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利用温泉泳池废水的多层级生态养鱼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11262发布日期:2019-08-24 09:07阅读:10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利用温泉泳池废水的多层级生态养鱼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利用地热和温泉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综合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利用温泉泳池废水的多层级生态养鱼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很多地区都有地热温泉,当地发现温泉后,一般都会修建温泉度假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正因为温泉度假旅游业能带来很多效益,所以有温泉的地方更多关注温泉建设,而忽视了大量温泉废水的处理及进一步利用,基本都是任由温泉泳池的废水排走,沿沟渠排入河道、下水道等。即使有些地方利用了温泉水,也只是挖了更大的坑将冷却的温泉水用来养鱼,但并不是所有温泉水都能够冷却后养鱼,因为大多数温泉水中都含有硫酸盐和其他矿物质元素,而且ph值也偏高,对鱼类和水生作物的生长不利。

目前将富含硫酸盐的温泉水处理后养鱼的办法一般是抛洒化学品,比如碳酸钡等,与硫酸盐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下来,或者用活性炭进行吸附,然后进行养鱼,抛洒化学品并不符合生态环保的理念,而使用活性炭则需要经常更换,效果也不是很好。众所周知富含硫酸盐和偏碱性的水又是温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可以用温泉泳池排出的废水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养鱼,但是从温泉泳池排出的废水,又增加了人体脱落的皮屑、汗液、尿液等成分,需要更进一步的处理才能应用于生产。有些地方尝试使用温泉泳池废水养罗非鱼这样抗逆性特别强的鱼,虽然鱼并未死亡,但普遍反应鱼肉发苦,市场并不认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利用温泉泳池废水的多层级生态养鱼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利用温泉泳池废水的多层级生态养鱼方法,建造基于利用温泉泳池废水的多层级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三个部分:温泉泳池部分、泳池废水生态处理部分、养鱼部分,其中所述温泉泳池部分包括温泉泳池和废水沟,所述泳池废水生态处理部分为将泳池废水的排水通道设置为容量达到泳池每日排水量5-10倍的狭长迂回的生态处理通道,分为两段,第一段生态处理通道为直接在地上挖掘的沙土坑道,两壁和底部都做硬化处理,水中投放螺旋藻;第二段生态处理通道为直接在地上挖掘的沙土坑道,两壁和底部都不做硬化处理,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河虾、河蚌、鳑鲏鱼;所述泳池废水生态处理部分的两段生态处理通道之间用网眼直径为0.5-1cm的小网眼隔离网进行隔离;所述养鱼部分与所述泳池废水生态处理部分的第二段末端相连,通过网眼直径为2cm的大网眼隔离网进行隔离。

进一步,所述温泉泳池部分、泳池废水生态处理部分、养鱼部分有坡度差,温泉泳池部分最高,养鱼部分最低,坡度差为3-5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段生态处理通道深度为0.8-1.2米,容量为泳池每日排水量的2-4倍。

优选地,所述第二段生态处理通道深度为1.2-1.6米,容量为泳池每日排水量的3-6倍。

进一步,所述养鱼部分为稻田-鲫鱼混养、流水网箱饲养或者养鱼塘静水饲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生态处理温泉泳池废水:本发明根据螺旋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8-35℃,喜欢偏碱性环境,生长过程需要氮元素参与合成蛋白等特点,选择使用螺旋藻来对温泉泳池废水进行初步处理。由于本发明的目的不是养殖生产螺旋藻,因此温泉泳池废水中7-8的ph值、35℃左右的温度完全能够满足螺旋藻成活、生长、繁殖的需求,同时温泉泳池废水中的硫酸盐、矿物质、皮屑细胞、汗液尿液中的氮元素能为螺旋藻提供足够的营养,因此不需要专门投放其他营养物质。温泉泳池废水进入螺旋藻处理通道后,经过2-4天的螺旋藻生化处理,温泉泳池废水温度降低到20-23℃,ph值也降低,再进入泳池废水生态处理部分的第二段通道,通过水中微生物、水生植物、河虾、河蚌、鳑鲏鱼的共同作用,到进入养鱼部分时,已经是对鱼类无害的水质,可以根据需要用各种模式进行养鱼。

2.养鱼水质的安全性有保证:本发明在泳池废水生态处理部分的第二段通道专门投放了鳑鲏鱼,这种鱼是野生鱼类,体型小,繁殖率高,对水体有净化作用,而且只要鳑鲏鱼能成活的水质,养其他各种经济鱼类都没有问题,因此可以用作水质指示标。为了保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顺利运转,专门投放了河蚌,因为鳑鲏鱼和河蚌是共生关系,必须有河蚌鳑鲏鱼才能繁殖。

3.自带部分饲料:本发明的螺旋藻随着水流流入泳池废水生态处理部分的第二段通道,可以为河虾、河蚌和鳑鲏鱼提供饲料;第一段通道未消化的皮屑细胞等物质流到第二段通道时,也可以成为河虾和河蚌的食物;同时河虾、河蚌、鳑鲏鱼都是繁殖较快的物种,小河虾、小河蚌、小鳑鲏鱼流入养鱼部分的,可以作为经济鱼种的食物,随水流流入养鱼部分的藻类,以螺旋藻为主,也是经济鱼种的食物,不仅节省了后期养鱼的饲料成本,而且经济鱼种食用藻类和鱼虾类食物,可以增强抵抗力,减少鱼病,提高经济效益。

4.鱼肉质鲜美:由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保证了水质的安全性,去除了会让鱼肉发苦的硫酸盐,而且给养殖的经济鱼种带去了螺旋藻和小鱼小虾等自然食物,使养殖的鱼在类似于野外的环境中生长,基本没有疾病不需要用药,因此鱼肉没有漂白粉味、苦味、泥巴味等各种异味,清蒸来吃依然味道鲜美。

5.成本低廉、维护简单、自动运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只是在建设时需要规划好,在温泉泳池部分和养鱼部分之间增加狭长的泳池废水生态处理通道,并且根据地势情况科学分成两段,分别投放螺旋藻和河虾、河蚌、鳑鲏鱼,建成后即可自动运行,效果良好,实际成本支出其实很低廉,特别是后期能自动运行,维护简单,还可以为温泉度假村增加一个风景,甚至可以增加一个钓小鱼小虾玩的项目。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基于利用温泉泳池废水的多层级生态处理系统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如下:

1、温泉泳池;2、废水沟;3、生态处理通道第一段;4、生态处理通道第二段;5、养鱼部分;6、小网眼隔离网;7、大网眼隔离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以实施例为限。

一种基于利用温泉泳池废水的多层级生态养鱼方法,建造基于利用温泉泳池废水的多层级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三个部分:温泉泳池部分、泳池废水生态处理部分、养鱼部分5,其中所述温泉泳池部分包括温泉泳池1和废水沟2,所述泳池废水生态处理部分为将泳池废水的排水通道设置为容量达到泳池每日排水量6倍的狭长迂回的生态处理通道,分为两段,第一段生态处理通道3为直接在地上挖掘的沙土坑道,两壁和底部都做硬化处理,水中投放螺旋藻;第二段生态处理通道4为直接在地上挖掘的沙土坑道,两壁和底部都不做硬化处理,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河虾、河蚌、鳑鲏鱼;所述泳池废水生态处理部分的两段生态处理通道之间用网眼直径为1cm的小网眼隔离网6进行隔离;所述养鱼部分与所述泳池废水生态处理部分的第二段末端相连,通过网眼直径为2cm的大网眼隔离网7进行隔离。

所述温泉泳池部分、泳池废水生态处理部分、养鱼部分有坡度差,温泉泳池部分最高,养鱼部分最低,坡度差为5度。

所述第一段生态处理通道3深度为0.8米,容量为泳池每日排水量的2倍。

所述第二段生态处理通道4深度为1.6米,容量为泳池每日排水量的4倍。

所述养鱼部分5为稻田-鲫鱼混养。

每日温泉各个泳池1的废水经废水沟2在坡度作用下汇入第一段生态处理通道3,排入时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盐、矿物质、人体皮屑细胞、汗液尿液等成分,由于第一段生态处理通道3两壁和底部都做了硬化处理,废水不会渗入地下,而是被通道原来存水中的螺旋藻进行生化反应,消耗了硫酸盐、矿物质、汗液尿液中的氮等成分,合成藻体;在坡度的作用下,废水缓慢流动,推动第一段生态处理通道3中的存水向第二段生态处理通道4流动,这些水带着螺旋藻体、未反应的人体皮屑细胞、未消化的汗液尿液等流入第二段生态处理通道4,在这里经过水生植物、河虾、河蚌、鳑鲏鱼的共同作用,成为安全的水,进入养鱼部分5;养鱼部分5可根据需要选用稻田-鲫鱼混养、流水网箱饲养、养鱼塘静水饲养等模式,从第二段生态处理通道4中流出的水源含有大量螺旋藻、其他藻类、小虾、小鱼等,成为养鱼部分5中饲养的经济鱼种的良好的饲料。

第一段生态处理通道比较浅,符合螺旋藻的生活习性;第二段生态处理通道也比较浅,符合水生植物和虾类鱼类的生活习性,但是比第一段生态处理通道深一些,可以形成虹吸效应,将第一段生态处理通道底部沉淀过多的物质吸过来,这些物质富含有机物,可用作河虾和河蚌的食物,同时也是水生植物的肥料。

喜欢温水及偏碱性水的螺旋藻不仅自然的消耗分解了温泉泳池废水的硫酸盐和矿物质,还为鳑鲏鱼和河虾河蚌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物,使这些水生动物能健康生长,而第二段生态处理通道中两壁和底部未做硬化处理,泥土中的微生物自然进入水体,在微生物、水生植物、小鱼小虾河蚌的共同作用下,成功地改善了温泉废水的水质,使之能适用于经济鱼种的养殖。

鳑鲏鱼是水质的指示器,其耐受性比大多数经济鱼种都低的多,如果鳑鲏鱼出现大量死亡,可以马上关闭第二段生态处理通道4和养鱼部分5的连接,查找原因,避免上游因素导致的经济鱼大量死亡。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利用温泉泳池废水的多层级生态养鱼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原理和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