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燕麦田防除节裂角茴香的除草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27294发布日期:2018-07-27 18:14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皮燕麦田防除节裂角茴香的除草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农药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节裂角茴香(hypecoumleptocarpum)是一种北方地区田间常见的紫堇科一年生杂草,茎丛生,叶多分枝,基生叶多数,生长霸道。节裂角茴香作为农田主要危害杂草之一,在北方皮燕麦产区危害极大,是甘肃、青海、西藏、四川西北部地皮燕麦田中的优势杂草种类,国内尚且没有专门登记可以防除节裂角茴香的除草剂,生产中都是采用对阔叶类杂草防除的常用除草剂种类及剂量。由于节裂角茴香本身的特性,单独使用某类阔叶类杂草除草剂非但防除效果不佳,反而给皮燕麦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因为皮燕麦比其他禾谷类作物对除草剂更加敏感。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皮燕麦田防除节裂角茴香的除草组合物,将57%2,4-d丁酯乳油和10%乙羧氟草醚乳油复配,能够有效防治节裂角茴香,具有低药害、作用快、低残留的特点。具体的,本发明的皮燕麦田防除节裂角茴香的除草组合物,除草组合物成分包括2,4-d丁酯乳油、乙羧氟草醚乳油,2,4-d丁酯乳油与乙羧氟草醚乳油的质量比为1:0.06至1:0.24。进一步的,所述2,4-d丁酯乳油由57%2,4-d丁酯乳油提供,57%2,4-d丁酯乳油中的2,4-d丁酯乳油的质量百分比为57%。进一步的,所述乙羧氟草醚乳油由10%乙羧氟草醚乳油提供,该10%乙羧氟草醚乳油中的乙羧氟草醚乳油的质量百分比为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除草组合物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具体为:每公顷皮燕麦田中,用57%2,4-d丁酯乳油438.5ml-877ml,10%乙羧氟草醚乳油300ml-600ml,加水450kg,混配后施用。施用的时间在燕麦生长到3-5叶期,施用方式为茎叶喷雾施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皮燕麦田防除节裂角茴香的除草组合物,经试验验证,具有以下效果:1.施用剂量低,对节裂角茴香见效快、针对性强、防除效果可达94%;2.扩大了杀草谱,除了对节裂角茴香效果显著外,对其他杂草如灰绿藜、鹤虱、卷茎蓼等常见杂草也有很好的防效;3.残效时间短,在土壤中的残留少,不会对皮燕麦产生不良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1对节裂角茴香有特效的除草组合物,该种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2,4-d丁酯乳油、乙羧氟草醚乳油,各成分的质量比为2,4-d丁酯乳油:乙羧氟草醚乳油=1:(0.06-0.24)。本实施例的除草组合物,可直接采用上述有效成分进行生产。可降低生产难度,简化生产工艺,并特别适合在农田里现配现用,选用已有成品来提供上述成分。其中,2,4-d丁酯乳油由57%2,4-d丁酯乳油提供,该乳油中的2,4-d丁酯乳油的质量百分比为57%。其中,乙羧氟草醚乳油由10%乙羧氟草醚乳油提供,该乳油中的乙羧氟草醚乳油的质量百分比为10%。上述中,57%2,4-d丁酯乳油市场上有多家农药厂商生产销售,该除草剂是一种内吸传导作用的除草剂,具有很强的选择性,除草作用快速等特点,主要防除小麦、玉米、谷子、水稻等作物田中阔叶杂草,莎草及某些恶性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该除草剂用量少,残留少,对下茬作物没有不良影响。其中,10%乙羧氟草醚乳油有多家农药厂商生产销售,该产品是目前防除田间阔叶杂草较经济安全有效的除草剂之一,除草速度快,对禾本科杂草基本无效,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见效快、应用范围广等特点。除草组合物,是将上述两种单剂复配,具有低药害、作用快、低残留、选择性强的特点。采用上述两种单剂配制这种除草组合物,可以方便工人们直接在田间施用。配制这种除草组合物时,每公顷皮燕麦田,选用57%2,4-d丁酯乳油438.5ml-877ml,10%乙羧氟草醚乳油300ml-600ml,加水450kg,混配摇匀即可进行茎叶喷雾施用。实施例2在甘肃省通渭县进行除草剂田间试验。除草剂处理及用量见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另设两组对照,即不除草对照ck1,人工除草ck2。皮燕麦陇燕3号使用播种机条播(播种量为150kg/hm2),随机区组排列;小区之间设隔离带,带宽1m,小区面积20m2(5m×4m)。将除草剂的设计用量按450kg/hm2兑水,于燕麦3-4叶期用ys-16c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喷药当天天气晴朗无风。表1药后不定期观察燕麦生长情况,如有药害,记录药害症状及后期的恢复情况。按作物药害分级标准对药害进行分级(见表2)。表2药害级别代号药害程度特征0-生长正常株与空白对照株无异1+20%以内叶尖灼伤,或叶片出现斑点2++20-50%植株叶片发生药害斑点3+++50-70%植株叶片发生药害斑点或10%植株枯萎4++++70-90%植株叶片发生枯萎或有20%植株死亡施药后15d每小区沿对角线3点取样调查杂草株数,药后30d采用同样方法调查杂草株数和鲜重(地上部分鲜重),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株防效(%)=(对照区株数-施药区株数)/对照区株数×100鲜重防效(%)=(对照区鲜重-施药区鲜重)/对照区鲜重×100在喷施除草剂后定期观测各处理对燕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从燕麦苗期至灌浆期各处理均未出现明显的药害情况,燕麦生长良好。除草剂对节裂角茴香的防效见表3。表3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防除节裂角茴香的效果差异显著(p<0.05),其中施用单剂的防效远不及复剂。4个混配处理中,以t3在药后15d的防效最高,达85.46%,其余3个混配处理的防效稍低,但差异不显著。药后30d,株防效以t4最高(93.13%),鲜重防效以t3最高,为94.00%。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