70cm之间;

s2:在田梗上用硬土堆积高度为15cm~20cm的防护墙,并且踏实;

步骤三:田地灭菌消毒:

s3:在步骤二结束之后,将田地在阳光下暴晒5~7天,使田地中无明显积水;

s4:然后以每平方米撒0.4~0.6斤生石灰,待6~10天后进行灌水,灌入量需淹没稻地深度为4cm~6cm之间;

步骤四:施肥:按照每平方米施加6~10斤的腐熟粪便,使腐熟粪便充分溶于田地中;

步骤五:稻苗扦插:在稻地内扦插稻苗,并且相邻稻苗之间间隔8cm~10cm之间;

步骤六:鱼苗放养:待稻苗扦插8~10天后,以每平方米放入5~7尾鱼苗;

步骤七:稻田管理:稻苗生产初期,保证稻地水的深度保持在4cm~6cm,稻苗中期,保证稻地水的深度保持在12cm~15cm,并且每天进行巡逻2~3次;

步骤八:鱼苗喂养:每天早上对鱼苗进行鱼料喂养,以平均每尾鱼苗为0.1~0.3斤的食量进行投放。

优选的,步骤一中稻田泥层深度选取在15cm~20cm之间。

优选的,步骤s1中引水排水沟两端均与鱼池接通,且鱼池连接端设置有排水槽,排水槽接通外界排水沟,同时排水槽内安装有防逃网。

优选的,步骤s2中,可以在踏实的防护墙上种植些幼树和玉米等一些高杆植物。

优选的,步骤s4中,生石灰撒入是通过将土壤表面覆盖进行杀菌。

优选的,步骤六中所放养的鱼苗是鲤鱼、草鱼和鲫鱼,且按照鲤鱼:草鱼:鲫鱼=2:3:5的比例进行投放。

优选的,步骤八中鱼料集中投入到鱼池中,或者以每天2次进行投放,2次投放量均以每尾鱼苗为0.05~0.15斤的食量进行投放。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间隔式分布的沟槽和稻地,与现有的“井”字型和“十”字型相比,更能使鱼苗充分进入稻地中进行进食,而且多沟槽的设置,便于鱼苗活动范围,提高鱼肉质量;

2、利用生石灰对土壤进行灭菌,便于使土壤中的有危害细菌进行清除,避免对鱼苗或者稻苗造成危害,从而使鱼苗或者稻苗成活率降低;

3、通过鱼料的投放,避免了稻地中的杂草不能供应鱼苗的食用,使鱼苗长时间处于挨饿状态,促使鱼苗对稻苗进行进食,从而影响稻苗的生产发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业稻田养鱼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方法:

步骤一:田地选择:选取靠近水源的田地,且保水性能好、无渗漏、水源充足、水质好、进排水方便、光照条件好,土质以黏性土壤,且泥层深度选取在15cm~20cm之间;

步骤二:田地规划:

s1:在田地中开耕出多个沟槽、多个稻地和一个鱼池,并且沟槽与稻地呈间隔式分布,多个沟槽均与鱼池相连通,同时在田地外围开槽成引水排水沟,并且沟槽两端与引水排水沟相互连通,沟槽的深度设置在30cm~50cm之间,宽度设置在20cm~30cm之间,稻地的宽度设置在100cm~120cm之间,鱼池设置为长*宽=400cm*300cm,深度设置为60cm~70cm之间,引水排水沟两端均与鱼池接通,且鱼池连接端设置有排水槽,排水槽接通外界排水沟,同时排水槽内安装有防逃网;

s2:在田梗上用硬土堆积高度为15cm~20cm的防护墙,并且踏实,同时,可以在踏实的防护墙上种植些幼树和玉米等一些高杆植物;

步骤三:田地灭菌消毒:

s3:在步骤二结束之后,将田地在阳光下暴晒5~7天,使田地中无明显积水;

s4:然后以每平方米撒0.4~0.6斤生石灰,生石灰撒入是通过将土壤表面覆盖进行杀菌,待6~10天后进行灌水,灌入量需淹没稻地深度为4cm~6cm之间;

步骤四:施肥:按照每平方米施加6~10斤的腐熟粪便,使腐熟粪便充分溶于田地中;

步骤五:稻苗扦插:在稻地内扦插稻苗,并且相邻稻苗之间间隔8cm~10cm之间;

步骤六:鱼苗放养:待稻苗扦插8~10天后,以每平方米放入5~7尾鱼苗,所放养的鱼苗是鲤鱼、草鱼和鲫鱼,且按照鲤鱼:草鱼:鲫鱼=2:3:5的比例进行投放;

步骤七:稻田管理:稻苗生产初期,保证稻地水的深度保持在4cm~6cm,稻苗中期,保证稻地水的深度保持在12cm~15cm,并且每天进行巡逻2~3次;

步骤八:鱼苗喂养:每天早上对鱼苗进行鱼料喂养,以平均每尾鱼苗为0.1~0.3斤的食量进行投放,鱼料集中投入到鱼池中,或者以每天2次进行投放,2次投放量均以每尾鱼苗为0.05~0.15斤的食量进行投放。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业稻田养鱼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方法:

步骤一:田地选择:选取靠近水源的田地,且保水性能好、无渗漏、水源充足、水质好、进排水方便、光照条件好,土质以黏性土壤,且泥层深度选取在15cm~20cm之间;

步骤二:田地规划:

s1:在田地中开耕出多个沟槽、多个稻地和一个鱼池,并且沟槽与稻地呈间隔式分布,多个沟槽均与鱼池相连通,同时在田地外围开槽成引水排水沟,并且沟槽两端与引水排水沟相互连通,沟槽的深度设置在30cm~50cm之间,宽度设置在20cm~30cm之间,稻地的宽度设置在100cm~120cm之间,鱼池设置为长*宽=400cm*300cm,深度设置为60cm~70cm之间,引水排水沟两端均与鱼池接通,且鱼池连接端设置有排水槽,排水槽接通外界排水沟,同时排水槽内安装有防逃网;

s2:在田梗上用硬土堆积高度为15cm~20cm的防护墙,并且踏实,同时,可以在踏实的防护墙上种植些幼树和玉米等一些高杆植物;

步骤三:田地灭菌消毒:

s3:在步骤二结束之后,将田地在阳光下暴晒6~10天后进行灌水,灌入量需淹没稻地深度为4cm~6cm之间;

步骤四:施肥:按照每平方米施加6~10斤的腐熟粪便,使腐熟粪便充分溶于田地中;

步骤五:稻苗扦插:在稻地内扦插稻苗,并且相邻稻苗之间间隔8cm~10cm之间;

步骤六:鱼苗放养:待稻苗扦插8~10天后,以每平方米放入5~7尾鱼苗,所放养的鱼苗是鲤鱼、草鱼和鲫鱼,且按照鲤鱼:草鱼:鲫鱼=2:3:5的比例进行投放;

步骤七:稻田管理:稻苗生产初期,保证稻地水的深度保持在4cm~6cm,稻苗中期,保证稻地水的深度保持在12cm~15cm,并且每天进行巡逻2~3次;

步骤八:鱼苗喂养:每天早上对鱼苗进行鱼料喂养,以平均每尾鱼苗为0.1~0.3斤的食量进行投放,鱼料集中投入到鱼池中,或者以每天2次进行投放,2次投放量均以每尾鱼苗为0.05~0.15斤的食量进行投放。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业稻田养鱼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方法:

步骤一:田地选择:选取靠近水源的田地,且保水性能好、无渗漏、水源充足、水质好、进排水方便、光照条件好,土质以黏性土壤,且泥层深度选取在15cm~20cm之间;

步骤二:田地规划:

s1:在田地中开耕出多个沟槽、多个稻地和一个鱼池,并且沟槽与稻地呈间隔式分布,多个沟槽均与鱼池相连通,同时在田地外围开槽成引水排水沟,并且沟槽两端与引水排水沟相互连通,沟槽的深度设置在30cm~50cm之间,宽度设置在20cm~30cm之间,稻地的宽度设置在100cm~120cm之间,鱼池设置为长*宽=400cm*300cm,深度设置为60cm~70cm之间,引水排水沟两端均与鱼池接通,且鱼池连接端设置有排水槽,排水槽接通外界排水沟,同时排水槽内安装有防逃网;

s2:在田梗上用硬土堆积高度为15cm~20cm的防护墙,并且踏实,同时,可以在踏实的防护墙上种植些幼树和玉米等一些高杆植物;

步骤三:田地灭菌消毒:

s3:在步骤二结束之后,将田地在阳光下暴晒5~7天,使田地中无明显积水;

s4:然后以每平方米撒0.4~0.6斤生石灰,生石灰撒入是通过将土壤表

面覆盖进行杀菌,待6~10天后进行灌水,灌入量需淹没稻地深度为4cm

~6cm之间;

步骤四:施肥:按照每平方米施加6~10斤的腐熟粪便,使腐熟粪便充分溶于田地中;

步骤五:稻苗扦插:在稻地内扦插稻苗,并且相邻稻苗之间间隔8cm~10cm之间;

步骤六:鱼苗放养:待稻苗扦插8~10天后,以每平方米放入5~7尾鱼苗,所放养的鱼苗是鲤鱼、草鱼和鲫鱼,且按照鲤鱼:草鱼:鲫鱼=2:3:5的比例进行投放;

步骤七:稻田管理:稻苗生产初期,保证稻地水的深度保持在4cm~6cm,稻苗中期,保证稻地水的深度保持在12cm~15cm,并且每天进行巡逻2~3次。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业稻田养鱼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方法:

步骤一:田地选择:选取靠近水源的田地,且保水性能好、无渗漏、水源充足、水质好、进排水方便、光照条件好,土质以黏性土壤,且泥层深度选取在15cm~20cm之间;

步骤二:田地规划:

s1:在田地中开耕出多个沟槽、多个稻地和一个鱼池,并且沟槽与稻地呈间隔式分布,多个沟槽均与鱼池相连通,同时在田地外围开槽成引水排水沟,并且沟槽两端与引水排水沟相互连通,沟槽的深度设置在30cm~50cm之间,宽度设置在20cm~30cm之间,稻地的宽度设置在100cm~120cm之间,鱼池设置为长*宽=400cm*300cm,深度设置为60cm~70cm之间,引水排水沟两端均与鱼池接通,且鱼池连接端设置有排水槽,排水槽接通外界排水沟,同时排水槽内安装有防逃网;

s2:在田梗上用硬土堆积高度为15cm~20cm的防护墙,并且踏实,同时,可以在踏实的防护墙上种植些幼树和玉米等一些高杆植物;

步骤三:田地灭菌消毒:

s3:在步骤二结束之后,将田地在阳光下暴晒6~10天后进行灌水,灌入量需淹没稻地深度为4cm~6cm之间;

步骤四:施肥:按照每平方米施加6~10斤的腐熟粪便,使腐熟粪便充分溶于田地中;

步骤五:稻苗扦插:在稻地内扦插稻苗,并且相邻稻苗之间间隔8cm~10cm之间;

步骤六:鱼苗放养:待稻苗扦插8~10天后,以每平方米放入5~7尾鱼苗,所放养的鱼苗是鲤鱼、草鱼和鲫鱼,且按照鲤鱼:草鱼:鲫鱼=2:3:5的比例进行投放;

步骤七:稻田管理:稻苗生产初期,保证稻地水的深度保持在4cm~6cm,稻苗中期,保证稻地水的深度保持在12cm~15cm,并且每天进行巡逻2~3次。

通过实施例1~4,以100尾鱼苗实验得出下表格数据:

通过上述表格可知,当用生石灰对土壤进行灭菌后,鱼苗的存活率远远大于未用生石灰灭菌的鱼苗饲养环境,同时进行人工投放鱼料使鱼的重量大大提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