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合欢种子包衣剂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33052发布日期:2018-08-10 18:52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合欢包衣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合欢种子包衣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合欢又名夜合树,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的绿化树种。原产我国和日本。落叶乔木,树皮灰色,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白天对开,夜间合拢。花萼和花瓣黄绿色,花丝粉红色,荚果扁平。木材可以做家具。也叫马缨花。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宜在排水良好、肥沃土壤中生长,但也耐瘠薄土壤和干旱气候。

现在合欢树育苗多采用种子进行育苗,但是种子成活率低,而且育出的苗木20%以上会在生长初期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造成苗木长势较弱,因此需要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现有的种子处理方式较多,有化学药剂处理、物理方法处理等,因合欢树种皮较厚,现有技术中在处理前多先进行手动破损处理,但存在着损伤种子的风险,同时又大幅增加了劳动强度。

因此,研制出一种便捷高效、能促进合欢种子发芽、茁壮生长的包衣剂相当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合欢种子包衣剂及其使用方法,该种包衣剂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绿色环保,能够高效促进合欢种子的萌芽生长,提高成活率及发芽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效合欢种子包衣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

有机质发酵物20-30份、泥炭10-15份、火山灰质2-3份、水溶性壳聚糖1-2份、贝壳粉1-1.5份、面包碎屑1-2份、茅膏菜浆液6-8份、凹凸棒粘土2-3份、棕榈纤维0.8-1.2份、芸薹素内酯0.3-0.5份、吲哚乙酸0.2-0.4份、复合微量元素营养液1-1.5份、保水剂0.4-0.6份、表面活性剂0.3-0.5份、植物提取物1.5-2.5份、无害粘接剂3-5份和增塑剂1-2份;

进一步地,上述水溶性壳聚糖为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乳酸盐或壳聚糖谷氨酸盐中一种或者一种以上。

进一步地,上述高效合欢种子包衣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

有机质发酵物25份、泥炭12份、火山灰质2.5份、水溶性壳聚糖1.5份、贝壳粉1.25份、面包碎屑1.5份、茅膏菜浆液7份、凹凸棒粘土2.5份、棕榈纤维1份、芸薹素内酯0.4份、吲哚乙酸0.3份、复合微量元素营养液1.25份、保水剂0.5份、表面活性剂0.4份、植物提取物2份、无害粘接剂4份和增塑剂1.5份。

优选地,上述水溶性壳聚糖采用壳聚糖季铵钠、壳聚糖乳酸钙或壳聚糖谷氨酸钾中一种或者一种以上。

进一步地,上述复合微量元素营养液包括以下成分:尿素300-400mg/l、磷酸二氢铵100-120mg/l、edta铁钠盐20-30mg/l、硼酸6-10mg/l、硫酸铜3-5mg/l、硫酸锰2-3mg/l和硫酸锌1-2mg/l。

优选地,上述保水剂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醚、羧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或淀粉醚中一种或者一种以上。

优选地,上述表面活性剂采用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中任一种。

进一步地,上述植物提取物为茶树精油、芦荟酊、艾叶精油按照质量比(1-2):1:(1-2)混制得到的。

优选地,上述无害粘接剂采用海藻酸钠、干酪素、瓜尔胶、甲壳胺、大豆蛋白胶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

优选地,上述增塑剂采用环氧亚麻子油。

上述的一种高效合欢种子包衣剂的使用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重量份配比称取上述包衣剂原料;

(2)将合欢种子用ro水喷淋清洗,洗净表面杂质待用;

(3)将有机质发酵物、泥炭、火山灰质、贝壳粉、面包碎屑、棕榈纤维加入到球磨罐中球磨至少20min,出料粒度为200-300微米,得混料a;再将混料a、水溶性壳聚糖、茅膏菜浆液、芸薹素内酯、吲哚乙酸、复合微量元素营养液、植物提取物以及相当于混料a重量10-15%的ro水加入到搅拌罐中搅拌混合25-35min;之后加入剩余其它原料搅拌混合40-50min,得成品糊状包衣剂,上述搅拌罐的搅拌转速为300-350r/min;

(4)将步骤(2)中的合欢种子投入到步骤(3)得到的包衣剂中搅拌4-5min,搅拌转速为60-70r/min,搅拌结束后取出外表裹附包衣剂的合欢种子,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温度为55-65℃下烘干固化30-40min。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合欢种子包衣剂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原料中无毒害物质,绿色环保,无公害,且采用本发明的包衣剂对合欢种子进行包衣,其包衣效果牢固均匀可靠,遇液体难溶解,保存时间长,吸附能力强,播种后能向周围土壤环境内吸收种子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和微量元素;

(2)通过对包衣剂内各成分及配比改进优化,能够高效促进合欢种子的萌芽生长,提高成活率及发芽质量,促使幼苗生长茁壮迅速,并且能够调节种子萌发过程中各激素的平衡,极易于被种子吸收,为种子生长萌发提供充足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另外,该种包衣剂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缓释作用,能够抑制病虫菌的侵害,改善种子生长周围的微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能够减少后期管理施肥所需劳动力,为后期苗木长势优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大大降低了合欢种子育苗种植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高效合欢种子包衣剂,称取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

有机质发酵物20份、泥炭10份、火山灰质2份、水溶性壳聚糖1份、贝壳粉1份、面包碎屑1份、茅膏菜浆液6份、凹凸棒粘土2份、棕榈纤维0.8份、芸薹素内酯0.3份、吲哚乙酸0.2份、复合微量元素营养液1份、保水剂0.4份、表面活性剂0.3份、植物提取物1.5份、无害粘接剂3份和增塑剂1份;

上述部分原料的选用如下表1所示;

表1

上述的高效合欢种子包衣剂的使用方法如下:

(1)先将预备好了的合欢种子用ro水喷淋清洗,洗净表面杂质待用;

(2)再将上述称取好了的有机质发酵物、泥炭、火山灰质、贝壳粉、面包碎屑、棕榈纤维加入到球磨罐中球磨20min,出料粒度为200微米,得混料a;将混料a、水溶性壳聚糖、茅膏菜浆液、芸薹素内酯、吲哚乙酸、复合微量元素营养液、植物提取物以及相当于混料a重量10%的ro水加入到搅拌罐中搅拌混合25min;之后加入剩余其它原料搅拌混合40min,得成品糊状包衣剂,上述搅拌罐的搅拌转速为350r/min;

(3)将步骤(1)中的合欢种子投入到步骤(2)得到的包衣剂中搅拌4min,搅拌转速为70r/min,搅拌结束后取出外表裹附包衣剂的合欢种子,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温度为55℃下烘干固化40min。

实施例2

一种高效合欢种子包衣剂,称取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

有机质发酵物25份、泥炭12份、火山灰质2.5份、水溶性壳聚糖1.5份、贝壳粉1.25份、面包碎屑1.5份、茅膏菜浆液7份、凹凸棒粘土2.5份、棕榈纤维1份、芸薹素内酯0.4份、吲哚乙酸0.3份、复合微量元素营养液1.25份、保水剂0.5份、表面活性剂0.4份、植物提取物2份、无害粘接剂4份和增塑剂1.5份;

上述部分原料的选用如下表2所示;

表2

上述的高效合欢种子包衣剂的使用方法如下:

(1)先将预备好了的合欢种子用ro水喷淋清洗,洗净表面杂质待用;

(2)再将上述称取好了的有机质发酵物、泥炭、火山灰质、贝壳粉、面包碎屑、棕榈纤维加入到球磨罐中球磨25min,出料粒度为250微米,得混料a;将混料a、水溶性壳聚糖、茅膏菜浆液、芸薹素内酯、吲哚乙酸、复合微量元素营养液、植物提取物以及相当于混料a重量12%的ro水加入到搅拌罐中搅拌混合30min;之后加入剩余其它原料搅拌混合45min,得成品糊状包衣剂,上述搅拌罐的搅拌转速为350r/min;

(3)将步骤(1)中的合欢种子投入到步骤(2)得到的包衣剂中搅拌4.5min,搅拌转速为65r/min,搅拌结束后取出外表裹附包衣剂的合欢种子,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温度为60℃下烘干固化35min。

实施例3

一种高效合欢种子包衣剂,称取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

有机质发酵物30份、泥炭15份、火山灰质3份、水溶性壳聚糖2份、贝壳粉1.5份、面包碎屑2份、茅膏菜浆液8份、凹凸棒粘土3份、棕榈纤维1.2份、芸薹素内酯0.5份、吲哚乙酸0.4份、复合微量元素营养液1.5份、保水剂0.6份、表面活性剂0.5份、植物提取物2.5份、无害粘接剂5份和增塑剂2份;

上述部分原料的选用如下表3所示;

表3

上述的高效合欢种子包衣剂的使用方法如下:

(1)先将预备好了的合欢种子用ro水喷淋清洗,洗净表面杂质待用;

(2)再将上述称取好了的有机质发酵物、泥炭、火山灰质、贝壳粉、面包碎屑、棕榈纤维加入到球磨罐中球磨25min,出料粒度为300微米,得混料a;将混料a、水溶性壳聚糖、茅膏菜浆液、芸薹素内酯、吲哚乙酸、复合微量元素营养液、植物提取物以及相当于混料a重量15%的ro水加入到搅拌罐中搅拌混合35min;之后加入剩余其它原料搅拌混合50min,得成品糊状包衣剂,上述搅拌罐的搅拌转速为300r/min;

(3)将步骤(1)中的合欢种子投入到步骤(2)得到的包衣剂中搅拌5min,搅拌转速为60r/min,搅拌结束后取出外表裹附包衣剂的合欢种子,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温度为65℃下烘干固化30min。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