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猕猴桃的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2680发布日期:2018-10-19 18:3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育苗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用于猕猴桃的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猕猴桃被誉为“水果之王”,其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老年人、儿童、体弱多病者的滋补果品。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a、e以及钾、镁、纤维素之外,还含有其他水果比较少见的营养成分——叶酸、胡萝卜素、钙、黄体素、氨基酸、天然肌醇。猕猴桃的营养价值远超过其他水果,它的钙含量是葡萄柚的2.6倍、苹果的17倍、香蕉的4倍,维生素c的含量是柳橙的2倍。与其它水果不同的是猕猴桃含有宽广的营养成分,大多数水果富含一、两种营养成分,但是每个猕猴桃可提供8%dv叶酸,8%dv铜,8%泛酸,6%dv钙和鲜,4%dv铁和维生素b6,2%dv磷和va以及其它维生素和矿物质。猕猴桃除含有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单宁果胶和糖类等有机物,以及钙、钾、硒、锌、锗等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葡萄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脂肪,极具营养价值,因此猕猴桃的种植和开发极具发展前景。

育苗是猕猴桃生产的重要环节,猕猴桃幼苗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收成的多少。良好的育苗,可使果树缩短营养生长期,提早受益,达到早产,丰产,稳产的目的。一般猕猴桃的种子经沙藏处理后,将种子洒在育苗盘里,进行播种育苗。起苗时采用直接将幼苗拔起的方式,很容易导致称猴桃的幼苗受损。

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107231970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猕猴桃育苗装置,包括底座、推动器和育苗筒,底座包括底板和铰接在底板两端的支撑板,底板上设有通孔,推动器包括圆形推盘和推杆,推杆的顶端垂直连接于圆形推盘的圆心,推杆与通孔活动连接,育苗筒呈中空圆柱体,育苗筒垂直连接于底板上表面,圆形推盘滑动套接在育苗筒内,推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育苗筒的高度且小于支撑板的高度。采用该发明进行猕猴桃育苗后,移栽育苗时就可以将猕猴桃育苗和土壤基质一起移栽,这样就不会损伤育苗的根系,大大提高了育苗的存活率,但该方案未考虑到搬运猕猴桃育苗的过程中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很容易对育苗造成损害,降低了育苗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猕猴桃的育苗装置,用以解决猕猴桃育苗结束后,取出猕猴桃育苗容易损坏根系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用于猕猴桃的育苗装置,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上表面的育苗箱,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下表面的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第一轮组之间通过转动轴实现同轴转动,转动轴上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通过开口露出底板上表面,底板上表面滑动连接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第二轮组中的第一轮通过第一轴转动连接于底板下表面,第二轮组中的第二轮通过第二轴转动连接于底板下表面,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设置有第三轴,第三轴与第一轴之间组成v形区域,v形区域正上方设有离合器,离合器转动连接在连杆上,离合器的外形与v形区域契合;底板上设有凹槽,凹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与连杆固定连接;育苗箱包括箱体和滑动连接于箱体内的支撑板,支撑板下方设置有两根铰接连接的柔性杆,支撑板的下表面与柔性杆的铰接部位相抵,第一柔性杆穿过箱体外壁与齿条的一端相抵,第二柔性杆铰接于箱体内壁上,第三轴上设有第一锥齿轮,箱体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与底板垂直的第四轴,第四轴的底端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第四轴的顶端固设有移送装置,移送装置的下表面与箱体上表面齐平,箱体的右侧壁上连接有与箱体上表面齐平的承接板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初始状态下,滑板上表面与底板上表面齐平,支撑板位于箱体中部位置,第一柔性杆与第二柔性杆之间的铰接部位顶住支撑板,定位支撑板。

支撑板上表面与箱体的上部区域形成了育苗管,将营养基质和猕猴桃种子放入育苗管中进行育苗,育苗结束后将整个装置推动送至种植区域。

推动的过程中,第一轮组与第二轮组同时顺时针转动,第一轮组带动第一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条向左端滑动,第一齿条推动与其相抵的第一柔性杆滑动,第一柔性杆与第二柔性杆之间的铰接部位也随着向上运动,同时推动支撑板向上滑动,支撑板推动位于支撑板上表面的猕猴桃育苗和营养基质向上移动,直至支撑板上表面与箱体上表面齐平;此时第一齿条脱离与第一齿轮的啮合,第一齿条停止运动,猕猴桃育苗和营养基质露出育苗箱的上表面。

同时,第一柔性杆的活动端被齿条推送至滑板的上表面,第一柔性杆对滑板施加压力,滑板向下滑动,滑板带动离合器向下滑动,离合器与v形区契合,第一轴带动第三轴顺时针转动;同时第一锥齿轮开始顺时针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四轴转动,移送装置也随着转动,移送装置推送猕猴桃育苗和营养基质至承接板上,然后手动将滑板向上移动,离合器向上移动脱落与v形区域的契合,第三轴停止跟随第一轴同轴转动。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方案利用支撑板的滑动将猕猴桃育苗和土壤基质一起移动出育苗箱,再通过移送装置移送至承接板上便于移栽,防止猕猴桃育苗移出土壤基质时对根系造成损害,大大提高了育苗的存活率,同时也减少了猕猴桃育苗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外界造成损伤。

网格栅的网眼与推动杆的上表面形成若干个单独的育苗管,将猕猴桃种子和土壤基质放置于育苗管内进行培育,一次性可培育多颗猕猴桃育苗,每颗猕猴桃育苗相对独立,无需手动将育苗分开,手动分开育苗容易对育苗的根系造成损害。

优化方案二:移送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箱体顶端的矩形框,矩形框与箱体重合,矩形框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齿条,第四轴的顶端设有与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

移送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箱体顶端的矩形框,当第四轴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同轴旋转,第二齿轮带动啮合第二齿条运动,从而带动矩形滑动至承接板上方与承接板重合;防止在推送的过程中,数个猕猴桃育苗挤压,对育苗造成损害,同时矩形框与承接板组成保护框,减少育苗在运输过程中所受的外界的伤害。

优化方案三:箱体的侧壁上设有通风孔。通气孔可以使空气能够很好的流通,保证了培育称猴桃育苗时所需要的氧气。

优化方案四:承接板与箱体侧壁可拆卸连接。当猕猴桃育苗和土壤基质被移动至承接板上表面时,将承接板拆卸下来,用承接板将猕猴桃育苗和土壤基质移送至不便移动育苗装置的栽种区域,减少对猕猴桃育苗的搬送次数,尽可能降低对猕猴桃育苗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猕猴桃的育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育苗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育苗箱的俯视图;

图5为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板1、育苗箱2、第一轮组3、第二轮组4、第一轴5、第二轴6、第三轴7、离合器8、滑板9、第一锥齿轮10、第二锥齿轮11、第四轴12、箱体13、支撑板14、推动杆15、网格栅16、矩形框17、承接板18、育苗管19、第二齿轮20、第一柔性杆21、第二柔性杆22。

实施例:本方案中的用于猕猴桃的育苗装置,包括底板1和焊接在底板1上表面的育苗箱2,育苗箱2顶部开口;底板1下表面安装有第一轮组3和第二轮组4,第一轮组3通过转动轴固定连接,转动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底板1下表面;转动轴上固定连接同轴转动的齿轮,底板1上开有供第一齿轮露出的通槽,通槽的正上方还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齿条初始状态下位于底板1左端。

如图2所示:第二轮组4包括第一轮,第一轮固定有第一轴5,第一轴5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二轮固定有第二轴6,第一轴5与第二轴6之间安装有第三轴7,第三轴7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斜面,第一轴5、第二轴6与第三轴7均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底板1下表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v形区域,v形区域的正上方安装有离合器8,离合器8转动连接在连杆上,离合器8的外形与v形区域契合,如图5所示。底板1上开有凹槽,凹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9,滑板9与连杆固定连接,因此离合器8由滑板9控制一起上下滑动,初始状态下离合器8位于v形区域的正上方,第三轴7上固定安装有同轴转动的第一锥齿轮10。

如图3所示:育苗箱2包括箱体13、支撑板14、推动杆15、网格栅16和矩形框17,网格栅16水平焊接于箱体13内壁,网格栅16每个网眼正下方均对应安装有推动杆15,推动杆15的上表面与网格栅16的网眼形状契合,当推动杆15的上表面与网格栅16下表面齐平时,推动杆15与网格栅16的网眼形成育苗管19,推动杆15均焊接在支撑板14的上表面;支撑板14滑动连接在箱体13内壁上,支撑板14下方安装有两根相互铰接的柔性杆,两根柔性杆的相互铰接处与支撑板14的下表面相抵,第一柔性杆21的左端穿过箱体13左壁与滑板9相抵,第二柔性杆22的右端与箱体13内壁铰接,柔性杆用来起缓冲和减震的作用;矩形框17滑动连接于箱体13上端开口处,初始状态下矩形框17与箱体13上表面完全重合,矩形框17右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二齿条23,箱体13顶端的前壁上挂钩连接有承接板18,育苗箱的外壁上还开有通风孔。

育苗箱2右侧的外壁上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第四轴12,第四轴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轴转动的第二齿轮20,第二齿轮20与矩形框17外壁上的齿条啮合,如图4所示;第四轴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同轴转动的第二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1与第一锥齿轮10啮合。

本方案的基本原理为:

初始状态下,推动杆15的上表面与网格栅16下表面齐平,推动杆15与网格栅16的网眼形成育苗管19,将猕猴桃的种子和营养基质放入育苗管19中,等到育苗结束需要种植时,将装置推动至种植场地。

第一轮组3和第二轮组4顺时针转动,第一轮组3带动第一齿轮同轴转动,第一齿轮带动啮合的第一齿条向右端滑动,如图1所示,齿条推动第一柔性杆21,由于第一柔性杆21与第二柔性杆22的铰接部位与支撑板14相抵,第一柔性杆21在运动时,第一柔性杆21与第二柔性杆22铰接部位将支撑板14向上推动,支撑板14向上运动时带动推动杆15运动,推动杆15将育苗管19中的猕猴桃幼苗和营养基质推送至露出箱体13的顶端。

此时第一柔性杆21的左端被第一齿条推送至凹槽处,第一齿条脱离与第一齿轮的啮合,第一齿条停止运动,第一柔性杆21与第二柔性杆22停止推动支撑板14,且第一柔性杆21的左端开始对滑板9施加压力,滑板9向下滑动,同时带动离合器8向下移动,离合器8的左端连接第一轴5,离合器8的右端与第三轴7连接,第一轴5与第三轴7实现同轴转动,第二轮组4转动时,带动第一轴5和第三轴7顺时针转动,第一锥齿轮10也随着开始做顺时针转动,第一锥齿轮10通过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1带动第四轴12逆时针转动,第四轴12带动第二齿轮20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20通过与第二齿条23的啮合驱动矩形框17向承接板18滑动,直至矩形框17与承接板18完全重合,矩形框17在滑动的过程中将箱体13顶端的猕猴桃幼苗和营养基质一起推送至承接板18上,此时矩形框17与承接板18配合,将猕猴桃幼苗和营养基质定位保护,防止运输过程中对猕猴桃幼苗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