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除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98437发布日期:2018-11-02 21:15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棚除湿方法,尤其是一种蔬菜大棚的除湿方法。

背景技术

大棚蔬菜生产由于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的,其地面蒸发和作物蒸腾产生的水蒸汽大都聚集在棚内,所以棚内相对湿度显著高于露地。在蔬菜大棚生产活动中,大棚内部空气湿度过大,很容易引起大棚蔬菜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因此,必须加强对蔬菜大棚空气湿度的控制。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有覆盖地膜、地下微灌、通风排湿等方法,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劳动量,且覆盖的地膜不易回收处理,造成土壤污染,影响第二茬作物的种植生长。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安全、环保、生态的蔬菜大棚除湿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环保、生态的蔬菜大棚除湿方法,其操作简单、作用显著,明显降低了大棚内的空气湿度,改善棚内环境,营造适宜的生产环境。

其具体的步骤为:

(1)碳化稻壳的制作

采用风选的方法去除稻壳内的杂质和灰尘,然后将其在350-400℃,炒制10-20min,使其发黑碳化,得碳化稻壳;碳化稻壳中固定碳含量35%-50%,灰分含量50-60%;将碳化稻壳自然冷却至室温,待用;

(2)酵素液浸渍

取益生菌发酵原液,加水稀释,得益生菌发酵稀释液;

将上述泠却后的碳化稻壳浸渍于益生菌发酵稀释液中5-7天,然后取出碳化稻壳,沥干水分,自然风干,得酵素浸渍碳化稻壳;

(3)撒施

根据棚内湿度含量及不同作物对湿度的要求,在畦上或垄间撒施酵素浸渍碳化稻壳进行除湿。

本发明中,经碳化后的稻壳具有类似竹炭纤维的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将碳化后的稻壳撒铺在蔬菜种植行之间的地面上,在棚内湿度高时,吸收水分降低棚内湿度。当棚内湿度较低时,释放部分水分子,以维持棚内最佳的湿度条件。

经酵素浸渍的碳化稻壳富集了酵素液中的活性益生菌,撒施后,碳化稻壳坚固的碳骨架形成的多孔网状结构,为活性益生菌的增殖代谢提供有利场所,进而通过微生物作用对土壤进行分解,起到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菌含量、改良土壤的目的。

为了达到更好的除湿效果,优选的,

步骤(1)中风选后稻壳控制水分含量12-15%。

步骤(1)中炒制时单次投入稻壳3-5kg。

步骤(2)中益生菌发酵原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500-550。

步骤(2)中碳化稻壳与益生菌发酵稀释液的用量体积比为1:3-5。

步骤(3)中,在畦上或垄间每撒施10-15cm厚度的酵素浸渍碳化稻壳,棚内湿度降低20-30%。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碳化稻壳,其多孔网状结构可以调节棚内湿度,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发生。酵素液中所含的高活性有益菌调节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土壤团粒结构,有益于土壤改良,当季作物采收结束后,对土壤进行翻耕,碳化稻壳均匀混入土壤中,使土壤的团粒结构更加合理,同时内含的有益微生物对土壤进行分解作用,增加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的松散程度。本发明所述的除湿方法安全、环保、生态、操作简单、作用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除特殊说明外,下述实施例中均采用常规现有技术完成。

实施例1

一种大棚除湿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碳化稻壳的制作

采用风选的方法去除稻壳内的杂质和灰尘,然后将其在350℃,炒制20min,使其发黑碳化,得碳化稻壳;碳化稻壳中固定碳含量35%,灰分含量55%;将碳化稻壳自然冷却至室温,待用;

(2)酵素液浸渍

取益生菌发酵原液,加水稀释,得益生菌发酵稀释液;

将上述泠却后的碳化稻壳浸渍于益生菌发酵稀释液中7天,然后取出碳化稻壳,沥干水分,自然风干,得酵素浸渍碳化稻壳;

(3)撒施

根据棚内湿度含量及不同作物对湿度的要求,在畦上或垄间撒施酵素浸渍碳化稻壳进行除湿。

步骤(1)中风选后稻壳控制水分含量12%。

步骤(1)中炒制时单次投入稻壳3kg。

步骤(2)中益生菌发酵原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500。

步骤(2)中碳化稻壳与益生菌发酵稀释液的用量体积比为1:3。

步骤(3)中,在畦上或垄间撒施10cm厚度的酵素浸渍碳化稻壳,可使棚内湿度降低20%。

采用本发明,可以将西红柿大棚内的湿度稳定的控制在60-70%,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实施例2

一种大棚除湿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碳化稻壳的制作

采用风选的方法去除稻壳内的杂质和灰尘,然后将其在400℃,炒制10min,使其发黑碳化,得碳化稻壳;碳化稻壳中固定碳含量40%,灰分含量60%;将碳化稻壳自然冷却至室温,待用;

(2)酵素液浸渍

取益生菌发酵原液,加水稀释,得益生菌发酵稀释液;

将上述泠却后的碳化稻壳浸渍于益生菌发酵稀释液中6天,然后取出碳化稻壳,沥干水分,自然风干,得酵素浸渍碳化稻壳;

(3)撒施

根据棚内湿度含量及不同作物对湿度的要求,在畦上或垄间撒施酵素浸渍碳化稻壳进行除湿。

步骤(1)中风选后稻壳控制水分含量15%。

步骤(1)中炒制时单次投入稻壳4kg。

步骤(2)中益生菌发酵原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550。

步骤(2)中碳化稻壳与益生菌发酵稀释液的用量体积比为1:4。

步骤(3)中,在畦上或垄间撒施12cm厚度的酵素浸渍碳化稻壳,可使棚内湿度降低24%。

采用本发明,可以将西瓜大棚内的湿度稳定的控制在60-70%,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实施例3

一种大棚除湿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碳化稻壳的制作

采用风选的方法去除稻壳内的杂质和灰尘,然后将其在360℃,炒制15min,使其发黑碳化,得碳化稻壳;碳化稻壳中固定碳含量50%,灰分含量52%;将碳化稻壳自然冷却至室温,待用;

(2)酵素液浸渍

取益生菌发酵原液,加水稀释,得益生菌发酵稀释液;

将上述泠却后的碳化稻壳浸渍于益生菌发酵稀释液中5天,然后取出碳化稻壳,沥干水分,自然风干,得酵素浸渍碳化稻壳;

(3)撒施

根据棚内湿度含量及不同作物对湿度的要求,在畦上或垄间撒施酵素浸渍碳化稻壳进行除湿。

步骤(1)中风选后稻壳控制水分含量13%。

步骤(1)中炒制时单次投入稻壳5kg。

步骤(2)中益生菌发酵原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500。

步骤(2)中碳化稻壳与益生菌发酵稀释液的用量体积比为1:5。

步骤(3)中,在畦上或垄间撒施15cm厚度的酵素浸渍碳化稻壳,可使棚内湿度降低25%。

采用本发明,可以将豆角大棚内的湿度稳定的控制在65-75%,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实施例4

一种大棚除湿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碳化稻壳的制作

采用风选的方法去除稻壳内的杂质和灰尘,然后将其在370℃,炒制12min,使其发黑碳化,得碳化稻壳;碳化稻壳中固定碳含量45%,灰分含量55%;将碳化稻壳自然冷却至室温,待用;

(2)酵素液浸渍

取益生菌发酵原液,加水稀释,得益生菌发酵稀释液;

将上述泠却后的碳化稻壳浸渍于益生菌发酵稀释液中5.5天,然后取出碳化稻壳,沥干水分,自然风干,得酵素浸渍碳化稻壳;

(3)撒施

根据棚内湿度含量及不同作物对湿度的要求,在畦上或垄间撒施酵素浸渍碳化稻壳进行除湿。

步骤(1)中风选后稻壳控制水分含量14%。

步骤(1)中炒制时单次投入稻壳3.5kg。

步骤(2)中益生菌发酵原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550。

步骤(2)中碳化稻壳与益生菌发酵稀释液的用量体积比为1:4。

步骤(3)中,在畦上或垄间撒施13cm厚度的酵素浸渍碳化稻壳,可使棚内湿度降低22%。

采用本发明,可以将茄子大棚内的湿度稳定的控制在65-73%,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实施例5

一种大棚除湿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碳化稻壳的制作

采用风选的方法去除稻壳内的杂质和灰尘,然后将其在380℃,炒制18min,使其发黑碳化,得碳化稻壳;碳化稻壳中固定碳含量50%,灰分含量60%;将碳化稻壳自然冷却至室温,待用;

(2)酵素液浸渍

取益生菌发酵原液,加水稀释,得益生菌发酵稀释液;

将上述泠却后的碳化稻壳浸渍于益生菌发酵稀释液中6.5天,然后取出碳化稻壳,沥干水分,自然风干,得酵素浸渍碳化稻壳;

(3)撒施

根据棚内湿度含量及不同作物对湿度的要求,在畦上或垄间撒施酵素浸渍碳化稻壳进行除湿。

步骤(1)中风选后稻壳控制水分含量15%。

步骤(1)中炒制时单次投入稻壳4.5kg。

步骤(2)中益生菌发酵原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500。

步骤(2)中碳化稻壳与益生菌发酵稀释液的用量体积比为1:3。

步骤(3)中,在畦上或垄间撒施11cm厚度的酵素浸渍碳化稻壳,可使棚内湿度降低26%。

采用本发明,可以将草莓大棚内的湿度稳定的控制在60-70%,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