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乔木栽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8043发布日期:2018-09-18 17:24阅读:12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园林景观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乔木栽植方法。



背景技术:

乔木的移植栽种是园林绿化的一个必要程序,由于乔木的生长周期较长,因此需要在苗圃中提前进行栽种,当乔木生长至一定年限时,再移植到道路两旁或者园林中供人欣赏。

现有的可参考公开号为CN106508601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提高存活率的树木移植方法,包括树木培育步骤和树木移植步骤;树木培育步骤包括:设置树木培育箱,并铺设过水垫块,后于过水垫块上铺设培育底层;于培育底层上设置挡槽,并于培育底层上填充营养土得到第一垫土层;栽植入树木;填充煤渣和黄土混合物得到第二垫土层;填充植物切碎物和泥土混合物得到第三垫土层;填设草木灰得到表面层;于表面层上覆盖稻杆;进行浇水灌溉,浇水灌溉保持土壤湿度位于65%-78%。

通常在移植栽种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移植的树木如果过于大,虽然美观并且产氧能力强,但是其成活率偏低,因为在移植过程中需要对根部进行破坏,而重新栽种后根部缺失而导致供给能力远不如从前,无法满足植物本身生长的需要,从而导致树木的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乔木栽植方法,具有提高其栽植后成活率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乔木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苗木准备:所选苗木的规格尺寸比设计所需的苗木规格宽十分之一,挖掘时增加泥球的球径,且比常规大10-20厘米,绑扎泥球时采取加固措施;

S2、平衡修剪:保持树冠的骨架和蓬形,枝条短截时应留外芽剪口,且距留芽位置1cm以上,修剪直径大于2cm大根及粗枝时,截口涂护伤剂;

S3、挖掘运输:挖掘土球直径为树木胸径的8-10倍,树干包上柔软材料放在木架或竹架上,用软绳扎紧,上车后对整个树冠喷一次水,运输途中用湿润布遮盖;

S4、药剂处理:移植前对树体喷洒蒸腾抑制剂,从起挖开始起对裸露的根系喷施植物生长活力素,在移植的全过程中每2小时喷施一次,直至种植完毕;

S5、栽植:树穴开挖,且树穴底部先置厚10-20cm的松土,其次回填20-30cm营养土,然后将树木放置到种树穴内,再回营养土用捣棍边加水边夯,使土球与土壤充分结合,每株分多次回土夯实,且苗木根颈高于地平面5-10cm,并在其表面置一层松土;

S6、浇底水复土包墒:栽植后浇足加入0.02%的植物生长活力素的保活水,第三日、第六日浇第二遍和第三遍水,水渗下后封堰,种后十日内要每天向枝叶喷水3次,之后改为2次,直至新枝萌发,再逐步减少或停止;

S7、绑扎固定:树体绑扎采用浸湿草绳绕杆,外包麻片,密扎至树高的三分之二和二级分枝,树桩采用统一加工的杉木扁担桩与毛竹联网状,捆缚时树干与支柱间用皮带、麻绳隔开或用草绳卷干后再捆;

S8、养护:做好修剪、剥芽、叶面施肥、浇水、排水、设置风障、荫棚、包裹树干、防寒和病虫害防治的养护管理工作。

如此设置,通过苗木准备工作,有效减少在挖掘中对根系的损伤,使泥球在运输过程中减小破裂程度;通过对苗木进行修剪,保持树冠的骨架和蓬形,同时剪口涂护伤剂,减小苗木的损伤以及提高其修复能力;在移栽搬运中,合理固定苗木,减小运输途中对苗木的损伤,同时通过罩上湿润雨布以及对树冠喷水,防止枝叶水分流失;移植前对树体喷洒蒸腾抑制剂,降低叶面的水分散失,对裸露的根系喷施植物生长活力素,在移植的全过程中每2小时喷施一次,极大的提高苗木的存活率以及脱土后苗木的稳定性;栽植时,通过在树穴底部填埋松土,有利于根部前期的生长,其次营养土保证苗木移栽后前期快速适应以及生长,同时用捣棍边加水边夯,使土球与土壤充分结合,提高栽植后苗木的稳定性;栽植完毕后,通过加入植物生长活力素的保活水,提高其苗木的生长活力,且定期浇水,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树体绑扎采用浸湿草绳绕杆,提高定栽后苗木的稳定性以及达到定向生长的作用;最后通过养护工作,提高苗木后期的成长以及美观性,提高其移栽后的观赏性。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栽植步骤中,在树穴下端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与树穴之间通过管道相通,且储水腔与树穴之间通过过滤层相隔开,在所述储水腔内设置有吸水棉,所述吸水棉穿过管道放置于树穴内。

如此设置,当水量过盈时,通过吸水棉以及管道将水分输送至储水腔内,同时通过过滤层,达到过滤后再储备水量的作用;当树穴内水量减小时,通过吸水棉将储水腔内的水分输送至树穴内供给苗木,提高水分综合利用率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储水腔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布置于树穴的下端,多个所述储水腔均一一对应设置有所述管道以及吸水棉。

如此设置:达到均匀吸水以及输水的作用,提高树穴内的水量分布均匀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吸水棉为营养土与膨胀剂的混合物压制形成的圆柱条,其侧面包裹有高吸水纤维,且所述营养土与膨胀剂的体积比为1∶0.03。

如此设置,通过在吸水棉内设置营养土和膨胀剂,一方面便于达到吸水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输送水分时达到添加营养物质的作用,提高其储水以及输水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膨胀剂为明矾石膨胀剂、硫铝酸钙膨胀剂、氧化钙膨胀剂、氢氧化镁的膨胀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营养土由发酵后的食用菌菌渣、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与壤土、保水剂、蛭石粉、肥料、粘结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配成;所述高吸水纤维由水溶性聚合物通过交联、在形成一定交联度后制成的水不溶性纤维状聚合物。

如此设置,明矾石膨胀剂、硫铝酸钙膨胀剂、氧化钙膨胀剂、氢氧化镁的膨胀剂均具有良好的吸水膨胀的作用,达到输水、导水的目的;营养土都是天然有机物质,具有成本低、易收集的作用;高吸水纤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抗腐蚀性,提高其使用寿命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滤层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鹅卵石过滤层、粗砂过滤层以及细砂过滤层。

如此设置,便于雨水过多时进行过滤并留至储水腔内进行储存,当树穴内水量较少时,通过吸水棉吸水通过过滤层输送至树穴内对苗木进行水分供给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栽植步骤中,以生根粉与水1:10调配后喷施于泥球上。

如此设置,便于苗木根系生长,提高苗木栽植后的成活率。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栽植步骤中,在表面种植有草皮,草皮厚度为0.1-0.2米。

如此设置,通过草皮可对栽植后表面进行保护,减小水土流失以及水分蒸发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浇底水复土包墒步骤中,在树穴周围开设有酒酿潭,且用皮管将水注入酒酿潭,直到灌满。

如此设置,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达到均匀浇灌的作用,同时便于观察浇灌的水量,提高观测以及便于操作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绑扎固定步骤中,对胸径大于5cm的苗木加设支柱,且支柱与定植时同时设立,植妥后再加打桩,支柱贴树干部位加衬垫后用细麻绳或细棕绳紧固并打结。

如此设置,提高移栽初期的苗木稳定性,同时起到指定方向生长的作用;通过打桩提高支柱插入至地面上的稳定性,同时在支柱贴树干部位加衬垫后用细麻绳或细棕绳紧固,可减小对苗木的损伤以及起到稳定的作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相比:依次通过苗木准备、平衡修剪、挖掘运输、药剂处理、栽植、浇底水复土包墒、绑扎固定以及养护的移栽种植方法,保证移植过程的顺利,同时添加营养土以及药剂处理,并促使新移栽入坑中的苗木迅速的生长出侧根,增加树木本身的营养供给,让苗木自身迅速的回复正常状态,最终通过上述方法提高其移栽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乔木栽植方法中植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树穴;2、储水腔;3、管道;4、过滤层;41、鹅卵石过滤层;42、粗砂过滤层;43、细砂过滤层;5、吸水棉;6、酒酿潭。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乔木栽植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乔木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苗木准备:所选苗木的规格尺寸比设计所需的苗木规格宽十分之一;挖掘时增加泥球的球径,且比常规大10-20厘米,减少在挖掘中对根系的损伤;绑扎泥球时采取加固措施,使泥球在运输过程中减小破裂程度;种植材料为实生苗,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规格及形态符合设计要求。

S2、平衡修剪:保持树冠的骨架和蓬形,枝条短截时应留外芽剪口,且距留芽位置1cm以上,修剪直径大于2cm大根及粗枝时,剪口涂护伤剂;保留主干及少量均匀分布的分枝,摘掉部分叶片。

S3、挖掘运输:挖掘泥球直径为树木胸径的8-10倍,树木装进汽车时,使树冠向着汽车尾部,泥球靠近司机室,树干包上柔软材料放在木架或竹架上,用软绳扎紧;泥球下垫一块木衬垫,然后用木板将泥球夹住或用绳子将泥球缚紧于车厢两侧,罩上湿润雨布;苗木装完后,用绳索绑扎牢固,上车后对整个树冠喷一次水,运输途中用湿润布遮盖,防止枝叶水分流失。

S4、药剂处理:移植前对树体喷洒蒸腾抑制剂,降低叶面的水分散失;从起挖开始起对裸露的根系喷施植物生长活力素,在移植的全过程中每2小时喷施一次,直至种植完毕。

S5、栽植:

(1)栽植前准备:由发酵后的食用菌菌渣、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与壤土、保水剂、蛭石粉、肥料、粘结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配成营养土浆备用。

(2)植穴开挖:结合图1所示,按照泥球大小开挖树穴1,在树穴1下端开设有储水腔2,储水腔2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布置于树穴1的下端;储水腔2与树穴1之间均通过管道3相通,且储水腔2与树穴1之间通过过滤层4相隔开;过滤层4包括上下依次铺设的鹅卵石过滤层41、粗砂过滤层42以及细砂过滤层43。在储水腔2内均一一设置有吸水棉5,且吸水棉5分别穿过管道3并放置于树穴1内。

吸水棉5为营养土与膨胀剂的混合物压制形成的圆柱条,其侧面包裹有高吸水纤维,且所述营养土与膨胀剂的体积比为1∶0.03;膨胀剂为明矾石膨胀剂、硫铝酸钙膨胀剂、氧化钙膨胀剂、氢氧化镁的膨胀剂中的至少一种;高吸水纤维由水溶性聚合物通过交联、在形成一定交联度后制成的水不溶性纤维状聚合物。

(3)放置树苗:在树穴1底部先置厚10-20cm的松土,以生根粉与水1:10调配后喷施于泥球上;其次,回填20-30cm营养土,然后将树木轻置于种树穴1内,撤除缠扎树冠的绳子,把树冠丰满、优美的一面朝向主要观赏方向。

(4)加土夯实:将树干扶正,扶正后四周回营养土到二分之一,除绑扎和遮阴纱,再回营养土用捣棍边加水边夯,使土球与土壤充分结合,每株分多次回土夯实,本方案优选三次;最后将苗木根颈高于地平面5-10cm,然后再回营养土并在其表面置一层松土,以利吸收水分空气。

(4)优化处理:在表面种植有草皮,草皮厚度为0.1-0.2米。

S6、浇底水复土包墒:栽植后浇足加入0.02%的植物生长活力素的保活水,加速根系与土壤的结合;在树穴1周围开设有酒酿潭6,且用皮管将水注入酒酿潭6,直到灌满;第三日、第六日浇第二遍和第三遍水,水渗下后封堰;同时,种后十日内要每天向枝叶喷水3次,之后改为2次,直至新枝萌发,再逐步减少或停止。

S7、绑扎固定:树体绑扎采用浸湿草绳绕杆,外包麻片,密扎至树高的三分之二和二级分枝,树桩采用统一加工的杉木扁担桩与毛竹联网状,捆缚时树干与支柱间用皮带、麻绳隔开或用草绳卷干后再捆。

对胸径大于5cm的苗木加设支柱,且支柱与定植时同时设立,植妥后再加打桩,支柱贴树干部位加衬垫后用细麻绳或细棕绳紧固并打结。

S8、养护:做好修剪、剥芽、叶面施肥、浇水、排水、设置风障、荫棚、包裹树干、防寒和病虫害防治的养护管理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