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瓠子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10782发布日期:2018-12-19 05:16阅读:30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瓠子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瓠子又名瓠瓜、扁蒲、夜开花;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以嫩果供食,西非以嫩苗和嫩叶作菜。瓠子是一种常用蔬菜,喜温,不耐低温,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病害少,所以春季瓠子用支架栽培,有利于通风透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瓠子栽培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瓠子栽培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品种选择;

步骤二:地块选择;

步骤三:播种期选择;

步骤四:培育壮苗;

步骤五:施肥整地作畦;

步骤六:大田直播与定植;

步骤七:田间管理;

步骤八:病虫害防治;

步骤九:采收。

优选地,在步骤一中,瓠子品种选自安古长蒲、杭州长瓜、温州长蒲、温州圆蒲、鄂瓠杂3号中的一种。

优选地,在步骤二中,选择500~1000米的海拔高度,土层较深疏松、肥沃,ph值6.5~7.0,2~3年内末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种植。

优选地,在步骤三中,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6月巾下旬。

优选地,在步骤四中,瓠子栽培可采用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

优选地,在步骤五中,沟深15~20厘米,哇宽(连沟)1.5米,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2500千克、复合肥或碳酸氢按30~50千克,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30~40千克。

优选地,在步骤六中,瓠子栽培密度,畦宽1.5米,每畦栽2行,株距1500~1600株。

优选地,在步骤七中,进行中耕除草与铺草覆盖、搭架绑蔓和整枝摘心、进行植株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处理、人工辅助授粉和肥水管理。

优选地,在步骤八中,病害防治可用腈菌唑乳剂1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600~1000倍液,或生物农药多抗灵150~200倍液,或72%大生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5%百茵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蚜虫和蓟马防治可用10%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800~1000倍液。斑潜蝇防治可用48%乐斯本乳油600~800倍液等喷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栽培方法实施例:

品种选择:瓤子栽培品种要根据消费习惯和市场需要,选择市场需求量大、在夏季平原不能栽培的品种;要选择抗性强、品质优、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目前适于栽培的品种行:安古长蒲、杭州长瓜、温州长蒲、温州圆蒲、鄂瓠杂3号等。

栽培地块选择:瓠子栽培地块要选择500~1000米的海拔高度,土层较深疏松、肥沃,ph值6.5~7.0,2~3年内末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种植。

播种期的选择:瓠子的适宜播种期,主要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产品上市时间确定。因栽培的瓠子从播种到始收为45~50天,供应市场时间主要为7月下旬至9月下旬.所以其适宜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6月巾下旬,在海拔高的地区可适当早捅,随着海拔降低,播种期适当延后。

培育壮苗:瓠子栽培可采用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目前采用直播的放多。

育苗移栽的,可育1~2片真叶小苗和3~4片真叶大苗。培育壮花,是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

(1)种子处理。每亩大田瓠子用种量为150~200克。播种前,晒种1~2天,杀死种子表面病原茵,并能促进种子发芽。采用温汤浸种,在55℃温水中浸15分钟,然后让水温降到30℃浸种。瓠子种皮较厚,不易吸水,为了使瓠子种子充分吸水,于种子发芽迅速整齐,需浸种8~12小时。浸种后,搓洗种子,把种子外表粘附的杂物洗净,然后用拧干的湿毛巾或湿纱布包好,故人恒温培养箱或有加温保温地方进行催芽。当有60%~70%的种子长出胚根,即“露白”时,就可以播种。

(2)播种。采用育苗移栽需在播种前作好营养土和苗床准备。营养土配制可用水稻田土加8%~10%的猪粪、0.2%的过磷酸钙、0.2%的复合肥,打碎拌匀,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堆制30天以上过筛。每亩大田瓠子需准备育商床的面积为:育大苗移栽需18~20平方米,育子叶苗移栽需4~5平方米。苗床要做成深沟高畦,畦宽连沟1.4~1.5米,育大茁的苗床需铺营养土8~10厘米,育子叶苗铺4~5厘米;或把营养土装入纸体、塑料营养钵或穴投中。把已催芽的种子直接点播于苗床中,种子间距8~10厘米或直接播于营养钵或穴盘中。盖土1~1.5厘米,覆盖地膜保温保湿。出土后,及时揭云覆盖物,防止徒长。

(3)幼苗管理。因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一般为多雨季节,为了防止雨淋伤苗,要搭建塑料小拱棚。晴天要揭开薄膜,防止高温伤苗。不宜勤浇水,宜在苗床表土见白时浇水。

施肥、整地作畦:瓠子整地要求早翻与深翻,做到细致整地,作棵沟高暖,沟深15~20厘米,哇宽(连沟)1.5米。瓤子产量高,需肥量大,要施足基肥,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2500千克、复合肥或碳酸氢按30~50千克,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30~40千克。有机肥和碳酸氢铵要在畦中间开深沟施入,其他化肥可撒施于畦面后,浅翻土拌人土中,最后把畦整成龟背形,畦面细平。

大田直播与定植:瓠子栽培密度,畦宽1.5米,每畦栽2行,株距1500~1600株。

(1)大田直播。采用大田直播的方法,具有不伤根系、抗性强、生长势强等优点;但播种和苗期管理不当,易出现缺苗、出苗不齐、多费种子等缺点。直播的方法;每畦开2行浅沟或每吨按2行栽培株距浅挖播种穴,沟、穴深3~4厘米,并浇足底水,把已浸种催芽好的种子,按株距播于沟中或穴中,每穴播1~2粒种子,种子间距3~4厘米,覆盖营养土1~1.5厘米,然后在播种穴处理草防雨淋和保持土壤水分,也可用1米宽地膜覆盖畦面,苗出土后,及时用刀片划破地膜,轻轻拉出幼苗,用土把苗四周封严。同时,要及早进行查苗、补苗与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井加强苗期管理。

(2)定植。在植前,喷药防治病虫害,浇湿茁床,用刀切土块起苗,剔除病苗与弱苗,选择壮苗带药带土块定植。定植时,按株距挖好栽植穴,把苗栽于穴中,覆土轻压,让其中2片子叶露出土面2厘米左右,随即浇定根水。为了防止病害发生,可在定根水中加入50%多茵灵(500倍液)。

田间留理:

(1)中耕除草与铺草覆盖。瓤子定植后(或大田直播后)至搭架绑蔓前,进行浅中耕1~2次,疏松土壤,除去杂草。搭架绑蔓后,进行清沟培土,畦面铺草覆盖,以降低地温、保水、保肥和保持土壤疏松等作用,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2)搭架绑蔓和整枝摘心。瓠子采用立架式栽培,利于瓠子果形直、瓜皮着色均匀,商品性好。当植株长到30~40厘米时,要及时搭架绑蔓。搭架形式有“人”字形和篱笆形,以采用“人”字形较多。架材选用长2.5米左右的较粗小竹竿或小木材,在离每株植株8~10厘米处,向畦内斜插一根架材,在两根架材交叉处放一根横架材缚牢。为了便利侧蔓攀缘和人工分层绑茧,在“人”字架上用小竹竿或翅料绳,绍横架2~3道。搭好架后用塑料绳或稻草把主蔓缚在架上,并随者主蔓或侧蔓伸长20~30厘米,分次把主侧蔓绑在架上。当主蔓长到高1.0—1.5米时要进行摘心,留止部子蔓生长,当子蔓坐果后,留5~6片叶摘心,孙蔓结果,及时疏掉细弱徒长侧枝,及时摘掉畸形瓜和无商品性瓜,以每株同时结2条瓜较好,还要及时摘除老叶与病叶,利于通风透光。

(3)进行植株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处理。瓤子主蔓和子蔓出现雌花较晚,为了使瓤子早现雌花和早结果,在苗期4~5片真叶时喷1次乙烯利,浓度为100~150毫办千克(1柿水加乙烯利5毫升),7~8片真叶时再喷1次。但在应用乙烯利时必须注意对生长势弱的苗不进行处理;处理后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进行乙烯利处理田块,要留1/4植株不进行处理,以提供雄花授粉用。

(4)人工辅助授粉。瓠子栽培一般不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因瓠子果是雌雄异花、夜间开花的作物,有的地区蜜蜂等昆虫很少,则需在傍晚时进行人工授粉,即摘取当日开放的雄花去掉花辩,涂于雌花柱头。

(5)肥水管理。瓠子栽培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植株生长前期轻施追肥,视苗的生长情况和土壤水分情况迫施10%~20%稀人粪尿2~3次。在第一批瓜采收后,每亩施复合肥10~15千克或尿素7~l0千克,每采收2~3批瓜后追施1次肥水。根外迫肥可用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雾。

(八)病虫害防治

瓠子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创马、斑浴蝇等。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药剂防治要早,以预防为主,选准对口农药。

病害防治可用腈菌唑乳剂1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600~1000倍液,或生物农药多抗灵150~200倍液,或72%大生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5%百茵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

蚜虫和蓟马防治可用10%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800—1000倍液。斑潜蝇防治可用48%乐斯本乳油600~800倍液等喷雾。

采收:瓠子要根据市场对商品质量的要求,适时采收,以提高果实品质和加快后续瓜的生长。因瓠子结果期是在高温季节,果实生长快,一般从开花到采收12~15天;并注意头批瓜宜早采收,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瓠子采摘宜在早上进行,瓜要放在阴凉处,作好分级包装,防止机械伤,当日运往市场销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