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茶园套种紫云英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79770发布日期:2018-10-02 17:40阅读:17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紫云英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山地茶园套种紫云英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是豆科黄芪属的植物,主要在南方用作稻田冬季绿肥栽种,因其能够进行固氮作用,作为绿肥施用于土壤中不仅能够增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肥料来源,而且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对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紫云英怕旱的特性,茶园上种植紫云英失败概率很高,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大大降低了茶农种植的积极性。因此,提高紫云英在茶园种植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山地茶园套种紫云英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山地茶园套种紫云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月下旬-11月上旬,在茶叶采摘、修剪完成后,选择经过选种、浸种和催芽处理的紫云英种子,接种根瘤菌,接种后的种子与沙土按1:2的质量比拌匀后进行撒播,播种量为1-1.5kg/亩;播种的同时施用茶树基肥作为紫云英的肥料来源;

2)紫云英种子播种后,利用茶园喷灌或滴灌设施进行浇水,连续7天以上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在40wt%以上;在紫云英出苗后,连续10天以上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在30wt%以上;以后连续未下雨天数超过15天进行一次喷灌,每次喷灌使土壤田间持水量达到40wt%以上;

3)3月中下旬至4月初,即紫云英初花期到初荚期之间进行翻埋,与春茶追肥同时进行。

步骤1)中,9月下旬-11月上旬是紫云英播种期,根据不同地区茶叶采摘的时间,在茶叶采摘、修剪完成后,基肥施用时就可以同时进行紫云英的播种,这样不影响茶园农事操作而且茶树施用的基肥就可以作为紫云英的肥源,紫云英种植完后无需再进行肥料的施用;在茶树滴水线下开沟施用基肥,紫云英种子就撒播在茶树施肥沟外侧,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茶树基肥,而且有更高的透光率。

步骤1)中所述的紫云英种子,是选择抗旱性比较强的弋江籽或信阳种,更适合山地茶园种植。

步骤1)中所述的催芽处理,是将紫云英种子经催芽处理至90%以上种子露白,可以保证7天以内种子基本出苗。

步骤2)中,在连续保持田间持水量40wt%以上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其正常出苗,出苗后再连续10天保持田间持水量30wt%以上防止小苗干死,保证幼苗正常生长,小苗稍微大了以后其抗旱性能相对变强,只需要在连续15天未下雨的情况下进行一次喷灌浇水使土壤田间含量水量达到40wt%以上,以保证紫云英正常生长,因此要求茶园必须有喷灌或滴灌设施。

步骤3)中,3月中下旬至4月初,翻压的时间也是茶叶采摘15天前进行春茶追肥的时间,翻压时先把紫云英翻倒并铺在施肥沟周围,然后把肥料撒施在表面增加氮碳比,同时进行一次喷灌浇水,这样不仅有利于茶树对养分的吸收同时有利于紫云英的腐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现代茶园设施结合紫云英生长及茶树生长特性,发明一套实用于茶园种植紫云英的方法,利用茶园本身农事操作的规律进行紫云英套种,方法简单,不仅降低了紫云英种植的时间与肥料成本,同时能够保证紫云英在茶园种植中的成功率,减少茶园化肥的施用,控制茶园杂草生长,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在提倡有机农业、节能减排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取山地茶园土壤土样进行盆栽房内紫云英品种干旱胁迫试验,紫云英种子经过浸种,催芽90%以上种子露白以后进行播种,播种完土壤田间含水量保持在35-45%之间,7天后所有处理紫云英种子都出苗,干旱胁迫处理的土壤田间含水量在15-25%,种植完第12完成干旱胁迫处理,对照处理田间含水量控制在35-45%之间,总共处理30天,胁迫处理以对照处理为参照对象进行胁迫效果影响如下:(见表1)

表1不同紫云英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影响

从表1的不同紫云英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影响结果可知,弋江籽和信阳种的抗旱性比较强,更适合山地茶园种植。

实施例1

2016年在寿宁县山地茶园进行紫云英套种,该茶园位于海拔600米的低山上,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为红黄壤,茶树种植年限为7年,茶园施肥措施为年度n施用量为30kg/亩(施肥比例为n:p2o5:k2o=1:0.33:0.48,),每年施肥3次,10月-11月施基肥,磷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氮肥、钾肥基肥使用量占总化肥施用量的40%,3-4月催芽肥占30%,8月中下旬秋茶追肥占30%。

10月20号茶树施完基肥,河南信阳种紫云英种子经过选种浸种催芽处理后,催芽程度为90%以上种子露白,然后用根瘤菌拌种,接种完后的种子与沙土按1:2的质量比拌匀后撒播在茶树施肥沟外侧,播种量为1.5kg/亩;播种完后通过喷灌设备喷施20分钟,紫云英种植地周围表层土壤田间含量水量达到50wt%以上,以后每天喷施20分钟,第7天后紫云英基本都出苗;出苗以后每隔一天喷施20分钟,播种后第17天以后停止隔天喷施作业,播种后第32天进行20分钟喷施一次,第47天进行20分钟喷施一次;因中间有雨第80天进行20分钟喷施一次,中间有雨第100天进行20分钟喷施一次,中间有雨第130天喷施一次;此后因中间有雨未进行喷施作业到第172天(即来年4月10日),把紫云英翻倒铺在茶树施肥沟周围,然后把春季追施的肥料撒施于紫云英表面,并进20分钟喷施一次。翻埋时紫云英为初荚期,根瘤菌结瘤良好,生物量达到530kg/亩,植株碳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为41.66%、1.89%、0.31%和2.66%,为茶树提供了有机养分,抑制了杂草的生长,虽然对当季茶园产量和品质没有明显影响,如进行长期这种套种模式可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茶叶产量,改进茶叶品质,促进茶园可持续发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茶园套种紫云英的方法,9月下旬‑11月上旬,在茶叶采摘、修剪完成后,选择经过选种、浸种和催芽处理的紫云英种子,接种根瘤菌,接种后的种子与沙土按1:2的质量比拌匀后进行撒播,播种的同时施用茶树基肥作为紫云英的肥料来源;随后进行灌溉、翻埋。本发明利用现代茶园设施结合紫云英和茶树生长特性,发明一套实用于茶园种植紫云英的方法,利用茶园本身农事操作的规律进行紫云英套种,方法简单,不仅降低了紫云英种植的时间与肥料成本,同时能够保证紫云英在茶园种植中的成功率,减少茶园化肥的施用,控制茶园杂草生长,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在提倡有机农业、节能减排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吴一群;陈子聪;林琼;林静芬;颜明娟;林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04.19
技术公布日:2018.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