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简单、高速的捕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6688发布日期:2018-10-09 19:46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活捉捕兽器。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此类捕兽器的效率和易用性的改进。



背景技术:

笼式捕兽器通常包括选择性地打开的末端,以便允许或阻止目标动物进入兽笼的包围空间中。门被枢转地或可滑动地安装至末端。门闩或类似结构将门保持在设定的、打开的位置。诱饵常被放置在兽笼中以诱使动物进入兽笼并按压或移动触发器结构。该触发器与门闩连接,从而移动该触发器或等同的致动器使门被释放以便从门打开的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在各种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针对包括顶部、侧部、前门、后部、和底部以形成对动物的包围空间的笼式捕兽器,该顶部包括面向该包围空间内部的顶棚(ceiling)。该前门枢转地附接在该顶棚处,并且包括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该升起位置暴露兽笼的内部以允许动物进入该包围空间,而该降下位置限制兽笼的内部空间以阻挡动物从该包围空间离开。持紧(holdclose)组件将顶棚连接至门并且可以包括双杆连杆(twobarlink),其中在与前门的枢转附接部(attachment)分开且间隔开的第一位置处,上杆枢转地附接在顶棚处。该上杆在第二可移动位置处枢转地附接至下杆,并且该下杆在第三可移动位置处枢转地附接至该门。持紧组件的下杆在顶棚下方并且被折叠,从而邻近处于门升起位置的上杆延伸。在门朝降下位置移动时,持紧组件的这些杆展开,在降下位置中,该展开位置使得持紧组件从顶棚向下延伸至门的较低位置。

持紧组件脱扣以便无滑动运动地固定前门。低摩擦门闩及其脱扣连杆提供一致的设定动作以抵抗振动和不希望的脱扣。可选择的后门靠近诱饵位置装配,以便允许近似于垂直的通道用于以最少的时间和环境影响进行诱饵的放置以及无人照看的、无障碍的、一致的释放。可变转矩臂提供可调节的脱扣力。盛放诱饵的脱扣托盘在底板上方间隔开以要求微小的设定运动来获取诱饵并进一步确保脱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笼式捕兽器的侧面正视图,示出了前门的重叠视图,包括设定位置、具有用虚线表示的活动部分的中间位置、和同样用虚线表示的关闭位置。

图2是在设定的正常脱扣位置中的门闩的细节视图。

图3是图2的细节视图,其中门闩在释放位置。

图4a是连结夹(tieclip)在预组装情况下的透视图。

图4b是组装好的连结夹的透视图。

图5是图1的兽笼在设定位置中的前侧透视图。

图6是图5的兽笼在关闭位置中,示出了替代性实施例的提手。

图7是持紧升降操纵杆元件的底部透视图。

图8是图7的升降操纵杆的顶部透视图。

图8a是替代实施例升降操纵杆的顶部透视图。

图9是设定状态下笼式捕兽器的活动部分的组件的侧面正视图,兽笼的其他部分被省略以方便清楚展示。

图10是在中间位置中的图9的组件。

图11是在关闭位置中的图9的组件,托盘的回弹状态用虚线示出。

图12是脱扣托盘的细节视图,示出了第一和第二转矩臂位置。

图13是笼式捕兽器的后部透视图,示出了打开的后门。

图14是前门门闩的侧后方透视图。

图15是脱扣托盘的顶部后方透视图。

图15a是替代实施例脱扣托盘的顶部后方透视图。

图16替代实施例提手的透视图。

图17是带有锁定向下位置中的替代实施例把手/后锁定组合的捕兽器的侧透视图。

图18是图17的捕兽器,其中把手在锁定、向上位置。

图19是图17的把手,为了清楚展示只示出了某些部件。

图20是图22的视图的部件,其中把手被释放。

图21是把手/锁定组件的滑动门闩。

图22是图17的捕兽器,其中把手/锁定组合在释放升起状态。

图23是图22的捕兽器,其中后门被打开。

图24是进一步实施例后门锁定结构的细节视图。

图24a是图24的结构的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传统的捕兽器中,门闩被设置的方式能够影响脱扣力。而且,脱扣力可能受设定状态的持续时间影响,例如,各种天气条件能够改变活动脱扣特征的表面特性,从而门闩在设定条件中变得相对卡滞或打滑。因复杂或大摩擦力设计,一些捕兽器固有地受到脱扣力变化影响。当脱扣力过小时,门会意外关闭,例如由于风吹或动物在捕兽器上方或附近走动。当捕兽器在设定状态中被移动至另一位置时,不希望的脱扣的另一种起因会发生。在过高脱扣力的情况下,动物将取得诱饵并自由地走出捕兽器。当脱扣力过高时,已经知道有用户连接绳子并在目标进入时手动地使捕兽器脱扣。这种差的功能使得无人看管使用的预期特征无法实现。

通常,脱扣力是不可调节的,或者这种调节不起作用或不方便。如果本地目标动物体重与出厂脱扣设置不同,例如比预期的轻,则诱饵会被动物移走而门仍保持打开。类似地,如果非目标动物是轻体重的,则将脱扣力调高能够是有用的。例如,如果目标是松鼠,但是非计划中的老鼠和鸟也被捉住,则需要更高的脱扣力。然而,这种选择性要求可重复且一致的脱扣动作,这种可重复且一致的脱扣动作还未可得。

本发明在图1、图5、和图6中示出的各种优选实施例中包括对活捉捕兽器的简易使用、效力、尺寸和成本的改进。如图1中看到的,被示出为前门的入口门被铰接至兽笼并且包括靠近兽笼顶部的打开设定位置以及朝向兽笼底部枢转的降下位置。在打开位置中,被弹簧偏置的枢转门闩选择性地将门保持几乎平行于兽笼顶棚地完全打开。门闩包括凸轮表面以瞬时接合门或等同的紧密连接的结构,从而当前门被提升至设定位置时,门闩在弹簧偏置下被动地卡合在适当位置。此设定动作被很好地限定、可重复并且允许用户通过以下描述的升降操纵杆仅用单手就可将前门升起。

该前门包括持紧组件。该组件优选地通过弹簧元件或替代地通过重力被偏置,以便将前门向下移动或移动到关闭或降下位置。该组件基本上完全在兽笼的顶棚的下方,从而兽笼的顶部保持相对平坦以便捕兽器的高效存储和运输,同时该组件基本上从前门的上方动作。该组件包括在兽笼顶棚处或附近的枢转地附接在杠杆第一末端处的上致动升降操纵杆。下连杆在与杠杆第一末端间隔开的位置处枢转地附接至致动升降操纵杆。下连杆被进一步枢转地附接至前门。致动升降操纵杆和下连杆一起分别是双杆连杆,包括三个链接的枢转铰链,从而形成该持紧组件。在上方门设定位置中,致动升降操纵杆和下连杆部分地重叠并且近似平行地折叠。类似地,前门优选地基本上平行于在设定位置中的升降操纵杆和下连杆。这种平行或等效堆叠的元件提供了紧凑的捕兽器结构,该结构大部分装配在前门上方的空间内,在门的竖直水平部分和顶棚之间,并且优选地不高于兽笼的顶棚。持紧组件的附带部分可以在顶棚上方延伸。当门关闭时,升降操纵杆和下连杆舒展开,从而展开再次变成近乎平行。

该组件包括止挡件以便限制升降操纵杆和下连杆在门关闭位置中的枢转运动。当三个铰链移动越过对齐位置至稍微不对齐的位置时,该止挡发生。这可以形成类似于闭锁膝关节的偏心机构,其中,腿是延伸并稳固的以便支撑起身体。此组件优选地主要通过枢转铰链运动来运行,其中,滑动动作被限制为在这种铰链内的动作。由于可忽略的滑动和短的轻量元件,该持紧组件是高效的,并且前门以微小的偏置力快速关闭并打开以轻松地设置。该持紧组件上的偏置力和/或可选择的止动门闩结构将关闭的门保持在关闭位置中。

为了设置该捕兽器,可以将致动升降操纵杆的夹紧区定位在下连杆枢轴的附近或越过下连杆枢轴,以便用户直接按压并提升持紧组件和门。如在这里描述的,按压包括从下表面向上按压。一旦完成这种提升至门的运动上界限附近,该设置动作是自动且瞬时的。这种简单的设置动作随着升降操纵杆或等同结构被方便地按压在兽笼前开口处在顶棚下方的位置处而发生。这与现有设计形成对比,在现有设计中,设置步骤远离前门和/或要求从兽笼的顶上或其他位置的间接的次级动作。在此展示的直接设置动作只要求与门的运动紧密对应的短程手部运动。在捕兽器被放置在屋顶的示例中,可操作进入捕兽器的降下位置是有用的。

兽笼的可选择的后门优选地朝外打开以提供将诱饵投放到兽笼内的进入。用户能够将诱饵几乎直接向下投放到远离前门的位置中,而不是伸手到兽笼深处放置诱饵。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后门被铰接在底部,这样使得其朝外打开,从而容易地将诱饵位置从上方以及从一侧露出。

后门的进一步特征是用于释放占据兽笼的动物。动物在兽笼内到处走动时,动物能够踏上脱扣托盘、板或其他等效的释放触发器,但是后门(优选地不与触发动作相联系)会保持打开。为了方便,该脱扣托盘将被如此地称呼,或者只称作托盘,但是不仅限于托盘,并且可以是其他同等功能的结构,如平台、板、圆盘、通道、杆、按钮、勺、杯、环、带、或诸如此类。在优选的底部铰链的情况下,后门在伸展打开的时候仅靠重力就可以稳定在打开位置中,因此在后门打开时动物会看到大开的后部末端。锁定机构被装配至后门,优选地在顶部处并从后门向前间隔开,以便在通常情况下使后门保持关闭。锁定机构基本上从后门的前方被手动地释放,这样使得由于此离开开口被提供给动物,用户更安全地与后部远离。该后门通常不依赖于触发装置。以此方式,该捕兽器在设置时不被构造为双门入口系统,但是考虑了双门入口系统,如果需要这种构型是可能的。在一个示例中,第三触发门可以定位远离诱饵,或者该释放门也可以被触发,同时维持放置诱饵的直接进入。

优选的是有足够长的捕兽器,使得前门或等效的封闭件在变得稳固之前完全关上而不搁置在动物上。为此原因,前门或等效的触发门通常优选地在其后端处铰接在靠近兽笼的顶部。这种门从上方向内关闭,从而在任何门干扰的情况下有助于向内碰撞动物。另一种保证前门无障碍的方法是更长更深的捕兽器,从而诱饵位置离该门更远。但是更紧凑的捕兽器对于成本和便利性是固有的需要。使得动物尽可能靠后并且迅速关闭的设计将允许最紧凑实用的捕兽器。进一步地,如在本发明中看到的,可靠地操作力以触发门关闭应该是可重复的。在现有设计中,由于上述的无数问题(环境、生锈、灰尘、摩擦等等),这种关闭力是不可预测的。

为了提供有效的长捕兽器,脱扣托盘被枢转地附接在兽笼的后部,优选地使其后部与后门或兽笼的后延伸部相邻,使得诱饵能够被尽量远离前门放置。对于典型的啮齿动物尺寸的兽笼来说,托盘通常向前延伸,间隔在兽笼底部上方例如一英寸处。枢转安装件优选地类似地间隔在底板上方,使得该托盘关于侧视图能够是基本水平的。因为托盘延伸至兽笼的后部,所以诱饵通常被放置在托盘的后部上靠近托盘枢转位置。这与现有设计形成对比,在现有设计中,诱饵通常被放置在兽笼底板上,位于兽笼的后端与中心定位的脱扣板之间。诱饵不需要被放置在兽笼的后部底板上,因为那里的底板被托盘覆盖。在操作中,动物进入兽笼的前部并走向后部以获取诱饵。这样做要求动物上升一小段距离以便上到托盘上,从而托盘向下移动。这种自然的动作保证动物不会仅仅将其颈部伸到托盘上(颈部在正上方(over-neck))来获取诱饵,而是一直向后走到兽笼的末端。经验观察已经表明这种上踏结构是防止诱饵偷食的意料之外的改进,即使当被应用到传统捕兽器上时。当结合了在此披露的进一步改进,逃跑和误脱扣基本上消除。通过使托盘升起,诱饵也被升起,因此动物能够轻易看见诱饵。

脱扣托盘包括可选择的凸缘,该凸缘优选地从该基部向上弯折,并部分地向枢转位置上方的顶棚延伸。此凸缘创造了竖直的转矩臂,该转矩臂枢转地作用在至前门门闩的连杆上,其中,该臂优选地终止在兽笼顶棚的下方。当脱扣托盘向下枢转时,凸缘推动连杆向前以使门闩枢转并释放前门。除了简单,此布置摩擦小,没有大量的滑动。使得托盘脱扣的力主要来自偏置弹簧,该偏置弹簧优选地装配至该门闩。该单个弹簧提供将门闩保持在设定位置中和将脱扣托盘保持在其上部位置中的两种功能,并且通过低摩擦系统可靠地控制该脱扣力。当然,针对这些功能,可以使用附加的弹簧及其位置。

该脱扣托盘的枢转位置优选地从该托盘的最后位置向前,同时该脱扣托盘从铰链的后方延伸至该兽笼的后端。以此方式,悬臂式的前端被该后悬平衡到某种程度。这减小了竖直运动到兽笼时的误脱扣的倾向,例如当将设置后的捕兽器移动至附近位置或动物碰撞时这可能发生,同时使该托盘足够长以防止颈部在正上方。

从该脱扣托盘到该门闩的连杆可以包括凸缘上的可调节竖直位置。在此布置中,该转矩臂能够被改变以减小或增大脱扣力。托盘的枢转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当脱扣力改变时,该脱扣动作的运动不改变。此外,在此实施例中,该偏置弹簧不需要任何改变。这些是本发明布置的出人意料的结果。

作为人道的捕兽器,兽笼的材料优选地被设计成使得目标动物不能将其鼻子伸到外面,尤其不能轻易地撕咬兽笼网格的金属丝。在松鼠的示例中,如实际经验中已经观察到的,1”x1”的网格允许动物在撕咬金属丝时使其口鼻或鼻子区域受伤。因此,在此示例中优选1/2”x1”或类似规格的网格。然而,当被用在较小的网格尺寸中时,用于1”x1”网格的同样重的金属丝可能成本高或过于阻塞。因此,网格可以以规律的间隔沿着兽笼壁使用不同的金属丝直径。例如,可以有间隔1”的竖直0.090”金属丝与间隔1/2”的0.055”水平金属丝。或者对于金属丝给定的方向,每隔两根金属丝可以有一根0.090”的金属丝,中间的金属丝为0.055”。这些间距和直径尺寸可以根据捕兽器大小和目标动物的大小和重量成比例。

优选实施例中可选的提手结构具有带有波状的抓取部分的单根金属丝形式,其通常静置在兽笼的顶上。该稍升起的区段提供方便的区域以抓住提手并将其拉起至操作位置而不会大幅增加该捕兽器结构的高度。传统的直提手金属丝平放在顶部并且难以发起提升到位。在进一步的选择中,该提手包括带有三维路径的金属丝形式,以便提供多个手按压点,从而比单根金属丝形式改善了用户舒适度。这种提手还易于抓住以及从兽笼顶部上的平放位置向上枢转至其操作位置。这种三维金属丝成本比模制的提手小并且提供了独特且有吸引力的视觉外观。

图1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操作状态。前门40围绕顶部铰链43枢转。如示出的,铰链43是前门40的金属丝的弯曲部分。设定位置用实线示出,其中前门40打开,升降操纵杆20在上部位置中,并且下连杆130抵靠升降操纵杆20折叠。升降操纵杆20和下连杆130形成至少部分的持紧组件。挡边28或同等结构接触下连杆130以便为升起的门和/或持紧组件提供上运动界限。同样参见图9。在重叠的中间位置(虚线)中,前门40已经部分向下枢转,并且带有下连杆130的升降操纵杆20的持紧组件展开。在关闭位置中(也是虚线),前门40处于或靠近最低位置,并且带有下连杆130的升降操纵杆20完全展开。在图9至图11中也示出了这种关闭前门40的顺序。门弹簧65优选地提供这种偏置力以促成这种迅速的运动。如图9中看到的,门弹簧65优选地基本上平行于设定位置中的持紧元件和前门,其被示为紧凑的结构。上升降操纵杆铰链22与兽笼10在其顶棚处或靠近其顶棚结合,同时下升降操纵杆铰链24朝向持紧组件的中央区域枢转地与下连杆130配合。在持紧组件的下端,下连杆130的下铰链131与前门40配合。在图1和图9的侧视图中,在设定位置中,上铰链22与下铰链131基本上横向地对齐。这种对齐促进了该持紧组件的横向和竖向紧凑结构。下铰链131保持持续的连接,不要求与前门40的接合事件以实现可靠且牢固的固定动作和顺畅的开启动作。如果需要特定的间隙或几何形状,可以提供选择性的脱离。

如在图1中的侧视图中看到的,持紧组件在兽笼10的顶棚的下方。例如,铰链24和131通过各自的操作位置被间隔在顶棚下方。如示出的,铰链22的周围结构稍微延伸至兽笼10的顶部上方,并且升降操纵杆20的任选的附带元件(如远端23)可以比示出的延伸得更高。

在设定和中间位置中,相对于图10的侧视图,枢轴24在将上铰链22联接至下铰链131的假想线(未示出)的前方。在图11的关闭位置中,枢轴24移动以接近该假想线或处于该假想线或在该假想线后方。因此该关闭位置是稳固的,从而来自被捕动物的力或兽笼的晃动将不会允许门打开。不论枢轴24在假想线的后方或接近该假想线,来自门弹簧65的弹力使门保持在关闭状态。如图7和图8中看到的,门弹簧65在凹陷或凸出部26处枢转地接合升降操纵杆20。在图11中,升降操纵杆20的止挡限制部25按压或接合下连杆130以保持该关闭状态,同样参见图7。如图11中示出的,如果枢轴24稍处于假想线的后方,则该持紧组件将稳固抵抗开启力,直到该门和持紧结构的机械极限。止挡限制部25可以被等效地定位在如所示出的持紧组件的元件之间或在兽笼10或前门40中的一者处。除了门弹簧65之外,或取代门弹簧,可以使用其他来源的保持力(未示出)。例如,持紧组件上的配重件可以将其向下偏置和/或使其保持关闭,类似地,考虑了在枢转的杠杆臂末端的落锤或在皮带轮系统上的落锤。进一步地,在持紧组件与兽笼之间、或兽笼与门之间、或持紧组件内的可释放止动闩锁动作(未示出)可以使该组件保持在图11的关闭位置中。

升降操纵杆20可以由模制塑料制成。该升降操纵杆然后能够被构造用于使用卡合配合进行装配。在图7和图8中,上升降操纵杆22延伸穿过横向凸出部21和21a。凸出部21比凸出部21a长。为了装配,连接至该兽笼凸出部21的金属丝的该升降操纵杆抵靠兽笼金属丝的顶部定位。该升降操纵杆然后被向后且向下按压在凸出部21a上。凸出部21a相对于凸出部21向下偏转以脱离,且然后卡合在适当位置,从而在铰链22处大部分地围绕兽笼金属丝。同样地,升降操纵杆20可以在枢轴24处卡合配合至下连杆130。铰链24形成开口向前部的c形,以部分地围绕下连杆的金属丝。该金属丝被向后按压以在斜坡24a上移动直到其卡合在适当位置。外铰链枢轴24处的c形也包括卡合配合功能。在附接在铰链22和下铰链131处之前,升降操纵杆20的持紧组件通常与下连杆130在枢轴24装配在一起。下铰链131在装配之前优选地为u形钩,该u形钩围绕前门40的金属丝进一步成形,以便将其枢转地保持至该门。挡边27将下连杆130侧向地限制在铰链24内。

任选地,升降操纵杆20可以由金属薄板或网格制成,其中,部分被弯曲或成形以将其装配。图8a示出了金属丝升降操纵杆300。兽笼铰链322包括包绕兽笼10的金属丝的弯曲部分。枢轴324装配至下连杆130。远端323提供从下方按压的接口和抵靠下连杆130的止挡限制部,其类似于升降操纵杆20的止挡限制部25。任选地,为了舒适性和标识为操作区域,该远端可以被覆盖、涂漆、或用塑料包覆。此外,单根成形的金属丝(未示出)可以提供该升降操纵杆的结构,例如末端带有弯曲部分以形成兽笼铰链。

如在附图中见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持紧组件完全通过枢转运动作用在前门40上。在此实施例中,除了各个支点内的最小的内部滑动,不要求在该组件内的滑动特征使门偏置并安全地关闭。以此方式,门关闭的脱扣动作迅速、流畅并且可重复。例如,滑动元件可以选择性地包括在抵靠前门40的升降操纵杆20的远端。

为了设置该捕兽器,升降操纵杆20通常在远端23处被提升,从而在视图中顺时针旋转。上升降操纵杆铰链22和前门铰链43描绘了基本上彼此平行的轴线,侧向延伸跨过兽笼10的一定宽度。升降操纵杆20从而被向外拉动以使门解锁,且然后以直观的运动被向上拉动,类似于相邻的前门40的运动。这种动作通常是单一的运动,并且使得持紧组件在其用法上几乎是易懂的,在观念上类似于不用任何干预结构而使门打开。根据此实施例,升降操纵杆可以被描述为充当替代门,该替代门平行于实际门运动。作为意料之外的结果,这种自然的运动已经被试用者注意到并且为他们突出了现有的传统设计中的不足。下连杆130将前门40拉到其上设定位置中,其中,前门40和持紧元件近似平行于兽笼顶棚以提供大的捕兽器入口。相比之下,传统的捕兽器门通常以进一步限制兽笼开口的方式以较大的向下的角度被设置。当门关闭时,占据兽笼的动物不能接近持紧组件的升降操纵杆和连杆,因此门保持固定直到操作人员提升该升降操纵杆或从外部进行等效的动作。

任选地,升降操纵杆20可以被致动从而通过铰链22前方的杠杆的凸出部设定,例如在图11中的此铰链上方(未示出)。连接至升降操纵杆20或前门40的进一步的连杆可以被提供用于将升降操纵杆20或前门40从除了远端23以外的位置旋转以设置该捕兽器。该连杆可以是前门40的下边缘或其他部分,其中在门被最初解锁后该门被直接提升。在替代实施例中(未示出),接合升降操纵杆20的齿轮或其他类型的结构可以提供这种连接。

图2、图3、和图14中,门闩30从兽笼顶部向下延伸并且在枢轴32枢转地附接至兽笼顶棚或靠近兽笼顶棚。优选地,该门闩如示出的向内延伸至兽笼的包围空间,基本没有在外部的元件。这维持了捕兽器的紧凑结构。门闩32优选地通过部分地围绕兽笼10的金属丝装配至该金属丝。门闩30可以包括进一步延伸越过枢轴32的槽缝32a,参见图14。以此方式,枢轴32能够稍微扩展以允许门闩卡合配合至兽笼金属丝。这种装配系统已经被经验性地证明在此环境中是有效的。连杆枢轴33枢转地连接至脱扣连杆92的横臂。设置弹簧枢轴36(图14)连接至设置弹簧67(还参见图9至图11)。设置弹簧枢轴36与门闩枢轴32间隔开,因此设置弹簧67对门闩30造成旋转偏置。搁架34或等同结构在设置弹簧67的偏置下选择性地接合前门40的金属丝47(图9)。凸出部31提供用于直接且便利地旋转门闩30以将该捕兽器从设定位置释放的结构。例如,如果捕兽器被设定并且要被运输或存储,可能希望这样处理,其中,门关闭。快速的释放还提供了捕兽器的改进功能的有力的欲购买示范。

在搁架34下方是在该搁架底边上的凸轮35。当前门40被升起时从图10的位置朝图9的位置移动,门的横向金属丝47与凸轮35接触并沿着凸轮向上滑动以枢转地使门闩偏转。凸轮35优选地以浅角度(shallowangle)抵抗前门40的运动而作用,例如小于约30°的角度,如示出的,并且进一步优选地小于约45°或者基于经验观察符合前门40的流畅、可靠和持续的升起和闩锁运动的其他角度。当搁架34与金属丝对齐时,门闩在设置弹簧67偏置下卡扣在适当位置以保持门打开。这种闩锁动作可重复用于所有使用方式;例如,门闩将部分接合或接合过紧是几乎不可能的。门闩30优选地是模制塑料,例如低摩擦的缩醛树脂,从而门闩的特征能够被包括在单个零件中,同时在凸轮35和其他地方的动作流畅且高效。与金属对金属相比,缩醛树脂或等效的材料在自然暴露的情况下更不易受摩擦性质的改变的影响;因此,该释放动作将是可重复的。也考虑了其他门闩材料,如包括涂层金属的铸造或成形的金属。替代地,枢转至门闩30的旋转锁紧凸轮或等效结构(未示出)可以包括下操作角,以提供等效的低门闩接合力。

门闩30通过连杆92或其他连接被限制在其逆时针运动中的静止位置。此静止位置通常与图9的设定位置相同或靠近。在此界限处,设置弹簧67向门闩提供预加载偏置力。对应于此结构,设置弹簧67通过其法向运动向门闩30提供相对恒定的力,基本上被预加载在图11的正常脱扣的、门降下、托盘升起的位置中。

以上描述的闩锁结构,闩锁力相对较低。例如,如果升降操纵杆20上的提升力最大值约为0.75lb,用于接合并偏转门闩30的增加的力可以是大约0.15lb,或如在工作模型中测得的,约提升力的20%。优选地,其将不超过提升力的约50%,或更一般地说,不超过提升力的1倍。与之前讨论的持紧组件和门的特征一起,升降操纵杆20和/或前门40能够通过足够轻的力被提升以设定,而在设定过程中不需要压住兽笼,同时该门仍然比许多现有的传统设计脱扣得更迅速。任选地,可以使用刚性更大的设置弹簧67和/或门弹簧65或类似物。

使用金属丝或金属形成的钩使枢转的门保持打开是已知的。然而,这种钩包括默认的未闩锁位置,该位置要求次级动作使该钩移动至适当位置中。即使这种钩被可移动地保持在闩锁位置中,但是当前门被升起时,现有钩的下侧的角度接近于90°并且至少超过45°。因此其不适合于通过闩锁在搁架上的凸轮自动或被动偏转。对应于此处的优选实施例,设置弹簧67通过其法向运动向门闩30提供相对恒定的力,基本上被预加载在图11的正常脱扣的、门降下、托盘升起的位置中。例如下文所讨论的,此预加载力大于将托盘50保持在其设定或升起位置中所要求的最小值。当前门40被升起从而被闩锁时,设置弹簧67运动以将门闩30接合至前门40。当门闩30从已经加载的状态偏转时,设置弹簧力在此接合过程中只是稍微升高,例如低于约50%。

在图9至图11示出的几何形状中,看到门弹簧65几乎平行地作用于在图9的设定状态中的升降操纵杆和下连杆130,利用恰好的角度来快速发起门运动。在图11的关闭状态中,此动作更接近于垂直。弹簧65从而通过变化的杠杆作用(leverage)作用在持紧组件上以将其楔住,其中起始处杠杆作用最小,而朝向关闭状态杠杆作用较大。同时,弹簧65在设定状态中被更高的拉力偏转更多。由于弹簧杠杆作用与拉力成反比,所以在设定过程中用于打开前门40的力朝向上设定位置没有过高的峰值并且朝关闭位置变得更稳固。实际上,当被设定在上部位置中时,作用在门上的向下的力常常会较低。由于较低的设定力,使门闩30脱离搁架34的摩擦力被减小。同样,作用在门上的力不会过高以在其全部运动过程中将其提升。现有捕兽器能够具有非常高的设定力。

当门脱扣时,被捕动物将自然地做出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反应具有任何影响,其将晚于门关闭周期。持紧组件的低摩擦楔作用将具有如以上所描述的在前门40上不断增大的力和朝向图11的伸展状态机械优势和速度上升。因此,动物极不可能成功对抗该关闭动作,即使它能够从远处的后部位置实现对门起作用,托盘从该远处的后部位置被脱扣。

如图11示出的,门弹簧65可以在其后端被附接至前门40的金属丝,或者被附接至兽笼的顶棚。通过门附接,前门和后门弹簧安装件一起运动,但是运动程度不同。因此,弹簧的总偏转通过顶棚安装选择被减小,并且通过弹簧周期的力更恒定。下部位置的后弹簧安装件也提供了相对于升降操纵杆20的更大的角度,用于更好的初始杠杆作用以开始门关闭动作。前门40优选地是有网格的而不是薄钢板。该更轻重量的门将进一步改进关闭的速度。加速关闭的进一步的可选择的特征是升降操纵杆20和下连杆130的轻重量和短旋转力矩臂。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效率较低的设计中,使用刚性关闭弹簧。这种大力度的解决方案要求费力的设定步骤。任选地,薄钢板或其他材料可以用于前门40。刚性塑料薄板作为前门也已经被证实是有效的,并且将工作良好,只要没有被兽笼中的动物撕咬而可进入的边缘。

尽管在搁架34处用来脱离的摩擦力最小,但是该设定状态是稳定的。来自预加载设定弹簧67的力可靠并坚固地保持该设定状态,即使当捕兽器被移动或晃动时。

脱扣连杆92优选地将门闩30连接至脱扣托盘50的后部,参见图11和图12。此连杆是直接连接而没有中间连杆或滑动接触。如所示,脱扣连杆92是直杆形式。脱扣连杆安装至托盘凸缘58中的条板(slot)52。凸缘58优选地形成为脱扣托盘50的金属薄板中的弯曲件。条板52包括用于该连杆的至少一个凹陷、棘爪、或稳定的枢轴位置。如附图中所示的,有三个此类可用的棘爪用于枢轴位置,包括在大部分附图中使用的上枢轴52a、以及图12中用虚线表示的中央枢轴52c和更下方的枢轴52b。任选地,对于不可调节的设计,条板52可以形成简单的孔或等效结构。

当设置弹簧67将连杆92推向附图中的右侧时,其优选地使各种设定和脱扣部分朝向图9的设定位置偏置。因为有系统中的最小摩擦,所以该单个弹簧能够执行这些多功能。当动物踏上脱扣托盘时,如图1中看到的,托盘围绕在托盘枢轴51处的轴61向下枢转。托盘凸缘58或等效结构向前移动以将脱扣连杆92推向左侧,如图10中所示。在前门关闭至图11中的位置之后,当动物从捕兽器内的托盘离开时,在设置弹簧67(用虚线示出)的预加载偏置下,随着相应的门闩位置,托盘反弹至上部位置。托盘能够在弹簧偏置作用下在关门位置中的这些位置之间切换(toggle)。如所示,在门闩30处的单个设定弹簧67通过脱扣连杆92使门闩和脱扣托盘两者偏置。这些部分将优选地一致运动。任选地,一个或更多个设定弹簧可以在托盘位置或其他沿着门闩、脱扣连杆和托盘组件的其他位置处。

当兽笼中的动物到处走动时,托盘会上下切换。这对于兽笼中的动物没有直接影响。当被占据时,这种反复的托盘运动还可以被用于通过进一步的装置(如,无线电发射机)提供脱扣和占据信号、可视信号(如,标记)等(未示出)。任选地,当门关闭时,可以有用于保持托盘的下部位置的装置(未示出)。

转矩臂由托盘枢轴51与条板52中选定的操作枢轴之间的距离或等效的竖直距离形成,使得连杆92上的轴向力能够优选地基于连杆92离枢轴51有多远而被调节。如所示,因为转矩臂向前移动并且门闩30在脱扣托盘的前方,所以脱扣连杆92能够直接操作以使门闩向前枢转。如所示,转矩臂具有稍微向上的定向并且条板52成角度。因为门闩在脱扣托盘50的位置上方,这进一步将脱扣连杆与门闩30的姿态(action)对齐。脱扣连杆92从兽笼的后下方区域直接延伸至上前方区域,用于没有弯曲或不成直线的接头的刚性连杆。有了这种直接的连杆,脱扣托盘的运动被精确地传递至门闩30。如所示的转矩臂优选地基本上终止于兽笼顶棚下方。例如,托盘50的长度大幅地大于转矩臂的距离,优选地为约3至5倍之间的转矩臂距离,同时将外部限制包括在内考虑了约1至10之间的比率。这些比例是基于在常规测试外进行的实验研究。

任选地,例如,如果凸缘58向下延伸并且门闩30以相反的方向(未示出)操作,则脱扣托盘可以被配置成用于拉动脱扣连杆92。此外,如在双触发门设计中示出的,这种拉伸连接对于向上的凸缘可以是有用的,例如,如果类似于前门40的后门被配置成用于被触发(未示出)。于是,该拉伸连杆(未示出)在条板或枢轴52处枢转或等效的动作以拉动靠近后触发门的类似于门闩30的门闩。压缩连杆92继续如所示的与可选择的分开的后门连杆一起进行操作。这种双触发门捕兽器通常会比附图中的单门捕兽器更长。在进一步地替代实施例(未示出)中,枢轴51可以朝向脱扣托盘的前部,从而在后部按下托盘会推或拉动连杆92。

在上枢轴52a(图12)的连杆位置中,使门闩脱扣所要求的力较高,因为将连杆向前按压的杠杆作用较小。由此得出,下枢轴位置52b中,脱扣力较小。在根据针对松鼠的工作模型的示例中,针对这三个示例性力设定,在脱扣托盘前部处测得的脱扣力从约2lb、2.5lb、和3lb调整,但是通过改变设置弹簧性质和/或扭矩臂距离可以轻易地修改这种力的范围。更一般地说,对于给定的枢轴选择,该力主要由设定弹簧67的刚度驱动。脱扣动作中有最小摩擦。根据该工作模型示例,来自用于脱离门闩搁架的摩擦的力的效应小于总力的约5%。例如,约2.5lb的脱扣托盘力,优选地通过设置弹簧67的偏置,门闩从金属丝47脱离的动作增加了约1oz至2oz。在现有的捕兽器设计中,脱扣力被时间设定、环境、和其他几何或摩擦因素影响。根据前面的讨论,本发明的脱扣力是非常一致的,直接地与设定弹簧力成比例。

在力可调节的实施例中,脱扣托盘50包括棘爪弹簧68用于使脱扣连杆92保持在选定的凹陷中。为了改变力设定,连杆92在其后端附近被上下推动。凸出部95(参见图13)于是被轻易地竖直滑动或移动以在条板52的凹陷之间卡至选定的凹陷。棘爪弹簧68包括在凸缘58中的条板中的支柱68a以保持弹簧并向该弹簧的向后位置提供止挡界限。棘爪弹簧优选地包括至托盘50的中央线圈支座和下端支座。在轴61处的运动和枢轴安装不受连杆在凸出部95处的位置的变化影响,因此对于不同的力设定,托盘50的脱扣运动将是一致的。

用于调节脱扣力的替代实施例结构(未示出)是改变设定弹簧67的预加载。例如,安装件可以被枢转地附接至兽笼10的顶棚金属丝。该安装件进一步联接至操纵杆或其他用户输入装置。然后,弹簧67的后端连接至此安装件。移动该操纵杆将调节该弹簧后端的位置,从而调节脱扣托盘50处的预加载力和脱扣力。

轴61优选地安装在向前与托盘50后部稍间隔开的位置。在以松鼠和类似的生物为目标的示例性捕兽器中,这个距离大约为0.5英寸至1英寸。这也会改善竖直振动时的稳定性。托盘50处于轴61后方的部分为该轴前方的较长的悬臂部分提供了部分的配重。于是当兽笼被竖直地振动时,容易使托盘枢转的惯性减小。当动物从外部探查捕兽器或移动设定后的捕兽器时,这种振动能够发生。当该捕兽器要被放置在难以接近的地方时,这能够是尤其有用的,从而对其预设定可以是最方便的。如示出的枢转位置,托盘50从前至后地延长,从轴61向前以及向后延长以保证动物不能颈部在托盘正上方来得到诱饵。在示例性捕兽器中,此长度尺寸约4(含)至6(含)英寸,但是对于针对各种动物的不同捕兽器大小来说,此长度通常是不同的。

在图13中,轴61被示出为网格材料的大直径弯曲区段62的末端。向前臂63延伸到兽笼内部中以接合托盘的槽缝53。槽缝53为托盘50的运动提供上界限止挡,同时允许向下的脱扣运动。

图15a示出了替代实施例的金属丝网格脱扣托盘450。网格能够允许诱饵的更好的可见性以及可能比金属薄板托盘更轻的重量。网格的金属丝在选定的位置中被紧密地间隔,以便创建用于轴61的方形开口451和用于脱扣连杆92的凸出部95的开口452。开口452可以被安排成用于提供用于力调节的多个位置,如以上讨论的。如所示,诱饵区域454可以包括紧密间隔的金属丝用于保持诱饵或诱饵杯(未示出)。

后门45被装配至兽笼10。优选地,门45从底部铰链向外枢转,如图13中看到的。门45的网格的弯曲部分46被视为铰链。为了允许后门独立运动,用于托盘50的轴61优选地安装至兽笼结构,例如在兽笼侧面上,如图所示,在弯曲的网格区段62处。这与附接至捕兽器的后壁的托盘铰链或轴形成对比。替代地,后壁的固定部分可以向上延伸至托盘水平面(未示出)。托盘和后门45于是可以均围绕此固定的矮壁的顶部铰接。

后门45操作以轻易地暴露出诱饵位置,如可选择的文字“bait”指示的,该文字可以被浮雕或印刷在脱扣托盘的选配凹陷54上,参见图15。兽笼10在门45关闭和打开时均保持其矩形棱柱形状,其中后门45不是兽笼10的必要结构元件。通过后部的大开口,用户能够将诱饵放置在托盘上而不是捕兽器的后部位置,而不需要伸手穿过前门40。传统的单门捕兽器中,这种全长伸手是不舒适的,并且经常要求将兽笼向上提升到手臂平面以能够够得到。此外,这种伸手可能不卫生,因为其可能导致与兽笼的内部接触。相比之下,靠近或邻近托盘50的诱饵位置的后门45允许以近乎直接向下的方向放置诱饵。更一般地说,把门45打开使诱饵位置从近乎正上方暴露出来,例如小于偏离竖直方向约45°角,并且优选地小于约20°。相比之下,传统的捕兽器要求偏离竖直方向近乎90°的方向或基本水平的方向,以够到诱饵位置并放置诱饵。任选地,门可以靠近后部定位在兽笼10的顶棚中以便能够竖直放置诱饵。进一步地,兽笼10的后部可以成角度,其中顶部在底部前方,并且门45类似地成角度。于是当门45打开时,诱饵位置能够被直接竖直地暴露出来。

后门45优选地包括弯曲的角42,见图13。当关闭时,如图1中,这些凸出部通过与兽笼内部接触将后门连接至兽笼10的结构。从而门45在关闭时为兽笼10的后部增加结构支撑,并且防止动物通过使兽笼10变形而使门45旁边的间隙变大。前门40固有地提供了此功能,因为其大部分被兽笼限制在其关闭位置中。

后门45的进一步特征是为了方便被捕动物的释放。在传统捕兽器中,脱扣门必须被保持打开用于释放。这通常要求设定该捕兽器。然而,动物通常不会立即离开,尤其是如果它已经在兽笼里一段时间。相反,动物会四处走动并使捕兽器(一个或更多个)门脱扣。因此,用户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装置固定前门或其他门或留在现场以再次打开捕兽器门直到动物离开。相比之下,本优选实施例的后门45没有被连接至脱扣机构并且包括独立于任何脱扣装置的稳定的打开位置。由于门45全开并放平或几乎放平在地面上,可能除锁80、80a、或把手/锁120之外,动物能够看到无阻碍的外部景象。因此,动物将更可能快速离开。根据以下描述的实施例,后门通过至少部分远离后端的连接被释放。用户因此能够安全地打开门以便释放动物,同时远离兽笼正被打开的后端。

后门45可以被铰接在一侧(未示出)上,从而仍然允许从上方到达诱饵位置以及无人照看地释放动物。进一步地,后门可以从顶部铰接从而向内打开。在此示例中,该门可以部分地向下延伸,在兽笼后部的矮壁处结束(未示出),该部分壁位于诱饵位置后方。优选的底部铰接的向外打开的门的优点在于其稳定的全开位置,如仅被重力控制。

为了选择性地保持后门45关闭,锁80(图5)优选地是带有自由末端的金属丝形式,该自由末端位于前方顶板71之上。在锁定状态中,凸出部82延伸到开口110中。锁80固有地抵抗向外按压在门45上而固定。当门45被向外推时,因为被成角度的臂84拉动,凸出部82常常会伸展。因此,凸出部82被进一步固定在开口110内。为了打开后门,用户用单手挤压弯曲部分81或等效结构以将凸出部82向内偏转,直到凸出部不再被开口110的外边缘或等效的限制结构限制。带有锁80的后门于是是自由的以被向上拉开以允许门45降下至图13的打开位置。然后,锁80能够如所示的平放在地面上或者当门打开时平放在门45上。为了关闭门,当弯曲部分81被挤压并且凸出部82被安装到开口110中时,锁80被拉向其锁定位置。锁80从而通过一只手被简单地操作。如所示,锁80优选地在门的网格的弯曲部分48处或等效结构处枢转地附接至该门。

在图24和24a中示出了后门锁的替代实施例。门关闭时,门45和锁80a弯曲,以允许杆84a骑(ride)到顶板71a的斜坡110a上并且在斜坡前方有弹性地闩锁。这种弹力来自门45和锁80a的金属丝的微小变形量。为了将锁80a装配至后门45,两个向下的支柱被安装在网格内,并且弯曲部83被任选地在一次性操作中压平以将锁固定至门。如同上述锁80一样,锁80a抵抗内部推动固定地保持该门,当动物推动后门时,门向外的微小变形使得凸出部82a抵靠顶板71a向下偏置,这样使得锁80a在斜坡110a后方被保持得更紧。为了打开锁80a,用户将弯曲部分81a拉起,同时任选地用另一根手指向下推,在顶板71a上产生反作用力。以此方式,锁80a通过单手简单地操作。

图17至20示出了后门锁和提手或把手/锁120的组合的进一步实施例。把手/锁120以类似于锁80的方式枢转地附接至后门45的顶部。把手/锁向前延伸经过兽笼的中央以选择性地接合滑动锁100。滑动锁100可滑动地固定至兽笼10的顶部。如所示的,中央部分123包括两个基本平行的杆并且在图18和19的上锁定位置中形成提手。通过至少两个刚性的间隔开的杆,提手123为用户提供刚性连接部,以便捕兽器被搬运时用户保持并控制该捕兽器。把手/锁包括在图17中示出的降下的锁定位置。在此位置中,捕兽器的顶部大部分是平坦的,以便高效的存储和运输。当被升起用于运输时,钩121接合滑动锁100的横杆101以形成上运动止挡。为了打开后门45,把手/锁被释放,如图20和22中所示。为了释放,滑动锁100在凸起部102或其他按压点处在附图中的左侧被向按压前。横杆101脱离钩121,从而把手/锁120可以被提升移开并围绕铰链126旋转至图23的打开位置。如图23中所示的,任选的挠性连杆115保持该组件,以便进入从而重新关闭后门。如果挠性连杆不是优选的,则打开的后门和锁可以采取图13中示出的锁80的等效位置。弯曲部或扭结127为挠性连杆115提供稳定的安装。任选地,连杆115可以是刚性或多连杆形式。为了将把手/锁120固定在锁定位置中,靠近钩121的前端被向下按压,同时钩121的角度将横杆101向前推进,然后向后卡在类似于图19的位置中。有利的是,这种操作仅要求单手。替代地,滑动锁100可以被手动地向前移动以脱离钩121用于关闭。偏置弹簧112装配至兽笼10以在末端103处将滑动锁100向后偏置。把手/锁组合设计已经表现出工作良好且易于操作。

可以使用其他后门锁(未示出),例如考虑了扭转凸轮锁、弹簧加载门闩、固定栓和其他结构。优选但不要求后门45能够用单手操作。如以上所指出的,前门40通过一只手被简单且可靠地设定,这是本发明的意料之外的成果。

把手90a(图6和图13)被示出为单根金属丝形式。其包括迂回的路径,其中,在夹紧区有至少三根基本平行且非平面的金属丝,然而两根平行的金属丝会提供这种把手的某些益处。此结构形成三维分段的外形。其在末端93a处被枢转地附接至顶部托盘71,包括操作位置和降下位置(在图6中用虚线示出)。多根间隔开的金属丝分散用户手上的负荷。这种三维外形与普通的金属丝形式的把手形成对比,其中,单根金属丝尖锐地按压手部。进一步地,三维金属丝更容易从降下位置被提升,因为用户能够从在顶部托盘上方间隔的金属丝中的一根的下方拉动。为了将把手90a安装至顶部托盘71,把手在末端93a处被伸展开。把手90a的折叠结构提供坚实的弹力以允许末端93a容易地展开并且也能很好的向内延伸经过顶部托盘71的弯曲凸出部72。从而,把手90a将被固定地装配,但是可以在购买后进行安装。既然这样,提手90a可以被存储在兽笼10中以便运输。向上拉动把手使该把手稍微弯曲并且使末端93a一起偏置更远,从而接合凸出部72,这样使得把手90a上更多向上的力在凸出部72处给予更多的保持。

图1和图5示出了在降下位置中的单个弯曲部分的形式的进一步的把手90。正如所见,弯曲部分的顶杆具有迂回或波状的路径。这种外形有助于将该把手提升至其操作直立位置(未示出)。波状的顶杆的较高位置为抓握和提升把手90提供了可进入的下表面。该波状外形也明显地加宽了该顶杆,增加了搬运舒适性。

图4a和图4b示出了连结夹70。在图4a中,如呈现出的,在装配至兽笼10之前,该夹子被打开。此预装配夹子还被示出在装配图中的最后方位置中。如图5和图6中最佳看到的,夹子70围绕兽笼10的底板网格的两根间隔开的平行金属丝。远端70a稳定该夹子,这样使得兽笼10的结合处不会上下移动,这种上下移动可能发生于传统的圆形夹子。传统的夹子作为旋转的连接,该旋转的连接允许在该夹子旋转时两个相邻金属丝移动。为了补偿,这种夹子通常必须被夹压得非常紧。稳定的夹子70不要求过高的夹压以将边缘牢固地结合。夹子70也可以充当铰链。在假想的构型中,图5的右侧壁向外枢转,类似于后门45的运动(未示出),夹子70会有效地允许此功能。

虽然已经展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形式,但是应清楚,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做出各种修改。考虑到,来自一个实施例的元件可以与来自另一实施例的元件组合或被其代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