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鲟鱼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8295发布日期:2018-09-18 17:28阅读:8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鲟鱼养殖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鲟鱼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鲟鱼是指鲟形目的鱼类,鲟鱼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鲟鱼个体大,生长快,不仅具有食用、营养、滋补、保健、药用和观赏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随着鲟鱼产业的快速发展,鲟鱼人工繁育技术日趋成熟。如申请号为CN201110147872.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鲟鱼人工繁殖方法,但该发明一是采用体征观察分辨雌雄亲本,无法彻底解决亲鱼选择中雌雄亲本难于分辨问题;二是该专利在亲鱼培育中采用将亲本直接转入低温环境的方法,此方法不符合自然条件下的降温模式,同时没有说明低温培育后温度是如何升高的;三是该专利无法准确选择适龄亲本进行人工繁育。针对这种情况,申请号为“CN201410257306.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山区鲟鱼亲本培育及人工催产方法”,该方法着重对鲟鱼亲鱼进行区分,并对亲鱼的生长情况进行详细标记,并加强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进而提高鲟鱼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上述方式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鲟鱼的孵化率,但鲟鱼孵化率以及孵化出的育苗健康情况,均与鲟鱼亲鱼卵细胞和精子的质量息息相关。而上述养殖方式均缺乏对鲟鱼亲鱼养殖的重点关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鲟鱼繁育方法,以通过优化鲟鱼亲鱼的养殖方式,提高鲟鱼亲鱼卵细胞和精子质量,进而提高鲟鱼的孵化率和质量。本方案中的一种鲟鱼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取性状优良的鲟鱼亲鱼;在进行取卵/精前1~2年,将亲鱼按性别投放到养殖池中进行分池饲养;亲鱼投放量为4~5kg/㎡;养殖池底部呈8~12°的倾角,养殖池的底部铺设有5~6CM厚的泥沙,泥沙上覆盖过滤网,过滤网上铺设2~3CM厚的鹅卵石;在养殖池中投放沉水植物和虾蟹,养殖池水深1.8~2m,溶解氧7~10mg/L;4~10月份,保持水温15~18℃,其他月份保持水温11~14℃;饲料投喂量为每天按亲鱼体重的1~1.5%;步骤二、亲鱼性腺发育达到IV期后,采用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对亲鱼进行药物催产,具体为:对雌亲鱼采用两次注射法进行背部肌肉注射,第一次催产时注射剂量为1μg/kg,第二次注射时注射剂量为1.5~2μg/kg,间隔时间为12~14h;对雄亲鱼采用一次注射法进行背部肌肉注射,注射剂量为1.2~1.5μg/kg。;药物催产前一个月至卵细胞/精液收集完毕期间,养殖池采用流动水;步骤三、对收集的卵细胞和精子采用人工授精进行;然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直至将育苗孵化出即可;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在保证没有卵流出孵化器的前提下,利用水流保持受精卵上下翻滚。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在亲鱼人工繁育前1~2年,将亲鱼放入到养殖池中养殖,由于养殖池中投放有泥沙,泥沙有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而沉水植物为养殖池提供氧气,有利于亲鱼生长。与此同时,沉水植物和泥沙会促进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为虾蟹提供养分,促进其生长,虾蟹的加入有利于亲鱼活动,进而增加其运动量,改善亲鱼体质。另外,水温整体在11~18℃的较低温度,有助于避免沉水植物和虾蟹的大量繁殖,有助于保证养殖池的整体环境。而在泥沙上增加过滤网,一方面避免了泥沙大量流动到鹅卵石上方对水体造成污染,同时限制沉水植物的生长,避免过量沉水植物造成水体污染;鹅卵石在限制沉水植物生长的同时,由于鲟鱼喜欢在养殖池的池底或池壁游动,鹅卵石与鲟鱼的接触过程中,有利于去除腹部的病菌,同时刺激性腺,有利于其性腺的正常生长。而在4~10月份,保持水温15~18℃,在水温超过15℃后,鲟鱼营养物质的消耗主要是个体的生长,但过快的生长会导致性腺生长异常,将温度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使鲟鱼的生长速度控制在适宜的区间,避免了其生长过快或过慢;其他月份保持水温11~14℃;对鲟鱼亲鱼的性腺进行刺激,保证其性腺健康生长。在药物催产前一个月至卵细胞/精液收集完毕期间,养殖池采用流动水,流动水有助于促进亲鱼性腺的发育,使其性腺发育加速;再加上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的药物催产,使得亲鱼排卵/精提前,避免亲鱼排卵/精过晚,导致亲鱼在后期身体机能退下化排卵/精,影响卵细胞/精子质量的问题发生。本方案通过改善亲鱼生长环境,增加其运动量,保证亲鱼性腺的正常发育,从而提高亲鱼卵细胞/精子的质量,进而提高鲟鱼的孵化率和质量。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沉水植物为莫丝和苦草中的至少一种。莫丝和苦草中的至少一种均具有较好的净水作用,并对病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虾为青虾、河虾、草虾和对虾中的至少一种。青虾、河虾、草虾和对虾均为杂食性虾类,其可以以水草为食,同时也可以减少养殖池中多余的饲料。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蟹为关公蟹、梭子蟹和溪蟹中的至少一种。关公蟹、梭子蟹和溪蟹体型较小,同时适宜在和河水中生长;其在食用微生物等的过程中,净化了水质,同时又可作为鲟鱼的食物。进一步,所述药物的具体步骤为:对雌亲鱼采用两次注射法进行背部肌肉注射,第一次催产时注射剂量为1μg/kg,第二次注射时注射剂量为1.5~2μg/kg,间隔时间为12~14h;对雄亲鱼采用一次注射法进行背部肌肉注射,注射剂量为1.2~1.5μg/kg。雌亲鱼注射量较多,采取两次注射,有利于雌亲鱼的健康生长。进一步,步骤三中,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在保证没有卵流出孵化器的前提下,利用水流保持受精卵上下翻滚。通过水流控制受精卵翻滚,有利于降低受精卵间的粘连性,同时减少水霉菌等病菌在受精卵上粘附的几率,进而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鲟鱼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取性状优良的史氏鲟亲鱼;在进行取卵/精前1~2年,将亲鱼按性别投放到养殖池中进行分池饲养;亲鱼投放量为4~5kg/㎡;养殖池底部呈8~12°的倾角,养殖池的底部铺设有5~6CM厚的泥沙,泥沙上覆盖过滤网,过滤网上铺设2~3CM厚的鹅卵石;在养殖池中投放莫丝、苦草、河虾、草虾、河虾、对虾、关公蟹、梭子蟹和溪蟹,养殖池水深1.8~2m,溶解氧7~10mg/L;4~10月份,保持水温15~18℃,其他月份保持水温11~14℃;饲料投喂量为每天按亲鱼体重的1~1.5%;步骤二、亲鱼性腺发育达到IV期(IV期,雄性精巢有明显的血管分布,精细小管中出现各级精母细胞。雌性腹部彭大,按动腹部手感坚硬)后,采用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对亲鱼进行药物催产,用量为:雄鱼1.2~1.5μg/kg,雌鱼2.5~3μg/kg;药物催产前一个月至卵细胞/精液收集完毕期间,养殖池采用流动水;步骤三、对收集的卵细胞和精子采用人工授精进行;然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直至将育苗孵化出即可。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亲鱼为西伯利亚鲟。对比例1,采用申请号为“CN201410257306.5”的专利中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进行繁育,亲鱼为史氏鲟。对比例2与对比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亲鱼为西伯利亚鲟。申请人于2016年9月开始,采用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的方式繁育鲟鱼,于2018年4月繁育出鱼苗。期间,获得受精卵和孵化率等情况如下:组别受精卵(万粒)受精率(%)孵化育苗(万尾)孵化率(%)实施例118.6591.5413.7573.72实施例212.3192.318.6970.60对比例118.6189.8612.2765.93对比例212.2990.077.9564.69从上表可知,实施例1~2的方式繁育方式均较对比例1~2好,主要原因在于亲鱼养殖过程中,使得亲鱼的体质更好,收集的卵细胞和精子质量更佳,进而使得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有所提高。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