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土壤动物评估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潜力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28329发布日期:2018-10-12 19:57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态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土壤动物评估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潜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喀斯特生态系统是一种脆弱的生态系统,因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已大面积退化,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环境乃至人类生存。评估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潜力对开展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意义重大。现有的评估手段主要基于地上植被的恢复情况,但由于植物生长周期长,且相关工作只能在野外原位开展,因而耗时长,人力、财力投入大。土壤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种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生命周期短(绝大部分物种约30天),便于室内养殖和扩繁,因而是评估生态系统恢复潜力的有效对象。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评估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手段中植物生长周期长,评估耗时长;在区域环境条件下,土壤动物最适合生活条件的获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土壤动物评估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潜力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土壤动物评估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潜力的方法,所述方法以土壤动物为对象;通过野外原位土柱移栽试验和土壤动物休眠卵库室内培养试验,综合评价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的扩散恢复潜力和休眠卵库恢复潜力,从地下生物多样性的角度,以期为喀斯特生脆弱态系统的恢复与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进一步,所述利用土壤动物评估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潜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土壤动物扩散恢复潜力的测定方法:选取4种不同石漠化程度的样地;在每种样地采集表层10厘米的土壤样品,1份去除土壤动物区系,1份为对照;将每个土壤样品用20目孔径的网袋装好,做成直径为13厘米的土柱,分别放回到对应样地取样原地,样方内重复7次;分别在移栽后的第15天、30天和60天取样,分离、鉴定获得的土壤动物样品;同时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土壤动物休眠卵库恢复潜力的测定方法:对去除土壤动物活体的无石漠化样地土壤样品,分别设置20℃、23℃、25℃、27℃和30℃以及20%、25%和30%土壤湿度,进行室内培养,探索土壤动物休眠卵孵化的最佳培养条件;将4种样地的表层土壤经冷激法去成虫处理后,在筛选出的最适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箱中避光培养30天后取样;分离、鉴定获得的土壤动物样品;每个处理重复12次。

进一步,所述选取4种不同石漠化程度的样地为无石漠化r0、潜在石漠化r1、轻度石漠化r2和中度石漠化r3。

进一步,所述分别放回到对应样地取样原地将去除动物区系和对照的无石漠化样地土壤原位移栽到无石漠化样地,记为or0和wr0,以及or1、wr1、or2、wr2、or3和wr3共计8种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地区,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在维持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生态功能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发明以普定县为例,调查分析贵州喀斯特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动物扩散恢复潜力,探明喀斯特石漠化背景下土壤动物休眠卵库恢复潜力。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整个试验周期两个月内即可完成,可提高现有评估手段效率5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土壤动物评估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潜力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以土壤动物为研究对象,推动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通过野外原位土柱移栽试验和土壤动物休眠卵库室内培养试验,综合评价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的扩散恢复潜力和休眠卵库恢复潜力,从地下生物多样性的角度,以期为喀斯特生脆弱态系统的恢复与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土壤动物评估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潜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以土壤动物为对象;通过野外原位土柱移栽试验和土壤动物休眠卵库室内培养试验,综合评价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的扩散恢复潜力和休眠卵库恢复潜力,获取退化生态系统土壤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最优环境条件;

s102:从地下生物多样性恢复的角度,以期为喀斯特生脆弱态系统的恢复与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土壤动物评估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潜力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土壤动物扩散恢复潜力的测定方法:选取4种不同石漠化程度的样地(无石漠化r0、潜在石漠化r1、轻度石漠化r2和中度石漠化r3)。在每种样地采集表层约10厘米的土壤样品,1份去除土壤动物区系(o),1份为对照(w);将每个土壤样品用20目孔径的网袋装好,做成直径为13厘米的土柱,分别放回到对应样地取样原地(即,将去除动物区系和对照的无石漠化样地土壤原位移栽到无石漠化样地,记为or0和wr0,以及or1、wr1、or2、wr2、or3和wr3共计8种处理),样方内重复7次;分别在移栽后的第15天、30天和60天取样,分离、鉴定获得的土壤动物样品;同时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土壤动物休眠卵库恢复潜力的测定方法:对去除土壤动物活体的无石漠化样地土壤样品,分别设置20℃、23℃、25℃、27℃和30℃以及20%、25%和30%土壤湿度,进行室内培养,探索土壤动物休眠卵孵化的最佳培养条件;将4种样地的表层土壤经冷激法去成虫处理后,在筛选出的最适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箱中避光培养30天后,取样;分离、鉴定获得的土壤动物样品;每个处理重复12次。

下面结合试验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

试验在贵州省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开展。综合考虑植被、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选择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4种不同石漠化程度的样地:无石漠化(r0)、潜在石漠化(r1)、轻度石漠化(r2)和中度石漠化(r3)样地,每种样地选择3个50m*50m的样方,并定位、保护。

土壤动物扩散恢复潜力测定方法

在选取的4种类型的样地取表层约10厘米的土壤样品,1份去除土壤动物区系(o,-25/25℃,12/12h,循环冻融3次),1份为对照(w,不做任何处理)。然后将每个土壤样品用20目孔径的网袋装好,做成直径为13厘米的土柱,分别放回到对应样地取样原地。即,将去除动物区系和和对照的无石漠化样地土壤移原位移栽到无石漠化样地,记为or0和wr0,以及or1、wr1、or2、wr2、or3和wr3共计8种处理,样方内重复7次。分别在移栽后的第15天、30天和60天取样,分离、鉴定获得的土壤动物样品。同时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土壤动物休眠卵库恢复潜力测定方法

对去除土壤动物活体的无石漠化样地土壤样品,分别设置20℃、23℃、25℃、27℃和30℃以及20%、25%和30%土壤湿度(含水量),进行室内培养,探索土壤动物休眠卵孵化的最佳培养条件。将4种样地的表层土壤经冷激法去成虫处理后,在筛选出的最优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箱中避光培养30天后,取样。分离、鉴定获得的土壤动物样品。每个处理重复12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