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寒观赏性锦屏藤幼苗的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06095发布日期:2018-10-09 19:40阅读:20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寒观赏性锦屏藤幼苗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锦屏藤是热带观赏藤本植物,不耐低温,幼苗期对低温和霜冻极为敏感,因而在园林中应用区域受到很大限制;同时,尽量锦屏藤生长迅速,但其独特的观赏性气生根在幼苗阶段难以产生。

目前,园林应用和出售的锦屏藤苗基本都采用直接在土壤中进行的藤条扦插,苗木多为1-3年生幼苗,其小幼苗居多,价格较为便宜;3年生及以上幼苗较少,但售价较高。锦屏藤幼苗前期栽培阶段无气生根产生,在家庭绿化或园林栽培中需要生长一段时间才能凸显出观赏价值。在热带地区或夏季,温度较高生长较为迅速,而在我国亚热带(偏北)地区或秋冬季节则生长缓慢,叶片枯黄脱落,甚至出现叶片、藤条的低温伤害,造成枯死,苗龄越小受害症状越明显。

因此,现有苗木资源和扦插技术由于在抗寒性、幼苗期观赏性和藤条数量等方面的不足,适合于气候湿热地区的传统繁殖,对于偏冷凉地区、家庭园艺和增殖系数要求高的需求无法满足或实现较慢,需要有切实可行的人工驯化和扦插技术。

目前,锦屏藤的栽培和繁育技术的相关报道较少,中国专利cn201410406263.2提供了一种锦屏藤快速繁育的方法,不过该方法仅仅缩短了繁育时间,并没有解决锦屏藤的抗寒性的缺陷。同样的,虽然《优良垂直绿化植物锦屏藤的繁殖与栽培》介绍了相应的培育技术,但是也没有提供可以提高锦屏藤抗寒性能的方法。

因此研究一种可以繁育出具有较强抗寒性、气生根产生早、幼苗分枝数较多的幼苗,提高锦屏藤观赏价值和应用范围的技术是本领域所亟需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一种抗寒观赏性锦屏藤幼苗的繁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夏季平均气温为20~30℃,冬季平均气温为5~10℃,短期低温高于-5℃的地区,于当年5~6月份,对不具抗寒性的锦屏藤进行栽种,架设架子供其攀爬;至10~11月份,停止施肥,减少供水,在架子上铺设阻隔藤条与霜露接触的材料,适时去掉枯、烂部分;于次年4~5月,剪除冻坏藤条;

(2)取经步骤(1)处理后获得的木质化藤条剪成插条,保留2个节,形态学上端剪成斜口作为生根段,下端剪成平口;将插条倒插置于水中浸泡;

(3)将步骤(2)所述生根段进行水培,至插条上端萌芽并生长气生根,新的藤条生长,水中一端生根,长出较短或刚发出的新芽,

(4)将步骤(3)所得物转至培养介质中进行栽培;所述培养介质包括水或土壤;

所述不具抗寒性的锦屏藤为栽培在小于5℃环境中会出现明显受害症状的锦屏藤。

步骤(1)中所述材料为轻质干燥材料,包括干草。

步骤(1)中所述的地区,为亚热带地区,该地区的栽培区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具有较长无霜期。

便于实施本发明起见,步骤(2)中所述的水为经过滤后的自来水或河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步骤(2)中,还利用浓度为50~100mg/l的吲哚丁酸对所述生根段进行浸泡处理。

一般情况下,对生根段进行所述浸泡处理时,浸泡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步骤(3)中,进行水培时,环境温度为15~30℃。

作为本发明的可选的技术方案,步骤(4)中所述培养介质为土壤时,当两个节上的新藤条生长数日至下端新苗大于3cm后,进行移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为了获得更好的观赏效果,在步骤(4)进行培养时,需调节栽培高度或牵引早期气生根,以避免气生根接触培养介质。这是由于气生根接触水或土壤则会分枝变色,从而影响观赏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利用水作为培养介质进行水培后,从两节之间剪短,所得每个节单独移栽。当插条有限或需求的幼苗数量较多时,采取该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锦屏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得锦屏藤苗木具有较好的抗寒性能,其在生理水平上的低温胁迫调节能力得到提高,可以耐受-5℃的低温;

2、可在插条上快速形成气生根,提高了观赏性;

3、可实现多节萌芽和根系增强效果;可高效实现每个节生根萌芽,节省扦插材料,产生更多的锦屏藤幼苗。

附图说明

图1为低温胁迫对利用本发明实施例1引种不同年限锦屏藤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图2为低温胁迫对利用本发明实施例1引种不同年限锦屏藤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图3为低温胁迫下对利用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验例1中的对照组锦屏藤枝条组织着色度影响结果图;

图4为低温胁迫下对利用本发明实施例1引种锦屏藤水插枝条的生根萌芽的影响结果图;

图5为本发明进行锦屏藤繁育时两节萌芽的实况照片;

图6为本发明进行锦屏藤繁育时插条上端产生气生根的实况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1)在夏季平均气温为20~30℃,冬季平均气温为5~10℃,短期低温高于-5℃的地区,于当年5~6月份,对不具抗寒性的锦屏藤进行栽种,架设架子供其攀爬;至10~11月份,停止施肥,减少供水,在架子上铺设阻隔藤条与霜露接触的材料,适时去掉枯、烂部分;于次年4~5月,剪除冻坏藤条;

(2)取经步骤(1)处理后获得的木质化藤条剪成插条,保留2个节,形态学上端剪成斜口作为生根段,下端剪成平口;将插条倒插置于水中浸泡;

(3)在环境温度为15~30℃条件下,将步骤(2)所述生根段进行水培,至插条上端萌芽并生长气生根,新的藤条生长,水中一端生根,长出较短或刚发出的新芽,

(4)将步骤(3)所得物转至培养介质中进行栽培;所述培养介质包括水或土壤。

在步骤(4)中,分如下四组同时进行:

1)更换合适的容器,根据容器大小确定幼苗数量,进行锦屏藤水培;

2)在两个节上的新藤条生长几天后,下端新苗大于3cm后,进行移栽至土壤中;

3)幼苗栽培在一定高度或牵引早期产生的气生根;

4)在水培后期从两节之间剪短,每个节单独移栽,均可得到锦屏藤幼苗。

实验例1

实施例1所得锦屏藤(图3中的实验组)具有较高的抗寒性,具体表现为利用实施例1引种2-3年的锦屏藤在生理特征上与广东广州地区的锦屏藤(图3中的对照组)产生区别,最为直观的是藤条的生理活性在低温下更高,且植株的越冬能力提高。

在低温胁迫的条件下,不同引种年限锦屏藤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之后再增加的趋势;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引种年限对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1),引种第2年趋于稳定。

实验例2

与广东广州地区的锦屏藤苗木小于5℃出现明显受害症状不同,实施例1所得苗木在温度高于-2℃时,枝条生长状况良好,均成活并生根发芽,当温度低于-5℃时,枝条均失去活性,无法正常生长。

实验例3

本发明考察了在繁育锦屏藤时藤条正插与倒插的差异。

插条在扦插过程中主要包括萌芽、展叶以及抽枝三个阶段,展叶和抽枝有时是同时进行的。总体而言,正插和倒插插条在扦插过程中,其整个变化趋势呈现一致性,存活率一致。但是正插和倒插两组插条在主要生长阶段的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正插的插条较快进入萌芽期和展叶期,早期生长较快。但是倒插插条上端绝大多数会产生气生根,并且生长较快;此外,两个节都萌芽的比例更高。具体结构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扦插方式的扦插结果

注:表中的“%”代表“插条数目百分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