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暗管和耐盐碱水稻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92271发布日期:2018-10-19 18:28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盐碱地淡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暗管和耐盐碱水稻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土地盐碱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有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盐碱地中种植植物的成活率一般都很低,因而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农林业生产。

土壤中盐碱过多时,就会形成盐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盐碱对植物可造成两种危害:一是毒害作用,当植物吸收进较多的钠离子或氯离子时,就会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会造成植物死亡;二是提高了土壤的渗透压,给植物根的吸收作用造成了阻力,使植物吸水发生困难,出现细胞脱水、植株萎蔫,最后导致植物死亡。因此,对盐碱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彻底改良盐碱地、培育抗盐碱植物品种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传统单一的治理方式,效果不够理想,而由于各个方式之间存在严重的相互制约关系,简单的将传统单一治理方式进行综合只会起到费时费力、见效极慢的效果,甚至有可能加剧盐碱地的程度(例如,化肥改良与生物改良相冲突时,有可能导致生物死亡,吸收的盐分重新进入土壤中;物理改良和灌水洗盐相冲突时,有可能导致盐碱地的地下水位提升)。也正因为如此,将各种手段综合起来对盐碱地进行处理,存在很多技术难题。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设计一种基于暗管和耐盐碱水稻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暗管和耐盐碱水稻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给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暗管和耐盐碱水稻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盐碱地种植土层内种植耐盐碱水稻作物,根据耐盐碱水稻需水规律进行微咸水与淡水交替灌溉;

s2:在排盐层内布设灌溉管网和暗管排盐管网,通过灌溉管网向排盐层内补充水源,通过暗管排盐管网收集含盐水,并将含盐水排出排盐层。

本发明还给出一种基于暗管和耐盐碱水稻的盐碱地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种植土层和排盐层;所述的种植土层上种植有耐盐碱水稻,所述的排盐层中设置有灌溉管网和暗管排盐管网;

其中,暗管排盐管网在排盐层中的位置低于灌溉管网在排盐层中的位置,且灌溉管网与暗管排盐管网垂直布设;

所述的暗管排盐管网包括一级吸水管和二级集水管,所述的一级吸水管连接到二级集水管;

一级吸水管上均设置有通孔,一级吸水管外设置有过滤层;灌溉管网包括灌溉干管和灌溉支管,灌溉支管连接到灌溉干管上,灌溉支管上还连接有滴管或出地栓漫灌;

二级集水管连接到水处理箱内的a水箱,水处理箱内的a水箱通过电磁阀连接到水处理箱内的b水箱,b水箱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有灌溉泵,出水管通过灌溉泵连接到灌溉管网的进水端,灌溉管网的进水端还通过进水管连接有淡水源;

所述a水箱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a水箱通过排水管连接到外界,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泵;

所述电磁阀连接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液位传感器;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所述的排水泵和灌溉泵。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层为砂滤料层或者土工布过滤网层。

作为优选,通孔(空隙)长度≧20mm。

作为优选,通孔(空隙)宽度0.8-1.0mm。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级吸水管为波纹管。

作为优选,波纹管同一周围上通孔(空隙)数为≧3个。

作为优选,所述的灌溉管网为pe管;能够抗压,增强对盐碱的抵抗性,延长灌溉管网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灌溉水通过灌溉管网渗入排盐层中,吸收并溶解排盐层中的盐碱成分,之后渗入到一级吸水管内,过滤层的设置能够避免排盐层中的土质进入一级吸水管内,一级吸水管内的含盐碱成分的水液通过二级集水管进入水处理箱,并通过排水泵排出高浓度含盐水;

灌溉管网通过进水管连接到供水源,能够及时补充水源;当a水箱内的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微控制器控制排水泵启动,将a水箱内的含盐水排出;当a水箱内水的含盐浓度降低后,微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开启,a水箱内的水流动到b水箱内,在灌溉泵的作用下进入灌溉管网;实现水循环利用。

种植耐盐碱水稻+地下排盐管网,使微咸水达到“一进一出”,即满足了作物需水又将含盐水通过管道排出,实现大量微咸水利用,节约淡水资源,对淡水起到保护作用。

另外,通过在种植土层种植耐碱植物,能够有效固定土壤中的肥料,并且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种植的耐碱植物对地表有一定的遮阴作用,减少地面的蒸发,留下更多的水分。

此外,本发明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地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暗管和耐盐碱水稻的盐碱地改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暗管和耐盐碱水稻的盐碱地改良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图3是一级吸水管与过滤层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种植土层,200-排盐层,1-灌溉管网,1.1-灌溉干管,1.2-灌溉支管,1.3-滴管,1.4-出地栓漫灌,2-暗管排盐管网,2.1一级吸水管,2.2-二级集水管,3-通孔,4-过滤层,5-微控制器,6-水处理箱,6.1-a水箱,6.2-b水箱,7-出水管,8-灌溉泵,9-液位传感器,10-排水管,11-排水泵,12-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基于暗管和耐盐碱水稻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盐碱地种植土层内种植耐盐碱水稻作物,根据耐盐碱水稻需水规律进行微咸水与淡水交替灌溉;

s2:在排盐层内布设灌溉管网和暗管排盐管网,通过灌溉管网向排盐层内补充水源,通过暗管排盐管网收集含盐水,并将含盐水排出排盐层。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暗管和耐盐碱水稻的盐碱地改良系统,它包括种植土层100和排盐层200;所述的种植土层100上种植有耐盐碱水稻,所述的排盐层200中设置有灌溉管网1和暗管排盐管网2;

其中,暗管排盐管网2在排盐层200中的位置低于灌溉管网1在排盐层200中的位置,且灌溉管网1与暗管排盐管网2垂直布设;

所述的暗管排盐管网2包括一级吸水管2.1和二级集水管2.2,所述的一级吸水管2.1连接到二级集水管2.2;

一级吸水管2.1上均设置有通孔3,一级吸水管2.1外设置有过滤层4;灌溉管网1包括灌溉干管1.1和灌溉支管1.2,灌溉支管1.2连接到灌溉干管1.1上,灌溉支管1.2上还连接有滴管1.3或出地栓漫灌1.4;

二级集水管2.2连接到水处理箱6内的a水箱6.1,水处理箱6内的a水箱6.1通过电磁阀12连接到水处理箱6内的b水箱6.2,b水箱6.2连接有出水管7,出水管7上设有灌溉泵8,出水管7通过灌溉泵8连接到灌溉管网1的进水端,灌溉管网1的进水端还通过进水管连接有淡水源;

所述a水箱6.1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9,a水箱6.1通过排水管10连接到外界,排水管10上设置有排水泵11;

所述电磁阀12连接到微控制器5的输出端,微控制器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液位传感器9;微控制器5的输出端还连接所述的排水泵11和灌溉泵8。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层4为砂滤料层或者土工布过滤网层。

通孔(空隙)长度≧20mm。

通孔(空隙)宽度0.8-1.0mm。

所述的一级吸水管2.1为波纹管。

波纹管同一周围上通孔(空隙)数为≧3个。

所述的灌溉管网为pe管;能够抗压,增强对盐碱的抵抗性,延长灌溉管网的使用寿命。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没有创造性的变化,以及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所作的若干改进和润饰,都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